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屡次为蜀国立下大功,为什么关羽却屡次针对对方?

作者&投稿:石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羽的缺点有哪些?~

1、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称东吴三军为鼠辈;还称自己同僚黄忠为老将军,不屑与之为伍;马超投降,封为平西将军,关羽大为不满。
2、狂妄自信,刚愎自用:觉得东吴将领除了吕蒙其他不用担心,抽调全部兵力攻打曹操,结果被陆逊趁虚而入,丢失荆州,败走麦城。
3、关羽不会用人:在用人方面,关羽竟然把后方重镇供应军需的重任交给素来有隙的糜芳和傅士仁,又不知安人心,结果导致二人叛变,自己在荆州领土全部丢失。

扩展资料:
关羽在同僚面前傲气十足,目中无人,实在是关羽作为领导人的最大弱点。他自恃武艺高强,对谁也不服。关羽驻守荆州时,听说刘备在汉中招降了马超,又听说马超武艺过人,他竟让关平带信给刘备,要入川来与马超比试高低。
关羽恃才傲物,使他与好多人的关系出现不和。刘备当了汉中王后,准备立嗣,派人赴荆州征求关羽的意见,关羽认为刘封非亲子,不能选立,并建议刘备派刘封驻守地处边远的上庸山城,将其调离成都,以绝后患。为此,刘封对他很不满,在他败走麦城时,刘封在上庸拒绝对他增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关羽

关羽是很多人崇拜的对象,他的义,让众多江湖儿女和割据势力所崇拜。关羽虽然文武兼备,喜好读书,但是他自负的心态,而且很高傲,经常看不起人,自认为武功过人,才智可抵军师,有大哥刘备罩着,胆大妄为,做事不计后果。
关羽看不起的人很多,他看不起吕蒙,看不起儒生陆逊,但是吕蒙托病,陆逊献暧昧之言,他信以为真,造成吕蒙偷渡公安,夜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最后败走麦城,拒降斩杀。
关羽得到这样的结果,都取决于他的性格,防守荆州是何等的大事,但是关羽却因为赵云和张飞屡立战功,羡慕不已,发动了荆襄之战,造成荆州失手,刘备为其报仇,发动夷陵之战损失惨重,致使西蜀国力大减。
当时刘备在以马超为首的群臣谏言,让刘备自立汉中王,然后称帝。刘备称帝后,封五虎上将,关羽排在第一,这个是诸葛亮有意排的,因为诸葛亮懂得关羽,关羽本人很在乎这些称呼和排名,是一位贪功冒进的人,如果不把关羽排到第一,那必然出现混乱的局面。
诸葛亮和刘备这样的排名,把黄忠排到第五,已经是很委屈黄忠了,也是当时的需要,为了让周围人知道,刘备是一位爱才之人,黄忠是长沙太守韩玄的手下,城破之时,是刘备劝阻,才为刘备效力的,黄忠是大忠大智之人。
关羽之所以看不起黄忠,一个是年龄比较大了,关羽认为这样的高龄之人,还在五虎排列,而且关羽曾于黄忠大战几百回合,未分胜负,黄忠的百步穿杨无人能及。
战长沙时,关羽第一次大战百十回合,并没有分胜负,直到关羽使用拖刀计,再加上黄忠的战马,一不小心马失前蹄,黄忠这才坠落下马,被关羽所擒,但是关羽没有杀他,而是让他换马再战,因为关羽心里也明白,胜之不武。
在第三次大战时,黄忠本可以射杀关羽,但是为报不杀之恩,多次空射,被韩玄识破,叫停了战斗,韩玄被魏延斩杀,开城投降了。
此后黄忠在定军山,以军师法正相助,在山下斩杀夏侯渊。夏侯渊是曹操帐下的虎将,而且人称妙才,此人很是聪明,武功高强,就是关羽与之战,也不见得几回合就能斩杀。
黄忠对于刘备的贡献很大,因为他的忠义,让很多城池守将不攻自破,而且年过七旬依然想着为国效力,从来不倚老卖老,赵云很是敬重他。
关羽对待黄忠不屑,其实有一方面是嫉妒,可能很多人不解,但是壮年的关羽竟不能战得过七旬的黄忠,这不是耻辱,这是确实不如黄忠,但是关羽还是排到了第一,黄忠对于关羽而言,就是硬伤。
关羽从桃园三结义,跟随刘备,投靠过曹操,为曹操立下功劳,有人说他曾经和曹操约法三章,其实史料已经证实,没有这个说法,关羽确实投降曹操了,他也很敬重曹操,不然当年也不会在华容道放了曹操,义字占一半,而且当年也立军功报答了,此次放走曹操,只能说是关羽的私信。
关羽后期追寻刘备,新野战败,主要是赵云百万军中救幼主,张飞桥上大吼拒敌,此时的关羽带着一万兵将到江陵防守,没有什么军功战事。
随后进入荆州,刘备入川带着庞统,庞统被射杀后,诸葛亮带着赵云,张飞等人进川,取汉中等等。关羽一直留守荆州,所以关羽更多是义字当头,军功并不多,最后还把荆州失了,改变了诸葛丞相北伐路线,致使诸葛亮六出祁山皆未果,最后病死五丈原。

黄忠和关羽是蜀国的前将军和后将军,在关羽、马超、张飞和黄忠四个人中,黄忠年龄最老,关羽的综合能力最强,关羽的性格刚傲自矜,对于老迈的黄忠和自己并列封为前后将军非常不满,曾经说过: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后来在费诗的劝解下才终于放弃对黄忠的成见。

关羽之所以瞧不起黄忠,也与黄忠的降将身份有关,黄忠原本是荆州刘表部下的中郎将,刘表死后,归长沙太守韩玄统属,赤壁之战之后,刘备攻打长沙,黄忠跟着韩玄向刘备投降,而关羽和张飞则是久随刘备的宿将,所以在关羽的心中并不把半道投降的老将黄忠当回事,关羽追随刘备屡立战功,就连军事诸葛亮都要让着他三分,刘备称帝后论功行赏,把关羽和黄忠并列封为前后将军,心高气傲的关羽当然会不高兴。

黄忠虽然跟随刘备比较晚,但是在刘备功取西川的过程中功城陷阵,勇冠三军,在攻取涪城时击败张任、冷苞等人,在攻取锦州时迫使李严、费诗投降,刘备称帝后进攻汉中时,黄忠又斩杀魏国名将夏侯渊,老当益壮,天下闻名,他和关羽之间并没有什么过深的瓜葛,完全是由于关羽性格上的原因,才会在刘备封将的问题上引起风波。

关羽和黄忠之间的矛盾在史书中只出现这一次,在费诗的解劝之下,关羽很快也就放下偏见,并没有屡次针对黄忠。



因为黄忠是投降过来的,即使立了再多战功,关羽依然还是瞧不起他。

关羽的心胸吧,三国中的描写也是为了突出关公的傲气,但是具体的也总有缘由的。

因为关羽一直看不上黄忠,而且两人之间也有一些恩怨,所以才会一直针对对方,但是历史上却。

两人都是蜀国的大将,但关羽追随刘备的时间更长,难免有些居功自傲,看不起黄忠。

黄忠屡次为蜀国立下大功,为什么关羽却屡次针对对方?
答:黄忠和关羽是蜀国的前将军和后将军,在关羽、马超、张飞和黄忠四个人中,黄忠年龄最老,关羽的综合能力最强,关羽的性格刚傲自矜,对于老迈的黄忠和自己并列封为前后将军非常不满,曾经说过: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后来在费诗的劝解下才终于放弃对黄忠的成见。关羽之所以瞧不起黄忠,也与黄忠的降将身份有关...

三国黄忠对刘备建立蜀国有什么贡献?
答:公元219年,黄忠率军攻打定军山。面对精锐部队,他依然杀死了名将夏,因为他在这场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提拔为西征将军。刘备攻取汉中,成为汉中女王,黄忠被封为大将军和内仆。第二年,黄忠病逝,刘备追授他为侯刚。《三国演义》年,作者把他写成四川五虎之一。他年过六旬,后人也把他当作廉颇的...

揭秘:三国中黄忠为刘备建立蜀国做出了哪些贡献
答:公元211年,黄忠跟着刘备攻打四川的刘璋,他身先士卒,英勇无比,立下大功,被封为讨虏将军。公元219年,黄忠率军攻打定军山,面对曹军的精锐部队,依然斩杀了曹军名将夏侯渊,因为他此战立下了大功被提升为征西将军。等到刘备夺下汉中,做了汉中王之后,黄忠被封为后将军,赐爵位关内侯。第二年,黄忠...

老迈的黄忠为什么能够成为五虎上将?
答:确实与张飞关羽等是同一个级别的。黄忠能当上后将军,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其功劳有这么大,特别是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二是因为黄忠南阳人,大半生都在荆州,而荆州是蜀国军事战略的重点,因此黄忠当上后将军也就顺其自然了。

他两次为蜀国献城后关羽将他引荐给刘备,诸葛亮为何一看当即要斩了他...
答:却两次帮助蜀国夺下城池。却被人说他是天生反骨!此人便是魏延,有人说魏延就是中军里的“上将军”。这个说法魏延也绝对受得起。可以说中期的魏延几乎无敌!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身长八尺面如重枣。在关羽领命攻取长沙的时候,他的命运也出现了转折!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中,黄忠和关羽可能是因为英雄相惜吧!刚...

黄忠劈死夏侯渊后,刘禅说了什么让夏侯霸甘愿为蜀国卖命?
答:黄忠是蜀国五虎将之一,他骁勇善战,因为年轻时没有得到重用,在六十岁之时,才跟随刘备征战四方,而他的功绩就需要在老年之时才有的。而夏侯渊却一直是曹操手下的一员名将,曹操非常的重视夏侯渊,还把自己妻子的妹妹嫁给了他,让夏侯渊在自己的队伍中担任将军一职。当时曹操正和刘备对峙,刘备攻克了...

三国演义老将黄忠故事?
答:黄忠像[2]初平三年(192年),荆州刺史刘表出任荆州牧。黄忠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随从其侄刘磐驻军长沙攸县(今湖南攸县)。[3]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刘表病死。曹操降下荆州后,以黄忠代理裨将军,仍然在长沙郡仕官,归长沙太守韩玄统属。[4]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与孙权组成联军...

定军山黄忠斩杀夏侯渊,有什么影响?
答:后来诸葛亮屡次北伐大都以沔阳(今勉县)为基地,在此养兵备战,六出祁山四次都是出阳平关,沿陈仓道行进的。在定军山上还有诸葛亮督军台遗址,诸葛亮对定军山的感情非同一般,即使后来北伐时病逝五丈原,依然留下遗愿归葬定军山。如今在定军山下,还有诸葛武侯之墓。定军山之战中立下大功的老将黄...

蜀汉五虎上将中黄忠为什么被称为菜鸟?
答:这五个人为了蜀国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有个人虽说是五虎上将,却是一个菜鸟,这个人就是五虎上将中的黄忠。黄忠 和马超相比,黄忠没有像马超这样显赫的世家。马超是东汉将军马援的后代,所以马超可以说是将门之子。但是相比之下,黄忠就差多了,并没有比较好的出身。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出身。和...

蜀国五虎上将谁的智慧最高?各人武艺有什么特长?
答:说明马超把握战机的能力稍显弱势。黄忠是个经验型战将,他年纪比较大了,体力和爆发力都不能与年轻时相提并论了,所以在战斗中主要依靠丰富的经验。但毕竟年老,反应速度大不如前,有些战场突发状况还是令黄忠难以应付。以上就是蜀汉五虎将各自的智谋和作战风格的互相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