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不是用了曼施坦因方案吗 怎么绕道比利时打法国了

作者&投稿:苏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战时,为什么德国要!同时!进攻荷兰,比利时和法国?~

告诉楼主,比利时和荷兰波兰当时都是英法的盟国,法国拥有当时欧洲规模最庞大的陆军,集中兵力进攻法国比利时和荷兰英国的军队就会牵制德国的后备力量相互掣肘!与其进攻法国最后再来消灭比利时和荷兰还不如大规模进攻法国之前先消灭比利时和荷兰,最后集中力量收拾英法。其次英法军队已经大规模集结在比利时和荷兰两国做好抵抗德军的准备了,挡住了德军由北线进攻巴黎的行军路线,德军南线出阿登进攻马奇诺防线的德军进展神速,法军的精锐军队集结在比利时的北线,德军北线不从战略上“死死咬住‘这支机动战略力量,法军北线军团南下防御将给德军南线集群造成巨大的障碍,甚至导致整个南线攻势失败。因此作为德军指挥官和统帅部来说,进攻比利时和荷兰的战争都是势在必行的,无论是为了掩护南线德军还是打通北线进攻巴黎的通道,歼灭英法的战略机动力量都是有利的。当时以英法联军为核心已经集结在比利时和荷兰境内了,即使德军不进攻比利时和荷兰也保不准联军什么时候又是进攻德国呢?


  德国陆军参谋总部在希特勒的一再催促下,制定出了一个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西线作战计划。 1939至1940年德军进攻低地国家计划之变动此计划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进攻法国的施里芬计划相似,即把德军主力放在右翼,通过比利时去进攻法国。但是A集团军参谋长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却讨厌这个方案,认为不过是老调重弹。希特勒本人也不喜欢这个计划。曼施坦因提出了他的的战略构想:德军进攻的主要矛头应放在中央,而不是在右翼。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对具有战略决定性的突破口---阿登森林地带,实施主要突击。这是攻其不备、出奇制胜攻入法国的一条捷径,可切断南北盟军之间的联系,分割合围英法联军,迅速灭亡法国。但是德国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拒绝将曼施坦因的计划转呈希特勒。
  1940年1月10日,一名携带黄色方案的德国空军军官因座机迷航在比利时迫降,由于无法把这一重要文件全部烧毁,致使一部分落入英、法手中。于是曼施坦因再次向陆军总部提出他的观念,这使勃劳希契非常厌恶,把他调任第38步兵军军长。但曼施坦因乘希特勒接见各新任军长之机,将他的见解直接向希特勒作了陈述。
  希特勒对曼施泰因的陈述,“简直象精灵似的理解非常快”,并表示他个人完全同意曼施坦因的见解。第二天,希特勒便召见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和总参谋长哈尔德,命令他们以曼施坦因的建议为基础,立即制定出一个新的作战计划来。虽然布劳希奇和哈尔德强烈反对曼施坦因的建议,认为其所谓的秘密通过,实在是一种疯狂的假设,它将使德国装甲部队的精华面临法军侧翼攻击,并可能导致全军复没。但在希特勒的压力下,两位陆军首脑屈服了。于是,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奉命根据曼施泰因的建议重新制定作战计划。
  1940年2月22日,希特勒批准了与曼施坦因设想大致相同的新作战计划。德军参谋部将这一计划取代号为挥镰行动。据当时任第19装甲军军长的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说,除了希特勒、曼施坦因和他本人以外,几乎再没有任何人对这个计划是具有信心的。
  为实施挥镰行动,德军统帅部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投入西线作战的总兵力为136个师(其中包括10个装甲师、4个摩托化师)、2439辆坦克、3700架飞机,另有运输机600架。兵力配置上分为A、B、C三个集团军:
   德军兵力分布及最后进攻方案1.中路的A集团军64个师(其中包括7装甲师、3个摩托化师),由格特·冯·伦德施泰特上将指挥,担任中间突破阿登山区直冲英吉利海峡的任务;
  2.右翼的B集团军28个师(其中包括3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由费多尔·冯·博克上将指挥,担任助攻任务,目的是进攻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以吸引英法联军的主力;
  3.左翼的C集团军17个师,由威廉·里特·冯·勒布 上将指挥,其任务是佯攻马奇诺防线,以牵制法军使其不能北上增援;
  4.以另外的27个师作战略预备队。
  同盟国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英国远征军共有135个师(其中法军和英军共有103个师,编成3个集团军群)、 联军总司令莫里斯·甘末林3469辆坦克、2000架飞机,并可利用英伦三岛1000多架飞机支援战斗,在兵力上与德军相当。然而,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备战不力。联军最高统帅部制定的代号为D的作战计划保守失算,该计划重点是防御德军向比利时实施主要突击,把比利时作为双方厮杀的主战场。根据D计划,联军把主力部署在法比边界北端和法国北部各省,如果德军向比利时实施主要突击,则五国联军协同作战挡住德军进攻;其他部队的大部分部署在南部的马奇诺防线上,如德军向马奇诺防线实施正面进攻,则依托坚固的工事进行抵御;而在中段则自持有阿登山区天险和马斯河,只留了战斗力较弱的部队驻守.。

这就是曼施坦因计划的精髓
先是在比利时、荷兰方向发动攻击,让法国以为德国还是沿用之前的史利芬计划,计划从低地国家杀入法国
法国必然会将重兵集团集中于此,试图将德国的部队堵截在这个区域,御敌于国门之外(由于成本和进度因素,这段国界没有被马奇诺防线覆盖)
而曼施坦因计划中真正的杀招,就是以装甲部队从侧翼穿过阿登森林,包抄法国人的后路,踢他们的屁股
属于堂堂之阵列于前,以正战,以奇和

“比利时”是“德国”的“亲娘舅”

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的黄色方案是怎么回事
答:黄色方案即德国进攻西欧的作战计划的代号,由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制定,计划通过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来进攻法国,实际上是一战中“施里芬计划”的翻版。曼施坦因对该计划持反对态度,认为该计划太缺乏想象力,提出了自己的计划,主力通过阿登山区对法国发动出其不意的闪击战。曼施坦因在一次宴会上向希特勒说明了自己...

德军入侵法国方案,为什么抄袭“施里芬计划”?
答:以曼施坦因为首的一些高级将领,并不认可“黄色方案”。在他们看来,“黄色方案”选定比利时中部为主攻方向,而助攻方向选在阿登山区,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将英、法联军击溃,无法将其全歼,并使德军再次陷入阵地战的危险之中。他认为,进攻法国的战役目的,应该将全歼法军主力作为终极...

与先前战役相比,库尔斯克会战为什么让朱可夫更高兴?
答:双方稍事休息的同时,都将目光放在了这个“惹眼”的突出部上,并引发了一场战略大决战。然而,围绕着“突出部”,双方将领各执己见,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不得不由各自的统帅来定夺。这里面有什么鲜为人知的内幕吗?曼施坦因方案遭到古德里安等人的反对,却迎合了德国元首的愿望。1943...

号称“战略天才”的德军元帅曼斯坦因,在二战后结局如何?
答:曼斯坦因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时期的“三大名将”之一。作为一名杰出的战略大师,曼斯坦因指挥了多场关键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有不少人甚至认为他超越了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理应位居三大名将之首。尽管曼斯坦因为纳粹德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在二战后期,却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让人唏嘘不已。那么,这位“战略...

二战时德国是怎么欺负法国的?
答:但是A集团军参谋长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却讨厌这个方案,认为不过是老调重弹。希特勒本人也不喜欢这个计划。曼施坦因提出了他的的战略构想:德军进攻的主要矛头应放在中央,而不是在右翼。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对具有战略决定性的突破口---阿登森林地带,实施主要突击。这是攻其不备、出奇制胜攻入法国的一条...

二战时期德国的 曼施坦因与苏联的 朱可夫 谁的战略战术指挥艺术更高...
答:不知道说这话的人是否知道那时候镇守斯大林格勒的第62集团军多次顶住数量多于自己数倍的敌人的进攻? 再说,防守消耗对方再反击很正常嘛!曼斯坦因能力很全面,无可否认,他的辉煌战果也得益于德军的优异战斗素质,但他失去了这些,我说过,就算他是大师也没用。而朱可夫的确依靠些残兵守住了莫斯科!在大...

二战法国盟军与德军兵力差不多,为什么被包围后输了?
答:从上述数据来看,交战双方各有优势,因此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将会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可事实上的结果却令绝大多数人都感到吃惊和难以理解。德军仅用不到20天时间就击溃了盟军主力。最终,“法国战役”以德军完胜告终。“法国战役”之所以会出现一边倒的局面,最关键原因就是德军的“曼施坦因计划”实施得...

二战时期德国的 曼施坦因与苏联的 朱可夫 谁的战略战术指挥艺术更高...
答:希特勒对前线的干预使曼施坦因无法放手指挥也是一个方面。德军的指挥还是可圈可点的,苏军几乎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基本上是用大量反坦克炮与坦克和步兵死守工事来消耗德军(苏军反坦克炮兵牺牲比例是惊人的,苏军统帅毫无人性把他们当成炮灰),唯一一场对攻普罗霍罗夫卡村战斗,苏军狼狈不堪的败退,德军的...

如果斯大林格勒战役由曼施坦因指挥,结果会变得怎样?
答:在二战当中,同盟国可以随意的拖时间,但是德国不行。一旦石油资源缺乏,那么德国的战斗力至少下降一半。甚至在德军发起正式的攻势之前,希特勒曾对德国的集团军将军说:“如果拿不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那么我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了”。再有一个原因,即使换曼斯坦因来指挥,结果也不会有多大...

二战中德国的曼施坦因与苏联的朱可夫谁的比较厉害
答:曼施坦因厉害,不过曼施坦因搞不定希特勒,所以实际上是希特勒在瞎指挥,曼施坦因在跑腿,而朱可夫和斯大林之间的配合虽然不咋地,比起他俩就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