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读书笔记五:爱的实践

作者&投稿:裴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弗洛姆在这章的开头就指出:爱情是一种个人的体验,每个人只能通过自己得到这种体验。因此,讨论爱情的实践问题实际上是讨论进行实践的先决条件。

三个基本因素和两个条件

学习爱的艺术需要具备三个基本的因素:

一、纪律

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实践一门特殊艺术所要求的纪律,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纪律。

二、集中

集中是指专心致志做事的能力。有没有集中的能力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地待着。

三、耐心

学任何东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达到目的就必须有耐心,想尽可能快地取得结果的人永远也学不会一门艺术。

学习爱的艺术还需要符合两个条件。

一、浓厚的兴趣

如果学徒对一门艺术没有极大的兴趣,这门艺术对他没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那他最多成为一名业余能手,不可能成为大师。

二、生活化

人们从来不是一开始就直接地学会一门艺术,而总是间接地学会这门艺术。

在实践爱的艺术上,所有想成为大师的人应该在生活的每一个阶段训练纪律、集中和耐心,把这作为实践爱的艺术的开端。

关于如何训练

一、如何训练纪律

我们应该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过有规律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不要把纪律看作是外部强加的东西,而应该成为自我意志的体现,应该感到这是一种愉快的习惯,一旦放弃它,便会若有所失。

二、如何训练集中

最重要的步骤是要学会一个人单独待着。

弗洛姆在文中推荐了坐禅,建议每天早晚做至少二十分钟静坐练习。

除此以外,弗洛姆强调要学会专心做一切事,同时尽量避免无意义的谈话。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要有倾听别人讲话的能力。

集中还意味着要生活在此时此刻,而不是干着这事却想着那事。同时,集中要求对自己保持清醒,能够觉察内心的活动,而不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找到为自己辩护的借口。

特殊条件

掌握爱情艺术还有一些必不可少的特殊条件。

一、克服自恋

自恋倾向是人的一种态度,具有这种态度的人体验到的现实是内心活动,主要是他们自己的贪婪和恐惧。

同自恋相反的是客观性,客观性就是对人和事抱有开放的态度,能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

能进行客观思考的能力就是理智,以理智为基础的感情是谦恭。我们只有摆脱了童年时代妄图得到全知、全能的幻想,才能有客观性和运用自己的理智。

这在爱的艺术的实践上表现在:能否学会爱取决于人的自恋程度和能不断培养自己的谦恭、客观性和理智。

谦恭和客观性同爱情一样不能只限于生活的一些范围。

人们应该对所有与自己有所接触的人都能保持客观和理智。

二、要有信仰

爱的能力取决于我们本人成熟的程度,以及在我们同世界和同自己的关系中能不能发展一种创造性倾向。这种脱离自己的过程、诞生和成熟的过程需要另一种品质作为必不可少的条件:那就是信仰。爱情是以信仰为基础的。

信仰分合理的信仰和非合理的信仰。

非合理的信仰是指服从一种非理性权威的信仰(信仰一个人或者一种理想)。

合理的信仰是扎根于自己思想或感情体验的一种坚定的信念,扎根于创造性的智力和情感的积极活动,是思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非合理的信仰意味着只相信权威或大多数人的意见,而合理的信仰是产生一种独立的信念,相信自己创造性的观察和思考——尽管大多数人的看法与之不同。

产生信仰需要有勇气,也就是要能承受风险和准备受到痛苦和失望。一个把苟安和无忧无虑的作为生活基本条件的人永远不可能有信仰。

培养自己的信仰和勇气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

第一个步骤就是要认识到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会失去信仰;另外还要认识到每一次自我欺骗只会削弱自己,而越来越软弱又会导致新的自我欺骗;还有就是要认识到那些自觉地害怕被别人爱的人,实际上是一种不自觉地害怕爱别人的反映。

实践爱的艺术要有积极的态度。爱的能力要求人全力以赴,要求人处于清醒的状态,同时生命力得到升华,而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创造性地生活和积极的态度才能获得。

《爱的艺术》读后感1500字作文5篇
答:阅读弗洛姆《爱的艺术》能够使读者对于爱的理解有一个质的飞跃。甚至说,完全颠覆对于“爱”的既有的认识,都是不为过的。《爱的艺术》的思考方式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具体说,是法兰克福学派的。而《爱的艺术》这本书能够很生动的向我们展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为人类的生活寻求人道主义的关怀...

爱的艺术:对爱的理解,要学会爱的语言
答:《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态学家佛洛姆所著,表达了他对爱的理解。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是人内心生长的东西,而不是被俘虏的情绪。一、爱的艺术读后感 1、学会爱自己 关于对爱的理解,首先要爱自己。爱自己佛洛姆认为:“一切有能力爱别人的人必定也爱自己。原则上爱自己和爱别人是...

读《爱的艺术》有感
答:读《爱的艺术》有感这是迟迟不能动笔写评的一本书,不知以何种形式表述才不背离作者的本意,不曲解荐书者的初衷。书读五次,字斟句酌,寥寥百字,难表寸心。——写在前面的话《爱的艺术》是1956年出版的,由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哲学家艾里希·弗洛姆的著名作品。书中从爱的艺术、爱的理论、爱的...

《爱的艺术》摘录15
答:爱依赖于相对排除自恋,它要求谦恭、客观和理智的发展。人们的一生必须奉献给此目的。谦恭和客观不可分割,正像爱一样,如果我对陌生人不能采取客观的态度,那我对我的家庭也不可能采取客观的态度,反之亦然。我们若想学会爱的艺术,就必须在一切条件下力求客观,并对我们没有客观对待的情况十分敏感。爱...

《爱的艺术》——弗洛姆 读后感
答:        这也是一本比较薄的小书,虽说是比较偏心理方面的专业书,但出现的专业词汇很少,也非常好读。书的前半部分是在说,大家似乎都认为自己有爱的能力,其实不然,大多数人的爱是一交换,他们认为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已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虽然说这本书的...

《爱的艺术》读后感
答:10、从本质上来看,爱应该是一门关于生命意志的艺术,是一门以一个完整的生命去承诺另一个生命的艺术。11、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为,...

《爱的艺术》摘抄
答:第一章 爱是一门艺术吗? 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因此对他们来说,关键是:我会被人爱吗?我如何才能值得被人爱? 女子则是通过保持身段和服饰打扮使自己富有魅力;而男女都喜欢采用的方式则是使自己具有文雅的举止,有趣的谈吐,乐于助人,谦虚和谨慎。 赢得人心和对...

《爱的艺术》节选内容分享
答:《爱的艺术》于1956年初次出版 作者: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1900年3月23日-1980年3月18日),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

《爱的艺术》摘录5
答: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等。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你同人和自然界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你的现实的个人...

《爱的艺术》:爱是一种积极的能力
答:几次读书前后的心路历程大概就是:好奇—怀疑—叹服—挫败—平静。 “爱”为什么会是一门艺术呢?我很好奇,在这爱意萌动的年华,单是“爱”这个字眼就足够吸引我;随着深入的阅读,弗洛姆不停地在颠覆我的爱情观,我所以理解的爱情单单是两个人之间的:“爱是对象问题,有了那个对的人自然会产生爱”“我要在爱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