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宋神宗的丞相,为什么要给靖康之耻背锅?

作者&投稿:岳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王安石是宋神宗的丞相,却要给靖康之耻背锅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在王安石变法中,最后都以顽固派的获胜而告终,当国家出事的时候,肯定将这个锅甩给王安石;二是王安石的变法并没有成功,相反他的变法还让得本就混乱的北宋朝廷更加混乱,在王安石之后,北宋的改革派和顽固派的内讧更加剑拔弩张,整个朝堂之上已经完全变成了两个党派的意见和权力之争。而宋朝也经常性的在两个党派之间徘徊,仿佛已经成为了摇摆不定的一颗棋子。

北宋王朝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不过它也延续了160多年,而史学家们对于北宋灭亡的原因也基本都是各执己见。一部分人认为王安石变法破坏了宗法,祸国殃民,正是变法所引起的内部争斗,使得北宋的灭亡。这个观点出现于《神宗实录》,后经宋国史至元朝人修《宋史》所承袭,成为元明清时期的官方定论,不仅为史家所认同,而且被社会普遍接受。而后在近代又出现了对于王安石变法的突然转机,由于改革开放等原因,使得王安石等改革家重新得到了一系列的肯定评价。

其实,变法的必要性是客观存在的,大宋王朝在当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弊端,需要一个人来进行改革,从而解决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此次变法,其实有很多事可取的,比如将兵法,去除了“更戌法”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的当时军队的战斗力。但后来出现的一些政策例如青苗法等,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甚至破坏了百姓的利益,仅仅维护了皇家的利益。

靖康之难和王安石变法有着一定的联系,不过他一定不是靖康之难的直接责任人,让他独自承担整个责任属实有点太过于偏见,可以说王安石的变法是造成靖康之难的直接原因,但绝不是根本原因。



因为王安石当宰相时主持了一系列的变法,这些变法政策不仅没能增强北宋的国力,反而在内部引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内耗的加剧削弱了北宋的整体实力,为后来的靖康之耻埋下了伏笔。

一、在王安石变法中,最后都已顽固派的获胜而告终,当国家出事的时候,肯定将这个锅甩给王安石;二、在古代封建时代,谁都不敢质疑皇帝的政策。

因为当时王安石发布了一项政策,而正是这项政策最终拖垮了整个宋朝,最终使得靖康之耻的发生。

宋神宗为什么选择王安石推行改革?
答:血气方刚锐意求治的宋神宗赵顼下车伊始,就急于寻找一个能够全力帮助他改革的大臣作为臂膀。王安石就在这时脱颖而出了。王安石在地方为官多年,亲眼看到当时社会问题的严重性。他曾给当时的皇帝仁宗上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宋仁宗没怎么看,未即位的赵顼倒看得很仔细,因而非常欣赏王安石。赵顼即位后,...

早在近一千年前,改革家王安石被宋神宗拜为丞相
答: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四人有什么关系?你觉得呢?
答:宋神宗上台后,看到朝中财政空虚、军备落后、士气不振,便提拔王安石为宰相,推动变法,因变法始于熙宁年间,故称“熙宁变法”。 变法实际上就是利益的调整,要壮大财力,势必削弱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特别是那些大官僚、大地主,他们购买了广阔的良田,以前不要交税,甚至别人的田借他们的名义耕种都不要交税,但变法之后,一切都...

油腻大叔原来是全能才子,王安石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答:王安石是个怎样的人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江右民系。北宋抚州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封荆国公,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宋仁宗嘉佑三年(...

王安石是名相,为什么说他祸国殃民?
答:这才经常见他衣衫不整,不修边幅。此外,王安石还经常拒绝朝廷的提拔,始终只愿意做一个偏远地方的小吏。直到快40岁时,王安石被任命为三司度支判官,也就是今天的财务部长,这才动身前往京城。说起王安石祸国殃民要从变法开始。宋神宗即位之后,王安石面圣,与神宗畅谈国事,两个人相见恨晚,王安石表达...

王安石变法得到了宋神宗的全力支持,为何他最后放弃了呢?
答:保守派的大力反对,宋神宗和他开始背离目标、内部分化严重 王安石作为宋朝的一个比较著名的宰相,最著名的莫非他的变法了,作为一个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不仅得到了上头领导宋神宗的支持,可以说是整个改革新派的力量都是非常的强劲的,可惜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总结整个的改革历程,有三点是王安石改革失败的...

宋仁宗重用王安石的原因是什么
答:1074年,天灾人祸,天下大旱,百姓们无家可归,饥不果腹,守旧派们将这些怪罪于王安石变法,给宋神宗施加压力,还绘制流民旱灾苦图给宋神宗看,一条条罗列新法的过失,上书要求罢免宰相王安石。同年,宋神宗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有大臣的控诉也有太后的哭诉,最终心有怀疑,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位,将其贬为知江宁府,吏部...

宋神宗皇帝的宰相王安石和大诗人王安石是同一人吗
答: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

江西哪位词人被称为布衣宰相
答:出山升为丞相的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主持了改革改革。 从整体和长期来看,改革有利于宋朝国力的提升,但在短期内却极大地侵犯了当权者的既得利益。 所以,即使是在最高统治者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改革,也很难一步一步来。我们最熟悉的司马光,就是下一次砸坦克的那个小子。 他是反对王安石改革的核心...

王安石是个怎样的官,为什么有人说是他引导北宋走向灭亡。
答: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王安石变法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