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北宋亡国,王安石的变法需要为北宋亡国买单吗?

作者&投稿:于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要王安石为北宋亡国买单,这黑锅背得有点大,老王是不会承认的。

首先来看看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穷则思变,变则通,千古不变的道理。王安石提倡变法时,北宋王朝面对无数历史问题,急待解决。

1、朝廷内部官员数目膨胀,宋朝的“冗官”是一个历史问题,《文献通考》记载:“宋神宗元丰年间曾巩统计国家财政支出,宋真宗景德年间官员总计10000多人,到了宋仁宗皇祐年间官员总计20000多人,宋英宗治平年间官员总计24000员。”这么庞大的官员数目,不但会增加财政支出,更会造成百姓负担。

2、北宋军费支出巨大,这就让人不可思议了,庞大的军事支出,还谁也打不过。这有点像武侠小说的开头,来了十几个彪形大汉,却打不过一个文弱书生。

宋朝也是爱学习的,吸取唐朝藩王割据,实力过大的教训,在政策上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措施,看到这里,逆风真想穿越过去告诉他们一个道理,枪杆子里出政权。武将在宋朝是没有多少地位的,在那帮文人眼里,武将就是肌肉发达、头脑简单的群体。

由于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洲,宋朝几乎是赤裸裸的暴露在北方强权的眼皮底下,这是宋朝军事的弱点。由于这个bug,北宋统治者要想办法弥补,军费就日渐增多。


燕云十六洲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但是北宋失去了这个屏障,在战略上非常吃亏


其实给也就给了,坏就坏在,官僚腐败,谁都想从军费里面拿点出来打牙祭,也许一个人拿不算多,但是大家都拿,没事出去泡个澡,蒸个桑拿什么的,这就造成了军费紧张。当官的腐败贪污侵吞军费,而真正能拿到工资的士兵就少了,饿着肚子谁干活啊,于是上行下效,不整个副业创收还怎么活?这样的军队能打仗,那才见了鬼。

3、年年和辽国、西夏的邦交,缴纳的大量岁币,已经使北宋财政出现了赤字。

宋朝的军事力量确实忍不住让人吐槽,这个岁币是从宋真宗开始的,宋朝吧,有一个毛病,不管打得过,打不过都认怂,都给人家拿钱。宋真宗与辽圣宗签订澶渊之盟,说白了就是拿钱,规定岁币每年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里的绢其实就是丝制品,主要是丝绸。到了辽兴宗时,以求地为名又发起战争,打完后,又定了每年加银十万,绢十万匹。

4、这只是外忧,内忧更甚。北宋的国库可以说是空的,财政亏空已达一千五百七十多万。

《清明上河图》的繁荣富庶,已经在豪强兼并,高利盘剥,赋税徭役加重的情况下,日渐颓败。


《清明上河图》表现了北宋的繁华


以上问题就是“变法”的背景,面对如此多的积弊,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刻了。内忧外患、财政困乏,年轻的神宗勇于创新,他深信要改变这种困局,就必须有所改变。为了实现北宋的强兵富国梦,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积弊已深的赵家王朝,他大胆废去无病呻吟的元老,启用少壮派领袖王安石,让王同志主持这一次变法大业。

变法从一定程度上是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是也损害了百姓的利益,这也不是王安石愿意看到的,毕竟变革之路是前人未经历过的事情

少壮派代表王同志,一改办公室喝茶看报不做实事的官僚风气,积极发动了一场社会变革。

变法以发展生产力、富国强兵、以危机之中力挽狂澜为主要目的,这也是大boss的理想,王安石只是执行了大boss的意思而已。他从社会各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涉及面广泛,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等等,可以说是下了极大力气的一场变革,是一场社会的深刻革命。



王安石的这两条法令为国家增加了财政收入,却伤害了百姓的利益


变法从一定程度上是改变了北宋积弱的局面,扶贫政策也推行得很好,对于国库也充盈了很多,斗了地主,打击了一批不合法的资本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变法失败了。

变法的失败,你可以归于老王推行不力,但是谁能说,这不是触及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失败的一场变革吗?北宋的积弊由来已久,老王没有那么大的魄力以一人之力改变历史,所以再别让老王背黑锅了,在这里,为老王平平反。


王安石变法的几条法令:1、富国之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等。

2、强兵之法: 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置将法)、保马法、军器监法等等。

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每一条法令都是王安石鞠躬尽瘁想出来的,一个尽心尽力为国的好同志,我们怎么能把亡国的罪过推给他,可以说,王安石此举是继商鞅变法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变革。

当然每一个变法都会产生弊端和不足,毕竟是一次实验性改革,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探路者本身就是瞎子过河般的实验,出现一些危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情,也是在所难免的。王安石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入,所以必然会做出一些伤害百姓利益的事情。


他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以此手段来积累国家财富,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变法导致国富民贫,这是王安石改革被人诟病的最大bug。

另外说一句,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授意的,也就是说,其实他只是执行了大boss的计划而已,没有王安石,还有李安石,张安石。

北宋亡国积弊已久,重文轻武,士大夫之间擅玩权谋之术,燕云十六洲始终没有收复,失去了天然保护屏障,也没有可以保卫疆土的武将横空出世,北宋统治者的优柔寡断,造成后来的“靖康之耻”,这一切都是北宋亡国的因数。

可以这么说,北宋亡国是积弊已久,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本来已经没有救了,就算华佗在世,不也是个死吗?

1、重文轻武的国策,一帮士大夫不干正事,只玩权谋之术,能征惯战的将军几乎籍籍无名,虽然北宋经济发达,但是军事力量确实很薄弱,虽然每年用于军费的开支并不少,但是却填不满贪欲的沟壑。

2、燕云十六洲始终没有收复,这个位置非常重要,属于易守难攻,北宋失去这个重要的战略位置,相当于失去了一个屏障,赤裸裸的暴露在北方强敌的环视之下。这都是不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还没有可以防御和打击北方强敌的大将出现。这等于一块肥羊肉摆在饿狼的餐桌上,你还怪人家太馋了。

3、北宋的两位皇帝,宋徽宗、宋钦宗也应该为亡国买单,优柔寡断,各有算盘,并不把心思放在对外政策上,每一次决策都造成更大的谬误。一次次对大金的忍让,一次次的求和,最终发生了“靖康之耻”。

历史是公正的,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却增加了国家收入,缓解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是无形中伤害了百姓的利益。我想这也不是王安石愿意看到的局面,他变法的初衷是好的,至于失败的结局,他也意想不到,毕竟改变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能知道后面的事情。



靖康之变北宋亡国,王安石的变法需要为北宋亡国买单吗?
答:要王安石为北宋亡国买单,这黑锅背得有点大,老王是不会承认的。首先来看看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穷则思变,变则通,千古不变的道理。王安石提倡变法时,北宋王朝面对无数历史问题,急待解决。1、朝廷内部官员数目膨胀,宋朝的“冗官”是一个历史问题,《文献通考》记载:“...

北宋的灭亡的锅,王安石到底应不应该背
答: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开封,北宋都城惨遭金兵洗劫。曾经的繁华也消失在了靖康之耻的一片废墟上,北宋也伴随这徽宗和钦宗及大量赵氏皇族、大臣们北去的身影走向了终结。关于北宋的灭亡,多少年来,大家都把这口锅丢给了靖康之耻五十年前的变法的王安石,而这口锅,王安石老师一背就背了将近...

靖康之变和王安石变法有关系吗?
答:不过从客观上讲,靖康之难和王安石有一定的关系,但他并不是主要责任人。因为王安石的政治理念是好的,也正如朱熹评价他,好心办坏事。而靖康之难爆发的原因是由各种原因形成的,是北宋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结果。靖康之耻中女人是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女俘 在靖康之耻中,无数北宋宫廷女人和平面女子被迫迁...

王安石变法跟靖康之乱有什么关系
答:王安石变法失败所促成的党争引发了靖康之耻加速了北宋亡国,王安石任宰相时曾发动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变法改革,王安石的基本思想根植于不盲从一定的权威、不信奉一成不变的教条,进行改革时对现实具有正确的认识,以及正确的技术与计算。希望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他...

靖康之耻跟北宋亡都,王安石该不该背这个黑锅?
答:同样的也会损害一些地主阶级的利益,自然会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这样在朝堂上后期形成党派之争,一直延续要靖康耻的时候就成为了一个潜在的导火线。总的来说王安石变法是导致当时宋朝出现矛盾的一个根源,但是靖康之耻却是很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让王安石来完全背这个锅,个人认为不太稳妥。

王安石与“靖康之耻”有什么关系?
答:王安石变法失败所促成的党争引发了靖康之耻加速了北宋亡国。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

王安石与“靖康之耻”有什么关系
答:王安石维新变法失败造成的党争引发了靖康之耻,同时加速了北宋亡国。王安石简介:字介甫,号半山,谥文,汉族江右民系。封荆国公,因此后人称王荆公。临川盐阜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北宋宰相、新党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靖康之耻又称 靖康之乱 、 ...

为什么南宋有人说北宋的灭亡王安石要负主要责任呢?
答:1、认为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这个观点定于南宋初期的《神宗实录》,后经宋国史至元朝人修《宋史》所承袭,成为元明清时期的官方定论,不仅为史家所认同,而且被社会普遍接受。大儒朱熹,对王安石变法的后果有一个评价说:群奸肆虐,流毒四海。南宋文人罗大经,写了一本...

北宋靖康之耻的罪魁祸首是王安石吗
答:王安石推行变法造成的“新旧党争”才是靖康之难的主源头。王安石除了千年不遇的卓越才华外,还拥有极高的人格,但是他提拔的人却没有一个贤人。曾布、吕惠卿这些人不是真正的改革家,而是企图打着改革的名义攉取政治利益的投机分子。《宋史奸臣列传》中共有21人,其中14人在北宋,这其中又有12人都是...

王安石与“靖康之耻”有什么关系?
答:王安石变法失败所促成的党争引发了靖康之耻加速了北宋亡国,南宋以后人们对靖康之难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并且基本认定其祸首就是——王安石。靖康之难的原因既不是什么“文弱”,也不是什么“守内虚外”,而是灭辽这个近乎弱智的决策。世界上有弱智存在很正常,但是弱智们掌握朝政就很可怕了,宋徽宗、蔡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