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军队中的外籍军团

作者&投稿:钦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战中德国为什么有那么多外籍士兵?有很多甚至是志愿加入的?~

德国二战的外籍军团主要来自四方面:(一)分散在欧洲各地的德意志族人,德意志在中世纪是一个地域概念,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数次十字军东征使得德意志族人遍布中欧、东欧以及巴尔干地区,以捷克的苏台德地区为例,该地区有70%的人口都是德意志人,东欧地区如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匈牙利、意大利、波罗的海三国都有数量不等的德意志族人,这些外籍德意志族人不符合德国国防军的从军规定,但在党卫军日耳曼人种族优越论的号召下可以加入党卫军,也是是后来SS13武装党卫军“圣刀”师(巴尔干地区)以及SS39武装党卫军“意大利第一”师(意大利地区)成立的根本原因;(二)接受纳粹意识形态而志愿加入西欧、北欧地区的志愿者,这些外籍士兵是真正意义上的志愿兵,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20世纪20年代,国家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曾一度风靡欧洲,这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公众总是推崇强者的——法国、英国、北欧、西欧国内的民众都看到了废墟中的德国在一个奥地利小胡子的领导下只用了不到20年就实现了国家复兴,可以说在20-30世纪,国家社会主义、希特勒在欧洲各国普遍受到关注,法国、英国的民众情绪可以说是偏右翼的。第二种类型的外籍兵团主要有SS5武装党卫军“维京”师(北欧)、“查理曼大帝”师(法国)、“尼德兰”师(荷兰)、以及丹麦人、挪威人、英国人组成的“特别旅”;(三)意识形态、反殖民独立原因,本着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敌人的敌人更是朋友的态度,二战时期德国收编了很多谋求独立的原英属殖民地国家的志愿兵,如印度,代表为党卫军的“印度军团”;中东地区的很多“国家”(因为还没有独立),如伊拉克、叙利亚、阿拉伯等出于反“犹太人”的共同目的加入德军;(四)收编:斯大林的高压政策以及不正当的民族政策造成了苏联境内一些少数民族,如拉脱维亚、立陶宛、乌克兰族,哥萨克族或反对派有很强的离心力,再加上德军在战争早期抓获了大量的俘虏,通过策反与收编使得上述民族或反对派加入了德军,代表有“俄罗斯解放军”之称的卡明斯基旅等,这些部队主要作为后方反游的保安部队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①1941年由德国B集团军群改编而成,下辖德国第六集团军和第十八集团军。其前身为1939年组建的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和1940年由此改编的德国B集团军群。1941年6月起参加侵略苏联的战争,战争初期下辖德国第四集团军、第九集团军、第二装甲集群和第三装甲集群。在莫斯科战役中被击败。1943年参加库尔斯克战役。1944年在维捷布斯克—明斯克地区遭受重创,后通过波兰撤退。1945年1月,重新改编为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在东普鲁士作战。1945年4月2日,该部解散。历任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为费多尔·冯·博克、贡特尔·冯·克卢格、恩斯特·布施、沃尔特·莫德尔和汉斯·赖因哈特。参见“德国B集团军群”、“德国北方集团军群”。
②1945年1月由德国A集团军群(其前身先后为德国顿河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和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编而成。1945年5月,该部被苏军围歼。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为费迪南德·舍内尔。参见“德国顿河集团军群”、“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和“德国北乌克兰集团军群”。
----------------
德国北方集团军群
①1939年8月组建,下辖德国第三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参加波兰战役。1939年10月,该部改编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威廉·冯·勒布。
②1941年由德国C集团军群改编而成(德国C集团军群于1939年在齐格菲防线组建)。1941年6月起参加侵略苏联的战争,征服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战争初期下辖德国第十六集团军、第十八集团军和第四装甲集群。1942年1月至1944年,围困列宁格勒并在伊尔门湖地区作战。1944年,撤退至纳尔瓦河—派帕斯河一线。1944年9月,撤退至库尔兰袋形地区。1945年1月,该部改编为德国库尔兰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部向苏军投降。历任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威廉·冯·勒布、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沃尔特·莫德尔、格奥尔格·林德曼、约翰内斯·弗里斯纳、费迪南德·舍内尔和洛塔尔·伦杜利克。参见“德国C集团军群”、“德国库尔兰集团军群”。
③1945年4月由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改编而成。1945年4月,该部被解散。历任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洛塔尔·伦杜利克和沃尔特·魏斯。参见“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
德国顿河集团军群
中央集军群总司令:费迪南德·舍内尔
1942年11月由德国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扩编而成,下辖德国第六集团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第四集团军,担负斯大林格勒的解围作战行动。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埃里希·冯·曼斯坦因。1943年2月,该部改编为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埃里希·冯·曼斯坦因。1944年l3月,该部改编为德国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历任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总司令为沃尔特·莫德尔和约瑟夫·哈尔佩。2944年9月,该部改编为德国A集团军群。历任A集团军群总司令为约瑟夫·哈尔佩和费迪南德·舍内尔。1945年1月,该部改编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部在波希米亚地区被歼。参见“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德国北l乌克兰集团军群”、“德国A集团军群”和“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

  所有党卫队队员(包括党卫军)都宣读了远远比国防军严厉许多的誓言。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希望用最纯正的德意志青年来组成这只精锐的而且绝对忠诚的组织;但是,这个计划由于对征召新队员的种种限制而始终没有实现,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希姆莱选拔的条件过于苛刻,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德国国防军为了限制党卫军的发展,而对党卫军冻结新兵兵源,但是随着纳粹德国在西线取得的惊人胜利: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相继被征服;希姆莱开始走上了好运,因为随着德国的胜利,那些海外的德裔青年们开始争先恐后的加入党卫军,纳粹的领袖们虽然视之为德裔,可是纳粹德国在法律上却还没有承认他们是德国人,就凭这一点,希姆莱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征召德裔青年,虽然这些人远远不能构成大部队,可是这毕竟使希姆莱看到了希望,所以希姆莱手下最得力的助手党卫队中央技术管理局补充处处长戈特洛勃.伯格尔(Gottlob Berger)招募“不受国防军制约的德意志族人和日尔曼人。”

  因此,为了未来建立庞大的党卫军帝国而着手开始储备兵源的的希姆莱的建立了日尔曼党卫队(Germanic SS)这个组织,具体来说就是党卫队在西北欧4国建立的本土党卫队,以各国的语言来命名组织名称和宣读誓词,其主要是由比利时的“法兰德斯日尔曼党卫队(荷兰语--Germaansche-SS in Vlaanderen),荷兰的“尼德兰日尔曼党卫队”(荷兰语---Germaansche SS en Nederland),挪威的“挪威日尔曼党卫队”(挪威语---Germanske SS Norge )和丹麦的“Schalburg军”。各个国家的党卫队在制度,服装,编制上完全模仿了纳粹党卫队,而且直接听命于希姆莱本人(在1942年底日尔曼SS成立之初,希姆莱就对部下们说“必须记住,整个欧洲只有一个SS----党卫队全国领袖指挥下的日尔曼SS。”

  这些日尔曼SS平时都是维持自己的固有建制,只是在兵员短缺的时期,才会从内抽调,例如,法兰德斯日尔曼党卫队很多编入了党卫军“西欧团”,“西北团”和党卫军佛莱明军团以及纳粹党的NSKK。比如1944年,法兰德斯日尔曼党卫队共有3500人,其中就有1600人在德国党卫军服役,940人在NSKK,500人在法兰德斯军团(这是一个预备组织,成员都是年龄太大或是身体不符合在一线日尔曼SS服役的党卫队员或法西斯分子),只有460人是常规服役的法兰德斯日尔曼党卫队员,这里面还有100人是试用人员。
  日尔曼SS的性质和普通SS一样,是负责本土统治监管,而Freiwilligen Legion Niederland这类的组织都是属于党卫军的作战部队,但是后者经常从前者抽调人员。所以相对来说,日尔曼SS是一个在表面结构上比较独立的组织。到了大战后期各国的日尔曼SS几乎都被编入了德国党卫军,开赴前线作战

  甚至在40年希姆莱所接纳的志愿者里,竟然有5个美国人。但这是极其少见的例子, 虽然这只是个小小的开端,但却是以后的党卫军涌进了大量的外籍人的开端,党卫军发展的最高峰拥有近百万人,但是外籍志愿者们却占了党卫军兵员的大部分,党卫军显然已经背离了希姆莱的初衷:一个血统纯正的精锐组织。事实上,到了1943年,希姆莱不得不把大量的非“德国人”纳入他的党卫军中,对于斯堪地纳维亚及低地各国的“日尔曼族裔”,希姆莱都能接受他们,至于非北欧地带的志愿者们,只要经过一番“自我辩解”也受到了党卫军的接纳,到后来,连穆斯林志愿者亦被允许加入党卫军了,整个二战期间,约有几十万的外籍志愿者在党卫军的编制里作战,他们构成了德意志的外籍军团。
  从1940年5月后,党卫军就开始着手征召“北欧”(Nordic)和“日尔曼”(Germanic)志愿者加入党卫军,这个努力在1941年6月后大大加强,使得这些志愿者们及时加入了东线战场。最先,纳粹的人种学者们就表示能接受一定级别的志愿者们,佛兰德人(Flemish)-说荷兰语的比利时人被认定为属于雅立安谱系的,因此被允许加入党卫军。不久,瓦隆人(Walloons)——说法语的比利时人再一开始被认为并不合适加入党卫军,但是不久后亦在一番“辩解”后允许加入。
  来自比利时的瓦隆人志愿者
  1940年9月后党卫军筹划建立新的师团,并命名为“日尔曼尼亚” (Germania)师,因为其基干是从党卫军特别机动部队摩托化师(党卫军帝国师)的日尔曼尼亚团(Germania)完全移植过来的,该师的另外2个团:一个是主要由荷兰(Dutch),佛兰德的(Flemish)志愿者们(他们大多为18到25周岁的青年)组成的维斯特兰(Westland)掷弹兵团和主要由丹麦(Danish)和挪威(Norwegian)的志愿者们组成的“诺德兰”(Nordland)掷弹兵团,1941年2月的时候还有一个由芬兰(Finns)的志愿者组成的成的“诺德斯特”营(The Finnische Freiwilligen-batallion der Waffen-ss Nordost),大约1000人,加入其中,瑞士和瑞典亦贡献了一定的志愿者。
  到了1940年12月,这些志愿兵们已经在德国军官的监督下,开始进入新师团的预备训练,为了这个师团,12月20号,希姆莱选用了“维金”(Wiking)[viking是指从8世纪到10世纪劫掠欧洲北部和西部海岸的航海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他们大多数是海盗,但是维京人同时也以出色的手艺人,海员,探险家和商人而著称]这个传奇性的名称,师长就是日尔曼尼亚团的长官菲利克斯.施坦因纳(Felix Steiner);该师编制序列在党卫军的占第5,可见从第5个党卫军师开始,就有大量的外籍志愿者们加入了党卫军。
  还是很多资料和图片请看资料连接:http://post.mop.com/1861890.html

  法国的志愿部队基本上是混编在德军中的,最大的时期也只有旅级规模的独立部队(尽管法国的志愿人员总数不少)。后来在1945年2月由法国志愿部队重新组建了党卫军第33师(以法兰西第一师的称号取代了以前的匈牙利第3师),参加过柏林战役。
  哥萨克骑兵是顿河哥萨克部队。哥萨克部队(Cossack)1943年建立,由冯.潘维茨(Von Panniwitz)中将指挥,1944年夏天由2个旅升级为第1、第2哥萨克骑兵师。1944年12月由这2个师建立了第15哥萨克骑兵军(XV Cossack Cavalry Corps),一些德国军官加入其中,但是该组织虽名义上属于党卫军,可是从来没配属给过党卫军。 该军配属到南斯拉夫的德军E集团军群扫荡游击队,一部分参加诺曼底战役,结果全军覆没。1945年5月向英军投降后被移交给苏联,军长和所有军官被枪决,士兵送进集中营。
  印度的外籍部队是在1942年9月组建的,在德军中的番号为905印度步兵团。最初作为第16空军野战师的预备部队。后来加入第一集团军86军344步兵师,在法国部署。参加了诺曼底战役,被击溃。后在1944年8月重建,改为党卫军管辖,改为“党卫军印度志愿军团”,1945年向美军和自由法国军队投降。
  值得一提的是,该部队的早期领导人,印度的民族主义者Subhas Chandra Bose,现在在印度仍被视为民族英雄。在印度议会的正门门口挂有3副巨幅画像,Subhas Chandra Bose的画像也为其一,与甘地、尼赫鲁平起平坐!

挪威的纳粹士兵:

1940年6月,党卫队开始在奥斯陆为北欧团招兵,这是一支又挪威人和丹麦人组成的部队。希姆莱把参加的人编入其他两个团,一个德国团,一个由荷兰人和佛兰芒人组成的日尔曼尼亚和韦斯特兰团。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的时候,这支名为维京师的新建部队被派往乌克兰。

为了吸引更多的战斗人员,希姆莱创建了一个挪威团。关于它将被派往保卫挪威的长期盟友芬兰的传言大大提高了这个团的地位。1943年3月,在列宁格勒打了仅一年仗之后该团又与一个挪威团和北欧团合并,组建了北欧师。这个师和维京师是1944年7月未能在爱沙尼亚纳尔阻止苏联反击的6个师中的两个。两个师都损失惨重,但均跌跌撞撞的开赴东线参加更艰苦的战斗。1945年战争结束时,北欧师是最后保卫柏林的部队之一,维京师在萨尔茨堡附近向美军投降。

丹麦的自由军团

从1940年4月党卫队抵达丹麦到第二年的2月,只有200名丹麦人报名参加了北欧团。但是希特勒入侵苏联后,丹麦政府组建了一个团,自吹说1941年底已经招募了1000多人。这支部队从一开始就受纳粹党卫队的指挥,但这个事实一直被隐瞒了。该团的名称是丹麦自由军团,是一个由德语和丹麦语组成合成的词汇。在东线打了一年仗之后,该部队1943年被撤消主动进攻的任务,被编入党卫队丹麦团。作为北欧师的一部分,这些丹麦人参加了1944年的纳尔瓦之战。

在纳粹党卫队里的荷兰人:

1940年当纳粹占领低地国家的时候,有一千荷兰人和佛兰芒人报名参加了新的纳粹党卫队韦斯特兰团。纳粹对这一反应印象深刻,后来又组建了第二个团——西北欧团。在入侵苏联后,党卫队将韦斯特兰团并入了在乌克兰的维京师。西北欧团的大多数新兵被派往刚组建的荷兰志愿兵团。这支部队大部分时间在苏联北方作战,但在战争的最后阶段被调到南方。作为党卫队荷兰装甲师第23师,于1945年5月投降。

比利时团:

在比利时,党卫队认为讲法语的瓦龙人是劣等民族,为韦斯特兰团和西北欧团招募了1200名佛兰芒兵。后来希姆莱在西北部的佛兰芒组建了佛兰芒自由团。

1941年11月,该团被派往前线,在1943年5月从前线上撤下来之前它屡遭重创。在得到增援后,佛兰芒人作为党卫队第六志愿兵攻击旅12月又回到了前线。这个比利时旅与1943年获准参战的瓦龙人一起于1945年4月19日被苏联红军在波美拉尼亚附近歼灭

还有苏联的叛军,受大清洗遭迫害的那些人

法国外籍军团军团故事
答:普法战争期间,外籍军团被卷入,尽管面对国内的复杂背景,他们仍坚守“军团,就是我的祖国”的誓言,象征着他们的忠诚和不屈。丹茹之手假肢成为了外籍军团的图腾,代表着他们的战斗精神。在二战中,面对法国的崩溃和内部纷争,外籍军团选择了加入自由法国,向德国军队证明他们是法国的代表,继续战斗。

在二战时美国有借军队给苏联吗?
答:没有,那时候美国只是按照自己的租借法令向苏联租借物资和装备,然后战争结束后这部分物资装备苏联一部分给钱了,还有就没给,没给的原因很多,比如大家都不给、美国免除等等。要说苏德战场冷知识,给你说一个吧,东线的德军外籍军团中的意大利部队战斗力是可以的,完全不是大家网传的那个水货意呆利。

二战人口仅有8000万的德国,如何能征召到1700万精锐部队呢?
答:闪击波兰的德军共集中了62个师88.6万人,组成了南路和北路两个集团军群。1941年6月22日的“巴巴罗萨”,德国又集结前所未有的巨大兵力,包括其仆从国在内的190个师共计550万人,即使是希特勒自杀后,德军仍号称残余700万兵力。战争期间德国的总人口才8000万,相距一战惨败仅二十年,但二战...

二战时德国的军队怎么分类的?
答: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①1941年由德国B集团军群改编而成,下辖德国第六集团军和第十八集团军。其前身为1939年组建的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和1940年由此改编的德国B集团军群。1941年6月起参加侵略苏联的战争,战争初期下辖德国第四集团军、第九集团军、第二装甲集群和第三装甲集群。在莫斯科战役中被击败。1943年...

二战德国投降时,德军还有多少兵力?数一数至少还有200万精锐
答:值得一提的是,库尔兰集团军的党卫军外籍军团居然在5月8日拒绝投降,5000名士兵开始在库尔兰半岛的野外打游击,最后一名游击队员直到1959年才被击毙。跟德国陆军相比,德国的海军存在感着实不高,远逊于英国、美国、日本这些海上强国。德国知道自己海军弱,所以另辟蹊径开展潜艇战,二战的德国海军大量战绩都...

法国外籍军团的历史
答:1831年,约瑟夫·苏尔特〔Joseph Soult〕元帅为了清除有潜在威胁的‘亡命之徒’〔革命失败国家的难民、拿破仑军队残余力量、仍忠于查理十世的法军〔加入法军的匈牙利暴徒〕提出在法军续列中成立一支正规编制的常备外籍军团。1831年3月10日,法王 路易·菲利浦正式签属批准成立该部队的文件。1831年末首批法国外籍兵团成员登陆...

二战欧洲国家为何都跟着德国一起打苏联?斯拉夫人与欧洲人有什么矛盾...
答:当年纳粹德国的领土仅仅只有30多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大约6000万,那么他们是如何组织起了550万大军去入侵苏联的呢?事实上当年这550万大军中不全都是德国人,这里有着很多都是欧洲其他国家自愿加入德军进攻苏联的。就比如说德军的王牌师团维京师,这纯粹就是一个外籍军团;还有德军的党卫军,里面有很多都是...

揭秘:二战时期,德国是输在人口少吗
答:并非输在人口少上。很多人在看到1945年守卫柏林时,大量的孩子和老人被派上战场,就会认为,德国在战争中有生力量消耗很大,但并非如此。首先需要讲清楚,二战德国兵力不仅要算纳粹德国军队,还要算上仆从国军队和外籍军团,因此算下来最盛时期,德国兵力在1500万人。哪怕在1944年底,德国仍然拥有900万人。...

二战期间 中国战场的伪军 和党卫军的外籍志愿者,有什么异同?
答:伪军只在本国内帮入侵者与国人作战,党卫军外籍军团是要到外国替纳粹卖命打仗的。

50分。翻译以下法文。
答:首先是军团内的德国人有一小部分脱离(2000人),不愿参加对同胞的作战,然后军团失去政府后的归属问题又缠上了他们(维希政府?还是自由法国?),最后他们决定参加自由法国,对德国军团作战,当时盟军给他们运来了钢盔(外籍军团一般戴沙漠用的传统布制平顶帽),但是外籍军团为了向德国军队表示和他们交战的是法国人!为了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