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之谋功运用在古近代哪些战事中?

作者&投稿:全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孙子兵法]在战争中的实例运用,最好是古代战役.~

一、孙子兵法的始计篇的战役实例:如春秋时期的越灭吴之战,春秋时期周元王元年至三年(公元前475年—前473年),在吴楚争霸战争中,越军于吴城(今江苏苏州)攻灭吴国的作战。
二、作战篇
实例:北魏与大夏统万城之战
三、谋攻篇
实例:晋楚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师
其中烛之武退秦师是典型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四、军形篇
实例:秦赵邯郸之战
五、兵势篇
实例:官渡之战
六、虚实篇
实例:齐魏桂陵、马陵之战也就是说围魏救赵
七、军争篇
实例:魏蜀争夺汉中之战
八、九变篇
实例:周亚夫平七国之乱
九、行军篇
实例:东、西魏沙苑、渭曲之战
十、地形篇
实例:东晋灭南燕之战
十一、九地篇
实例:李朔雪夜袭蔡州
十二、火攻篇
实例:赤壁之战
十三、用间篇
实例:石勒用间胜王浚

  如何概括孙子兵法,其主要军事思想有哪些,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因观察视角的不同,并无标准的答案。
  孙子兵法在古今中外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崇,并经历千年传世而不衰,其重要原因就是: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本研究具体战役战术的兵书和军事理论著作,而是结合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为一体的战略指导纲领。
  孙子用兵重谋略。孙子用兵善运势。
  一、孙子兵法及其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始计篇)
  始计篇是孙子兵法的开篇之作。
  在这里孙子首先就提出了战争是关系国家兴亡和影响到国家整体战略状况的大事。军事斗争,不仅是军力的竞赛,同时也是敌我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综合势力的斗争。继而孙子提出了发动战争的条件和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即五事和七计。
  始计篇,作为孙子兵法开篇之作,也是整个孙子兵法的总纲,充分地体现了孙子的用兵策略和战略思维。
  在现代战争中,有很多列子印证孙子兵法的结论。美国的军事势力,综合国力,以及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政治影响力是不容质疑的。因此在二战之后,美国一直充当着世界警察的角色,这是由他自身的势力决定的。然而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也不希望看到生灵涂炭的结果,在人类的内心深处还是有良知存在的。美国国内的民众也是如此。因此才有了反战运动和游行。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美国爱好和平的人民和政府的意愿是背道而驰的。也正因为这样,美国可以作为世界警察,但永远成为不了世界皇帝。
  二、孙子兵法及其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作战篇)
  作战篇,是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的第二篇。
  在这里,孙子阐述了一切战争都要速战的观点,并且辩证的分析了,作战与国家内政,后勤保障之间的关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和日本两个国家截然相反的两种战略就在正反两面诠释了孙子的思想。当时,侵华日军正与我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周旋于国内,多年的战争消耗,加上中华人民坚壁清野的对策和中国抗日军民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性,已经使日本处在了透支的边缘。在这个时候,日军已经被中国军民拖得疲惫不堪了,也就是犯了时间太久,战线太长的大忌。此时的日本没有收缩,没有集中,反而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为自己树立了美国和东南亚诸国的敌人。使自己站在了完全孤立,八面受敌的局面,从而加速了灭亡。
  同一个时期的苏联,却很聪明。在西线与德军作战,东线主动与日本反复表示友好,并签订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德军战败后,才挥师向东,对日宣战。这才是用兵的诡道。
  三、孙子兵法及其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谋攻篇)
  孙子善用兵,源于孙子善用谋。正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孙子认为,作战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次之是以外交取胜,再次是武力战胜对手,最下策才是攻城拔寨。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好的,兵不血刃、不战而胜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
  孙子认为,真正的胜利是兵不血刃的胜利,是谋略的胜利。放在今天,就是政治的胜利,只有自己的国家足够强大,才可以使得四海生平,万邦来朝。另外,孙子论述了将领和国君,也就是现在的军队与政府的关系。孙子在2500年前封建社会尚未成熟的时代,就提出了军政分家的思想,思想意识不可谓不超前。
  在这一篇中孙子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主要是从整体战略上来说的。
  同样是新的世界环境下,随着我们自身实力的增强才有了澳门和香港的顺利回归,在这条没有硝烟的战线上,正是由于我们的综合国力的提高赢得了进行谋略取胜、政治取胜的原因。
  四、孙子兵法及其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军形篇)
  军形篇是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的第四篇。在这一章节里,孙子首先提出了防守与进攻的辩证关系。结合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特点,孙子提出了用兵五法,度,量,数,称,胜。意思是根据战场幅度决定战场容量,战场容量决定兵力数量,兵力数量决定实力对比,实力对比就能推算出胜负结果。结合现代战争的特点,就是说要结合所有的战争因素,根据自己对敌人,对环境等信息的掌握,创造必胜的战略环境。
  辽沈战役作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第一战,最关键的地方当然是在锦州,谁占有了锦州,谁就遏制住了东北的咽喉。毛主席利用其敏锐的战略眼光,看到了锦州的重要性,命令林彪部冒险攻锦州。林彪在攻打锦州的过程中,没有必胜把握,犹豫不定,这是很正常的,是符合战争规律的。中央从全东北,乃至整个全国战略的角度上考虑,让林彪硬打锦州,的确是一步险棋。锦州战役实际上是利用了林彪部有可能全军覆没的条件,获得了打开东北大门,乃至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之门的钥匙。在这里,我也不得不佩服,老一辈革命家的气魄了,这应该也算是对兵法的活学活用吧。
  五、孙子兵法及其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兵势篇)
  兵势篇,是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的第五篇。孙子说,治理人数少的军队和治理人数多的军队一样,关键在于组织编制问题。与人数多的敌人作战和人数少的作战一样,关键是看自己的部署和调度问题。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使正兵和奇兵变化得当。防守时,要以虚避实,进攻时,要以实击虚。兵势,就是在纷乱的战争中,周到部署,保持自己的有利态势,保持节奏,从而达到不败。另外,孙子在这一篇中讲解了正兵奇兵的概念,并且指出善于用兵的人,总是用正兵来抵挡敌人,用奇兵取胜敌人。在孙子的兵势篇当中,我想组要的内容就是利用正兵奇兵相结合和虚实结合,造成有力的态势,击败敌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两国在中途岛战役,为孙子兵法增加了又一个活生生的战列。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从此,日本开始了扩张行动,先后占领了东南亚的许多岛屿和国家,这也为美国参战提供了口实。在偷袭珍珠港战役的时候,美国的航空母舰参加军事演习,所以没受到攻击。美国随后作为抱负,出动了轰炸机,空袭了东京。虽然没有对日军造成重大的创伤,但是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决定反扑,目标就定在美国重要的航空基地——中途岛。当美国情报机构获得这一重要信息后,却犹豫不决。因为他们无法辨别所获得情报的准确位置是中途岛,还是阿留申群岛。正当美军高层在伤脑筋的同时,一名年轻军官却想到了一条妙计。他要求中途岛海军基地向珍珠港求救,说中途岛面临缺水的危机。不久后,美国情报机构便截夺到一条信息,内容果然提到攻击目标出现缺水问题。结果便证明了日本海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从这个例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军就是利用虚构的假情报,使日军暴露了真正的意图,得到了牵制敌人的目的。而在作战战术上,日军也犯下了严重的错误。他们分散部署兵力,各舰队单独作战,而美国海军最大限度的集中部署兵力。这样在广阔的海洋上,美国就占有了极大的兵力优势,也就是营造了对自己有利的态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次战役使日美双方的海军势力形成了对换,日本海军也从此走向了失败。但是日本为了掩护自己的惨败,避免挫伤部队的士气,当日本军队回国时,日本电台播放了响亮的海军曲,并宣称日本已“成为太平洋上的最强国,东京还举行灯笼游行以庆祝胜利。也许大家觉的可笑。但这在兵法上也是合理的。这也是虚实的一种表现。这个战列充分说明了,在战场上利用虚虚实实的变化,造成对自己有利的态势,是赢得战争的关键。

  1.原文: 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释文: 治理大部队如同治理小部队一样,这属于军队的组织编制问题。
  例证: 1932年初,国民党调集2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部发现国民党军企图后,发出了进行反“围剿”准备的指示。红一方面军各级领导机关研究和部署了作战指挥、军事训练、政治动员、给养补给等方面的工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决定建立东、南、西、北、中路5个指挥部,将中央苏区划分为10个游击区,并规定各游击区以独立团、警卫营等地方武装为骨干,领导赤卫军、少先队,运用游击战术,执行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等10项任务。苏区各级共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组织、动员人民群众进行坚壁清野和支援红军作战。在苏区中央局和方面军总部的组织领导下,经过充分准备,红军再次打破了“围剿”。

  2.原文: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释文: 指挥大部队如同指挥小部队一样,这属于指挥号令的问题。
  例证: 公元390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五年)4月,秦将魏揭飞率氐、胡等部进攻后秦重镇杏城,后秦将军雷恶地也倒戈响应。后秦主姚苌亲率精锐一千余人前去征讨。当时,双方兵力悬殊很大,魏揭飞、雷恶地两人本身拥有数万军队,加上氐、胡等部援军,声势十分浩大。姚苌不但面无惧色,反而非常高兴。诸将十分不解,姚苌分析说: “魏揭飞引诱同恶,煽动叛乱,但部族繁杂,都是乌合之众。过去,虽然我们多次与他们交战,但没有彻底消灭之。现在,他们倾巢而出,我们正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荡平他们!" 魏揭飞见后秦兵少,有恃无恐,摆出决战之势。姚苌先是示弱于敌,坚守不战。然后一面派姚崇率数百骑迂回敌后,一面派王超等纵兵正面出击。魏揭飞腹背受敌,阵势大乱,损失万余。雷恶地被迫再次归降。

  3.原文: 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
  释文: 统率三军能够使它在敌人的进攻面前不致失败,这属于战术变化问题。
  例证: 公元1206年(宋宁宗开禧二年)4月,武义大夫毕再遇等率宋军攻打金兵据守的泗州城。金人得知消息,立即作防御准备。毕再遇对将士们说: “敌人已经知道我们出兵的消息。自古兵以奇胜。我们应当提前一天发动攻势,才能出其不意。”于是宋军提前一天到达泗州城下。泗州分东、西二城。毕再遇调动兵力,作出首先攻打西城的假象。然后亲自率领将士通过山路到达东城的南角,突然发起进攻。守城金兵不支,弃东城而去。此时,西城金兵仍在顽抗。毕再遇高悬帅旗,令将士对敌人喊话: “大宋毕将军在此,你们都是中原遗民,为什么还不快快投降!”西城守军顿时瓦解,纷纷出降。宋军收复了泗州城。

  4. 原文: 兵之所加,如以投卵者,虚实是也
  释文: 统率军队攻打敌人,如同用石头打鸡蛋一样,这属于避实就虚的运用问题。
  例证: 1947年6月下旬,刘邓大军主力十二万人准备渡黄河南下。渡河地点选在开封东北的临濮集与济南西南的张秋镇之间三百里的地段上。这一带的黄河河宽水深,国民党军吹嘘黄河天险可抵四十万大军,并以55师、68师等部凭借大量工事驻守南岸,企图阻止刘邓大军渡河。为了迷惑敌人,在发起渡河战役之前,刘邓以太行、冀南军区部队伪装主力,在豫北发起攻势;以豫皖苏军区部队向开封以南佯攻,以转移敌人视线;同时,将主力转移至预定渡河地段。30日晚,主力部队以偷渡和强渡相结合的方式,在八个地段上同时发起渡河作战,一夜之间,南岸守敌全线溃退。

  5.原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释文: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可不认真考察、 研究。
  例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波兰采取亲英、法而远苏联的政策,错误地认为只要英法在西方牵制住德军,德军主力就不可能东调进攻波兰。即使德侵略波兰,其兵力也不会超过30个师,并且认为战争会像以往一样缓慢地展开,波军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战争动员。可事实完全出乎波兰的预料。1939年9月1日,德军将其75%的步兵、93%的坦克和摩托化步兵师用于第一梯队,向波兰发起了进攻。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但德军并没有因此停止入侵波兰的行动,而是加快了进攻速度,更加猛烈地向波兰腹地推进。至9月30日,波军主力几乎全部被歼,号称欧洲“第二陆军大国”的波兰因战备不足,仅一个月便军事行动灭亡。

  6. 原文: 经之以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释文: 探求战争的胜负,要着眼于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材,五是法制。这是每一位将领都必须深刻认识的。能深刻认识这些因素的,就能打胜仗;不能深刻认识这些因素的,就要打败仗。
  1933年10月,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正在进行之中,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从上海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掌握了红军指挥权。他不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机械地搬用苏联红军正规作战的经验,他废弃了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方针,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命令红军仓促进攻白区内的坚固据点,企图“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接连失败,陷入被动,并直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战役的失败。

  7.原文: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释文: 所谓政治,就是指当政者要讲求道义、得民心,使君主与民众上下一心。遇到战事,民众就会愿意与当政者同生死、共患难。
  例证: 公元1852年(清咸丰二年)12月,由于太平军迅猛发展,咸丰帝诏令在湖南老家守丧的曾国藩“帮办本省团练”。面对绿营兵在各处所呈现的腐败无能状态,曾国藩决定摈弃绿营,别树一帜。在致湘军将领王鑫的信中,曾国藩提出: 依我之见,今天要想消灭太平军,必须先使诸将一心,万众一气,然后才可以进行战争。在组建湘军的过程中,曾国藩一改筹兵筹饷的旧方法,着重从政治和思想上入手,筹建一支力挽危局的地主阶级新军。曾国藩本着这一建军思想所组建起来的湘军,很快成为清军中的一支劲旅,在扑灭太平军起义烈火、拯救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8.原文: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释文: 所谓天时,是指白天和黑夜、晴天和阴天、寒冷和炎热、四时的更替等气象因素。
  例证: 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在空袭伊拉克核反应堆的过程中,巧妙地利用了当地的光线。在轰炸时间的选择上,以方飞行员选择在下午6点半。根据军事专家的研究,下午6点半前后,当地的光线亮度最好,从而确保了投弹的准确性。在攻击方向的选择上,他们选择由西向东背着阳光投弹。这样,一方面飞行员的视野清晰,投弹易于击中目标;另一方面,以方事先侦知伊拉克防空部队部署在核反应堆东面,如果伊防空部队由东向西迎着阳光攻打以军飞机,在光线的影响下,其准确性势必较差,这样,以方飞机就可以避免被伊防空部队击落的危险

  9.原文: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释文: 所谓地利,是指路途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战场的广阔或狭窄,地形对攻守的利弊等地理因素。
  腊子口位于甘肃省南部,是进出川、甘两省的重要通道。1935年9月16日,长征中的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先头部队红4团到达“天险”腊子口。此口宽约30米,两侧绝壁峭立,仅有一座木桥可以通过。为堵截红军,国民党军一部在扼守。为夺取此口,红4团决定采取两面夹击的战术,以一个连实施正面强攻,以两个连从侧后迂回。战斗于16日夜发起,至17日晨结束。敌一部被歼,其余溃逃。红军占领腊子口,为陕甘支队北上打开了通道。

  10.原文: 衢地合交
  释文: 在四通八达之地要尽力结交其他力量。
  例证: 公元219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7月,关羽举兵北攻襄樊,曹操派于禁、庞德增援襄樊。8月,天降暴雨,曹军遭水淹。关羽乘机进攻,曹军败退。关羽进围襄樊,同时派兵威胁洛阳、许昌,形势对曹操极为不利。曹操准备迁都河北,司马懿、蒋济等劝阻道: 刘备、孙权表面亲近而实际上疏远,可以把江南封给孙权作为条件,让孙权出兵攻击关羽后方,则可解襄樊之围。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一面派人联络孙权,一面调动各方力量全力救援樊城。在曹操的诱惑下,孙权出兵袭占关羽后方,迫使关羽撤军,解除了襄樊之围。此战,曹操采纳司马懿等建议,利用孙权、刘备之间的矛盾,暗中联络孙权,破坏孙、刘联盟,解除了襄樊之围。

  11.原文: 绝地无留
  释文: 在难于生存之地不要停留。
  例证: 公元1894年(清光绪十年)8月,中日黄海海战以后,北洋舰队退至旅顺修整,9月返回威海卫军港。10月25日,日军占领旅顺后,决定进攻威海卫,彻底消灭北洋海军。当时,停泊威海卫港内的北洋舰队有铁甲舰、巡洋舰等舰艇20余艘,具有一定的战斗力,日军对北洋舰队的实力也仍有戒心。但李鸿章把北洋海军看成个人私产,一味消极避战,舰队进入威海卫以后,不许舰只出港。日军攻打旅顺时,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曾主张北洋舰队出援,遭到李鸿章的严厉斥责;日军攻打威海卫、港口和舰队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时,丁汝昌又提出以舰队出海迎战敌舰,再次遭到李鸿章的拒绝。这样,舰队失去了主动出击的机会,困守港内,坐以待毙。在日军的凌厉攻势面前,北洋舰队于次年正月17日全军覆没

  12.原文: 围地则谋
  释文: 对进退不便、易被包围之地要设法加以利用
  例证: 公元前627(周襄王二十六年)初春,秦军偷越晋国南境袭郑。因顾虑郑国预有准备,于2月决定班师。晋国君臣得知秦军回师,迅即商议对策。执政之卿先轸力主抓住战机以除数世之患,得晋襄公首肯。晋襄公偕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地势险要的崤山,联合晋南部边境的姜戎设伏以待: 以晋军为主力,正面阻击秦军;以姜戎断秦军退路,配合晋军攻击。4月,秦军返至崤山地区。秦军以晋值新丧而轻敌麻痹,更因东出途中未遇任何抵抗而疏于戒备。13日,孟明视率秦军进入崤山谷地。晋军及姜戎军突然封锁峡谷两头,并从两面山上向谷地冲击,襄公身着黑色丧服督战。晋军将士深恨秦军欺晋新丧,个个奋勇攻杀。秦军陷于隘道,惊恐大乱,进退不能,抵抗无力,全部被歼,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将亦被俘

  13.原文: 死地则战
  释文: 在走投无路之地要死战以求生存。
  例证: 公元428年(南朝宋文帝元嘉五年)2月,北魏司空奚斤率军赴安定(宁夏泾川北),与丘堆、娥清等会师,攻打夏主赫连昌,结果为夏军所困。监军侍御史安颉建议议定破围之策。奚斤认为,魏军骑兵数量严重不足,如果以步兵与夏骑兵作战,难以取胜。只有等待救援骑兵到来,方可出战。安颉则以为,魏军兵疲粮尽,危在旦夕,只有决一死战,或许有望摆脱困境。并自告奋勇地要求集中战马、招募勇士出击。奚斤犹豫不决。安颉无奈,只好私自与平北将军尉眷准备迎战。不久,夏军攻城,安颉率勇猛之士奋力冲杀,夏军败阵,夏王赫连昌被活捉。夏军余部退回平凉。

  14.原文: 军有所不击
  释文: 有的敌军不要去攻击
  苏德战争期间,1941年7月,德南方集团军群在基辅方向发动进攻,为粉碎德军的行动,苏西南方面军奉命后撤至旧边界筑垒地域一带组织防御。5日,德军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先于苏军到达旧边界筑垒地域,将苏军割裂成几个孤立集团。此时苏军如果放弃基辅,迅速组织部队后撤,则可避免被围歼的危险。但斯大林坚持认为不能放弃基辅,命令苏军坚决制止德军向基辅的挺进。结果到9月15日,苏军西南方面军被合围。此时,斯大林方决心放弃基辅,命令西南方面军组织突围,但为时已晚。至26日,苏西南方面军基本被歼。

  15.原文: 半出而击之
  释文: 在敌方出击一半时,突然发起攻击。
  例证: 1621年3月,后金努尔哈赤率军水陆并进,围攻沈阳。为解沈阳之围,明军多次组织援军前往增援,均被努尔哈赤击败。沈阳被攻克后,又有3000多名明朝援军赶到。当时,明朝援军由桥南出动,准备布好阵势后向后金发起反击。努尔哈赤乘明军尚在出动之机,果断发起攻击,再次击败明朝援军。

  16. 原文: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释文: 地形是用兵作战的辅助条件。
  例证: 公元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12月,湖南江华县瑶族首领赵金龙不满清朝官吏的压榨,率众举行反清起义。起义军利用自己习于山地作战的优势,屡次挫败清军的进攻。次年4月,湖南巡抚卢坤、湖北提督罗思举受命前往镇压起义军。罗思举根据清军不习山地作战,而瑶民不利平地水陆作战的特点,建议兵分三路: 一路潜出新田县断起义军南逃之路,一路从北面的桂阳县夹攻,一路切断其西通零陵、桂阳的小路。清军三路同时出击,起义军被迫东进至地势平易的常宁羊泉镇。这样,起义军集中于一地,又失去了山地作战的特长。在清军的合围下,起义军失败。

  17.原文: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者,国之宝也
  释文: 进不企求战胜的名声,退不回避违命的罪责,只求保全民众、符合国君的利益,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的财富。
  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率30万大军,1000多艘战舰亲征希腊。当时希腊联军只有300多艘战舰,处于明显劣势。加上联军初战失利,许多人失去了信心,有的主张撤退,有的甚至打算投降。这时,希腊海军司令官特米斯托克列斯沉着冷静,提出在萨拉米斯湾与波斯军决战的方案。在特米斯托克列斯的指挥下,希腊舰队全部集中在萨拉米斯湾内,利用湾内水面狭窄的特点,以体积小而灵活的战舰冲击波斯舰队庞大而行动不便的战舰,血战8个小时,取得了击沉200多艘波斯战舰,俘获多艘,而已方仅损失40艘的辉煌战绩。此役的胜利,扭转了希波战争的战局

  18.原文: 散地则无战
  释文: 在部众遇见危急情况易逃散的地方,不适宜作战。
  例证: 公元前362年,秦国乘魏国与韩国、赵国作战之机,出兵伐魏,占领庞城。魏都安邑处于秦、韩、赵三国包围之中。三国人马此时兵势正盛,而魏军士兵则军心涣散,在这种情况下,魏惠王果断地决定不争一时之短长,迁都大梁,以退为进,从而避开了三国的兵锋。

  19.原文: 争地则无攻
  释文: 在对敌我双方都有利的地区不宜贸然进攻。
  例证: 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率军攻魏,进抵渭水南面。魏雍州刺史郭淮对司马懿说: 诸葛亮肯定会争夺北原(今陕西宝鸡东),我们应该抢先占领这个地方。对此,很多人感到不解,郭淮解释说: 如果诸葛亮跨过渭水,登上北原,和北山连兵,断绝长安通往陇西的道路,使百姓和羌人动荡不安,这对国家是很不利的。司马懿认为郭淮的意见很有道理,采纳了他的主张。郭淮率领人马抢先控制了北原。他还没有筑成营垒,汉军的大队人马已经赶到了。于是,郭淮利用有利地形,率部拒敌,将汉军击退。

  20.原文: 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释文: 先剥夺敌人最有利的条件,那么它就不得不听从我们的摆布了。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蒋介石不顾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调集5个军,企图消灭红军于海原、靖远地区。为粉碎国民党军进攻,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红军前指根据中央指示,决定对不愿打内战的东北军进行统战工作,而对其中反共最积极的蒋介石嫡系--胡宗南第1军以歼灭性打击。是月底,红军向东转移,至11月15日,分别进至萌城、甜水堡、豫旺堡以东地区。此时,胡宗南第1军咬住红军不放。17日,敌第1军分左、中、右三路前进。中路之敌第1师第2旅在萌城以西被击溃。21日,红军集中优势兵力,对孤军深入山城堡之敌第78师第232旅另一个团发起攻击。战至次日上午,全歼该敌。同时,敌第1师第1旅也被击溃于红井子。胡宗南其余各部仓皇西撤。此战,红军集中力量打击蒋嫡系部队,停止了敌对陕甘苏区的进攻。

孙子兵法在现代军事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孙子兵法在现代军事领域是如何应用...
答:在一部印度人写的《印度军史》中写道:印军之所以能取得第三次印巴战争的胜利,是因为他们成功地运用了孙子避实击虚的打法。 孙子兵法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据《史记 货殖列传》记载,最早将《孙子兵法》引入经营管理的是战国魏文侯时的白圭。他将孙吴兵法和商鞅之法的原理,用于生产经营,善观时变,采取“...

孙子兵法放在现代战争中是否适用,有哪些可取之处?
答:孙子兵法最初是春秋时期的兵家佳作,孙武在总结诸多战事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智慧,他对战争的全过程、全视角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在战争大局上给出了一定的说明,同时,他对作战的各种层面都进行了总结,在谋略上、战术上都堪称是典范,被后世广泛使用。一、兵法背后的真理对于一场战争而言,胜利是双方共同...

孙子兵法之谋功运用在古近代哪些战事中?
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决定建立东、南、西、北、中路5个指挥部,将中央苏区划分为10个游击区,并规定各游击区以独立团、警卫营等地方武装为骨干,领导赤卫军、少先队,运用游击战术,执行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等10项任务。苏区各级共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组织、动员人民...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有哪些?古今中外运用这些军事思想成功的事例有哪...
答:孙子善用兵,源于孙子善用谋。正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孙子认为,作战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次之是以外交取胜,再次是武力战胜对手,最下策才是攻城拔寨。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好的,兵不血刃、不战而胜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 孙子认为,真正的胜利是兵不血刃的胜利,是谋略的胜利。放在今天...

孙子兵法运用到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例子有那些?
答:日本企业家大桥武夫撰写了《兵法经营学》,讲述如何将兵法理论运用于商战,其中特别强调以孙子兵法管理企业。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公开宣称孙子兵法是他们成功的法宝。他说:“中国古代先哲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对其兵法认真背诵,灵活应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日本麦肯齐公司董事长大前研...

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有哪些
答:最近,有一位名叫马克·麦克尼利的专家写了一部《孙子与现代战争兵法》。他谈到:“《孙子兵法》是高层军校学生必读的一本书,已经融会在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军事学说之中。”这部书的出版商在向西方读者介绍此书时,称《孙子兵法》是军事理论上的一把“瑞士军刀”,足以应对任何局面。有一位翻译过...

《孙子兵法》除了应用在军事中,还能用在哪些领域?
答:从《孙子兵法》立论的全篇可以看出,孙子兵法当对项目管理有现实指导与借鉴意义。例如从项目管理的实践来看,推行“法人管项目”,正是在市场经营及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重视战略谋划与宏观管理的体现。具体来说,就是必须加强项目运作前期阶段,企业的高层和中层对于战略和策略谋划的重视程度;在项目实施和管理...

孙子兵法中的谋略思想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
答:日本学者村山寿在很早以前,就把孙子兵法做为企业发展生存的两大支柱之一,著书立说,一是现代管理,二是孙子兵法。国外一些企业家运用孙子兵法 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内一些学者也有很多关于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著,表明孙子兵法对现代经营管理确有其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这些不...

请阐述孙子兵法基本精神,结合实际例子谈谈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
答:孙子兵法指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必须高度重视。一个国家如果不重视战争,那么就会危及本国的生存和发展。古今中外不重战而走向衰退灭亡的事例不胜枚举。在现代战争中,这种“备战”思想更是保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国家需要不断增强自己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

说说古代战争中,用到《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最多的一场是哪一场呢?
答:用计最多战役是应该是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共用了三十六计中的6个计谋,我逐一分析如下:首先更正下朋友的这个问题,《三十六计》并不是出自《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完成在明清时期,具体作者还待考究。《孙子兵法》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由著名的军事家孙膑所作,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兵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