请问《孙子兵法》中,“守则不足,攻则有余”怎么翻译?据说原文为“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作者&投稿:鲍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是“守则不足,攻则有余”还是“攻则不足,守则有余”~

这句话的意思是:敌人无可乘之机,不能被战胜,且防守待之:敌人有可乘之机,能够被战胜,则出奇攻而取之.防守是因为我方兵力不足,进攻是因为兵力超过对方.善于防守的,隐藏自己的兵力如同在深不可测的地下:善于进攻的部队就象从天而降,敌不及防.这样,才能保全自己而获得全胜.
大概意思是:比如你做生意:如果你做一个项目,没有太多的胜算,可以先防守着.如果你的前方稳定,就可以攻击.冲锋陷阵的前提是后方稳定.如果前方战力不稳,后方岌岌可危,必然导致军心不稳,何来决战的胜算呢?

防守时要考虑到自己的粮草和物资是否充裕,进攻时就要考虑到兵力够不够

简本作:守则有余,攻则□□(不足)。意思为:防守进攻的话我军力量绰绰有余,进攻的话敌人的防守不足就会暴露出来。
今本作:守则不足,攻则有余。意思为:防守是因为自身力量不足,进攻是因为自身力量有余。
这两种说法最关键的不同就在于前后句的主语是否一致。
若按简本之意,则前半句的“有余”的主语是“我”,后半句“不足”的主语是“敌”,这种说法与前文“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之前后“我、敌”主语暗合。并且根据文意,前文一直在论述我军与敌军两种不同力量的权衡之法,旨在说明战争的胜者是可以正确评价我军和敌军力量的一方,所以在论述敌我力量不同之时,应该是分为我军和敌军两部分进行的。
不过这些只是我的一些个人观点,李零先生的《孙子古本研究》中只罗列出这两种观点,并没有对于两种说法做出明确的判断。
根据以上的材料,我认为简本才是孙子之本意,今本的“守则不足,攻则有余”乃为后人之臆断。

参考资料
李零《<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
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

完全是在下的一点小小见解,万望楼主采纳~

此出自于《孙子兵法》四篇《形篇》
原文部分如下:
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攻则不足,守则有余”意思是
进攻时就要考虑到兵力或实力够不够,防守时就要考虑到物资和粮草是否充裕。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意思是
一样的,就是反过来说的。 实际上孙子这句话是对前面的“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补充和注解,指出守和攻因该注意的条件。
文言文,阅读时候多联系上下文。文言文的灵活在与他的省略。

防守是因为进攻能力不足,攻是因为防守能力有余。

意思是:你弱爆了,女人都打不过!?

《孙子兵法》核心是哪一篇
答:避实击虚是核心原则。除了银雀山汉墓竹简批注“神要”之外古代还有一个评语,出自《唐李卫公问对》:“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也有说是第一篇《谋略》的。二、作品简介:《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

请问,哪位有《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原文与白话文,谢谢
答:孙子兵法--军形第四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

请问哪里有孙子兵法的简易版本啊?
答:《孙子兵法》形篇第四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侍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

谁有孙子兵法啊,能发来给我看下吗,网上的也行,
答:孙子兵法竹简【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

读《孙子兵法》之六:先胜后战
答:《孙子兵法》第四篇是《形篇》,形,是可以观察到的,我动彼应,我动一动,看你怎么回应;你动一动,看我怎么回应,相互试探,相互观察。比如我们熟悉的“火力侦察”,就是先给你打一梭子,看你暴露出什么“形”来。古代真正善于作战的人,先规划自己,让自己成为不可战胜的,然后等待可以战胜敌人...

请列出《孙子兵法》中的名句...
答:故曰: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

《孙子兵法》善攻不知守,善守不知攻,太有道理了!不与我战,攻其所必救...
答:《孙子兵法》第6篇《虚实篇》。孙子(生卒年不详),名武,字长卿,春秋时齐国人。本篇主要是讲,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作品原文 原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

请列出《孙子兵法》中的名句...
答:补故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 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求有关《孙子兵法》胜不可为,胜可为的地位和意义的论文
答:”(《虚实》篇)就是说,使自己成为敌人的司令官、参谋长。这样,就克服了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和消极等待、无所作为的思想,把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这充分表现了孙武兵法中的辩证法思想。在战争中只有消灭敌人,才能保全自己。所以进攻是第一位的,防御是第二位的。进攻可以保持主动,即军队...

中国传统文化教程孙子军事谋略思想有哪些?
答:在作战指导上《孙子兵法》中是从多方面表达的,特别强调两个问题,就是主动和灵活两个命题。主动,这是作战指导,即指挥艺术首先要解决和掌握的问题,可以说,在战场上失去主动权,那必然会处处被动、挨打。《孙子兵法》强调主动,主要体现在“致人而不致于人”(《虚实》)、“先胜而后求战”(《形篇》)的作战思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