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

作者&投稿:犹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忙里偷闲,认真读完了一本关于孙子兵法的书,作者叫华杉,以前没听说过,但读完之后,觉得真是不错。虽然有可能每个人对孙子兵法的解读不一样,但他解读的方式、内容,都深得我心。而且,行文不啰嗦,观点论据有力,干货满满。

我个人大致能留下印象的,是十个方面观点,特此写出来,一起分享:

1)真正的英雄,没有故事。

也就是所谓“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

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话,本书中作者重复最多的,也是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善于打仗的人获胜,没有人夸他有先见之明,没有人夸他用兵神勇,因为他用不着出师就取得了胜利,他的获胜在都是计算好了之后,稳稳当当的胜利。

所以,孙子兵法的计,不是谋,不是出主意、想奇招;而是全面准确地计算敌我双方实力的差异。孙子从五事七算的角度,把战争之前需要计算的事项一一列出,从实力计算中判断战争胜负的可能性,由此算出这仗能不能打,不能打就要躲起来,不能有侥幸心理。

所以,真正的战略,真正的胜战,看上去往往平淡无奇,是没有故事的。真正人生的赢家,也是看似平淡无奇,无故事,于外行看上去,一点热闹也没有的地方,才能看到内行大门道,才能学到内行真本事。

2)先胜后战。不胜不战。

孙子兵法讲以强胜弱,而不是以弱胜强。在计算好了之后,所有的举措到位之后,认为自己有十足把握取胜之后,再去发动战斗。战争只是最后的结果,胜利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准备。没有十足的把握取胜,就不要贸然发动战争。没有把握取胜的时候,唯一做的就是等待,要能等待,能忍耐。敌人不失误,我们就没法赢。先胜后战,赢了再打。

3)要一战而定,不要百战百胜。

胜而不定的百战百胜,胜利没有意义。如果百战百胜,都还不能定下大局,那么这个“百胜”就是毫无意义的胜利。百战百胜者,不是善战者。只有一战而定,彻底击垮敌人者,才是真正的善战者。

4)保全自己,转化敌人,才是全胜。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最好的兵法书,却让你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发兵,不要攻城。因为上策是搅乱敌人的部署,其次是击毁敌人的联盟,再其次是出兵,最后下策才是去攻城。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善之善者”。如果打赢了,自己“自损八百”,就要好好掂量是否需要打。所以,即使打得赢,也要算代价。要想办法尽量保全自己,把敌人全部转化成自己的力量,才是全胜。

5)百战不殆的关键,在于强大自己。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关键,其实在于知己。因为你把敌人弄得再清楚,自己的手下如果都指挥不动,那么“知彼”就毫无意义。所以,所有兵法的基础,一定要先强大自己,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后,再去争取胜利。

6)永远让自己占据主动。

孙子说:“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永远要占据主动,而不要让自己被动。所以,尽量要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永远别让敌人看出来你想做什么,甚至不要让任何人看出来你想做什么。所以,以正合,以奇胜,分战法是基本战术原则。孙子还说:“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就是强调“避实击虚”,顺势而为,发挥优势,一击中地。

7)领导者心里要永远装着对方的利益。

孙子在管理上强调文武兼施,恩威并重,赏罚及时。立威的方面,要让自己的士兵害怕自己,胜于害怕对手。奖赏的方面,一定要及时,杀敌靠愤怒,夺敌靠奖赏。所谓领导力,就是心里装着手下的利益,并且能让对方清楚这一点。

8)假设自己是失败一方。

每个人读书,都是读到了自己,读到自己能对应上的。对不上的,你根本不知道,而且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读书是观照自己,我们对应自己的工作学习,放事上捉摸,自己提高。不要想当然地带入胜利一方的角色和情绪,要注意反过来,把自己假设成失败的一方,多想想如何避免失败,才更能学到东西。

所以,走弯路也是一种路。花冤枉钱也是花钱。光有正面思考是不足的,必须找到那些反对的证据来不断挑战已有的理念和观点,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不走弯路,不花冤枉钱,永远学不会如何去走正确的路,花正确的钱,得到真正的成功。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何解?出处?
答: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凡十三篇,每篇皆以“孙子曰”开头,按专题论说,有中心,有层次,逻辑严谨,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铺陈叙说,比喻生动具体。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答:《孙子兵法·军形篇》里写道:“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我理解大概...

《孙子兵法》军形篇原文及翻译
答: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孙子兵法》-兵势第五-2022-04-22
答:三就是“以正合,以奇胜”,都想贪巧求速,奇袭得胜,实际上孙子的“以奇胜”、出奇制胜,虽然也是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但这是分战法的排兵布阵,不是讲奇袭。 4.把动作搞简单了再出手,动手就那一下子。我们再回到孙子说的:“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胜于易胜者也。”善战者都没有智慧的名气,没有赫赫战功,...

读《孙子兵法》之六:先胜后战
答:所以,真正善战的都不是“名将”。名将是什么呢?不可能打赢的仗,都给他打赢了,所以一战成名!项羽呀、李广呀,都是这样的千古名将。而真正善战的人呢,他准备充分,按部就班,一点差错都没有。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这句话很本质!善战者没有什么智名,没人说他太聪明了,也没有...

善战者无赫赫战功是什么意思 出处、意思还有就是举例说明一下
答:“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并非出自孙子兵法,而是出自《曹选》――曹操看孙子兵法时的批注.轰轰烈烈的战斗,并不是最高明的作战方式;而赫赫显盛的战功,也不表示将领能力的优越.《孙子军形篇》提出了更高的兵略指标:“故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能够用最少的兵力...

孙子兵法全文
答: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

请列出《孙子兵法》中的名句...
答: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 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苤�兀 ��皇У兄�芤病J枪适け* 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 称,称生胜...

善战者无赫赫战功是什么意思
答:2、“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是出自《曹选》——曹操看孙子兵法时的批注。3、举例:《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有言:太宗曰:当今将帅,唯李绩、道宗、薛万彻,除道宗以亲属外,孰堪大用?靖曰:陛下尝言绩、道宗用兵不大胜亦不大败;万彻若不大胜即须大败。臣愚思圣言,不求大胜亦不求大败者,...

孙子兵法
答: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4.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5.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