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啊?

作者&投稿:薛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理解“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语出自《孙子兵法》:“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意思是说不到危难的时候不要轻易发动战争。“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即君主不可以因为一时的愤怒就轻易发动战争,为将军者也不可以因为一时的不快而出兵作战。对于国家有利益的时候才能参与战争。否则一时的怒气过后可以转怒为喜,但国家一旦灭亡后就不复存在,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人们也不能够重新活过来了。

译文:国君不可凭一时的恼怒而兴兵打仗,将帅不可凭一时的怨愤而与敌交战。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中的《孙子兵法·火攻篇》。
原文: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白话译文:
凡打了胜仗,攻取了土地、城池,而不能够巩固胜利,是危险的,这就叫做“费留”。因此明智的国君一定要慎重地考虑这个问题,优秀的将帅必须认真处理这个问题。不是对国家有利,就不要采取军事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就不要随便用兵,不到危急紧迫之时,就不要轻易开战。
国君不可凭一时的恼怒而兴兵打仗,将帅不可凭一时的怨愤而与敌交战。符合国家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国家利益就停止。恼怒可以重新欢喜,怨愤可以重新高兴,国亡了就不能再存,人死了不能再活。
所以明智的国君对战争问题一定要慎重,良好的将帅对战争问题一定要警惕,这是安定国家和保全军队的关键!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孙武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子兵法·火攻篇

皇帝不可以因为怒了而兴兵讨伐,将领不可以因为怒气而导致战争。

皇帝不可以因为怒了而兴兵讨伐,将领不可以因为怒气而导致战争。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恚而攻战”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君主不可以因一时发怒而发动战争,将领不应该因一时怨恨而导致战争。选自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火攻》。《孙子兵法·火攻篇》是春秋时期齐国人孙武所著《孙子兵法》十二篇中的一篇散文。火攻篇主要讲述对敌作战火的使用原则,包括火攻的目标、使用火攻的条件以及火攻发起后根据战况所做的兵力调配...

孙武在《孙子兵法》的()篇提出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答:一、原句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二、译文 国君不可因一时愤怒就发动战争,将帅不可因一时气忿而出阵求战。对国家有利才能出兵,不利就应停止行动。三、赏析 此句说明了对待战争的慎重观点,战争是极严肃的事情,不能因主观感情而轻易发动的,体现出先...

怎样理解“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答: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白话译文:凡打了胜仗,攻取了土地、城池,而不能够巩固胜利,是危险的,这就叫做“费留”。因此明智的国君一定要慎重地考虑...

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是什么意思.?
答:君主不能因为动怒就随便出兵征伐,将军不能因为生气就轻易作战!这是《孙子兵法 火 攻篇》中句子,与您共勉!祝您好运!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这些句...
答:皇帝不可以因为怒了而兴兵讨伐,将领不可以因为怒气而导致战争。

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是什么意思
答:君主不可以因为一时的愤怒就轻易发动战争,为将军者也不可以因为一时的不快而出兵作战.这是《孙子兵法》里面的吧!

君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
答:君主不能因为动怒就随便出兵征伐,将军不能因为生气就轻易作战。出处:《孙子兵法》,作者为春秋时期孙武。简介:《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影响...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体现了什么?
答: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火攻篇》:“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意思是:君主不可以因为一时愤怒而兴兵,将领不可以因为一时愤怒而开战。合乎国家的根本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就停止。《孙子兵法》中,始终贯穿着“慎战”的思想,战争不是目的,...

由“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反观自己,有何启示?
答:君主不能因为动怒就随便出兵征伐,将军不能因为生气就轻易作战!这是《孙子兵法 火 攻篇》中句子给我的启示:时刻保持头脑冷静,不要意气用事,否则一旦造成严重后果不可挽回。

主不可怒而兴师在孙子兵法第几篇
答:故曰:明主虑之,良将惰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至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出自。火攻篇,也就是十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