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利不动,非地不用,非危不战”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云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非利不动 非得不用 非徽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哪一篇~

《火攻篇》故曰:明主虑之,良将惰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语出自《孙子兵法》:“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意思是说不到危难的时候不要轻易发动战争。“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即君主不可以因为一时的愤怒就轻易发动战争,为将军者也不可以因为一时的不快而出兵作战。对于国家有利益的时候才能参与战争。否则一时的怒气过后可以转怒为喜,但国家一旦灭亡后就不复存在,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人们也不能够重新活过来了。

意思是:没有利益不要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不要用兵;不到危急关头不要开战。

[原文]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译文]

打了胜仗,攻取了土地城邑,却不能巩固其战争胜利成果的,就必定会有祸患,这种情况叫做“费留”。所以说,明智的国君要慎重地考虑,贤良的将帅要严肃地对待。没有利益不要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不要用兵;不到危急关头不要开战。国君不可因一时的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可因一时的气忿而出阵求战。符合己方的利益才用兵,不符合己方的利益就停止。愤怒可以重新变为欢喜,气忿也可以重新变为高兴,但是国家灭亡了却不能复存,人死了却不能再生。所以,对待战争,明智的国君应该慎重,贤良的将帅应该警惕,这是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基本原则。

没有好处不出动,不利的地形不用,不是非常危险就不出战。

没有利益不要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不要用兵;不到危急关头不要开战。望采纳

首先你打错了,是:“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没有利益不行动,没得到的不使用,不是危急存亡的不打战争。

没有利益不要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不要用兵;不到危急关头不要开战。

“非利不动,非地不用,非危不战”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没有利益不要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不要用兵;不到危急关头不要开战。[原文]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什么意思?
答:“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的意思是没有利益不要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不要用兵;不到危急关头不要开战。【出处】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原文节选】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

"非利不动 非得不用 非徽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哪一篇
答:出自孙武之手,见于《孙子兵法》,意思为没有利益不要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不要用兵,不到危急关头不要开战。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的目标思维
答:《孙子兵法.火攻篇》指出:非利不动,非得(取胜)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段话是说“无利可图就不要采取军事行动,没有必胜的把握就不要用兵,不处在十分危险的时机就不要开战。国君不可因一时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可因一时气愤...

孙子三非原则是什么
答: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就是孙子的三非原则。

非利不动
答:语源于《孙子兵法》谋攻篇:“故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意即:高明的国君要考虑这件事,不是有利益不变动,不是有收获不用兵,不是受威胁不打仗。《兵经百字》利字亦称:“兵之动也,必度益国家,济苍生,重威能。荀得不偿失即非善利者矣。……行兵用智,...

非危不战体现了孙子的什么思想
答:1、兼并:对待兼并战争,首先必须持谨慎态度。应当坚持以下的原则: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孙武一方面主张慎战,不可轻举妄动,另一方面,又积极支持有利可得的掠夺性的兼并战争。2、修道:壮大军事力量,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从而兼并别国的土地,成为诸侯国中的霸王。孙武把修道作为决定战争胜败...

孙子兵法里面有对战争的论述吗
答: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孙子主张君主在发动战争时,一定要综合多方利益考虑。“...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符合国家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国家利益就停止。出处:《孙子兵法·火攻篇》原文如下: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出自哪里?
答:意思是:没有利益不要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不要用兵;不到危急关头不要开战。[原文]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