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当年的阿房宫根本没有建成,是怎么被烧毁的?

作者&投稿:闽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六王毕,四海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1.这段话说的是什么建筑?2.该建筑是谁修的?又是谁烧毁的?~

阿房宫,“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在消灭六国统一全国以后,在都城咸阳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所建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认为都城咸阳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宫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筑之精英灵秀,营造一座新朝宫。这座朝宫便是后来被称为阿房宫的著名宫殿。 阿房宫地砖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时只建了一座前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工程未完成秦始皇死了,秦二世胡亥调修建阿房宫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后继续修建阿房宫,但秦王朝很快就垮台了。古有童谣唱道:“阿房,阿房,灭始皇”
以前一般认为楚霸王项羽率领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但《史记·项羽本纪》中只是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未提及阿房宫。考古发现所谓"项羽火烧阿房宫"是历史误传,当代对阿房宫遗址的考古挖掘中考古人员也未发现焚烧的痕迹。近年,考古人员花费一年多时间勘查阿房宫,勘查超过二十万平方米,只发现数片烧过的土块。如果依照史料所载,阿房宫应该是遍地大量的草木灰才对。考古人员推断项羽焚烧的是秦咸阳宫,因为咸阳宫遗址发现大片烧过的遗迹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传说,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认为原先咸阳的宫殿已经不能代表这个诺大的王朝,于是下令修造更大的更大的宫殿----阿房宫。传说阿房宫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宫殿,亭台楼阁金壁辉煌,规模之大方圆百里。并且有传说,秦始皇为了防止被人刺杀,用磁石制造了巨大的宫门。只要带金属的东西进入就会被吸在大门上。就这样一座巍峨的宫殿,在公元前206年时,却被项羽一把火烧掉了。传说,大火燃烧了三个月才熄灭。可见它的规模之大。

在中国历史上有个惯例,就是后朝总要毁掉前朝的宫殿。因为,古人认为前朝的宫殿是前朝的象征,烧掉前朝的宫殿是对前朝的彻底灭亡。再一个原因就是,后朝认为前朝的宫殿不吉利,是导致灭亡的原因。因此,在熊熊大火中,好多的宫殿变成了焦土。中国历史也就在这一次次毁灭和建立的过程中蹒跚地前进者。

在清朝入关时,兴起于东北白山黑水间的满族贵族们,却保留了明朝的宫殿。并把它当作了自己的皇宫。所以我们在今天还能有幸看到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皇宫-----紫禁城。这其实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清朝之所以能建立296年的基业与这种文化的认同有直接的关系。确立长久的统治和建立长久的文化体系是相辅相承。文化才是支撑一个时代长久和短暂与否的最基础的因素。

根据最近几年的考古发掘,没有发现阿房宫被烧的遗迹。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开始修建是公元前212年,到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就死了。工程被迫停止,因为要集中力量修建皇陵。公元前208年,阿房宫的工程继续实施,但在两年后,就爆发了陈胜的起义。所以,修建阿房宫的有效时间只有四年。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古代,要在四年内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最大的可能就是阿房宫根本就没有建成。也就不可能发现被烧的遗迹。所以,项羽有点冤枉啊。

阿旁宫没有建成,也没有被烧毁,之所以说项羽烧阿房宫,是唐朝诗人杜牧文学创作式写的《阿房宫赋》,它流传太广,造成了误传。这种根据诗集小说误传的事件有很多,火烧阿房宫就是其中一件事情。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出自杜牧的《阿房宫赋》,这只是一首诗,并没有权威的依据和客观的描述,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目的是为了向唐朝的高层劝诫,要吸取前人的教训,不要步秦人的后尘。而意外的是,很多人真的以为项羽烧了阿房宫,就开始流传开了这种艺术性的谎言。

而正常的史料之中,记载的都是阿房宫的概念图,阿房宫还没有建成,而且项羽烧的是秦宫室。《史记》之中早就有记载阿房宫“室堂未就”,而且秦始皇嬴政当时驾崩,几十万民工全部调取修建皇陵了,最后又碰上大泽乡起义,根本没时间建起来阿房宫。

如今的考古发现,也发掘出来阿房宫,它的的确确只有庞大的地基,并没有建筑遗迹或者瓦砾之类的东西,也没有被焚烧的痕迹。在史料上也没有关于帝王在阿房宫活动的记载,只有概念图的描述。而且《史记·项羽本纪》之中也只是说了“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其中并没有阿房宫,大家也误会了项羽。

其实同样的事情不至于此,比如潘金莲和武大郎的形象被小说《水浒传》误传。根据《清河县县志》的真实记载,武大郎是个高富帅且品学兼优的好知县,潘金莲也是大家闺秀,两个是郎才女貌恩爱无比。但是如今大多数的印象则是:武大郎又矮又丑,潘金莲不守妇道。

因此,很多东西可能在流传之中已经变了面目,学习历史不要过于纠结时间、人物和地点之类的东西,要通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事件看其本身的含义。



阿房宫非常的庞大,秦国的都城被项羽攻破时还没有完工。所以,项羽焚烧的是一个未完工的阿房宫。

阿房宫本就是一项大工程,他在建设中就被烧毁了,身为当时建设阿房宫耗费了所有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百姓们都收到了折磨,所以烧了阿房宫,是对百姓的一种解脱

阿房宫是在建设当中就被烧毁的了,建造阿房宫十分费财费力百姓都痛苦难堪,烧了也可以说是一种解脱了。

当时杜牧的这首诗流传甚广,所以造成了误解,但是阿房宫当时并未建成,只要庞大的地基,项羽烧毁的也不是阿房宫。

阿房宫真的存在吗?是项羽一把大火烧成灰烬后消失的吗?
答:提起阿房宫,大家的思绪一定会来到杜甫《阿房宫赋》对阿房宫细致地描写中去,在他的笔下,阿房宫的恢宏之气顿时跃然纸上,给人一种无比向往的感觉。不过,在人们留恋于阿房宫的美景时,一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直接让读者的希望灰飞烟灭,只剩下惋惜,于是,身为楚人后裔的项羽就背上了火烧...

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楚人是谁
答:西楚霸王 项羽 他一把火烧了阿房宫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讲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答:项羽火烧阿房宫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怜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中“可怜”的意思是可惜。全句的意思是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可怜”的汉语解释有:可爱;可喜;可羡;可惜;可怪;异常;极言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出自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阿房宫赋》,原文如下(节选):阿房宫赋 唐代杜牧 嗟乎!一人...

历史上有名的赋有哪些,给出原文,谢谢。
答: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答:⑷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之叹。⑸萦纡:形容水流回旋迂曲的.样子。⑹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译文 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时的繁华...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意思是什么?
答:翻译如下:戍边的士卒一声呐喊,函谷关就被攻破了;楚人的一把大火,就把秦朝的宫殿烧成了一片焦土!出自于《阿房宫赋》。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
答: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炬。放火 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极,副词作动词,极尽) 燕赵之收藏(收藏,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

阿房宫赋
答: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

求[中吕]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复习资料
答: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之叹。萦纡:形容水流回旋迂曲。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赏析】:《太和正音谱》说张养浩的散曲如玉树临风。而这首怀古小令却体现了他的另一番面目。骊山这座见证了众多历史沧桑的名山,历史遗迹甚多,作者登临此山,放眼四顾,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