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是被司马懿故意害死的吗?

作者&投稿:姚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张颌会不会是司马懿故意害死~

《三国志-张郃传》:“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膝,薨,谥曰壮侯。”这是较正式的说法,然而却是为司马懿隐讳了部分实情。《魏略》记载:“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乱发,矢中郃髀。”也就是说,张郃与司马懿发生了最后一次争执,最终导致张郃丧失了性命。此时的蜀军统帅诸葛亮性格谨慎,很难想象在撤退中会露出破绽,甚至会设下圈套。张郃主张不追击,是完全合理的。但是司马懿不听,强迫张郃追击。这样的追击,实际上是将张郃置于必败之地,甚至是死地。张郃对此一定有所觉悟,然而主将有强令,他尽管“不得已”,还是得遵命,而这一次的情况,又被他自己料中了。终究战死沙场,只是死的有点冤枉.


与同一个人发生这么多次争执,在司马懿一生中是仅见的,而几乎每一次都是被张郃所料中。自张郃一死,全魏就再未出现在智计上使司马懿处于劣势的人。陈寿对张郃的评价是:“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这样的智将,在朝野内外有着崇高声望,甚至为诸葛亮所深深忌惮。但同时也难免为猜忌多疑的司马仲达所忌。更明显的是,此战中张郃所料皆中,而司马懿先有上邽之失,后有祁山之败,一旦宣扬到朝廷上,势必会动摇他今后的地位。于是,在诸葛亮退兵,魏国胜局已定的情况下,木门口追击战就是善于政治手腕的司马懿借刀杀人之计。

大将张颌可能是被司马懿阴谋害死


张颌是魏军五虎将之一,在后曹操时代更是首屈一指的名将。他的主要职责是指挥一支5万人左右的精锐部队,作为魏国的战略预备队,在东线(魏吴)和西线(魏蜀)之间奔波,负责增援。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期,就是由于张颌迅速击破马谡,迫使兵力占优势的蜀军全面撤退。此后又在东线击破诸葛瑾部,立下打败吴军的头功。但是由于其职务的限制,使得张颌总是归于他人节制,没有成为独当一面的统帅,限制了其才能的发挥,也导致他最终的悲剧


黄初五年,诸葛亮第四次出兵北伐。此时,曹真已经病死,司马懿接替了曹真的职位,负责西线防务。此时张郃受司马懿节制。由于两人品级本是相差不远,又皆是多谋善断,张郃不可避免的与司马懿发生了摩擦,而且还不止一次。

(一) 张颌与司马懿的第一次分歧


魏蜀双方最初的部署,《汉晋春秋》记载:“宣王使要(费)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余众悉出,西救祁山。”《晋书�6�1帝纪第一》:“张郃欲分军往雍、郿为后镇,帝曰:“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军隃麋”。


这里的分岐是:司马懿欲以全部主力增援祁山前线,而张郃建议分出前后军以防诸葛亮来袭。结果,按照《汉晋春秋》的记载:“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其麦,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得还”。《晋书�6�1帝纪第一》记载为:“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


两种记载的结果大不相同,但都提到,诸葛亮带兵袭击上邽。但是区别在于,费曜以及(郭淮 or 戴陵?)带兵4千镇守上邽,被诸葛亮击败,这个事实是否存在?从情理上分析,司马懿即然在上邽留兵4千,不击败守军,诸葛亮怎能安心芟麦?显然,《晋书》缺少的是守军被击败的记载,是为了给司马懿遮羞。


实际上,张颌的建议是对的。司马懿率全部主力增援祁山前线,但是实际上没有抓住蜀军的主力,反而要匆匆忙忙跑回来增援上圭。如果按照张颌的建议,分为前后军,后军迅速增援上圭守军,那么费曜的4千人也就不会被诸葛亮击败。可见,张颌对诸葛亮的行动,预测更准确。


从心理上分析,司马懿初次主持对蜀作战,过于小心。而张郃对蜀军多次作战获胜,有一定的心理优势,而且对诸葛亮的了解也比司马懿更深。所以从结果来看,张郃比司马懿更高明。


(二)张颌与司马懿的第二次分歧


诸葛亮自上邽退走,司马懿又尾随追击。此时张郃与他发生第二次分岐。《汉晋春秋》记载:“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坐失民望也。今亮悬军食少,亦行去矣。’宣王不从,故寻亮。”


《晋书�6�1帝纪第一》记载:“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可见当时蜀军占据了地利优势。魏军正面进攻未必能占到便宜,在此情况下张郃之策有正有奇,不给蜀方以空隙,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相当高明。而司马懿对张郃的意见“不从,故寻亮”。可能是司马懿初战失利,急于找回面子。但是战况并不如人意。


《汉晋春秋》记载:“五月辛巳,(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驽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蜀书�6�1王平传》里也提到了:“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从这些记载看,王平率领最精锐的山地步兵“无当军”据险而守,张颌不能攻克。同时,司马懿自率主力向诸葛亮进军,被击败,损失3千人。司马懿退回了营垒中。张颌再一次显示了他比司马懿的高明之处。
(三)张颌之死

虽然蜀军此时获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是,最终诸葛亮还是因为粮尽,无法继续作战,被迫撤退。《三国志�6�1张郃传》:“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膝,薨,谥曰壮侯。”这是较正式的说法,然而却是为司马懿隐讳了部分实情。《魏略》记载:“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也就是说,张郃与司马懿发生了最后一次争执,最终导致张郃丧失了性命。此时的蜀军统帅诸葛亮性格谨慎(有时甚至过于小心),很难想象在撤退中会露出破绽,甚至会设下圈套。张颌主张不追击,是完全合理的。但是司马懿不听,强迫张颌追击。


难道说司马懿是不知道诸葛亮的个性?还是被失败冲昏了头脑,结果在张颌面前显得有些歇斯底里的固执?这样的追击,实际上是将张郃置于必败之地,甚至是死地。张郃对此一定有所觉悟,然而主将有强令,他尽管“不得已”,还是得遵命,而这一次的情况,又被他自己料中了。


与同一个人发生这么多次争执,在司马懿一生中是仅见的,而几乎每一次都是被张郃所料中。自张郃一死,全魏就再未出现在智计上使司马懿处于劣势的人。陈寿对张郃的评价是:“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这样的智将,在朝野内外有着崇高声望,甚至为诸葛亮所深深忌惮。但同时也难免为猜忌多疑的司马仲达所忌。更明显的是,此战中张郃所料皆中,而司马懿先有上邽之失,后有祁山之败,一旦宣扬到朝廷上,势必会动摇他今后的地位。于是,在诸葛亮退兵,魏国胜局已定的情况下,木门口追击战很可能是司马懿借刀杀人之计。


由于最终的胜利,魏明帝也不便对大将之死再追究责任。司马懿在此战中出现这么多失误,还丧了大将张郃,却依旧得到厚赏。可是,张郃之死令魏明帝悲痛不已。“帝惜郃,临朝而叹曰:‘蜀未平而郃死,将之若何!’司空陈群曰:“郃诚良将,国所依也”。由这段对话可见,张郃被明帝和重臣们视为国之支柱,他的死,是魏国重大的损失。

三国志中记载张颌被射中右膝盖而死不是被司马懿暗杀。

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魏略曰: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谥曰壮侯。
--《三国志 魏书 卷十七 张郃传》

张郃之死,冤曲莫名,因为他很可能是被司马懿以‘借刀杀人‘术害死的。战场上张郃再次击败了诸葛亮,蜀军只能退却。司马懿命令张郃追击,张郃表示反对,理由是‘诸葛亮极善用兵,虽然一时撤退,也会沿途布防。且附近一带山势林立,地形复杂,一味追击,必有凶险‘。然而军令如山,司马懿怪脸一翻,张郃只能知难而上,结果,诸葛亮预先埋伏在山上的蜀兵,正好乱箭齐发,张郃就地沦为一张活靶。

四伐张郃不想追诸葛亮应该是真的,张郃打仗保守,在汉中定军山主动退军,而三日五百六日千里的夏侯渊偏向进攻去争定军山。一伐王平千人逼退张郃导致马谡军保全。还是四伐时张郃建议司马懿分兵雍郿为后镇,均证明张郃打仗保守。司马懿偏于攻击,败诸葛瑾,速擒孟达平三郡,百日推平辽东并屠城,三州口大破吴军俘斩万余等,均证明司马懿的攻击性很强。而且司马懿反驳了张郃分兵雍郿,担心分兵后打不过诸葛亮。事实也证明司马懿是对的,没分兵的司马懿张郃被诸葛亮大败,如果分兵,司马懿张郃能不能活命还是问题。兵多的好处是让敌方打不成歼灭战,而分兵则可能被全歼。——至于追诸葛亮,司马懿认为击其惰归,张郃认为归师勿遏,同样出自孙子兵法,理论司马懿没错,吃了两个大败仗应该趁机追诸葛亮捞回点面子。张辽曾被孙十万围了半月,因为打不过,但孙十万退军,张辽追击差点生擒孙十万。只能说诸葛亮太变态,谁追谁挂。

答:是司马懿故意害死的,请看下文!

张郃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先从韩馥,后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随曹操平定北方,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后来,张郃随夏侯渊驻守汉中,在夏侯渊被杀后暂代主帅,维持败兵。魏明帝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张郃奉命救援陇右,在街亭大败蜀将马谡,导致诸葛亮撤兵;诸葛亮第四次时,张郃随司马懿前往相拒。后诸葛亮粮尽退兵,张郃追至木门,与诸葛亮军交战,被飞矢射中右膝而亡。

张郃 - 简明演义传记

张郃原为袁绍手下名将,官渡之战时,受郭图陷害,无奈投降于曹操,从此被曹操重用,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诸葛亮一出祁山时,张郃任司马懿先锋,跟随司马懿在街亭击败蜀将马谡,使诸葛亮撤兵。此后,在诸葛亮的多次北伐中,张郃先后随曹真、司马懿前往对抗,多有表现,连诸葛亮也叹其勇猛。诸葛亮五出祁山撤退时,于在剑阁设计埋伏,张郃前往追击,中埋伏被乱箭射死。

张颌从袁绍哪个时代就已经是名将了,再加上几十年的战斗经验,名将当值无愧;而且到了三国后期,初期的名将死的都 差不多了,他就是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了,和他相比,司马哪个时候还只能是个后生,他的存在对于野心勃勃的司马来说不能不是个威胁,所以司马完全有动机害死张合。但如果有证据,那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司马到底预料到结果我们不得而知,这是他自己的想法,他自己不说,别人不可能知道结果。

不过,张合虽有穷寇末追的思想,但显然他对此估计不足,否则如果他小心前进的话,即使中了埋伏也不至于把命搭上。从这点上看,他也只是个将,还当不起帅级别。而且他也就是个打仗的将,军事家更本谈不上。

严格的说,是司马懿把张颌给害死的。三国正史是这么说的。演绎里面不是这么说的。看看下面的《三国志》陈老先生写的吧。

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魏略曰: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谥曰壮侯。
--《三国志 魏书 卷十七 张郃传》

张郃之所以会死亡,是因为司马懿的杀人之计吗?
答:但司马懿并没有听从他的话,而是强行命令张郃带兵作战,无奈之下,张郃只有出击,最终果然应验了张郃的话,蜀军早有埋伏,张郃战死沙场。有人则是说张郃自己贪功冒进,司马懿劝说过,但是张郃没有理睬,所以才导致了自己兵败被杀。但我其实觉得这种说法是不太能够站得住脚的,首先此时的张郃已经年过...

据说名将张郃是死于阴谋之手,那究竟是谁害死了他?
答:在正史中的记载李贺真正的死因是因为在追逐诸葛亮的时候误入了蜀国军队的全套,最后在两军交战的时候张郃中箭而后身亡。所以从这里离开张郃并不是因为某个阴谋而死,如果真的要以“阴谋论”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的话,那么最后的幕后主使大概率就是司马懿了,因为追击蜀国的退兵并不是张郃的本意...

张郃的死,真的是司马懿的阴谋吗?是不是巧合呢?
答:虽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曹魏大将,却突然空降了一个司马懿,虽然说不是什么大事,但在一次错误的决断下,张郃被乱箭射死。根据司马懿的人设来看,这很像是故意卖了张郃。今天小编就来讲一讲张郃这个人,看看他的死真是司马懿的阴谋吗?河北四庭柱张郃 历史上的张郃出场还是比较早的,黄巾军起义的时候,...

张郃的死真的与司马懿有关吗?真相是什么?
答: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在街亭之战时大败蜀将马谡,挫败了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因而名扬天下。但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张郃奉司马懿之命追击蜀军,却中伏战死。那张郃是被司马懿害死的吗 一,投靠袁绍 张郃早年从军,在冀州牧韩馥手下效力,因在讨伐黄巾军的战斗中屡立战功,得以升任军司马。初平...

张郃被乱箭射杀的那一刻,诸葛亮就明白自己中计了吗?
答:这个问题并不准确,张郃之死并非司马懿故意安排的一场阴谋,只是单纯中了诸葛亮的计策而已。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四次率军北伐。而之前坐镇长安,负责抵御蜀军的曹真恰好重病不起,无法出征,所以魏明帝曹叡就命令驻防荆州的司马懿去长安,率领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将前往陇右迎战...

张郃中埋伏被射死是司马懿故意的吗
答:说到张郃这位将领,大家应该都知道,他可是曹操手下非常得力的战将,而且是曹操最为看好的。然而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准备退军。结果张郃因为追击结果被乱箭射死,可是这一次的追击是司马懿逼迫张郃出动了,所以张郃的死是不是司马懿故意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当时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失败...

张颌在正史的记载中是怎么死的,他的死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答:纵横沙场数十年的老将张郃居然在一次追击蜀军的行动中遇伏中箭身亡,一代名将自此凋零。后人对于张郃之死有不少猜测,其中有一个观点得到相当多人的赞同,那就是张郃死于司马懿和诸葛亮的默契之下,也就是说司马懿想杀张郃,诸葛亮求之不得就这样张郃一头扎进诸葛亮设下的口袋中死于非命,事实果真如...

张郃是怎么死的呢?
答:也就是说张郃在蜀军撤退时就知道诸葛亮定会有防备,可主帅司马懿强行让他追击,张郃无奈,导致身死。那么如果《魏略》记载的属实,这就更奇怪了,司马懿也是大军事家,他怎么能看不出诸葛亮的小九九呢,所以我们多少就会认为司马懿是故意借诸葛亮之手杀掉张郃。那么如果真是司马懿故意而为之,其用心也...

对蜀作战,大将张郃究竟死在谁的手上?
答:当时的大都督是司马懿,是司马懿下令张郃必须乘胜追击生擒诸葛亮,这种圈套司马懿会看不出来吗?只有两种可能了,一种是司马懿故意要除掉张郃,因为当时的张郃在军中威望很高,张郃战死的话,司马懿便可以用为张郃将军复仇的口号号令全军,发展自己的势力。第二种可能就是司马懿真的没看出来,不过这种可能...

为什么张郃被乱箭射杀的那一刻,诸葛亮明白自己中计了?
答:只是没有电视剧里这么直白,没有直接写出司马懿故意要害死张郃。 《三国志》里就是这么记载的,这里没有写司马懿故意要除掉张郃。但张郃还是死在追击诸葛亮的过程中。 那么电视剧这段情节的依据在哪里?是在裴松之的补注里面。 这已经和电视剧里的情节很接近了。 这段记载没有明确地指出,是司马懿故意借诸葛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