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前是否真的存在“斗将”这种现象?

作者&投稿:米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斗将可以理解为两将的单挑,也就是两位敌对方将领在打仗前,先各自代表己方出战,两位将领在阵前一对一的单挑厮杀,这种行为就叫斗将,也叫单挑。我们现在看电视,或者看像《三国演义》这样的古典历史小说,经常会看到两军对峙时,两方各出阵一位将领,先单挑,很可能打出几个回合,有可能打上百八十回合,等分出胜负之后,然后身后的大军开始冲杀,一阵冲杀之后,战争就结束了。

比如三国演义中袁绍对阵公孙瓒的磐河之战时,袁绍让文丑出战单挑公孙瓒,公孙瓒作为主将与文丑并战,结果不到十个回合败于文丑之手,接着公孙瓒就逃走了,文丑策马追赶直杀入公孙瓒中军,公孙瓒手下四将迎战文丑,被文丑一枪刺死一个,其他三个逃走,公孙瓒军大败,感觉打仗完全就靠猛将的武艺,就能取得胜利一样。还有白马之战,颜良率军十万迎战曹军,曹操手下的宋宪第一个单挑颜良,颜良三个回合就斩杀宋宪,接着魏续又上单挑颜良,又被颜良一个回合砍死,最后曹操手下大将徐晃也接着单挑颜良,却被颜良20个回合击败,于是曹军大败。

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的单挑,比如张飞战吕布,许褚战马超,张飞战马超等等,太多了,但历史上真是这么回事吗?靠着武将单挑一下就能决定了战争胜负吗?历史上凡是正规的战争,基本是不存在斗将现象,也就是两将单挑的行为。首先,将领尤其是主将,作为一军的领导,是不可能随便置自己于危险之中的。如果主将去斗将单挑,战死了怎么办?那一整支军队不就群龙无首大败而归吗,这仗还怎么打?再说了,宋朝之前的将领一般都是文武不分家,有的可能是文人带兵打仗,有的可能是武将带兵打仗,比如诸葛亮多次率军北伐,还有韩信这样以计谋取胜的将领,他会跟你斗将单挑吗?当然不会。

即使是像项羽这样的猛将,也不会有斗将单挑的行为,就算项羽凭着勇猛愿意单挑,也没有人敢啊,你看项羽打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哪有斗将单挑,当然也存在项羽凭借勇猛一人对战杀近百人,但那不过是混战,两军混战之中,将领有可能参战,因为这会鼓舞士气。就算是关羽阵斩颜良,那也是乱军之中斩杀的,还有张辽斩乌桓单于蹋顿和黄忠斩夏侯渊都是在乱军之中斩杀的,而不是斗将和单挑的。其次,战争打的是综合能力,不是武将比拼武力。个人的武力其实在战争中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中国历史的所有名将,没有一个人是靠个人武力打赢战争的,比如项羽武力惊人吧,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靠的是计谋和激发全军战斗力取胜的,白起战斗力惊人吧,就连长平之战靠的也是计谋,迂回包抄+分割围歼消灭40万赵军的。

武将的武力再厉害,就算一个人打一百人又怎么样,你的士卒总不可能和你一样厉害吧,打仗靠的是激发所有士兵的战斗力,才能取胜,不能仅仅靠一两个勇猛的将领,就连算是万人敌,比如项羽、关羽和张飞这样的,不善于打仗,即使武力惊人照样失败。最后,历史上没有战争是靠斗将单挑决出胜负的。无论你举哪一个例子,无论是上古时期的战争,还是春秋战国,秦汉时候,又或者是后世的唐、宋、元、明、清,春秋早期的战争,基本上是两军约好时间、地点,然后列好阵势,再开始厮杀,这应该叫阵法对阵法。战国一直到秦汉时期的战争,开始流行计谋,或者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打赢战争,任何手段就行,比如长平之战,秦统一六国之战,还有秦末的巨鹿之战,汉朝时期的汉匈百年战争,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靠计谋及综合实力,基本上没有斗将和单挑。

在正规的战争中是没有斗将和单挑的,就连地痞流氓打架也极少单挑和斗将,只要能打赢,是什么手段都会用上的。当然了,历史上也存在两个将领的单挑和斗将,那只存在一些小规模战争或者双方都是喜欢单打独斗的武将之间。比如春秋时期的鲁国公子季友与莒国公子赢拿,就以二人对战解决了一次小规模战争,不过那是公子季友使出的计谋,故意刺激公子赢拿单挑的。还有三国时期的吕布与郭汜的单挑,郭汜率军攻打长安城,吕布当时已经战败,没有办法故意刺激郭汜与他单挑,虽然吕布与郭汜单挑赢了,刺中了郭汜一矛,但吕布仍然是输了战争,可见斗将根本改变不了战争结果,这是三国时期正史上记载的唯一一次单挑。另外在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这样比较黑暗混乱时期的,史书有一些关于斗将和单挑的记录,不过这些都存在疑问,大多可能是两军混战之中,两将交手,真正的两将单挑,应该是不存在的,不可能像电视或小说中那样,通报个姓名,再来打斗一番。

有可能存在一方的将领凭借自身的勇猛,引诱另一方将领来单挑,以方便赢得战争的行为,但另一方将领有主导权,比如陈庆之之子陈昕俘虏北魏骁将宝乐,李存孝俘虏后梁骁将邓季筠,后唐周德威生擒后梁猛将陈章,等等,虽然看上去是斗将和单挑,实际上更多战场上的形势影响,有可能是智取,有可能是形势使然,真正的单挑和斗将毕竟极少,也不现实。所有在正规的战争中,极少有斗将单挑行为,偶尔在历史出现两将斗将单挑,也是在小规模战争或者两军混战中可能会偶尔出现的行为,根本不像电视或小说中出现的那样,不要被电视或小说所欺骗了。



不存在,这种现象只在电视剧中存在,在古代打仗都是直接短兵相见,根本不会浪费时间。

是的,有存在过这种现象,因为这样可以鼓舞士气,对战斗的胜负有一定的影响。

是,但后期因参战人员多,战争规模大的情况想下,大将单挑的情况就相应减少了。

古代打仗前是否真的存在“斗将”这种现象?
答:斗将可以理解为两将的单挑,也就是两位敌对方将领在打仗前,先各自代表己方出战,两位将领在阵前一对一的单挑厮杀,这种行为就叫斗将,也叫单挑。我们现在看电视,或者看像《三国演义》这样的古典历史小说,经常会看到两军对峙时,两方各出阵一位将领,先单挑,很可能打出几个回合,有可能打上百八十...

古代打仗前是否真的存在“斗将”这种现象?
答:随后,胜利的一方大将往往会再秀一个拉风的挥刀技,身后的兵卒们一看这个暗号,便打鸡血一般兴奋地喊着“冲啊”,无畏地冲杀了过去。一人决定一场战争,让人不禁感慨,名将往往就是这样炼成的吧。那么斗将这种打法在古代真的存在吗?有,但没这么夸张。太信,你就被坑了 大家之所以会对古代战争有如此...

古历史上大将会在阵前单挑吗,现代竞技体育受了哪些影响?
答:那么,在古代战争中,真的存在这种阵前“斗将”的情形吗?因为古代历史上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记载。因此,我们实际上并不清楚具体情况。不过,虽然不清楚具体情况,我们依然可以进行一些研究,来讨论这个问题。一、今天的情况。今天已经不是冷兵器时代,打仗也不是拼人力,更不是拼力气了。不过,...

古代打仗双方将军真的会单挑吗
答:如果有一方将军被斩了,大军岂不是群龙无首?这仗还要怎么打嘛!所以古代打仗到底会不会斗将呢? 《三国演义》中打仗,大将单挑几乎是必演戏码,像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都是因斗将而流传的美谈。演义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真实的历史中,我们似乎很少听到类似的单挑故事。但阵前单挑斗将确实存在,古代把这种行为...

古代打仗前先“斗将”是真的吗
答:”可见挑战和斗将是同一含义。这些在各类稗史、小说、笔记中记载颇多,但除《三国志》外,其他正史中提及较少。后来,清朝两位著名的考据专家王士和赵翼就从正史中发现了一些关于“斗将”的记载。王士认为古代真有斗将之事,并非稗官之妄说。其引《剧谈录》说:“唐时白敏中征讨吐蕃,有一黑衣酋帅上前...

古代打仗真的是两军交战前,大将会出来互相单挑?
答:古代大将单挑有一个专用名词“斗将”,这个还真有,但是并不是常规战术,几千年历史中正史记载不过百余,很多名将单挑并不出彩,也根本不会去单挑,但也有很少一部分武将自持武艺娴熟,有单挑斗将之举。正史记载最早的斗将记录在春秋时期,清代考据家赵翼的《陔余丛考》就举了很多古代斗将的例子,其中说...

请问三国演义里面为什么几乎每次打仗都是大将先上阵,这在历史上是确有...
答:是确有其事的,是为了鼓舞士气,哪方武将单挑失败,另一方就会士气大振,容易取得战争的胜利。王士_在《池北偶谈》中说,古代真有斗将之事,并非稗官之妄说。王士_又举了两个例子,以《剧谈录》中李临淮部将白孝德斩贼将刘龙仙,及《五代史》中周德威生擒陈夜叉等旧事为证。不过临阵单挑往往靠的...

古代打仗双方将领都会先单挑吗 正史中有记载吗
答:现代许多的古装影视剧中有这样的桥段,在两军对阵时,双方将领会在阵前战他个数十回合,随后一方败下阵来,便开始两军混战,那这种情景在古代的战场上真的出现过吗?清代学者王士禛的著作《池北偶谈》中,对此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发现这一现象确实存在,还将其起名为斗将,两军交战先斗将再斗军。《...

为什么古代打仗的双方要先派一员武功高的大将出来单挑?
答:世间如果真有武林世界的话,古龙的描述也许更接近现实。冷兵器时代的搏杀,容易令人想起欧洲古代的一种搏击方式,搏击双方持长长的木质兵器,骑马快速互相冲锋,二马相交互,猛然出手,必有一人会被击落。力大者,准头好的,往往是获胜者。中国古代的战阵斗将也许与此类似。程咬金前三招天下罕逢敌手,在...

中国历史上从什么时候开始两军打仗前开始不斗将了?
答:所谓打仗斗将,来自于传统评话小说《三国演义》等,两军对垒,各自派出一名大将在阵前打斗,其他所有军队都是围观群众。有的时候,可以轻松一枪挑落马下,有的时候,两名大将可以大战数百回合而不分胜负,甚至要到第二天再继续较量。而这两名大将的胜负,往往决定了两军的胜负。然而,真的战争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