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食物“五味”才能有利健康

作者&投稿:禄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辨明食物五味

  在中国古代医学中,食物除“四性”之外,还有“五味”之说,即酸、辛、甘、苦、咸,它是食物性能的又一表达。

  酸味食物有敛汗、止汗、止泻、涩精、收缩小便等作用,比如乌梅、山楂、石榴等。但凡事讲究“过犹不及”,“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即食酸性食物过多,就会引起皮肉坚硬、皱褶,失去弹性,嘴唇也会变厚并且经常起皮。

  辛味食物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如葱、姜、蒜、辣椒、胡椒等。但“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即吃多了辛辣的食物,就会引起筋拘急而不柔和,使爪甲干枯而不坚韧。如果筋的弹性变差,意味着肝出现了问题,所以肝病患者应少吃辛辣食物。

  甘味食物有补益、和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蜂蜜等。但“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甘类的食物,其实是缓、散的,而肾主收敛。以头发为例,头发是否滋润,跟气血有关;头发黑不黑,长的好不好跟肾有关。吃太多甜食,就会致使头发脱落,因为甜食导致肾的收敛作用减弱了。

  苦味食物有清热、泻火、燥湿、降气、解毒等作用,如橘皮、苦瓜、杏仁、百合等。但“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肺主皮毛,如果吃太多苦味的食物,就会影响肺气的生发;如果肺气调不上来,皮肤得不到滋润,就会出现干枯萎缩状况。

  咸味食物有泻下、软坚、散结、补益阴血的作用,如盐、海带、海蜇等。但“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意思就是吃太多咸的食物,就会影响血的生发,使得血脉慢慢凝聚,久而久之就会面色变黑。

五味调和保健康

  中医认为,酸涩味指代的功能是收敛坚阴,苦味指代开泄燥湿,甘能补益调和,辛能发散、通气血,咸能软坚泻下。“五味”不同,对人体的作用也不同,因此我们都应该了解食物的“五味”分别对人体有怎样的作用,才好“对症下药”,吃出健康。

  酸走筋:筋病禁多食酸,因为酸本肝之味,肝主筋、气条达,酸味主收,太过则伤条达之气,肝伤则筋失养,因此筋病忌多食酸。比如经常抽筋的人就不宜吃山楂之类的酸性食物。

  辛走气:辛主散,气病多食辛则耗散太过,气愈加受伤,故气病禁多食辛。比如哮喘病人不宜吃辛辣的食物。

  甘走肉:甘味有滋养肌肉的作用。甘属土味,与脾相配,肉病过食甘味,甘味太过则滞塞脾气,脾运不行,肉无从生,故骨肉病禁过食甘味。比如尿毒症患者不宜过多食用富含高蛋白的食物。

  苦走血:苦本火之味,苦味太过则凝涩而耗,故血病多食则血被耗损,凝涩不行,所以血病禁食苦味。比如糖尿病病人、心血管病病人禁食过苦的食物。

  咸走骨:咸类食物是走骨的,走骨就是走肾,如果病在骨上,就要少吃咸,这样才能把骨养好,把肾养好。《黄帝内经》上说咸入肾”,是说咸味的食品有滋补肾阳的作用。肾主骨,过咸则伤肾,肾伤则骨无所生,骨病禁多食咸味。比如肾病患者不宜过多食用咸味食物。



什么叫“五味调和”?
答:所谓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这五种类型的食物,不仅是人类饮食的重要调味品,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所谓“五味调和”,应该包含下列几层意思:一是每一种菜肴应有 自己的独特风味;对一桌筵席来说,各种菜肴的味道,应在总体上协调平衡,各 尽其美;二是烹饪...

一年四季的口味调整
答:事实上五味都要吃得淡一点,对身体健康才有利。冬天可以吃一些比较补、比较热的食物,好像萝卜,这个是能够顺气消食、止咳化痰的,所以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要有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是能够饭前喝汤,不要饭后喝汤。各个地方的饮食习惯不同,我看广东,他就喜欢是饭前先喝一点汤,湖南、湖北就普...

调和食物“五味”才能有利健康
答:咸味食物有泻下、软坚、散结、补益阴血的作用,如盐、海带、海蜇等。但“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意思就是吃太多咸的食物,就会影响血的生发,使得血脉慢慢凝聚,久而久之就会面色变黑。五味调和保健康 中医认为,酸涩味指代的功能是收敛坚阴,苦味指代开泄燥湿,甘能补益调和,辛能发散、通气...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做菜讲究色香味形,“五味调和”中五味具体指什 ...
答:正是通过五味与五脏之间的不同 "亲和力",调和了人体的五脏和阴阳平衡,使人体的精气神饱满,气血充足,精神旺盛,健康长寿。五味的调和是和谐的关键。无论食物的具体形式是什么,它都有其特定的味道和功能。要靠自己的感官和理智来辨别和选择哪些食物适合五脏六腑的需要,用感官来辨别食物,看、摸、闻...

健康饮食应该五味俱全
答:辣:中医认为,辣入肺。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辣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味和利健康 因此,我们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

五味俱全养生
答:中医养生强调食物的均衡,五味——酸、苦、甘、辛、咸——各有其独特的健康功效。首先,酸味食物如乌梅、山楂等,有助于消化和保护肝脏,还能防治疾病,如维生素C丰富的西红柿能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苦味则对应心脏,如苦瓜有除湿利尿的作用,能治疗水肿病。甜味入脾,补养气血,如红糖、桂圆,能缓解...

中医理论的饮食物五味与人体健康有怎样的关系?
答:中医理论的食物五味理论,是指导传统饮食宜忌的重要依据。五味调和,脏腑得益,人体健康;五味偏嗜,或不遵宜忌,将导致五脏失调,形成疾病。食物中五味的不同,与药物一样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从五味的角度,又是考察食物功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的:“辛甘发散为...

科学烹调使你的身体更健康吗?
答:根据食物的五味有相互制约和生化的作用,在具体烹调过程中加以应用,而使其食品味道香美,又可缓和食物性味之偏,从而有益于营养和健康。例如,根据“甘和酸”的意思,在酸味食物中入甜味,酸味得到减轻,从而缓和其酸性收敛的作用,像西红柿里加入白糖,就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又如根据“酸胜辛”的意思,...

饮食会影响健康吗?
答:其中,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五味调和,则五脏得养。《内经》明言:“阴之所生,本在五味”。比如,适当吃点咸味,咸味有咸味能养肾,能使肾精正常发挥作用,则筋骨强劲,体力充足;适当吃点苦味,苦能燥,能坚,能泻(泻下、泻火、泄气、降气),有益于脏腑的...

中医讲食物之“四性五味”,探寻饮食治疗背后“阴阳平衡”之道_百度知...
答: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及涩味。掌握五味食物的不同作用,根据体质,合理饮食, 养生 才更有方。辛味食物 辛味食物有宣散之效,能行气、通血脉,可祛风寒、通经络。如外感风寒的人宜食用辛辣的生姜、葱白、紫苏等。甘味食物 甘味食物能调和脾胃、补益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