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谋攻篇》: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作者&投稿:牟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讲一讲孙子兵法《谋攻篇》,这一章重点强调“知己知彼”,不要莽撞,不要冲动;自己擅长什么,欠缺什么,要了然于心,打还是不打,务必内心提前有判断,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绝对不要做出“螳臂当车”的行为。

1.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故上兵伐谋:上等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而不是一言不合就开架。

其次伐交:其次是以外交手段赢得对手,一方面广结善友,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一方面需要化敌为友,原本是要打架的,两个人却令人大跌眼镜地和好了,手拉手走在一起,去饭店里面下馆子了,这当然也是战胜敌人的好方法。

其次伐兵:再次才是出动军队攻击敌人,约好了啥时候啥地点,出来干一架。

其下攻城:最下策才是攻城,直接攻打别人家乡,攻占别人祖国。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攻城其实会伤害无辜老百姓了,道义上说不过了;这可是下下之策,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2.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十则围之:兵力假若是对方十倍,围起来就可以了;对方一看,漫山遍野的军队,插满了旗帜,再免费赠送一首《十面埋伏》,看看就没希望了,听听更是一个凄凉,还打个毛线哈,自己就投降了。

五则攻之:实力比对方胜过五倍,其实也是大大超过了;就可以主动进攻,大概率都能够取得胜利;除非倒了天大的霉运碰到赤壁之战,官渡之战,这种历史经典战役,这种极小概率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碰到诸葛亮,周瑜,曹操这种神仙级别的人物了。

倍则分之:实力胜过两倍,安全起见,把对方部队再分一分,这样就更有把握了;俗话说“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把“自伤”数量尽可能降低。

敌则能战之:有与敌人相等的兵力,那就搏一搏吧,想办法击败敌人,或者干脆依靠运气;当然这个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也已经试过了计谋,外交等等方法,依然不起作用,迫不得已只好撸起袖子;也可能是对方故意挑衅你,校园霸凌你,看到对方是个猛男,正好自己也健身房天天撸铁,既然实力差不多,你来招惹我,那就打打看。

少则能逃之:实力比对方弱就要逃跑,不要还傻乎乎站在那里;更不要不好意思逃跑,这样对自己是“有百弊而无一利”的。逃跑过程中,有个穿西装戴着黑色墨镜的大胖子,在后面气喘吁吁地追着,边跑边喊:站在。此次此刻,千万不要人家让你站住就站住,就停下来,赶紧跑得更快一些。

兔子无非就是靠跑得快,靠狡兔三窟,保存自己,没任何问题。

不若则能避之:实力不如对手就要避免作战,把自己隐藏起来,甚至都发现不了你,到底躲哪里去了;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3.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和对手打仗之前,做出决定之前,务必要知道可以打还是不可以打;不能成为愣头青,一言不合就开架,反正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打看,打了再说。

识众寡之用者胜:根据敌我双方实际情况,各拥有兵力多少,采取相对应的谋略;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清楚你有多少实力,多少家底,出来打仗带了多少人,再来个简单加减法,自己老窝里面还剩多少军队;制定出具体方案,是曲线救国,还是硬碰硬,才能够获得最后胜利。

上下同欲者胜:全军上下,同心协力的能够取胜;那些貌合神离的往往一开打就鸟兽散,就跑完了;原本以为是战友的插着双手站在边上啃着西瓜看好戏,有等于无;甚至调转头来倒打一耙。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纣王“牧野之战”,完全是万万想不到,被自己人打倒了:

周军到达牧野,各诸侯,率兵车4000乘会合;商纣王集结17万兵马赶至牧野。

战幕一揭开,姜子牙亲自率领少部精锐为先锋在前面挑战,随后姬发率领大队人马攻击商纣王军队。

商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士兵们与商纣王离心离德,纷纷倒戈;17万部队一半以上调转矛头,杀过来了。

周军趁势进攻,大量商军被杀。

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

打仗的时候,底下的人早就看老大不爽了,纷纷倒戈,完全被自己人打败了。

不虞:意料不到;以虞待不虞者胜:有准备的胜过没有准备的 ;看上去是一句废话,但很多人跌倒在这一点上,有备无患,啥准备都么有,你不失败谁失败。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将军有才能,而君王不干预,可以取得胜利;正所谓君命有所不受,将军在外面打仗,君主非要干涉,要远程控制;对方已经出兵了,这边还要申请下远在千里之外的君主,怎么办,打还是不打,那就麻烦了。

在这里孙子写出了一句非常耳熟能详的话: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4.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善于打仗的人,能够影响别人,而不受制于人。

拔人之城而非攻:占领对方城市,并不是依靠进攻,依靠武力强制性地夺过来。

毁人之国而非久也:毁灭他人家乡,并非长久胜利;既然被你占领了,对对方而言那就是亡了国;走在大街上,其实每个人都憎恨你,只不过“敢怒不敢言”而已,总有一天灭了你。

必以全争于天下:一定要靠全胜之策,谋取天下;往往以德服人,是一种大智慧,看上去到处吃亏,其实占了大便宜,最终能赢得人心。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这样做,军队就不会白白受到损失,又能够保全利益,才是谋攻的好方法。

孙子兵法在《谋攻篇》中,强调了能不打就不打;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以和为贵,不要因为一点点小事,而斤斤计较。

还是应该取信于人,多多为他人考虑,为他人服务,广结善缘,才是真正战胜对手的方法。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之兵,善之善者也。的意思
答:意思是:因此百战百胜,不算是最高明的作战者,不交兵而使敌人屈服的,才算是最高明的。善:高明;屈:使屈服。

不战而屈人之兵简介及详细资料
答:"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的核心之一。战争本身是损人伤己的事,军事威胁、经济手段等都更有利于本国,当今大多数国家遇到纠纷也很少直接诉诸武力的。此通常为全局上的大的谋略(当然也可以在具体战争中使用)。概述 本经:不战而屈人之兵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

不战屈人之兵是什么意思?
答:“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的核心之一。战争本身是损人伤己的事,军事威胁、经济手段等都更有利于本国,当今大多数国家遇到纠纷也很少直接诉诸武力的。此通常为全局上的大的谋略(当然也可以在具体战争中使用)。概述 编辑 本经:不战而屈人之兵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凡用兵之法,...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什么意思
答:孙子兵法·谋攻篇【作者】孙武 【朝代】春秋末年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译文:孙子说: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

是故百战百胜 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因此百战百胜,不算是最好的用兵策略,只有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谋攻篇》:“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译文:使敌人全...

屈人之兵不战而胜什么意思
答:意思为原意为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现多指不通过双方军队的兵刃的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 本经不战而屈人之兵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不战而屈人之兵,出自 孙子兵法· 谋攻,原意为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

不战而驱人之兵的出处
答:“不战而屈人之兵”语出《谋攻篇》:“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必以全策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善于用兵的人,降伏敌人的军队,却不用硬打……必定要用完善的计策争胜于天下,所以兵力不至于折损,却可以获得完全的胜利,这就是计划进攻的法则。参考资料:ht...

“不战而屈人之兵”究竟是啥意思?
答:本经:不战而屈人之兵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注解:屈:低头,降服 兵:军队,军事力量。 译文: 孙子说:衡量战争取胜的...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是什么意思?
答: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意思是:不战而使敌军屈服,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这首诗的出处是:《孙子兵法·谋攻篇》——春秋·孙武 原文:“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解释:打仗做到百战百胜,并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军屈服,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出处:《孙子兵法·谋攻篇》选段: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译文: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