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手为什么能枪杀开国中将

作者&投稿:孔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开国中将谭甫仁为什么被杀~

谭福仁手下一个参谋,家庭出身社会关系不是很好 ,得不到提拔 ,还面临转业处理。所以心理扭曲 ,做出极端行为 。
出事的那一晚 ,谭福仁贴身警卫员正跟一个五十多岁的保姆通奸 ,枪声一响,他以为是捉奸来了,吓的钻进床底下 ,致使凶手得逞。

谭甫仁,广东仁化人,1910年(庚戌年)4月1日生,1955年授中将衔。1970年12月17日凌晨4点多,谭甫仁与夫人王里岩在军区大院的住处离奇遇刺身亡。

1.军区大院的枪声
1970年12月18日凌晨4时50分许,昆明的夜晚十分寒冷,位于昆明市西昌路的昆明军区大院32号院一片寂静。
黑夜中,突然传来一声枪响。稍顷,又是连续三声枪响。
枪声来自昆明军区政委谭甫仁居住的小院。谭甫仁的秘书和保卫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在谭甫仁住所见到了惊人一幕:
谭甫仁夫人王里岩的尸体躺在卧室沙发上,一颗子弹从眉心入,额上弹孔周边的皮肤被枪口喷出的气体灼焦,显然是用枪口顶着额头开的枪。
谭甫仁俯卧于天井,身中三弹:一弹射中颈部,一颗射中肩颊骨,最要命的一颗正中心脏。
北京,周恩来亲自安排专家急飞昆明对谭甫仁实施抢救,但回天无力,谭甫仁于当日12时许失去生命体征,年60岁。

图注:谭甫仁夫妇
2.开国中将谭甫仁
谭甫仁是广东仁化人,1927年加入南昌起义部队,参加了井冈山斗争和历次反“围剿”,系林彪红1军团1师组织科科长,长征时任总政组织部组织科科长。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7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抗战胜利后,谭甫仁在林彪麾下参加辽沈、平津及解放广东、万山群岛等战役,后任44军政委、武汉军区副政委、工程兵政委、昆明军区政委兼云南省革委会主任等职,系中央委员、军委委员。
谭甫仁几乎参加了我军所有重大战争,而且从井冈山开始就跟随毛泽东干革命,又一直在林彪麾下任职,其资历深厚、军功赫赫,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谭甫仁有着老革命共有的敬业负责和艰苦廉洁品质。1970年云南生产了第一批黑白电视机,厂里给省领导家都安了1台,谭甫仁严令将已装好的电视机退回。还有一次,昆明烟厂向“九大”会务组供应了一箱特制云烟,会务组退回了昆明,工作人员将这箱烟分给了一些省领导,谭甫仁要求把烟如数退回烟厂。

谭甫仁

图注:1970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刊发谭甫仁于1970年12月18日逝世的消息。文中没有像通常的讣告那样披露死亡原因及“医治无效”等表述,引起诸多猜测。

图注:《云南日报》亦刊发了谭甫仁逝世消息。
3.凶手怎么进得了警备森严的32号院
在1970年那个特殊年代,发生谭甫仁这样的高级干部被枪杀的案件绝无仅有,可谓举国震惊。
案发后,昆明军区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于凌晨6时对大院实施戒严,在昆明城进行搜捕,案件侦破工作立即展开。
谭甫仁所住的32号院是个别墅小院,前门有一警卫室,住警卫员。然后是一片小花园,再进来就是谭甫仁住的小楼。
32号院的后院,则是一排平房,有厨房、贮藏室,还有警卫员、保姆的宿舍。平房和小楼之间,是斜长形的天井。
平面背靠后墙,后墙之外,是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的住所,那也是一栋别墅。司令员、政委的别墅背靠背,墙与墙之间距离两三米。两堵高墙之间的夹道,被谭甫仁的警卫员用砖石在两端砌起矮墙,围成长条形的菜地,种了些葱蒜豆苗。32号院的后院厨房开了扇小门,与菜地相连。
显然,从32号院的前门是不方便入室行凶的,凶手从后院进入的可能性很大。果然,现场勘察发现,菜地两侧的矮墙远低于别墅的高墙,凶手正是爬过矮墙进入菜地,再从厨房进入,穿过天井进入小楼,轻易进入了谭甫仁的住所。
4.三大蹊跷
侦破过程中,专案组遇到三大蹊跷:
一是作案时间。11月中旬,云南省第二届“学代会”开幕,闭幕式是12月15日。闭幕式前,谭甫仁正在基层考察,13日才回昆明,于15日参加闭幕式,计划在昆明处理一些事务后,18日再下基层。凶手不早不晚,准确地把作案时间选在了17日深夜、18日凌晨。
二是警卫员。按照当时中央委员、大军区正职干部的警卫要求,谭甫仁的住所共配有5名警卫员,前门住2人,后院住3人。但当时部队正在搞备战备荒“千里野营拉练”,他的警卫员有3人参加了拉练,仅2人在位。
三是狗不叫。32号院旁边的食堂养了一只狗,深夜有陌生人靠近时,狗必定叫唤。但案发前两天,这只狗莫名其妙地失踪了。
这些蹊跷,都让专案组人员意识到,此案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5.行凶现场还原
案发当晚,谭甫仁住所共有6人:谭本人,谭妻王里岩,谭的姨妹(人称六姨),保姆,2名警卫员。
凶手杀死了谭甫仁夫妇,其余4人向专案组描绘了行凶过程:
谭甫仁夫妇住二楼,凶手径直敲二楼主卧室。那晚,谭甫仁没住主卧,谭妻王里岩闻声起床开了门。
凶手身着军大衣,面戴口罩,脸略胖圆,大眼睛,用枪指着王里岩的头,逼问谭甫仁在何处,王里岩如何回答无从知晓,凶手立即近距离开了枪,王里岩死在沙发上。
凌晨的枪响格外刺耳,惊醒了住在二楼另一间房的谭甫仁,他听到枪声便往外跑。同样住在二楼的六姨也醒了,她从卧室出来,听见谭大呼“什么事?什么事?”
按理,枪响之后,警卫员会立即作出反应。如果谭甫仁留在房内,凶手断然不敢也没有时间逐个搜索其它房间。谭甫仁自己跑了出来,等于给了凶手机会。凶手立即开始追赶谭甫仁,而六姨见谭甫仁往楼下跑,也跟着跑。
谭甫仁为什么会往楼下跑?合理的解释是,谭甫仁在二楼并无配枪,他要下楼找警卫员。
前文已述,有3名警卫员参加了野营拉练,当晚前门警卫室有1个警卫员,后院平房住了1个警卫员。因前门距离稍远,谭甫仁穿过小天井,直奔后院平房猛敲警卫员的房门。
奇怪的是:警卫员的门敲不开!
似乎一切都给凶手提供了便利。没能敲开门的谭甫仁立在窄窄的天井,再也无处可逃,凶手从容地对着他射出3发子弹,这位战功赫赫、百战未死的开国中将殒命于自己的警卫员门前。
6.警卫员为什么不开门
2名警卫员特别是住在后院的这名警卫员,成为专案组重点审讯对象。
住在前门警卫室的警卫员说:他听到枪声立即醒了,但从未打过仗,更没杀过人,害怕得全身发抖,穿衣服时紧张得两条腿往一只裤筒里塞。
重点是住在后院的警卫员。为什么谭甫仁敲门敲不醒他?枪声震耳,他负责的警卫目标显然有重大危险,作为受过训练、精心挑选的警卫员,怎么如此迟钝?
面对专案组的审讯,这名警卫员的回答也是“害怕”。
事实并非如此。5年后,邓小平复出整顿军警,公安部副部长赵苍壁重新审理此案,这名警卫员才如实招供:那晚他正和保姆睡觉,迷迷糊糊之际以为有人捉奸。那个年代被抓到这样的事罪名太大,因此死活不开门。
这名警卫员当时只有18岁,而那名保姆则是一名国民党军官的太太,老公跑去台湾后,自己留在昆明替人烧饭浆洗度日,年龄50岁左右。这名保姆爱整洁,收拾得干净,皮肤白,五官端正,有几分姿色。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样一名“伪军官太太”竟能留在军区政委家工作,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后震怒,称这是“最糟糕的警卫员”。
7.保卫部长自缢谢罪
在作案现场,六姨是唯一目击凶手的证人。专案组遂让六姨在大院内当面指认,但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在昆明城的搜捕行动虽然声势浩大,但过了半个月仍无进展。
军区保卫部查验枪支时发现,保险柜中的2支59式手枪及20发子弹不翼而飞,保密室的门窗又没有撬动的痕迹,保险柜暗锁也完好无损。

图注:59式手枪是仿苏联马卡洛夫手枪的一款手枪,主要用于指挥员和公安保卫人员自卫,口径9毫米。
这样一来,负责侦破此案的军区保卫部人员有了重大嫌疑,被集中到昆明城外“学习班”接受调查。保卫部长景儒林自知重责难逃,在“学习班”开班翌日早上,趁大家去食堂用餐时,用尼龙网挂在床头栏杆上,自缢身亡。
昆明军区急调11军副军长赵泽莽来昆主持破案。赵泽莽原系54军干部,组建11军时作为骨干留在了大理。54军系四野嫡系,在林彪如日中天的年代,由54军的人来代替二野出身的景儒林来主持大案,符合当时的情况。
8.意外发现目击证人
赵泽莽立即将侦破重点收缩到军区内部,意外地找到了除六姨外的另一目击者:13岁的大院子弟马苏红。
马苏红的父亲是昆明军区政治部干事。这名干部在接受审查时,说案发当日早上有人敲门,是他儿子马苏红开的门。来人问保卫部陈汉宗住哪里,马苏红给来人指了路。
专案组立即找马苏红询问。马苏红说,他认识这个问路人,是和他一起玩耍的一名小孩的父亲。专案组根据马苏红提供的小孩姓名,很快查到了其父王自正。
王自正,系军区保卫部保卫科副科长,是关押在西坝的一名“准囚犯”。专案组带着马苏红去西坝指认,马苏红立即找出了王自正。
专案组问:确实是他?马苏红说确实是。专案组仍不放心,通知所有“准囚犯”在操场集合,让马苏红从队首向队尾走了一遍——马苏红又一次指认出了王自正。
保卫部以这样的方式指认嫌疑人,确实找到了重大线索,但也打草惊蛇,为后面的抓捕埋下了重大隐患。

9.疑犯浮出水面
专案组将王自正确定为重点嫌疑对象后,很多事变得很好解释了:王自正是保卫部干部,对首长活动规律、住宅情况、警卫员情况、大院情况了如指掌,当然可以找到作案时间、作案路径,甚至提前处理可能碍事的狗;王自正在保卫部兼过多年枪械保管员,对保险柜密码熟记于心,偷枪毫不费事。
还有一点很关键:王自正有作案动机。
经查,王自正原名王志政,河南人,解放战争国民党军进攻中原后,他跟着其堂兄带“还乡团”反攻倒算,枪杀了村干部。后来他改名参加解放军,于1970年初提升为副科长,但没高兴几天,就被家乡群众告发其历史问题。
当时谭甫仁正在大抓“划线站队”“清理阶级队伍”,王自正很快被送到西坝“俘管所”隔离审查。他因此对谭甫仁心怀怨恨,存在泄恨杀人动机。
那么,为什么他杀害谭甫仁夫妇后,还要敲开马苏红的门,问保卫部陈汉宗的去处?这也很好解释:陈汉宗作为他的领导,审查处理了王自正。王自正在已杀害谭甫仁的情况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企图把另一“迫害”他的陈汉宗一起杀掉。
由于他不熟悉陈汉宗住所,故凌晨胡乱敲开了马苏红的家门。问清陈汉宗住处后,他找到了其住所。幸运的是,陈汉宗出差去了,夫人也不在昆明。王自正作案未果,潜回了西坝。

图注:1998年11月15日,谭甫仁与夫人王里岩的骨灰运回家乡,葬于广东仁化城口水江寨屋背半山腰。
10.失败的抓捕
专案组立即开始收集王自正的作案证据。寻找行凶的59式手枪,成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王自正作案后,会将行凶枪支丢弃或藏匿到哪里?专案组认为他很可能将枪支丢进了“俘管所”旁边的西坝河。他们组织士兵赤脚下河,排成数路横队在水中摸索,但始终未找到枪。
另一组人马,在“俘管所”墙外的垃圾堆中,惊喜地找到了1支59式手枪。合理的推断是,王自正行凶后返回“俘管所”,把手枪扔进了厕所,被掏粪工连同杂物一起掏出,堆积到了垃圾堆。
有了这一重要证据,专案组决定抓捕王自正。
晚上10点半左右,陈汉宗带1名保卫干事来到“俘管所”,通知王自正:“起来,到饭堂去一下。有点事。”
王自正早有准备,他下床佯作穿鞋状,突然从床下掏出一支59式手枪,对准来人开枪射击。
这不能不说是保卫部实施抓捕行动的一大败笔:保卫部一共被盗走2支枪20发弹,已找到丢弃的一支,凶手必定还有1支手枪且至少有10多发子弹,岂能这样毫无防备?
王自正弹无虚发,两名保卫干部一重伤一轻伤,扑倒于地,王自正夺门而去。
但是,他已无路可逃。守候在南屋的警卫战士迅速冲出,对着王自正射击。
王自正自知无法逃脱,举起手枪,对着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因为秃了,也变强了啊。47

杀手为什么能枪杀开国中将
答:专案组将王自正确定为重点嫌疑对象后,很多事变得很好解释了:王自正是保卫部干部,对首长活动规律、住宅情况、警卫员情况、大院情况了如指掌,当然可以找到作案时间、作案路径,甚至提前处理可能碍事的狗;王自正在保卫部兼过多年枪械保管员,对保险柜密码熟记于心,偷枪毫不费事。还有一点很关键:王自正有作案动机。经查,...

开国中将谭甫仁为什么被杀
答:谭福仁手下一个参谋,家庭出身社会关系不是很好 ,得不到提拔 ,还面临转业处理。所以心理扭曲 ,做出极端行为 。出事的那一晚 ,谭福仁贴身警卫员正跟一个五十多岁的保姆通奸 ,枪声一响,他以为是捉奸来了,吓的钻进床底下 ,致使凶手得逞。

张国华将军怎么死的
答:1972年2月20日,张国华主持会议正在作讲话时,心脏病突发,倒在会场上。周恩来总理得知后立即指示派专家组成医疗组赶赴成都抢救,但终未挽回张国华的生命。2月21日,张国华与世长辞,年仅58岁。张国华奋斗一生,南征北战,一步步成长为军事政治俱全的开国将军,主政一方的党政军领导,为中国革命特别是为...

中国现代有什么有名的刺客么?
答:王亚樵(1887-1936),抗日英雄,民族志士,字九光,谱名王玉清,又名王鼎,别名王擎宇,民国第一杀手

风筝5:军统真有八大金刚吗?郑耀先原型是谁?
答:比如《亮剑》之所以火爆,是因为李云龙的主要原型,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开国中将王近山将军,他19岁当团长,21岁就成为了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此公外号“王疯子”,是个打起仗来冲锋在前不要命,又足智多谋不拘一格屡建奇功的传奇人物,李云龙的许多故事都来自于他的真实事迹。在《风筝》中,...

解放战争时期,长春一军长率部起义,为何拒绝执行我军上级的命令_百度知 ...
答:宣布正式起义,加入我军,并率部参与我军解放湖南和四川的作战。在建国后两次开赴异国他乡参战,共进行大小战斗95次,歼敌14492人,立下大小功劳无数。在1955年,综合他在最后关头认清形势起义的表现,以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被破格授予了开国中将军衔,官至军长和国防委员等职。

闪闪的红星简介
答:从小耳濡目染的东子虽然只有11岁,也立下了决心长大参加红军对抗日军。一天,汉奸胡汗三带领日军来捉拿东子的母亲,眼看形势危急,东子妈决定留下来掩护其他群众撤退。在连扔两枚手榴弹砸死多名敌人后,东子妈亦英勇就义。目睹了妈妈被敌人杀害的惨况,东子决心用自己的力量为母亲报仇。

灭世第一季的分集剧情
答:麦尔斯的地道挖到一半的时候被落下的土堵住了,正当麦尔斯还在苦恼这件事情的时候,杰里米带队撞地下室的门,麦尔斯抢先一步,俘虏了杰里米,被俘的杰里米说出了麦尔斯时门罗中将,是门罗的”开国元勋“。就这样对峙到了第二天,麦尔斯与众人商量了一个对策,让对方与麦尔斯交易,麦尔斯跟他们走,让自卫队放过众人。麦尔斯就这样...

《闪闪红星》的历史背景
答:一天,汉奸胡汗三带领日军来捉拿东子的母亲,眼看形势危急,东子妈决定留下来掩护其他群众撤退。在连扔两枚手榴弹砸死多名敌人后,东子妈亦英勇就义。目睹了妈妈被敌人杀害的惨况,东子决心用自己的力量为母亲报仇。东子开始用自己的机智与勇敢与敌人周旋,暗中帮当地的游击队送盐送信。通与敌人的斗争,...

清朝建立后,为何没有出现兔死狗烹的杀功臣的事件?
答:首先在一件事上可以肯定清朝,那就是他不会做卸磨杀驴的事情,虽然这样的事件在历史上出现出了无数次的先例。大清朝不杀功臣这件事,首先第一点就要排除大清朝的开国之间,并不是说慈悲为怀。虽然皇太极比他的祖父努尔哈赤要稍微好上那么一点儿,但也并不是什么泛泛之辈。大清朝入关之后就极少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