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问题。急!

作者&投稿:那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中历史题目~

新年快乐!楼主您好。此题选A。公元前21世纪前期。
1、公元纪年:是以耶稣诞生的这一年为公元元年,以前为公元前XX年,以后为公元XX年。(在记录时间时候,是从中间开始,左右延伸的。)
2、世纪:一百年为一个世纪。从公元1年至公元100年为公元1世纪。
3、在读时间的时候,是从左至右读的。因此公元前数字越大,时间越早; 越过公元元年后,数字越小,时间越早。
4、本题公元前2070年,可以这样做:以公元前2050年为界,BC2070年在BC2050之前,所以公元前2070年为公元前21世纪的前期了。
nanyf 1-21 23:22
公元前是倒着看的,比如: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
他生于公元前259年,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死于公元前210年。就像我们学的负数一样比如:-5 -4 -3 -2 -1 0 1 2 3 4 5时间是从左往右流逝的(能看明白么)
A
xxxt352606775 1-16 20:18
此题选A。公元前21世纪后期。
1、公元纪年:是以耶稣降生的这一年为公元元年,以前为公元前XX年,当前为公元XX年。(在记载时间时分,是从两头开端,左右延伸的。)
2、世纪:一百年为一个世纪。从公元1年至公元100年为公元1世纪。
3、在读时间的时分,是从左至右读的。因而公元前数字越大,时间越早; 越过公元元年后,数字越小,时间越早。
4、本题公元前2070年,可以这样做:以公元前2050年为界,BC2070年在BC2050之前,所以公元前2070年为公元前21世纪的后期了。
home书呆子 1-24 12:51
A公元前21世纪前期。因为公元前的纪年是数字越在,年代就越前。你可以画一个数轴,以公元前2050年为界,BC2070年在BC2050之前,而BC2050年为公元前21世纪的中期,所以公元前2070年为公元前21世纪的前期了。
飘渺灬星辰 1-16 20:20
公元前与公元就像 XY轴 的 X轴一样 0 是公元元年公元前多少年是-X ,公元年是 X
公元前数字越大越靠左,根据公元前2070年排除C,D
公元前年数是逐渐减少的,公元前2070年是,公元前2100年后30年
30年在世纪里是初期 所以选A。我是—名初中生

孙、刘联军虽说兵力上有所提高,但是曹操的兵力可不是兵少羸弱,所以②是错误的,排除2之后只剩1、3、4了,所以选 D
1是绝对正确的
3正确是因为周瑜利用东风而使黄盖能够烧了曹军的战船
4正确是因为曹操的军队都是北方人,不善水战

英国军队在武器方面,显然居于优势地位,但是同样明显的是英国侵略军在另一方面又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鸦片战争开始时,英国的“远征军”一共是配有大炮的十六艘兵船(帆船),四艘轮船,以及若干艘运输船’,其全部海陆军人数为五千多。战争后期,增加了兵力。共有兵船二十五艘,轮船十四艘,共载炮七百多.门,除炮兵外,有步兵一万余人;由于抽出部分兵力分驻香港、厦门、定海和镇海,向南京进军的兵力不过七千多人。在当时交通条件下,从英国本土航行到中国,至少要四个月。从印度到中国至少要一整月。用少数的兵力,侵入一个遥远的大国,这本来是一种海盗劫掠式的冒险行动。他们虽然可以在漫长的中国的海岸线上任意选择一点进攻,却不敢较久地占领,不敢分散兵力,不敢过于深入,实际上只能靠突袭取胜,进行讹诈。所以侵略军到了大沽口,并不登陆深入,重新回到广东;.侵略军占领了厦门、宁波、乍浦等地后,不久又放弃;最后它进入长江,并不占领什么地方,在南京城下讹诈目的达到后,即退出长江,这些都是因为他一们兵力有限,不敢把战线拉得过长,不敢让战争拖延过久的原故。
中国方面战争领导权掌握在腐朽的封建统治者手里,他们和本国的广大人民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他们不但不能充分利用在本土上作战能够取得的有利条件,反而由于他们的所作所为而丧失了这些有利条件;不但不能利用远来的敌人所处的不利条件,使之陷入愈来愈大的困难,反而使对敌方本来是不利的条件变成了有利的条件。
中国的将军督抚们是怎样解释他们的战败的原因的呢?试举几个有代表性的说法。道光二十一年九月,浙江巡抚刘韵珂在定海、镇海继福建厦门之后失陷时,向皇帝报告说,这三个地方都已尽力做了防御的准备“而该夷乃直如破竹”,其原因他认为是:“盖其炮火器械,无不猛烈精巧,为中国所必不能及。又该送漂泊于数万里之外,其众皆以必死为期,万夫一心,有进无退,而财力充裕,无一处不勾结汉奸,无一汉奸不得其重贿,为之致死,此其所以逞凶肆逆,各省不能取胜之实情也”。认定自己无力作战的琦善在道光二十年十二月用“船炮不坚,兵心不固”八个字来说明广东的情形,他又说:“此时若竟与交锋,无论部炮既不相敌,兵心亦多畏葸,……并有内地奸徒,串嘱打仗。故该夷之虚实,我则无由而知,而此间之动静,无时不窥探通报”关于琦善所说的最后一点,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在浙江的奕经也向皇帝报告说:‘“所有宁波一带,山势陆路,汉奸处处为之导引,反较我兵熟悉。。……官兵虚实,逆夷无不尽知。以故两次接仗,转致失利”。
可见这些将军们并不认为“船坚炮利”是敌人取胜的唯一原因。他们虽然竭力夸张武器的作用,但还学出了些使他们失败的其他因素:自己方面“兵心不固”,而实行冒险侵略行动的敌人倒是兵心很固;外来的侵入者能尽知我方的虚实,而在本国国土上作战的军队反而象个瞎子似地连“山势陆路”都不如敌人那么熟悉……。这些奇怪现象并不是被敌人吓破了胆的将军们的乱说,不过他们没有把事情说完全,更不能说明这些怪现象产生的原因。
“兵心不固”的现象的确是严重的。道光二十二年四月,皇帝诏书总结战争的情形说,“将井兵了,动谓船坚炮利,凶焰难当。因而见贼仓皇,望风先清”。但这还是把兵心不固归因于武器。其实封建统治者所豢养的军队本来是为了镇压人民的,只能在手无寸铁的人民面前逞凶暴。到了鸦片战争时,清朝军队更是腐败到了极点。徐继畲(在战争时,曾任厦门附近的地方官)这样描写官兵的情况说:“人不知战,名之为兵,实则市人,无纪律,无赏罚,见贼即走”。黄钧宰(《金壶七墨》一书的作者)描写由各省调到广东的军队情形说:“奉调之初,沿途劫夺,……抵粤以后,喧呶纷扰,兵将不相见,遇避难百姓,指为汉奸,攘取财物。校场中互相格斗,日有积尸。”琦善向皇帝的报告中提到广东水师中发生的事情。“众兵曾向提臣(指水师提督)讹索银钱,否则即欲纷纷四散。……该提臣势出无可如何,……每名散给洋银二元,甫得留防”。很多地方海防早已形同虚设,例如在定海第一次失陷时,当地县衙门里当幕僚的王庆庄说:“定镇额兵逾万;后减至二千余,承平日久,隶尺籍者,半系栉工修脚贱佣,以番银三四十元,买充行伍,操防巡辑,视为具文”。封建统治者用这样的军队来同拥有优势武器的侵略军作战,当然谈不到旺盛的士气。而掌握战争领导权的封建统治者在整个战争中一贯地没有坚定的方针。从皇帝到将军、督、抚,和战方针不定,说战没有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法,稍受挫折,立刻求和;和谈不成,又空喊作战。在这种情形下,当然更谈不到鼓起坚强的军心和民心。
封建统治者既然没有决心反对侵略者,既然在抵抗侵略的战争中仍然继续纵兵扰民,当然它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群众帮助的军队,反而不如得到一些汉奸导引的外国侵略者那样熟悉“山势陆路”,这也是不奇怪的。为侵略者所收买的汉奸在居民中终究占极少数。封建统治者无法解决在官兵之间、军民之间的矛盾,却极度夸张汉奸的数量和作用。奕经在浙江向皇帝报告说:“曹江以东,到处汉奸充斥,商民十有七八。孰奸孰良,竟莫能辨。”奕山在广东也说:“密查粤省情形,患不在外而在内。各商因夷以致富,细民籍夷以滋生。近海商民,多能熟悉夷语,其中狡者布为奸细。”于是他得出结论说:“防民于防寇,此所谓患不在外而在内者此也。”把几乎所有的民众都说成是汉奸,显然是瞎说,但这种说法恰好说明,封建统治者心目中最大的敌人是民而不是“夷”,即使在同“外寇”——外国侵略者作战的时候,仍然认为“防民胜于防寇”!
外国侵略者多年在沿海活动,的确经过各种途径收买了一些汉奸,到了战时,这些汉奸成了他们的有用的助手。但封建统治者其实并不真是仇视汉奸,特别是一到了所谓“议抚”时,汉奸成了他们所利用的宝贝。例如有一个鲍鹏,本是在广州为英国著名的鸦片贩子颠地跑腿的走狗。两广总督琦善到广州接替林则徐时,把鲍鹏收罗了来,使他成了一个八品衔的官员。琦善在广州与英国人的交涉,开鲍鹏都参与在内。英国人关于鲍鹏的记载说:“这人原在颠地先生在广州所开的公司里当买办”,又说:“我方和琦善之间的前前后后的一切接洽中,联络媒介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买办鲍鹏,他是一个机敏聪明的人,约有四十五岁,混合话说得很流利。”林则徐说:“广东夷务大不可问,静老(琦善字静庵——引者)以为秘计,不令外人知情,密任直隶守隶白含章及汉奸鲍鹏往来寄信,虽甚秘密,其实人人皆知。”
何止这个八品衔的鲍鹏是个汉奸!琦善本人以及耆英、伊里布等一心一意宣传敌人的力量强大,曲意求和的大员们,何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奸?这种戴花翎的汉奸,使中国丧失抵抗外来侵略的能力。在战争中实行失败主义,投降主义;他们的危害是那一些为敌军指引路径、刺探消息的小汉奸所无法比拟的。
封建统治阶级同农民起义军作战时总是决心很大的,例如最近的一次镇压白莲教起义,即使战争中失利,即使战争拖延不决,它也要打下去。你死我活的阶级矛盾决定了它这样做。但在鸦片战争这样的对付外来侵略者的战争中,它却那样地易于动摇,那样地经受不起挫折,这当然也是为它的阶级地位所决定的。浙江巡抚刘韵珂在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向皇帝指出,如果战争继续下去,就有十大“可虑”。其中第一到第七项说的是敌方武器精良,又有汉奸帮助,自己方面军心民心都不可用,所以无法战争等等。到了第八项,他说到了封建统治者的命根子,征收漕粮的问题,他说,因为有战争,漕粮收不齐,“今大兵复又失利,催征更属为难”。然后第九项,他说到内地“匪徒聚众抢掠”的问题,他说,虽然已经多方“弹压”,但是“现在米麦蔬菜,价日增昂,小民度日艰难,即使前此各奸民未能复集,安保此外不另有不退之徒乘机而起”。最后第十项,是说,“沿海七省,警备已将两载……计七省一月之防费,为数甚巨,防无已时,即费难数计,糜调劳师,伊于胡底?”刘韵珂的“十可虑”论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在封建统治者看来,对外的战争能一下取得胜利,当然很好,可以更加强在内部的统治。但是失败,那怕是一点小小的挫折,都会使已经存在着的内部危机大大加强起来。长时期的战争是他们所不敢设想的。
(1)社会性质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的最主要矛盾。
(3)革命任务变化:从此,中国人民负起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双重任务,中国历史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4)新思潮的萌芽:外国侵略的入侵,使部分知识分子开始认识清政府的腐败,也认识到国家的危难,要求改变现状和学习外国,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

1)鸦片战争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中国贫穷落后,国力不强。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从此,中国人民开始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前者在洋务运动早期的“自强”口号,后者在“求富”
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3)德先生,是指英文DEMOCRACY,意思是民主,就是每个人"各有自主之权""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成自主自由之人格."赛先生,是指英文SCIENCE,意思是科学,即"以科学说明事理,事事求诸证实."
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主因:清王朝腐朽昏庸,闭关锁国,导致落后。影响: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屈辱的近代史就此开始。同时,鸦片战争也将西方的文明带入闭关锁国很久的中国。(表示很久没有念初高中的历史了,只能这样回答了)
2)炮厂,轮招都是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积极意义:第一次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以期使用先进的技术改变中国的衰弱。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向西方学习先进事物以期为自己的国家进行变革(仅仅是变革……这里我很想吐槽)
3)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新青年》杂志“创造”的词语。前者指民主,后者指科学(英文音译的打头音节就是德和赛)陈独秀提出引进这两位先生的目的就是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民主和科学,以期实现中国的革命和富强。

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腐败落后的政治制度难敌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鸦片战争的失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强,领土完整被遭到严重破坏。巨额债款使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人民生活困苦。
2.建于1872年。
3.德,赛先生分别指民主和科学。“科学与人权并重”,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这就引出一场场的文化思想斗争。陈氏也因此迸发一朵朵灿烂的思想火花,装点着五四新文化阵地。

小朋友,这是八年级很基础的历史题啦,你就不能翻下书啊??
(1)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其他的都是废话,一句就可以)
影响:(教科书上有标准的话)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有一点就是近代史的开端。
(2)问你什么时期,不用具体到年,它就是洋务运动时期。积极意义什么的翻书吧,什么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但并没有从实质上促进中国的富强,,,,那个。
(3)两个先生的是指新文化运动的,说是五四的很让人费解。两个救中国指代的先生分别是民主和科学。目的:提倡民主科学,宣传西方先进思潮。

一些有关初中历史的问题。
答:1、吕后帮助开创汉朝大业 2、司马迁 受了宫刑 屈原:(1)“美政”,但不受楚怀王的赏识,遭到小人的谗害。(2)《离骚》,文化巨著。(3)爱国思想感动后人。(4)因遭谗害怀石自投汨罗江而死 司马迁:(1)其父也为史官,史官世家出身。(2)《史记》写了不久,就遭遇李陵事件,受宫刑。(3...

一些初中历史题目
答:第一题:夏朝的建立者:夏启;亡国者:夏桀 商朝的建立者:商汤(太乙);亡国者:商纣(帝辛)周朝的建立者:周武王 姬发;亡国者:周幽王 姬宫涅 第二题:古埃及:尼罗河流域 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古印度:两河流域(恒河和印度河)古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第三题:...

急~~初中历史题
答:1、敦煌莫高窟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2、费尔南多·麦哲伦,世界航海家之一。葡萄牙人,1480年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1519年9...

初中历史问题
答:1)建立全国统一政权的少数民族又 元__朝和清朝__。2)_秦汉_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和巩固的重要时期。3)_周_朝实行分封制。4)_宋元_是中国历史上由几个民族政权并立到大同一的时代,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__.5)1894__年,日本在朝鲜海面突袭中国运兵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期间...

问几个初中历史问题,求大神帮忙解答
答:。2.措施:减税、补贴政策。3. 张衡,华佗,蔡伦,张仲景 4.意义: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教材,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会的就这么多了。希望能帮到你。

历史问题(初中),30个,回答完整在加分
答: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朝统一六国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 繁荣和开放的社会 隋唐 马可波罗 经济中心南移和民族融合 统一多名族国家和社会危机 鸦片战争 ② 好像是分封成各个的诸侯国,各诸侯听从天子的命令,有义务保护天子^ ③ 统一国家的建立,为我国的文明进程大大跨越了一步,什么的。为当今...

初中历史求解!急!
答:(1)春秋时期的教育家,贡献:创办私学 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推行儒学教育。(3) 唐太宗。目的:培养和选拔人才。(4) 科举制度,活字印刷 (5)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不断完善。27.(1)目的是让世界知道明朝的繁荣强大。麦哲伦 (2)甲午中日战争 (3)...

初中历史题
答:有美洲、澳洲等处,从前和我们不相闻问,如今华侨移住,却成了世界问题了。这都是近五十年的事,都是我们民族扩大的一种表征。 民族扩大,是最可庆幸的一件事。因此可以证明我们民族正在青春时代,还未成年,还天天在那里长哩。这五十年里头,确能将几千年未了的事业了他几桩,不能不说是国民努力的好结果。最可惜...

初中历史题
答:1.中国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现代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2.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如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今兴业路76号)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

历史问题初中的
答: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四,破旧有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