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两次为蜀国献城后关羽将他引荐给刘备,诸葛亮为何一看当即要斩了他?

作者&投稿:家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蜀国有一个人,他名气很大仅次于五虎将。他起先是长沙太守韩玄的将领。却两次帮助蜀国夺下城池。却被人说他是天生反骨!此人便是魏延,有人说魏延就是中军里的“上将军”。这个说法魏延也绝对受得起。可以说中期的魏延几乎无敌!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身长八尺面如重枣。在关羽领命攻取长沙的时候,他的命运也出现了转折!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中,黄忠和关羽可能是因为英雄相惜吧!刚开始是因为黄忠折了马腿,关羽本来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杀了他,但却把黄忠放了。后来黄忠为了报答关羽的不杀之恩,他本可以用自己精湛的射术杀死关羽,但同样黄忠也选择了放水。这下可把正在观战的长沙太守韩玄气坏了。


于是韩玄就以通敌的罪名抓了黄忠,并下令将他推出城门外斩首。但韩玄不听众将劝阻,如有同情者便是同罪!眼看刀斧手就要砍向黄忠,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然有一将军挥刀杀入。掷出硬刀杀死了刽子手救下了黄忠。转身对众将士说:“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之,愿随我者便来!”

大家一看这不是魏延吗?只见他说到自从襄阳见过刘备之后便有意跟随,但却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所以就去投了韩玄。不料这韩玄傲慢不礼贤下士,一直不肯重用与我,所以只能委身于此。说完他就带着百姓一起杀了韩玄,有好几百人跟随魏延来到城楼之上。黄忠欲拦不住未能阻止魏延,只见魏延手起刀落将韩玄砍成了两段。然后他带着众将士和百姓一起开城门迎蜀军入关,而魏延自己也投到了关羽的麾下。



关羽很是高兴,他随即命人请大哥刘备和军师诸葛亮前来。据说在路上的时候。忽然大旗被风刮倒,只见有一只乌鸦从北向南飞过,在空中连叫了三声。原著中玄德曰:“此应何祸福?”诸葛亮说等到了自然又分晓。来到长沙城后刘备先是问道了黄忠,知道黄忠不肯相迎,他又亲自到府上拜会黄忠。但当关羽引荐魏延来见刘备时,一边的诸葛亮却下令将魏延推出去斩了。刘备很是吃惊,他认为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就向诸葛亮问起了缘由!原著中诸葛亮说:“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

但刘备这种爱才之人肯定是不会同意的!于是他就对诸葛亮说:“若斩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军师恕之。”无奈诸葛亮只能饶恕了魏延,但他却警告魏延我今天饶了你的性命,你以后一定要忠心报主,切不可以再有异心,不然我必要取你首级!

其实魏延虽然有错,但也没有诸葛亮说的那么夸张。早在原著第四十一回中襄阳之战的时候,魏延就曾经帮助过刘备。当时蜀军来到襄阳城东门,但却看到城上插满了旌旗,城门楼上站得正是贤侄刘琮。刘备本来叫他开门放百姓进去,没想到刘琮看到是刘备心里反而害怕了。此时蔡瑁、张允也来到城楼上,他俩下令命士兵放箭射向城下。城外百姓,皆望敌楼而哭。

突然城中有一位将领带着士兵来到城上,斩杀了蔡瑁、张允二人。随后他又下来杀死了守门的将士,打开了城门放下了吊桥迎刘备入了城!没想到城内还有一个叫文聘的大将,带着人马杀来。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认得我大将文聘么!”魏延大怒便与文聘交战,没想到刘备却说:“本欲保民,反害民也!吾不愿入襄阳!”然后就带着人马离开了。只留下了魏延和文聘还在那交战。最后魏延损兵折将只剩他一人逃了出来!却发现刘备不见了,无奈这才去偷了韩玄。



所以说魏延早在此时就有了投刘之心,只是没赶上。后来在长沙之战的时候,自然要抓住机会献城投奔关羽了。说白了其实魏延忠心的一直都是人家刘备,委身于韩玄帐下纯属无奈之举。就像刘备一样也曾经投奔过公孙瓒、曹操还有袁绍的门下。难道就要说刘备是天生反骨,不仁不义的小人吗?关羽不也投过曹操吗?怎么到魏延身上,诸葛亮就说他是不忠不义了!当然我并不是给魏延完全洗白,其实他还是有错的。只怪他胆子太大了,自作主张就杀死了长沙太守韩玄。他应该把韩玄抓住交给刘备处置,这样他的名声还有诸葛亮的看法就会好很多!这还是从小说的角度出发来论证的,都不能说魏延是卖主求荣的不忠之人!另外按正史来说更是印证了这一判断。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中记载:“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也有一样的说法。所以说根本不像《三国演义》说的那样,魏延不忠卖主为了个人恩怨杀了长沙太守韩玄!相反魏延做人也是非常的忠义正直,并且在正史中刘备、诸葛亮也很信任魏延!《三国志》卷四十蜀书十魏延传中记载,魏延自从跟随刘备以来,在蜀国屡立战功。本来他以前只是个牙门将军,但在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迁到了成都之后,就需要一位重要将领镇守汉川,大家都认为是张飞,连张飞也认为一定是自己。

没想到刘备却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这点在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中也是一样的说法。《资治通鉴》第六十八卷也记载:“秋,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立子禅为王太子。牙门将军义阳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以镇汉川。”



不光刘备就连诸葛亮也很新人魏延!《三国志
裴松之注》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中,郭冲三事曰: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资治通鉴》第七十二卷中记载:“初,汉前军师魏延,勇猛过人,善养士卒。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这些就可以说明诸葛亮是很信任魏延的,他想牢牢地把魏延拴在身边,生怕一不留神魏延就会干出什么大事来!要不然诸葛亮病危的时候,也不会让魏延断后阻击追敌,让姜维给魏延作副将。虽然诸葛亮告诉姜维,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军队便自行出发。但却并不是像演义里说的那样,诸葛亮将死之时,认为魏延有谋反之心,让马岱杀了他。



正史中真正杀魏延的是杨仪,因为杨仪和魏延一直不和,诸葛亮死后杨仪派遣将领马岱追杀了他们,魏延独自和他的儿子共几个人逃奔汉中,最终杨仪诛灭了魏延三族。事实是魏延并没有投魏国,而是向南逃到了汉中,所以说魏延确实没有叛逆之心。《资治通鉴》第七十三卷记载:“汉杨仪既杀魏延,自以为有大功,宜代诸葛亮秉政;而亮平生密指,以仪狷狭,意在蒋琬。”杨仪本以为杀了魏延就可以代替诸葛亮的职位了,但没想到诸葛亮生前就下达过密令了。他认为杨仪胸襟狭隘而且性情急躁,死后由蒋琬接任自己的职位。只让杨仪做了一个中军师的虚职。



自此之后就很少有人来往。只有后军师费前去安慰问候他,杨仪对费发泄心中的怨恨,把前后经过和他地说了一遍,杨仪说:“当初丞相刚刚去世之时,我如果率军投奔魏,为人处世怎会零落失意到这种地步?令人后悔,不可能再追回了!”于是后军师费就把这事告诉了后主刘禅。刘禅先是把杨仪免职贬为平民,杨仪不服又上书进行诽谤,言辞激烈强硬,后主刘禅又下令郡府逮捕他,杨仪最后就自杀而死。《三国志
裴松之注》卷四十蜀书十魏延传中,魏略曰: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从诸葛亮死后让魏延代替自己行使权力,并让他为自己发丧,足见诸葛亮是很新人魏延的。所以说无论演义小说还是正史,都不能直接说明魏延天生反骨,也没有任何能说明魏延叛变蜀国的事情!



诸葛亮说:“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但刘备这种爱才之人肯定是不会同意的!于是他就对诸葛亮说:“若斩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军师恕之。

关羽将魏延引荐给刘备。诸葛亮之所以要当记斩了他是因为觉得他不忠不义。担心他日后再起反叛之心,所以想要斩草除根以绝祸根,原著中诸葛亮说:“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

其实这个人就是魏延,因为魏延之前所做的一些事情让他在诸葛亮的印象中非常不好,于是诸葛亮就认为魏延天生反骨,是很容易叛变的人。

魏延性格非常骄傲自大,两次为蜀国献城,但是诸葛亮认为他长反骨,早晚都得反叛,所以要杀了他。

关羽生平简介
答:南阳郡一带军民苦不堪言。5、败走麦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末,曹操以为汉献帝在许,与关羽军相近,欲迁都避其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得志,可以用答应将江南封给孙权为条件让他从背后出兵攻击关羽。同时曹操派遣徐晃、赵俨等率军救援樊城,更准备亲自征讨关羽。

揭秘:三国中黄忠为刘备建立蜀国做出了哪些贡献
答:第二年,黄忠就病死了,刘备追赠他为刚侯。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将他撰写为蜀国五虎大将之一,年纪已经过了60岁,所以后代也把他作为和廉颇一样老当益壮的代名词。黄忠作战时非常勇猛,常常身先士卒,当然也受到刘备的也别提拔。但因为他年轻的时候不太出名,所以关羽对他不是很服气,曾经还说过“...

谁能帮我讲讲三国关羽的历史
答:随著关羽地位变得显赫,关羽更被尊称为“武王”、“武圣人”,与孔子并肩而立。也正因为关羽如此显赫,除了军人、武师奉他为行业神崇拜外,就连描金业、烟业、香烛业、教育业、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业也推祟关羽,所以也将他变成武财神,又是五文昌之一。香港信仰 在香港,警察与三合会成员是对立的。三...

论对蜀国的贡献,五虎大将中谁的贡献最大呢?
答:的确,从表面上看,关羽在五虎大将中的魁首地位似乎不容撼动。论资格出身,他是刘备的从龙之臣,从刘备起兵就一直追随左右,为刘备鞍前马后效力几十年。论官职和爵位,五虎大将中他第一个封侯,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关羽就被封为前将军,在蜀国众将中排名第一。他还是蜀国第一个被刘备授予“假...

曹魏风三国时期的名人故事
答:重用他不仅有利北伐,而且体现了“和夷”政策。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 魏延 魏延,蜀国名将。子文长,义阳(今河南省桐柏)人。关羽攻长沙时,魏延杀主献城,后随刘备入川,一路战功不少。任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随诸葛亮平定南蛮,在陈仓力劈曹魏大将王双,迁升为征西大将军,封南郑侯。诸葛亮死后,与长史杨仪争兵权,被...

三国时期魏蜀吴主要人物的名字,附带一点历史由来。
答:司马懿初为曹操的文学掾,在征伐张鲁时立有大功。曹丕信任和器重司马懿,封他为河津亭侯,后任丞相长史...景元三年(公元262年)任镇西将军,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与邓艾等人攻打蜀国并占领成都。此后钟会结交蜀将...关羽攻长沙时,魏延杀主献城,后随刘备入川,一路战功不少。任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随诸葛亮平定南蛮,...

三国时期所有人名字、简介,是尽量多
答:魏延,蜀国名将。子文长,义阳(今河南省桐柏)人。关羽攻长沙时,魏延杀主献城,后随刘备入川,一路战功不少。任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随诸葛亮平定南蛮,在陈仓力劈曹魏大将王双,迁升为征西大将军,封南郑侯。诸葛亮死后,与长史杨仪争兵权,被诸葛亮生前安排的马岱诛杀。擅用大刀,刀法熟练。 孟获,三国时彝族首领之一,...

刘备建立蜀汉以后,诸葛亮为蜀国付出了多少心血?
答:诸葛亮为蜀国做出了创造了一个公私以及赏罚分明的、良好的政治氛围。遭受到兄弟关羽死亡的打击,刘备势必要为关羽报仇,在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中以失败告负,在白帝城将命不久矣,把诸葛亮找来到白帝城,把阿斗,也就是以后的蜀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刘备表示如果刘禅不行的话,你完全可以取而代之掌握大...

三国各国十大武将及谋士
答:刘备初定汉中,要选派一位名将作汉中太守,众将都以为荆州既然是关羽镇守,汉中必定是张飞了,可是刘备独独选中魏延,为什么? 魏延,蜀国名将。子文长,义阳(今河南省桐柏)人。关羽攻长沙时,魏延杀主献城,后随刘备入川,一路战功不少。任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随诸葛亮平定南蛮,在陈仓力劈曹魏大将王双,迁升为征西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