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信仁勇严 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宣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智信仁勇严 是什么意思~

“智信仁勇严”的意思如下:
“智”指的是足智多谋,对敌我双方的情况、天时地利等有充分的了解和深刻的把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策略。
“信”指的是赏罚分明有信,对部属讲诚信,不欺骗士兵,不违背承诺。
“仁”指的是爱护士卒部属,对部属和民众有爱心,不随意打骂士兵,不欺压民众。
“勇”指的是勇敢果断,在面对困难和敌人时果敢行动,不怕牺牲,奋勇向前。
“严”指的是军纪严明,对部属和民众一视同仁,不偏袒亲友,不忽视仇人。
这五个字源于中国古代的兵法,强调了将领应具备的素质和品质。

意思是:所谓将领,就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赏罚分明有信,爱护士卒部属,勇敢果断,军纪严明,树立威严。
出自:《孙子兵法·始计》。
原文:“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释义:将领,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制度,就是军制、军法、军需的制定和管理。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领都不能不知。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取胜,相反就会作战失败。

扩展资料
以“五事七计”为中心内容的战略预测思想和运筹理论,是《孙子兵法》全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全面地揭示了军事斗争的内在规律,是孙武用兵规律的高度概括。
所谓“五事七计”,五事即“道、天、地、将、法”,分别指政治、天时、地利、将帅素质、军事体制等五个方面。而“七计”是由“五事”演绎而来,是指从七个方面即从双方政治清明、将帅高明、天时地利、法纪严明、武器优良、士卒训练有素、赏罚公正来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

意思是:足智多谋,赏罚分明有信,爱护士卒部属,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出自:孙武[春秋时期]《孙子兵法》。

原文:孙子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释义:孙武说:“所谓将领,就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赏罚分明有信,爱护士卒部属,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智信仁勇严,是对将者的最高要求。历史上真正能达到的并不多。如汉之李广,唐之李靖,宋之岳飞,明之戚继光,清之左宗棠,等等。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扩展资料: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后世影响

《孙子兵法》的影响

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公元前515年至公元前512年。

全书分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有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计》的说法。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英、法、德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宝,《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

《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国人尊孙子为“兵圣”,而以色列当代战略学者Martin van Creveld(克里费德)之言可以代表国外的总评:“所有战争研究著作中,《孙子》the best(最佳),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则只能屈居second best(第二)。”

在现代,孙子兵法的作用远远不再局限于一本军事著作的范畴,它还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斗争、商业竞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我们办起事来多几分智慧,少走些弯路。

《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

《孙子兵法》曾被誉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Clausewitz)写的《战争论》(On War)早2300年。

《孙子兵法》的思想

《孙子兵法》中的伦理思想,具有明显的齐文化伦理思想的特点。

齐文化的伦理思想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讲“仁”、"礼",但又不把它放在首要地位;另一方面是重功利。这些,在《管子》一书中体现得很明确。关于前者,是从齐文化与其他地方文化相比较而言的。

鲁文化把"仁"与"礼"放在首要地位,而三晋文化,特别是秦文化,是很不重视"仁"与"礼"的。

齐文化上述两个方面,在《孙子兵法》中也体现得十分清楚。孙武讲"仁",但是并不把"仁"放在首要地位。他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①杜牧注说:"先王之道,以仁为首;兵家者流,用智为先。"

②杜牧是从军事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

孙武生活于有尚武精神传统的齐文化环境中,他在讲将领的五德时,把"智"(智慧)放在首要地位,而把"仁"的要求放在次要地位,是十分自然的。但是他并不是不要"仁",而是将"仁"用于对士卒的管理和教育方面。

《孙子兵法·计篇》说,"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即体现了"仁"的思想。孙武的"仁",还有更高的原则,即要符合战胜敌人、维护国家利益的要求。

因此,他在《孙子兵法·用间篇》说:"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

"即两国交兵,以决胜负,应该想方设法,不惜以爵禄和金钱,从敌方搞到情报,以了解敌情。如果不能这样,而爱惜爵位和金钱,就是不仁到极点了。这就给了"仁"以新的解释,更具有齐文化的特色。



意思是:足智多谋,赏罚分明有信,爱护士卒部属,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出自:孙武·春秋时期《孙子兵法》。

原文:孙子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释义:孙武说:“所谓将领,就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赏罚分明有信,爱护士卒部属,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智信仁勇严,是对将者的最高要求。历史上真正能达到的并不多。如汉之李广,唐之李靖,宋之岳飞,明之戚继光,清之左宗棠,等等。

后世影响

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公元前515年至公元前512年。

全书分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有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计》的说法。



智:足智多谋
信:赏罚分明有信
仁:爱护士卒部属
勇:勇敢果断
严:军纪严明,树立威严

智指智谋、谋略,将而无谋,兵之大忌,故排首位;
信指信义,只有信义才能令人信服,是军队内部团结一致。;
仁指仁义,仁义的军队才能受到百姓的拥护,拥有好的声誉,民心所向,也就是所谓的“得到了天命”;
勇是指勇武,狭路相逢勇者胜,将勇则兵强,勇能生势,所谓兵之势也;
严指纪律严明,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军纪严整,是能否一支军队带成铁军的必要条件。
智信仁勇严,是对将者的最高要求。历史上真正能达到的并不多。如汉之李广,唐之李靖,宋之岳飞,明之戚继光,清之左宗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