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谋攻》篇主要阐述的是什么内容?

作者&投稿:秋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谋攻》篇主要论述如何进行攻敌的问题。孙子主张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去取得最大的成功,即力求不战而胜,不靠硬攻而夺取敌城,不需久战毁灭敌国。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仅要知己,还要做到知彼。《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最有价值的军事典籍,成书于春秋末期。该书总结了春秋时代的战争经验,强调“慎战”、“知道”等军事思想,揭示出战争的本质和一些重要规律,对后世的政治、军事、哲学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历来被称为“兵经”,其著者孙武则被尊为“兵圣”。该书流传已两千多年,从17世纪开始陆续有多种外文译本面世,至今它依然在全世界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孙膑兵法》也是中国著名的古代军事典籍,成书于战国初期,著者孙膑,系孙武后人。该书总结了战国前期的战争经验,继承并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在历史上也备受推崇。该书曾失传一千多年,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发现其残简,才得以重现。本译本即整理的残简,系《孙膑兵法》的第一个英译本。《孙子兵法》,俗称为《孙子》,《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吴孙子兵法》,它是现存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兵书。现在的传世本共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十三篇。其内容博大精深,理论高度概括,逻辑缜密严谨,实践层出不穷,不但是我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而且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典兵学的杰出代表,它有一个非常全面而完整的体系,体现了战争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



《孙膑兵法》又称《齐孙子》。《史记》称“世传其兵法”,“孙子膑脚,而论兵法”。《汉书·艺文志》著录有“《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汉书·陈汤传》引有《孙膑兵法》的“客倍而主人半,然后敌”,说明西汉时《孙膑兵法》尚在流行。但因历史上的种种经因,东汉以后便失传了。引起以后的种种猜测。有的说孙膑即孙武,有的说《孙膑兵法》即《孙子兵法》,总之是否定两个孙子和两部兵法的同时存在,否定《汉志》著录的“《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1972年,《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及其它先秦兵书同时从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前期墓葬中被发现,解决了历史上这一悬案。

 



《孙子兵法•谋攻篇》写道:“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谋攻篇》中的全破说,言简意赅,然而,它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是《孙子兵法》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破说,主谋攻,言不战,争全胜,把军事斗争理论升华到科学艺术的最高境界。而今,面对世界局部纷争不断的局面,研究探讨《孙子兵法》全破说,对于总结历史经验,指导当今乃至未来的兵学理论研究及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战争海湾战例,美国智库指挥官兵人手一册《孙子兵法》,就算中国也参战了,这样奇妙的谋略,出奇制胜!。。现今中美贸易摩擦,中国也一手《孙子兵法》,一手《圣经》,也算上帝参战了!。。势如破竹!。。排山倒海!。。翻天地覆!。。秦统一六国!。。

《孙子兵法》的思想精华包括哪些?急急
答:《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有战略运筹、战场机变、作战指挥、特殊战法、军事地理,具体如下 一、战略运筹包括以下三篇内容 1、《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2、《作战篇》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3、《...

孙子兵法主要内容
答:《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

求《孙子兵法》中《谋攻》的译文和全文大意
答:求《孙子兵法》中《谋攻》的译文和全文大意 5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 duzhe80 2012-11-05 · TA获得超过65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5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46.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展开全部 《孙子兵法》,孙武著,公元前500年。一、计篇:孙子曰:兵者,国...

孙子兵法在谋攻篇中强调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核心问题是谋.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就是经常说的不战而胜.谋功篇中提到了谋攻的几个层次,分别为伐谋(用计策),伐交(通过外交手段),其次伐兵(在远离城池的地方打仗),其下攻城(围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因为攻城是成本最高的一种打仗方式).所以孙子认为,打仗...

谋攻的原文及翻译
答:《谋攻》原文: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具器械,...

在孙子兵法的谋攻篇中阐述的作战目的是什么
答:这便是攻城所带来的危害。因此,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战争,攻取敌人的城池而不是靠硬攻,消灭敌国而不是靠久战,用完善的计策争胜于天下,兵力不至于折损,却可以获得全胜,这就是以谋攻敌的方法。 还是这一句,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出兵就让就让敌人投降....

孙子兵法谋攻篇第五章的内容是什么?
答:《孙子·谋攻》:“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风雨共舟者兴”是后人加上去的 释义:所以,有五种情况可以预见胜利: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胜利;懂得兵多兵少用法的,能胜利;全军...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出自哪里?
答:“上下同欲者胜”出自春秋时期孙武著作《孙子兵法》的第三篇《谋攻》,“风雨同舟者兴”为后人所加。意思是: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就能获胜;一起与风雨搏斗,共同经历患难,就能兴盛。1、《孙子兵法·谋攻》原文为: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

上兵伐谋下兵伐交中兵伐什么?
答:《孙子兵法》是目前存世的古今中外第一部系统完整讲解战争的经典著作《孙子兵法》为春秋末孙武所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全书共三卷,有十三篇传世。《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