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两军对垒,真的是大将先单挑吗?

作者&投稿:明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两军对垒,双方大将会单挑吗?~


三国时期,除了吕布之外,还真有很多人打得过关羽。我们这里不做推论,只看实际发生的关羽战败记录。


蚂蚁食大象之吴国士兵小将
关羽走麦城,带着关平等人突围,一直杀到了五更天将尽,出发时的二百余人,仅剩下了十余人。
一众人正行间,只听得一声呐喊,伏兵尽出,长钩套索齐出。
关羽坐下赤兔马被绊倒,关羽也翻身落于马下,被东吴大将潘璋的部将马忠捕获。
关羽在袁绍的十万大军中,突袭斩了颜良,却没能逃出东吴小兵之手,最后被籍籍无名的马忠给捉了,看来,还是先下手为强呀。
关羽输给了东吴小兵,并被吴将马忠擒获,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都有此事。
同样,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关羽还曾被曹仁的弓弩手射伤。这些弓弩手绝对是关羽的克星。


两军对垒败给了抬棺死战的庞德
襄樊大战,关羽围了曹仁,于禁领七支精兵来救,庞德为大军先锋。
庞德抬棺大战关云长,两人初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自己都赞叹:“庞德刀法惯熟,真吾敌手。”
次日再战,战至五十余合,庞德使出拖刀计。
关羽追来,庞德“偷拽雕弓,搭上箭,射将来”,关羽躲闪不及,正中左臂。还好,关平冲出救援的及时,要不然,关羽的性命恐怕休矣。
关羽输给了庞德,同样,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都是记录在案的史实。

徐公明襄樊解围大败关云长
关羽水淹七军,降了于禁,斩了庞德,威震华夏,却被徐晃援兵击败了。
徐晃施计,击败了关平、廖化,夺了郾城、四冢寨和第一屯,直奔关羽大寨。
徐晃大战关羽,云长右臂为曹仁弩兵所伤,少力不敌徐晃,本欲归寨,被曹军夹攻,全军败退。
演义中关羽独战徐晃不敌,给关羽找了一个借口,说是“终是右臂少力”。但在正史中,却是关羽智谋不敌徐晃,中了徐晃声东击西之计,丢了大营,全军溃退。


关羽不敌黄忠
关羽取长沙,黄忠初次出战,两人斗一百回合不分胜负。
第二天,黄忠马匹虚弱,马失前蹄。关羽让黄忠换马再战。
第三日,黄忠换马,与关羽大战。黄忠诈败,施计射中关羽盔缨。原本黄忠是可以射死关羽的。
关羽这次赢在装备,关羽有小红马没办法。如果两人装备相同,关羽必死无疑。
只不过呢,这只是演义中的故事,正史中没有记录两人交手。

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看战争发生的时代。在过去很早的时候,当时的参战人员少,战争规模小的情况下,会出现大将单挑的情况。到了后来,参战人员多,战争规模大的情况想下,大将单挑的情况就相应减少了。

这种情况是与大将的个人勇力对战争的影响力有关的。比如,在最初人数少的战争,将领的勇力对战争胜利的影响就占很大的比重。这个,我们可以从日本的战争看出来。在日本的战国初期,人数少的战争中,经常会出现自报家门,然后进行单挑的场面。这种战争程序,就是从中国古代的战争程序流传下来的。

但是,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人员的增多,使得大将的功能从勇力拼杀转到指挥方面。大将的安危,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败。所以,大将一般是不会直接到第一线拼杀的,更不要说单挑了。

不过,在战争时,也会有这样的时候。为了提振己方的士气,压服对方,双方会出动一些精锐的勇士,在战前单挑。在楚汉战争中,在成皋前线就发生过这种情况。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

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在后来的唐代,还有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这件事记载在《新唐书薛仁贵传》中,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

当然,除了这些一般情况,有时候会出现特殊的情况。在古代,由于指挥通讯手段的低效,越是规模大的部队越难指挥。这个时候,大将就有可能发挥自己的勇力方面的作用,突入敌阵,搅乱敌人的阵型,制造混乱。

在古代在战争中,如果军队发生不可控制的大混乱,那这场战争基本上就失败了。即便是人多也无济于事。比如三国时代,关羽在白马之战中,就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斩了对方的大将颜良,致使袁绍的军队大败。

在有的时候,面临众寡悬殊的情况下,有的大将也会亲自上阵,来挽回不利的局面。比如在郾城之战中,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岳飞亲自率领四十名骑兵突入阵前。当时的都训练霍坚急忙上前挽住战马,说:“相公为国家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岳飞用马鞭抽开霍坚的手,说:“非尔所知。”遂率领亲兵战斗在阵前,左右开弓,箭无虚发。下面的官兵见岳飞亲自出马,勇气百倍,终于打败了金兀术的主力,夺取了郾城之战的胜利。

在明末,清军绕道入关,进攻北京。袁崇焕率领关宁军千里回援,在北京城下与清兵进行了一场血战。袁崇焕亲自上阵,战罢,袁崇焕身上穿的衣甲上中的箭如同刺猬皮一样。这些都是由于特殊情况,大将亲自上阵的特例。

因此,在古代大将相互间的单挑情况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这种情况慢慢的消亡了。

当时,在艺术作品里,比如小说、影视里,为了增加可视度,提高艺术作品的观赏性,增加故事情节的戏剧性,会进行一些大将单挑的情节描写刻画。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小说《三国演义》里,大将单挑的场面比比皆是。比如我们都熟悉的温酒斩华雄的场面,至今还脍炙人口。这种描写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这样子的情况比较少。而且主要出现的情况是,两方的军队人数都很少,所以就先由大将互相单挑。但是如果双方人数比较多比如上万的这种情况,就不是大将先进行单挑,而是全军一起冲上去。

是的。古代打仗非常讲究礼仪,两军打仗的时候都是将军先进行对战,这样可以获得战争胜利。

古代两军对垒之际,双方将领出来单挑是真的吗。



是的,在古代历史中的战争中,将军冲锋上阵,当一方大将败落时,另一方的军队则开始进攻。

为什么古代打仗的双方要先派一员武功高的大将出来单挑?
答:两军对垒,将和将斗,叫做斗将。指的是两军对阵的时候,各出军中一员猛将进行对战。虽然历代对战阵厮杀的细节描述较少,但到了清代,有好事者做了专门研究。大家都知道,究大清一朝,思想、艺术、文学的大家,凤毛麟角,屈指难数,质量数量远逊前代诸朝。但大清不乏考据名家。特别是史学方面,出过...

古代两军对垒,大将先单挑?揭秘被误导多年的古代战争
答: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战争是各种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的产物,也是政治斗争中常用的解决方式。在古代的战争中,流传着许许多多精彩的古代战争场面。 ……作战双方一字排开,拉开阵势,先是一番申明各自口号、辱骂对方各种不义的「 ”嘴仗”,然后骂到谁也不服谁的时候,双方大将由嘴上的「 ”斗智”...

请问古代两军交战都是武将先单挑吗?
答:说单挑,就是摆开阵势对垒也是不得已而为的,关羽对颜良,是突然袭击,不是阵前对打,吕布与郭汜,是事先有约定,算是个特例吧。说到单挑,就要说说单挑中的暗箭伤人,三国里对这个很不屑,其实中国古代,这种事情干了也没什了不起,大将也干,杨继业在陈家谷口就是被辽国大将耶律国宝用冷箭射中后...

古代打仗的时候,两个武将真的会先在阵前单挑吗?
答:加上冷兵器时代,自项羽后人们对个人英雄主义很是崇拜,所以两军对垒时,先派出一个武将向对方单挑也是有可能的。这样赢了也能提升士气,输了嘛,每个武将都对自己的武艺迷之自信,敢去应战没人认为自己会输。在史书上对宋唐以前的武将列传中,也经常有勇猛武艺超群万人敌等字眼的描述,元明清以后的...

古代打仗前是否真的存在“斗将”这种现象呢?
答:古代确实有在两军阵前让武将进行单挑这种现象存在。当然这种单挑很少像演义那样会对战斗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主要还是为了鼓舞一下士气。在《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历史演义小说里,经常有两军对垒时主将出马进行单挑,单挑胜利的一方就取得胜利,追杀战败的一方。在历史上两军对战当然不可能这么简单的...

历史上两军对垒,真的会让武将先单挑吗?
答: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经常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两军对垒前,双方大将在阵前单挑,双方大战几十回合,最后赢的那一方士气大振,随后便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小时候看了还觉得武将何等英勇,长大后才发现战争真的有那么简单么,两军交战为什么不直接动手?即时单挑胜了,对战局的影响真的有那么大吗?下面就和...

古代战争武将都是单挑吗
答:真正的战争中是没有武将单挑这回事的。很多人在看古代小说的时候对于那些阵前单挑的武将都非常的佩服,凭一己之力赢得一场战争。那样的将军才称得上是英雄豪杰,其实这种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两军阵前双方主将一对一单挑,赢得获得胜利、输的逃走,这样的事情只有在小说中才会发生。明朝的时候日本和...

古代打仗之前,两军将领真的会在阵前单挑吗
答:先是两军列阵站好,士兵个个面露虎色,整整齐齐的军队彰显着主帅的治军有方,好像从气势上就要压倒对方一样。然后,双方会各自派出一个将领,骑着马拿着武器,要么是无名小卒,被杀了都没人记得住是谁,要么就是张飞赵云这样的大将,出场自带主角光环。然后,双方就这样开始看热闹了,就两个人打来...

高手告诉我.为什么古时候打仗都是将领先单挑.当小兵
答:两军对垒,士气对于战争胜负有很大的影响,开战前武将阵前比试,胜者一方多士气高涨,而失败者一方士气多会受打击,加上主将比试,分则见生死,战败方多要承担失去主将的风险。武将阵前比试是一种对阵策略,以武将个人勇武影响整个战争局面,但是在实际战争中这种局面极少出现,一军将领对一只军队极为重要...

古代两军开战,为什么不直接动手,而要等武将先单挑
答:《逸周书·克殷》:“ 周车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今河南省新乡市北) ,帝辛从。 武王使尚父与伯夫致师。” 孔晁注:“挑战也。”《新唐书·尉迟敬德传》:“令敬德执矟,略其垒,大呼致师。”不在对方的射程内才会去叫阵。也只有周人重礼节,才会先致师,再团战。那些先致师,再团战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