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弗洛姆《爱的艺术》

作者&投稿:邲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版本信息:

著者:【美】E·弗洛姆

译者:萨茹菲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6,第一版

以下关于本书的梳理并非完全依照原作的写作顺序,而是个人理解这本书的逻辑。有些重要论述和观点可能有遗漏,次要的反倒对我很有意义,故记之。

在理解《爱的艺术》的具体内容之前,我们必须明确弗洛姆关于爱的两个基本看法,这是我们走进“爱的艺术”的钥匙。

爱是一门艺术。这意味着爱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并且爱是需要学习的。

爱的内涵不是爱一个特定的对象,爱是一种态度,一种人的性格倾向——我通过爱你而爱整个世界。

首先,弗洛姆提出, 爱的需求是人类生存的需求,爱是人类对于生存问题的回答。

弗洛姆认为,在人类历史中,我们出于对孤独的恐惧,对群体的渴望而采取过如下手段克服之:

1. 纵欲与群居。具体表现为性交、毒品;在政治中,独裁政体和民主政体实质上都在追求一致性。

2.“平等”。工业社会里被扭曲的“平等”,追求“一种模式”,把人变成原子,追求标准化,美其名曰“平等”。

3.人的创造性劳动。“所有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劳动者都有必要和他创造的对象融为一体。”

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第二,爱的分类。

1.共生性的爱。物理意义上互不依赖,化学意义上心理相互依赖,比如胎儿和母亲,比如受虐癖和施虐癖。都不具备独立性和自主性,以失去尊严为代价。后面弗洛姆还论述了受虐癖和施虐癖与孩子和母亲、孩子和父亲之间关系的联系。简单地说,如果孩子生长于一个完全的母爱环境下,更有可能成为受虐者,他处处都渴望得到母爱般的关照;反之,则容易成为施虐者。

2. 成熟的爱 。成熟的爱以独立的人格和自由作为标志。

如果说爱情是一项摆脱孤独的积极活动,那么它应该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外部驱使,以现代活动观念为宗旨的,为实现外部目标而付出的努力;二是内在动机,人具备了独立思考的天赋,挥发蕴藏在内部的智慧。只有具备第二种才是自由的。

关于外部驱使和内在动机,弗洛姆借用了斯宾诺莎的相近观点。斯宾诺莎认为,由内在情绪激发的行为,是积极的,自由的;受人驱使的冲动是消极的。结论是“人的德行在于自己对自己行为动机的调控。”

爱情是关于内在动机的需求,前提是一个人的自由能力。也就是说,爱是一个人基于对自己爱的需求和能力的独立判断,而做出的主动的积极的行为。

爱的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1. 给予:明确一点,给予不是割舍也不是牺牲,是生命价值和活力的体现。 也就是,给予的伟大之处不在于给予是一件难事,你做成了,你为此受了苦,所以你付出了爱,你伟大了。不是的,给予不是为了满足人的受虐倾向,它要像源源不断地活水,给生命注入希望和甘甜。

2.关心:“爱的本质是创造和培养,爱情和劳作是分不开的。”

3.责任:像对自己负责一样对他人负责。这里说一点,这里的负责并非我们当今所说的履行义务:

仅论这一点,我敢说,现实中大多数人并没有爱的资格。责任感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品质,还不论对他人,即便是对自己,有多少有对自己的生活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接受,也不是应激反应。

4.尊重, 尊重的前提是超出自己去关心和了解对方。 光是超出自己已经是一门艺术。

5.了解

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常发生的争吵:你告诉我啊,你告诉我啊!你什么都不跟我说!施虐者也常常觉得自己受害者,然而他不知道,这毁掉的是两个生命。正如大家常说的,没有性冷淡的女人,(生理性除外)只有活不好的男人,没有不想说的‘秘密’,只有没有爱的交流。

付出关心,进而了解,进而尊重,从始至终都保持责任感。

爱的对象

博爱

前面我们说了,在弗洛姆看来,爱没有“非你不可”。 博爱是“对所有的人都有一种爱意的责任感。”

“性应该是博爱的产物,它既表现在爱的肉体关系上 也表现在爱的非肉体关系中。”(这话什么意思,没读明白) 性爱既以博爱为基础,又很难成为博爱意义上的延续。这组矛盾何解?

两性之爱:爱情是阴阳结合的艺术。 在此,弗洛姆反对弗洛伊德,认为他只看到了阳性。弗洛姆还认为,同性恋无法消除孤独,只是彼此分担。基于此,我也思考,为什么在同性恋中,总有一方偏男性化/女性化呢?这难道仍然是对异性恋的模仿?如果真正是同性之间的爱情,难道不应该是阳性对阳性,阴性对阴性本身的迷恋?

父母之爱

母爱是无条件的,父爱是有条件的。 前者对应的是自然世界,母爱满足人生存的安全感的需要;后者对应的是理性世界,它需要孩子面对挑战,为自己的需求而付出努力,也就是他得向父亲讨要爱,他得满足父亲的期待,得值得被爱。

自爱

首先说明, 自爱并非自私自利 。“在‘人’的概念下,任何对‘我’的排斥和教条,都是荒谬的。” 自爱和爱人并非非此即彼。 由此我联想到钱穆先生在谈中国哲学时说道,中国哲学,一言以蔽之:天地虽大,中心在我。每个人都把自己当作中心,世间实则是尊重每个人,认可每个人,进而是相互关爱的,而非排他的。

无私者常有一个误区,和前面提到的给予的误区类似。很多给予者内心都住着一个自私者。比如母亲对孩子,尽管母亲万般“为了孩子好”,做了很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孩子仍然不领情,因为他们并没有让被爱者感受到被爱,而只是为了牺牲自己,扮演一个“无私者”。

上帝之爱

上帝之爱是人对永恒之爱的期待。对上帝之爱的理解过程正是人对自身的认识过程。上帝从父亲成为单神,成为更高能力、真理和统一,这正是人不断地在调整自己的位置的。

当代西方社会爱模式的没落

首先点明,影响爱的因素有:社会环境影响人的创造性(前文说了,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性格给予爱这种能力以支持。

现代西方社会的现状是:政治自由、市场经济。工业社会下,人被异化,追求统一标准,这遏制了创造性。市场经济是交换的经济,是取悦对方的经济,而爱偏偏是与之背道而驰的。所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传统的爱的模式正在没落。

然后举出了五种典型的爱的形式:母爱型、父爱型、偶像崇拜型、多愁善感型,投射机制型。

之后,列举了爱的前提。

最后是爱的艺术实践:出于内在的目的、专心耐性、摆脱自恋、客观、 信仰(相信人类) 、信念和勇气。

读书笔记:弗洛姆《爱的艺术》
答:两性之爱:爱情是阴阳结合的艺术。 在此,弗洛姆反对弗洛伊德,认为他只看到了阳性。弗洛姆还认为,同性恋无法消除孤独,只是彼此分担。基于此,我也思考,为什么在同性恋中,总有一方偏男性化/女性化呢?这难道仍然是对异性恋的模仿?如果真正是同性之间的爱情,难道不应该是阳性对阳性,阴性对阴性本身的迷...

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
答:【篇一】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 婴孩呱呱坠地,以血缘为密码开启爱的神秘之门。这份与生俱来的珍贵礼物——爱,是哺育人成长的精神母乳。沐浴在爱的恩泽下,感受着蕴含其中的人性的美好与光辉,人格之树茁壮成长、茂盛参天。而后播洒下一片爱的浓荫,给亲人、给朋友、给世界,一份成熟的、勇敢的爱的回馈,完成一...

《爱的艺术》读后感精选
答:《爱的艺术》是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在这本书中,弗洛姆提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个性,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性人格倾向,那么一切爱的尝试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自制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

《爱的艺术》读后感
答:这本《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自1956年问世以来已经被译成20多种文字,至今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在本书的开始,弗洛姆即指出,爱是一门艺术,就像生活中的其他艺术一样,要学习如何爱就像学习其他艺术一样,先需了解爱的理论,再探讨爱...

《爱的艺术》读后感2000字
答:《爱的艺术》读后感2000字1 看了二十世纪的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的名著《爱的艺术》,书的篇幅很短,讲的事情也很简单,主要内容就像作者在前言中所说:“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

爱的艺术|读书笔记五:爱的实践
答:弗洛姆在这章的开头就指出:爱情是一种个人的体验,每个人只能通过自己得到这种体验。因此,讨论爱情的实践问题实际上是讨论进行实践的先决条件。三个基本因素和两个条件 学习爱的艺术需要具备三个基本的因素:一、纪律 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实践一门特殊艺术所要求的纪律,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纪律。二、集中 ...

《爱的艺术》艾.弗洛姆(读书笔记上)
答:小结 以上是《爱的艺术》前两节笔记,这本书的每一句话我都需要反复咀嚼、做笔记,这两节给我的最深印象是:现代人的孤独是与生俱来,以及从小就被带入“同一”模式的孩子与一组人之间的联系,爱可以启发大脑的程序,进行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爱的主旨在于“给”而不是得,受外力驱使的积极性实际...

读弗洛姆《爱的艺术》有感
答:爱是一种艺术吗?弗洛姆做了肯定的回答。爱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是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爱的内涵:不是爱一个特定的对象。爱是一种态度,一种人的性格倾向——我通过爱你而爱整个世界。爱的本质是给予自己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同时唤起对方心中同样有生命力的东西。 不成熟的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

读爱的艺术有感
答:篇一:《爱的艺术》读后感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全新方式解释了爱:弗洛姆从“激进的、人道主义的和批判的”精神分析立场出发,把“爱”看作是人类对自己生存问题的一种回答,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统一的巨大力量。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的一门艺术。 在这本书...

《爱的艺术》读后感2000字作文
答:在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中,所有想爱,正在爱,曾经爱过的人们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心中的恐慌,无力自拔的沉溺以及本能的自卫,从而恍然大悟原来“我”的想法被那么多同样的人理解和演绎,原来“我们”的爱情如此寻常,不就是这样的么---其实人人都拿着一本勉强称的上文学的爱情著作来要求对方,而自己永远等着带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