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之死是不是司马懿有意害他?

作者&投稿:真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诸葛亮苦心筹谋的前两次北伐都无功而果,第三次北伐取得了汉中之西的武都和阴平两郡,这是诸葛亮北伐过程中首次取得的巨大战果,此次的收获也令蜀军士气大振。蜀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在经过了一系列的休整与布置之后,开启了第四次北伐的征程。然而,此次北征的过程中,却留下了一个至今未解的谜团。

首战告捷;

与前几次北伐相比,诸葛亮此次的战略意图并没有太大的新意,目标还是陇右战场上的天水地区。不过,在此次出征中,诸葛亮根据特殊地形需要,设计改进的运粮车“木牛流马”,首次映入大众的眼帘,这也算是蜀军后勤保障中的一大亮点。

得知蜀军再出祁山的消息后,曹魏朝廷非常震惊,大将军曹真重病在身,无法统兵御敌。于是,魏帝曹叡紧急下诏,命还在荆州的司马懿迅速赶往西北地区,统领三军抵御诸葛亮的北伐大军。而这一任命,也为名将张郃的陨落埋下了伏笔。

司马懿命魏将费耀、戴陵等将率领四千精锐严守上邽,以此来吸引蜀军的主力,自己统领各部继续西进。诸葛亮根据魏军的动向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部署,命蜀将王平率部按原计划继续率兵攻伐祁山地区的魏军,自己亲率主力北上迎击司马懿的主力。

司马懿与蜀军相遇之后改变了战术,竟然以身体不适为由,命诸军屯驻险地坚守不出。司马懿认为,蜀军长途奔袭,兵疲力乏且军粮准备的又不充足,此次来袭必然想速战速决,与其跟蜀军直面硬战,不如对峙消耗,等诸葛亮军粮耗尽,蜀军必然不战自败。司马懿的分析没错,蜀军的军粮确实不算太充足。所以,诸葛亮看到魏军据守不出非常焦急,终日命将士们在敌营门前叫阵,各种方法用尽也不见任何效果。

诸葛亮眼看僵持日久,军粮几乎消耗殆尽,不得不一面派人回汉中崔粮,一面率部奇袭上邽,不仅打败了上邽的守军,还趁势收割了上邽地区的小麦暂时应急。司马懿一看上邽失守,蜀军还补充了军粮,再也坐不住了,随即命张郃率部进攻在南围的蜀将王平,命魏将贾嗣、魏平等将率部进攻蜀军的主力。

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载,诸葛亮命大将魏延、吴班、高翔等将分三路迎击魏军,大获全胜,斩敌三千,缴获军械、盔甲等战利品八千余件。另据《三国志·蜀书·王平传》载,王平见张郃率部来攻,也收缩兵力据城坚守。结果,张郃使尽浑身解数,仍然久久没能攻克。这次战役的初期,可以说诸葛亮首战告捷,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张郃之死;

时间进入六月之后,关陇地区连降大雨,各地的通道泥泞不堪,魏、蜀两军只得罢兵休战。此时,诸葛亮还收到了一份蜀汉朝廷的诏书。诏书称,连日大雨使军粮的筹措与运输出现了极大的困难,因担心前方将士缺粮,急命诸葛亮退兵。诸葛亮当时对此份诏书深表怀疑,但是,又不敢违抗皇命,只得无奈地冒雨退兵。

然而,向来用兵谨慎、工于心计的司马懿,得知诸葛亮退兵的消息后,却做出了反常的决定:命车骑将军张郃率部追击。

据《三国志·魏书·张郃传》注引《魏略》载,张郃接到司马懿的命令之后,当场提出了异议("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张郃认为,诸葛亮此时撤兵甚是蹊跷,蜀军刚刚得胜,不可能无缘无故的退兵,其中必然有诈,不宜追击。但是,司马懿却坚持认为,诸葛亮既然冒雨撤兵,又走得如此匆忙,必然是内部或者蜀汉朝廷发生了重大变故,此时的蜀军必然是惊惧不安,正是追击歼灭的大好时刻。

司马懿既是骠骑将军,又是此战中的统帅,张郃虽然是副统帅,但也不能违抗统帅的军令,只得率部追击。结果,张郃追击至木门道时,中了蜀军的埋伏,最终葬身于木门道中。此事从表面上看,似乎非常简单,张郃中了诸葛亮的埋伏,中流矢身亡。但是,司马懿的反常举动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司马懿”与“张郃”;

据《晋书·宣帝纪》载,司马懿是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司马懿年轻的时候在家乡很有名气,曹操当时征召他出仕的时候,下了不小的功夫。起初,司马懿称病不去就职,曹操经过多次征召之后怒火冲天,最后一次派人再去征召的时候,直接下了一条死命令,再不出仕就直接定罪下狱。这等于说,是曹操硬逼着司马懿到自己的帐下任职。

司马懿任职期间,曹操通过细心的观察与验证,对他做出了评价,总结起来有十三个字:“有雄豪志,有狼顾相,必预汝家事。”这一评价短小精湛且非常到位。

“雄豪志”很好理解,胸中有大志向,不会屈居于人下;“狼顾相”,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狼的本性谨慎、狡诈、多疑,在走路的时候总是不停的四面观察,一方面是在寻找食物,另一方面则是观察周围的环境,搜寻未知的危险;“必预汝家事”,则是曹操的担忧和明断,他认为,将来司马懿必然是曹氏家族的一大祸患。

曹操是整个三国时期,出了名的能识人、善用人的一位枭雄霸主。司马懿自从到了曹操的身边之后,曹操是既利用他的长处,又无时不刻地加以提防,还时不时地进行一番敲打。所以,曹操在世期间,司马懿始终是谨慎小心、兢兢业业,没有做出过一点出格的事情。但是,后来的结果,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曹操病逝之后,司马懿原形毕露,逐渐架空了曹魏朝廷,建立了西晋帝国的雏形。

据《三国志·魏书·张郃传》载,张郃是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人。张郃自从官渡之战投靠了曹操之后,在早期四处征战的过程屡有战功,尤其是在西北地区与蜀军作战多年,有勇有谋、经验丰富,是蜀军颇为忌惮的一位曹魏名将。张郃能够与张辽、徐晃等人被合称为“五子良将”,这也足见张郃绝非浪得虚名。

在史料之中,未见张郃与司马懿之间有什么过节。然而,司马懿一次错误的命令,却让这位骁勇善战的名将陨落在西北战场。究竟是司马懿头脑发热判断失误?还有另有图谋,假借诸葛亮之手铲除异己呢?这件事,也成了至今未解的一个谜团。



张郃的死就是司马懿有意陷害的,张郃是当时军营中唯一一个可以对抗司马懿的人,司马懿借诸葛亮的手除掉张郃,在魏国西线的军队中他就是一家独大了。

我认为是司马懿在有意害他,因为张郃对曹魏忠心耿耿,更是曹魏里有勇有谋的一名大将,如果他不死的话司马懿很难有机会上位。

我觉得张郃的死和司马懿是脱不开关系的,张郃作为曹操手下得力干将,他一日不除,司马懿篡位的计划就要一直推迟。

是的。张郃之死的确就是司马懿有意害他,当时张郃是唯一一个忠心于曹魏且有实权的将领。

历史上张颌是不是被司马懿给害死的?
答:自张郃一死,全魏就再未出现在智计上使司马懿处于劣势的人。陈寿对张郃的评价是:“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这样的智将,在朝野内外有着崇高声望,甚至为诸葛亮所深深忌惮。但同时也难免为猜忌多疑的司马仲达所忌。更明显的是,此战中张郃所料皆中,而司...

张郃奉司马懿之命追诸葛亮被杀,是司马懿的阴谋吗,诸葛亮如何想?_百 ...
答:所以,张郃之死与司马懿脱不了干系,很有可能这就是司马懿的阴谋,害死了张郃。司马懿有害死张郃的动机吗?当然有。第一是上面说过的魏军将领骂司马懿是畏蜀如畏虎,司马懿想要在军有威望,就得立威,立威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人,级别越高越好,张郃的级别和资历是魏军中最高的,是个合适的对象。第二...

张郃是被司马懿故意害死的吗?
答:张郃之死,冤曲莫名,因为他很可能是被司马懿以‘借刀杀人‘术害死的。战场上张郃再次击败了诸葛亮,蜀军只能退却。司马懿命令张郃追击,张郃表示反对,理由是‘诸葛亮极善用兵,虽然一时撤退,也会沿途布防。且附近一带山势林立,地形复杂,一味追击,必有凶险‘。然而军令如山,司马懿怪脸一翻,张...

张郃之死,是不是司马懿借刀杀人之计?真相到底如何呢?
答:虽然司马懿这人不是什么善类,对历史进程也没有好的影响,但是要说司马懿借刀杀人害死了张郃,还真是抬举司马懿,贬低张郃了。张郃死于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也被称为卤城之战,这是诸葛亮与司马懿第一次面对面交战,同时也是诸葛亮与张郃第一次交战。司马懿刚出兵没多久,曹魏原来的西部战区司令官曹真病...

司马懿为什么要害张郃?
答:膝盖中箭而亡。我们可以看到,在诸葛亮这次北伐时,司马懿完全是被吊打,三战三败。最后一次张郃之死并非孤例,更不是他算好了要害死张郃,只是单纯不如诸葛亮而已。最多也就是司马懿几次判断错误,而张郃却屡屡说中,让他丢了面子,所以最后一次还是不愿意听从张郃的正确意见,意气用事而已。

张郃之死:历史上的张郃怎么死的 是被司马懿害死
答:恐怕只有一个解释:他是故意的。曹魏发展到当时的阶段,当年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能征善战之人已经死得差不多了,可以说已经到了一个人才枯竭期,而司马懿的心里早就已经开始酝酿一个阴谋--夺权。而张郃在当时作为一个三朝元老,威望极高,又手握重兵,所以在司马懿眼里这个老家伙迟早是个祸害,指不定...

张郃之死,是不是司马懿借刀杀人之计?真相到底如何?
答:个人观点!司马懿有迫害张郃的动机!首先!张郃、郭淮、费曜、戴陵四将,是大司马曹真的老部下。这四人在关中军的威望地位很高。而张郃,更是这四人之首,是继曹真之后的关中军的第一领袖,是接替曹真的最佳人选。张郃常年带领关中军与蜀汉周旋。他对关中地区的情况,以及对蜀汉诸葛亮、魏延等人的理解,...

司马懿为什么要害张郃呢?
答:张郃之死 说的没错,司马懿在西部军区就是没有威信,因为他是从荆州军区空降过来的,空降领导本来是为了防止领导专权的,但司马懿却是因为前任司令曹真去世而被上的,再加上没有与西线军队及将领共同作过战,所以没有威信,不仅连魏平与贾栩这样的将领都敢嘲笑司马懿,估计军中高级将领更是不把司马懿...

张郃之死是不是司马懿有意害他?
答:张郃之死;时间进入六月之后,关陇地区连降大雨,各地的通道泥泞不堪,魏、蜀两军只得罢兵休战。此时,诸葛亮还收到了一份蜀汉朝廷的诏书。诏书称,连日大雨使军粮的筹措与运输出现了极大的困难,因担心前方将士缺粮,急命诸葛亮退兵。诸葛亮当时对此份诏书深表怀疑,但是,又不敢违抗皇命,只得无奈地...

诸葛亮下令射杀张郃的时候,为何会意识到被司马懿算计了?
答:这不是诸葛亮被司马懿算计了,而是张郃被司马懿算计了。故而诸葛亮才说了这么一句话。其实杀掉张郃对诸葛亮也有巨大好处,毕竟这个人用兵很巧,已经对诸葛亮形成了威胁了。所以张郃之死其实是被司马懿给暗算而死,跟诸葛亮没有关系。司马懿之所以必须杀张郃,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张郃在军中拥有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