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四性五味

作者&投稿:门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早在我国的春秋时期,就已经发现食物有四性五味。食物的四性即寒、凉、温、热;食物的五味即酸、甘(甜)、苦、辛(辣)、咸。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别详细讲解下食物的四性和五味。

【食物的四性】

    食物的四性即寒、凉、温、热,食物的寒凉性和温热性是相对而言的,还有一类食物在四性上介于寒凉与温热之间,即寒热之性不明显,通常将之称为平性。在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物中,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食物次之,寒凉性食物最少。食物在烹饪时,讲究相互搭配、寒热均衡,这样才能保证膳食平衡,才不至于对人体体质造成伤害。

    一、温性食物

    温性食物的功效:增强体力、补气血。

    温性食物的适宜人群:适合温性体质、虚性体质、湿性体质,以素食为主的人群。

    温性食物的代表食物:糯米、猪肝、牛肉、韭菜、枣、姜。

    二、寒性食物

    寒性食物的功效:除燥热、利尿。

    寒性食物的适宜人群:适合热性体质、实性体质,以肉食为主的人群。

    寒性食物的代表食物:大白菜、冬瓜、螃蟹、海带、西瓜、甘蔗。

    三、凉性食物

    凉性食物的功效:除燥热、静心。

    凉性食物的适宜人群:适合燥性体质。

    凉性食物的代表食物:小麦、鸭肉、菠菜、草莓、菊花。

    四、热性食物

    热性食物的功效:暖身散寒。

    热性食物的适宜人群:适合寒性体质。

    热性食物的代表食物:辣椒、胡椒、鳟鱼、肉桂、花椒。

【食物的五味】

    食物分五味,酸、甘(甜)、苦、辛(辣)、咸。五味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是和人体、季节紧密相连的。如能按照季节、身体状况,调节五味饮食,就会对养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酸:对应内脏是肝,其功效是促进消化和保护肝脏的作用,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预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最具代表食物有山楂、狗肉、韭菜、芝麻。但是过量食用酸味会伤脾,会引起胃肠道痉挛,消化功能紊乱。

    甘:对应内脏是脾,其功效是补气养血、补充热量、解除疲惫、调养解毒。最具代表食物有大枣、粳米、牛肉。但是过量食用甘味会伤肾,心气烦闷、喘息、肤色晦暗、骨骼疼痛、头发脱落,血糖升高,胆固醇增加,使人发胖,诱发心血管疾病。

    苦:对应内脏是心,其功效是清热、泻火。最具代表食物有杏、羊肉、麦。但是过量食用苦味会使皮肤枯槁、毛发脱落,极易导致腹泻,消化不良等症。

    辛:对应内脏是肺,其功效是保护血管,调理气血、流通经络,预防风寒、感冒。最具代表食物有桃、葱、鸡肉、黄黍。但是过量食用辛味会刺激胃黏膜,使肺气过盛,筋脉不舒、指甲干枯。

    咸:对应内脏是肾,其功效是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最具代表食物有栗、猪肉、大豆。但是过量食用咸味会使流经血脉中的血瘀滞,甚至改变颜色。

    另外,五味食物与四季养生还有一定的关系。春季要少吃酸,多吃甘;夏季要少吃苦,多吃辛;秋季要少吃辛,多吃酸;冬季要少吃咸,多吃苦。值得注意的是大家不要将这里的味与味道混淆,具体每种食物性味可参考本站饮食百科栏目,其中所有食物的功效介绍里列出其性味。



我国古代就有"药食同源"之说,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四性"又称为四气,即寒、热、温、凉, "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

四性,热性,温性,凉性,寒性。五味,酸辣苦甜咸

鱼类的四性五味是那些?
答:中医养生保健理论认为,食物的“四性”与药物“四性”是一致的,按寒、热、温、凉分类。寒、凉性食物多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等作用;而温、热性食物有温经、散寒、助阳、活血、通络等作用。食物的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古有“酸收、苦降、甘补、辛散、咸软”之说,五味都...

食物性味的寒凉温热是根据什么区分的
答:中医食疗重视食物的不同性味和作用,就是用食物性味的偏胜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以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食物的性是指“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食性。凉性和寒性,温性和热性,在作用上有一定同性。只是在作用大小方面稍有差别。此外,有些食物其食性平和,称为平性。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食物...

药膳的四性五味您了解吗?
答:寒性食材有:小米、绿豆、还带、绿豆芽、苦瓜、西红柿、黄瓜、香蕉、西瓜、甜瓜等等。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对应人体的五脏:即肝、心、脾、肺、肾,不论是食材本身的味道,还是佐料,都会对五脏起不同的作用。五味食物虽各有好处,但食用过多或不当也有负面影响,要根据不同体质来食用。

食物的归经都是根据食物的味来判断的?
答:此外还有淡味,中医把它归属于甘味范围。有渗利小便、祛除湿气等作用,如西瓜、冬瓜茯芩、玉米芯、金针菜、薏米等。对食物而言,五味之外尚有“芳香”概念。这是针对具有特殊嗅味食物的作用而建立的。芳香性食物以水果、蔬菜居多,如橘、柑、佛手、香椽、芫荽、香椿、茴香等。芳香性食物一般具有醒脾、...

中医食疗学的基本概念
答:1.食物性质:中医认为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四性,还有五味(酸、甘、苦、辛、咸)等性质和味道特点。2.食疗原则:中医食疗强调“因人而异”,根据不同体质、病情、季节和地域等因素制定不同的食疗方案。3.食疗方法:中医食疗方法包括食疗调理、养生保健、干预治疗等不同层次。4.食疗效应:中医食疗对调节...

温热寒凉平性的食物各有哪些
答:温热性食物大多具有温中、助阳、散寒等作用,常用于寒性病证。而平性食物则有健脾、开胃、补益身体的作用。我们可以根据食物食性合理安排饮食,有助于调理身体健康。食物性味有哪些种类1、食物按其“性”可以分为热、温、平、凉、寒五类。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物中,以平性食物居多,温热者次之,寒凉者最少。食物有...

中国人常说,有些食物是“凉性”的;有些是“热性”的, 请问“热性...
答:食物的“四性”:寒、凉、温、热 cold (extreme yin极阴), cool, neutral to warm and hot (extreme yang极阳).食物的“五味”:辛、甘、酸、苦、咸 pungent, sweet, sour, bitter and salty (有些食物是)凉性 (Some types of food are of) cool nature.(有些食物是)热性:(Some types...

什么是酸性食物,什么是咸性食物,各自都有
答:中医归结“四性五味”中,四性寒、热、温、凉,参的四性为温,五味为辛、甘、酸、苦、咸,五味中的苦。每种药材食物都有它的归经,就是说它所属的四性五味都不一样。就是“君臣佐辅”,所谓“君”,就是长期食后对身体没有任何不良影响,而“臣”为不可长期服用的,长久食用对身体不好...

五味中的辛是什么意思?
答:热和温的食物能起温中除寒的作用,如严冬季节选用:姜、葱、蒜之类食物,以及狗肉、羊肉等等,能除寒助阳,健脾和胃,补虚等等。食物除“四性”外,尚有性质平和的“平性”食物,如谷类的米、麦、及豆类等。三: 食物的“五味”: 也就是辛、甘、酸、苦、咸。四: 食物“味”的作用和意义...

“五味"的味觉从何而来?
答:“五味”的味觉从何而来? 我是文化领域创作者森屿屿,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味觉主要是靠人类的口腔内舌头,上腭上分布的神经与食物触碰后产生的感觉,味觉的概念实际是通过食物中的呈味物质与口腔内部味蕾内位于味觉细胞前部的味觉受体结合后产生的味觉刺激,而味觉刺激又经过味觉细胞后部连接到味神经最终传送给大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