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灭亡的锅,王安石到底应不应该背

作者&投稿:资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靖康之耻跟北宋亡都,王安石该不该背这个黑锅?~

提到王安石人们对他的了解除了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之外,还是一位政治家,曾经在宋神宗时期主持过变法,但是最后却遭到了对手司马光的反对,最终的结果变法也不了了之,但是现在人们又多出来一个说法,北宋时期的靖康之耻是因为王安石的变法导致的,那么这个锅到底要不要王安石来背,真实的事件还是有待考证。


靖康之耻可以说是整个北宋历史上最让人气愤的一个事件,当时宋徽宗和宋钦宗都被俘虏,而且当时的金兵对大宋的百姓无恶不作,把他们当做奴隶一样对待,深究当时靖康之耻的原因,一方面是当时金国兵临城下的时候朝中大臣主战派和主和派各自争论不休,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内斗,延误了最佳的时机,另一方面是皇帝本身没有担当,比较懦弱,导致最终的结果造成这次灾难。


但是后期人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却说造成这次灾难的根源在于王安石变法,我们现在反观当时变法内容,其实可以看到那个时期这场变法确实让北宋在一定时期是国富兵强了,但是他没有看到当时老百姓和朝廷的矛盾,同样的也会损害一些地主阶级的利益,自然会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这样在朝堂上后期形成党派之争,一直延续要靖康耻的时候就成为了一个潜在的导火线。


总的来说王安石变法是导致当时宋朝出现矛盾的一个根源,但是靖康之耻却是很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让王安石来完全背这个锅,个人认为不太稳妥。

因为当时人们为了掩盖微宗赵佶的错误,所以才把北宋灭亡归咎于王安石。在那个年代为皇帝歌功颂的无可厚非,但让鞠躬真正的功臣当作皇帝的挡箭牌的做法也未免太下作了。

王安石是北宋政坛上杰出的一个人物,在北宋积弊已久,文武的时候,他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推行变法,为北宋输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有人说虽然费尽心思实行变法,但还是失败了。还有甚者,直接将北宋灭亡的原因也归于他的变法。在饱受批评的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尊他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一个北方的风云人物,收到两种评价,让人费解。

王安石的变法过程十分复杂,是不能简单的用失败或者成功来评价的,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那么,就从这两方面开始讨论。变法之前北宋的国库可谓是穷得叮当响。变法之后就不同了,国库的进账明显增添了的许多。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虽然出生行伍,但是北宋的军事实力确实在难上台面。宋太宗登基后曾两次北上攻辽,但却以失败告终。

新法实习之后,军队在王安石的策划下增设官职,逐渐有了新气象。所以,变法对于北宋来说只有好处,然而付出这么多却得到这个评价,对于这个大功臣来说确实有点不公平,虽然有些评价对她不好,但在很多人心中他还是一个智者,一个功臣。

作者| 夏彦(读史专栏作者)

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开封,北宋都城惨遭金兵洗劫。曾经的繁华也消失在了靖康之耻的一片废墟上,北宋也伴随这徽宗和钦宗及大量赵氏皇族、大臣们北去的身影走向了终结。

关于北宋的灭亡,多少年来,大家都把这口锅丢给了靖康之耻五十年前的变法的王安石,而这口锅,王安石老师一背就背了将近一千年。从南宋起,一直到民国时期,各个朝代的大佬们统一思想,一致认为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的变法是导致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那么,王安石当年的变法究竟做了什么?为什么后世会把北宋灭亡的锅让他背呢?下面我们就从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社会大变革中来看一下,王安石究竟该不该背这口锅。

01内忧外患,积贫积弱

首先咱们来看看王安石当年变法的大背景。

大家都知道,北宋第一位金马奖影帝赵匡胤同志自导自演了“黄袍加身”的年度大戏,潜规则了后周的江山。但是,赵匡胤也怕别人也把他和他的后代潜规则了,于是又导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拿掉了武将的兵权。

不过,这官还得有人当,兵还得有人带啊。于是赵匡胤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天才的主意:一个官几个人来当,谁也造不了反了。不仅武将上一职多官,文臣也这样。这下好了,一个师设十个师长,一个县设十个县长。

不光如此,各部门还频繁调动。在外打仗的士兵一年下来连谁是自己的长官都不知道,这样的部队怎么打胜仗,北宋在外边是打一场输一场;国内就更麻烦了,几个人干一个官职,大家天天扯皮、吵架,办事效率非常低,形成了人多不办事的奇葩景象。

而且反过来,这人一多,大家还得发工资,虽然财政收入很多,但国家花钱的地方也多。

再赶上几个好大喜功的皇帝,比如说房地产巨商宋真宗,老觉得房子不够住,天天开楼盘,出去微服私访一圈,修一路宫殿;而且他还是个道教的迷弟,到处建道观。别看宋真宗打仗不咋地,败起家来可一点也不比汉朝某位皇帝差。

到了宋神宗时期,北宋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冗兵、冗官、冗费三座大山,整个国家积贫积弱,亟需一场变革来缓解统治压力。

02大刀阔斧,改革创新

大家都知道,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地方上任职多年,体察民情,政绩很好;而且他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文采斐然,吸粉无数。但是他有个毛病,那就是一言不合就辞职,他曾多次向朝廷提出改革的意见,但都遭到无视,于是他一有机会就撂挑子不干了,弄得朝廷最后都不敢征召他了。

1067年,王安石的超级粉丝宋神宗赵顼即位了。这位新皇帝一上线,面对北宋的烂摊子,立马就邀请“辞职有瘾”王安石来双排。

熙宁二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正式开始主持变法。在宋神宗的全力支持下,王安石根据自己多年地方任职的经验,推行一系列变法新政。

具体的咱们就不说了,就挑几个主要的措施来说。

1.青苗法,实际上就是将政府变为对农民进行贷款的银行。每年青苗不接的时候,农民可以向政府贷款,等到收获之后,再行归还。并且贷款利息要低于地主商人的放贷利息。

2.均输法,就跟现在国家建的粮食储备中心一样。要求各地方政府在首都设立专用仓库,丰收时大量购入,以解决歉收时的赋税问题,还改由用货币替代实物纳税。

3.市易法,就是平抑物价的制度。实际上就是政府具有了现代中央银行兼物价局的职能。政府设立市易司,通过贵卖、贱买、对商人放贷的方式调控商品价格,目的是防止商人垄断。

4.免役法,就是公平劳役制度。因为当时宋朝要求成年男性都要服兵役,免役法的颁布,让有钱的人可以花钱纳税免除兵役。

王安石的这些变法措施都增加了政府的收入,用现在的眼光看,王安石是一个出色的经济学家,在王安石的变法中,涉及到的经济学知识远超过同时期的所有人,这正是其了不起的地方。但同样因为他太超前了,导致当时的人根本不理解他的这些措施。

03阻力重重,十不得一

王安石是一个天才,但是他生错了年代,也看错了形势。虽然变法之后,国库迅速丰盈,国家财政的充足一直受益到徽宗时期。但是遗憾的是,这些收入并不是变法取得的效果,而是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强制收的钱,而且有些时候,朝廷也强制推行。

举个例子,青苗法中,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业绩,就不管是不是灾年,强制性要求百姓去贷款。老百姓一看,你这不是扯淡嘛,我有钱还去借高利贷。

再比如说,王安石变法中有一条保马法。就是政府给补贴让百姓帮政府养马,这样一来可以节省政府养马开支,二来可以降低马匹的死亡率。但是地方政府为了迎合朝廷,强制要求老百姓养马,有的地方一家养好几匹马,这老百姓哪吃的消。

王安石的变法出发点是好的,在不触及百姓利益的同时,对商人尤其是投机倒把的巨商征以重税,但是他的这套变法并不适合当时北宋的社会环境,严重脱离实际,劳民伤财。变法虽然让国库充盈,但却损害了商人的利益,还让农民越来越穷,形成了严重的“与民争利”的情况。

04千年背锅,功过留于后人评

王安石的变法推行了几年就遭到了各方反对,尤其是死对头司马光同志。宋神宗去世后,司马光被启用为宰相,立即就把王安石的新法废除得干干净净,看来司马缸砸光也没说错啊。

司马光在自己写的《资治通鉴》里说王安石就是一个反革命头目,还跟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简直把王安石黑的体无完肤。

其实,被政敌讽刺倒没什么,但要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那可真要“遗臭万年”了。北宋末年,蔡京担任宋徽宗时期的宰相,两人堪称“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最佳拍档。

蔡京怂恿宋徽宗赵佶继续以王安石变法为幌子敛财。“没头脑”赵佶整天画画,“不高兴”蔡京大权独揽,以王安石新法为挡箭牌,打击异己,贪污腐败,这二人要对北宋末期的政治黑暗负有重要责任。

到了南宋时候,宋高宗在临安召开了一个年度总结会议,讨论分析北宋灭亡的原因,实际上就是一个分锅大会。大家都知道,宋徽宗时期一系列错误的军事、政治以及用人决策是导致北宋灭亡的导火索,但是毕竟是自己老爹,不能乱说。

但是这锅得有人背,于是以宋高宗赵构为首的一帮旧党极力诋毁当年变法的新党。到了宋理宗时期,干脆官方宣布王安石是“万世罪人”。

此后,历朝历代基本都持这样的看法,明太祖朱元璋对王安石变法深恶痛绝,说:“昔汉武帝用东郭咸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竟进,天下骚然,此可为戒。”清朝的康熙也认定王安石是亡国之臣

但北宋的灭亡当然不能这样归咎于某个人或者某一群人,北宋的灭亡是多年来的积贫积弱造成的。王安石当年的变法,他的理念是先进的,出发点也是好的,只不过并不适合当时的时代土壤,在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里,这么做不是砸统治阶级的饭碗嘛,而且强制推行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北宋的灭亡,王安石确实要负一定的责任。但是要说背锅,可不能全赖王安石,从赵匡胤到宋徽宗赵佶谁也跑不了。



帝王无能为力的感觉

肯定是有责任,但当时的皇帝和大臣同样有责任,这个事绝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

为什么正史都认定王安石要为北宋灭亡背锅
答:而最主要的是,他的变法遭到各方强烈反对而失败,反对者在他之后掌权,以修史的方法对他进行批评。到了南宋,再次通过修史的方法对其改革进行定性,指出王安石变法使得北宋王朝遭到灭亡(有说法指出是南宋朝廷为了推卸皇室的责任)。所以正史里认为北宋灭亡是王安石的锅,但是这确实是一口黑锅。实际上,这是...

靖康之耻跟北宋亡都,王安石该不该背这个黑锅?
答:提到王安石人们对他的了解除了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之外,还是一位政治家,曾经在宋神宗时期主持过变法,但是最后却遭到了对手司马光的反对,最终的结果变法也不了了之,但是现在人们又多出来一个说法,北宋时期的靖康之耻是因为王安石的变法导致的,那么这个锅到底要不要王安石来背,真实的事件还是有待...

为什么后世将北宋灭亡归罪于王安石,他真的只是背锅侠吗?
答:王安石的确不是造成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他的变法不仅没有失败,还提高了北宋的国力,可以说,王安石延缓了北宋的灭亡时间。他的变法一直都饱受国内外争议,国内学者认为王安石加速了北宋的灭亡,而国外许多学者则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王安石是伟大的改革家,可以说,他们对于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是完完全全相反的。

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原因是什么
答:而且他的这一做法,我直接导致了北宋的军事方面比较薄弱,所以在与周围国家的战争中一直失败,也一直收复不了失地。有人说过北宋的灭亡是早已经注定的,也有人说北宋的灭亡和一个人有莫大的关系,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到底是不是他的原因呢?他们说的这个人就是王安石,因为北宋当时的军事力量非常薄弱...

正史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答:也是在这段时期,重修了神宗实录,对旧党全盘否定,对王安石和新法又全盘否定,以新党为君子,以旧党为小人,这就颠覆了之前的神宗实录。北宋灭亡之后,高宗南渡,在江南守着半壁河山,重建了宋朝,是为南宋。高宗前期,所用的重要的大臣,几乎全部出自旧党一脉,所以高宗说,“最爱元?”。所以,在...

靖康之变北宋亡国,王安石的变法需要为北宋亡国买单吗?
答:要王安石为北宋亡国买单,这黑锅背得有点大,老王是不会承认的。首先来看看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穷则思变,变则通,千古不变的道理。王安石提倡变法时,北宋王朝面对无数历史问题,急待解决。1、朝廷内部官员数目膨胀,宋朝的“冗官”是一个历史问题,《文献通考》记载:“...

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答:蔡京为个人私利,做出种种不顾百姓死活的事要取愉司马光。司马光不辨忠奸,大力提携蔡京。最终造就了历史上有名大奸臣。直接造成了北宋的灭亡。亡国臣子蔡京大家都公认了,但在他之前的王安石,司马光乱国之臣,对北宋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直接导政北宋灭亡的蔡京奸人,竟是他们二人同力赏识,...

正史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答:也是在这段时期,重修了神宗实录,对旧党全盘否定,对王安石和新法又全盘否定,以新党为君子,以旧党为小人,这就颠覆了之前的神宗实录。北宋灭亡之后,高宗南渡,在江南守着半壁河山,重建了宋朝,是为南宋。高宗前期,所用的重要的大臣,几乎全部出自旧党一脉,所以高宗说,“最爱元祐”。所以,在...

南宋在北宋灭亡之后,王安石受到了哪些影响?
答:而王安石的变化虽然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他并没有能够改变国家的真实状况,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就导致了皇权不是特别稳固,那么当外敌入侵的时候,就很容易让国家被攻陷。所以王安石他的政治地位以及他的名声在北宋灭亡的时候,南宋初年,其实是变得非常的差的。二、王安石政治生涯的结束在南宋初年...

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为什么会是王安石,他都做了哪些事?
答:中国历史上变法者很多,著名的如商鞅、吴起、王莽、张居正等人,但是,这些人大多没有好的归宿。王安石作为变法者也不例外,变法因为触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此会遭到巨大的阻力甚至清算。王安石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猛烈反对,他生前身后的地位也是三起三落,一波三折。王安石死后四十年,北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