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不可怒而兴师在孙子兵法第几篇

作者&投稿:点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是什么意思~


译文:国君不可凭一时的恼怒而兴兵打仗,将帅不可凭一时的怨愤而与敌交战。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中的《孙子兵法·火攻篇》。
原文: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白话译文:
凡打了胜仗,攻取了土地、城池,而不能够巩固胜利,是危险的,这就叫做“费留”。因此明智的国君一定要慎重地考虑这个问题,优秀的将帅必须认真处理这个问题。不是对国家有利,就不要采取军事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就不要随便用兵,不到危急紧迫之时,就不要轻易开战。
国君不可凭一时的恼怒而兴兵打仗,将帅不可凭一时的怨愤而与敌交战。符合国家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国家利益就停止。恼怒可以重新欢喜,怨愤可以重新高兴,国亡了就不能再存,人死了不能再活。
所以明智的国君对战争问题一定要慎重,良好的将帅对战争问题一定要警惕,这是安定国家和保全军队的关键!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孙武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子兵法·火攻篇

故曰:明主虑之,良将惰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至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出自。火攻篇,也就是十二篇。

第12篇,火攻篇。

主不可怒而兴师在孙子兵法第几篇
答:故曰:明主虑之,良将惰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至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出自。火攻篇,也就是十二篇。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出自何处?
答:意思是: 国君不可因一时愤怒而发动战争。出自《 孙子兵法·火攻篇》孙子兵法·火攻篇 春秋末年 孙武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

孙武在《孙子兵法》的()篇提出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答:孙武在《孙子兵法》的火攻篇提出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的慎战思想。具体内容如下:一、原句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二、译文 国君不可因一时愤怒就发动战争,将帅不可因一时气忿而出阵求战。对国家有利才能出兵,不利就应停止行动。

孙子兵法
答:孙子兵法 孙武始计第一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

孙子兵法上有一句告诫当政者不能凭个人一时冲动发动战争。这句话是怎 ...
答: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孙子兵法第六至十三篇
答: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用间第十三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体现了什么?
答: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火攻篇》:“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意思是:君主不可以因为一时愤怒而兴兵,将领不可以因为一时愤怒而开战。合乎国家的根本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就停止。《孙子兵法》中,始终贯穿着“慎战”的思想,战争不是目的,...

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是什么意思.? 如题
答:君主不能因为动怒就随便出兵征伐,将军不能因为生气就轻易作战!这是《孙子兵法 火 攻篇》中句子,与您共勉!

孙子兵法是三十六计吗?
答: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用间第十三 原文1.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

孙子兵法里的内容
答:军争第七 九变第八 行军第九 地形第十 九地第十一 火攻第十二 用间第十三 另外有一些佚文如《吴王问》 兵法思想编辑本段 始计第一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