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上二叠统岩溶水水害区(Ⅱ区)

作者&投稿:德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华南上二叠统岩溶水水害区位于中国淮阳古陆以南、川滇古陆以东的长江流域的苏南、皖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水害最严重的是上二叠统龙潭煤系的主要煤田(或矿井)。该水害区属湿润气候区,区内年降水量1200~2000mm的地区占总区面积的95%以上。这类矿区的水文地质环境特征是:单个煤田(或矿区)分布范围都不大,属滨海三角洲沉积环境,因此储水构造一般较小;煤系底部和顶部都有巨厚的碳酸盐岩岩溶含水层,属上、下部岩溶充水的煤矿床;地表沟谷、溪河分布较多,地表岩溶发育;第四系松散层一般不厚,直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影响。矿井正常涌水量达3000~8000m3/h,突水量在2700~27000m3/h,地表塌陷严重,井下突水伴有泥沙,雨季矿井水害发生的频率最大。



四川盆地普光气田岩溶储集体特征
答:成为我国陆上海相发现的最大气田,主要产气层位为上二叠统长兴组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气藏类型为碳酸盐岩礁滩沉积组合的孔隙型构造-岩性气藏(图7-18)...具体的成因解释需要结合沉积区背景、相序特征、沉积构造等综合分析。 (2)陆棚:该相处于台地边缘向海一侧的较深水环境之中,地形坡度不是很大。水深位于正常...

地质与构造
答:由于会仙岩溶湿地位于桂林弧形构造带“弧顶”的构造复合区,总体上断裂发育,岩溶破碎(图2-1至图2-3),多期构造相互切割,有利于岩溶作用的发育,形成众多不同类型的岩溶裂隙、溶洞、岩溶管道(图2-4,图2-5),为湿地提供了良好的导(输)水、储水空间。其中,尤其是以会仙为中心,由非碳酸盐岩组成的南、北驾桥岭...

西南地区二叠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
答: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所依赖的资料主要源于北美、西欧、俄罗斯及冈瓦纳等,这些地区构成二叠纪联合古陆的主体,晚二叠世沉积记录不全,海相甚少,以陆相为主,其至缺失部分或相当上二叠统,显然它们所反映的仅只是欧美地区及冈瓦纳大陆的主体海平面下降事件,而不具全球代表性。与此相反,以华南地区为典型代表的包括阿尔卑斯、外...

二叠纪—中三叠世岩相古地理
答:三叠纪早期,四川盆地及邻区总体继承了上二叠统长兴组沉积期的沉积格局,但开江-梁平盆地相区和川中台洼面积减小(图3-4-8)、水体深度明显变浅,台缘及台内生物礁消失而以发育鲕粒滩为特色。广大的川中、川东地区主要沉积了薄层泥晶灰岩、泥质灰岩夹颗粒灰岩等,为大川中开阔台地相区。在开阔台地内部高能地带发育大...

(二)沁水盆地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
答:石炭、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泥岩隔水层发育,对煤层气开发影响有限。奥陶系灰岩和石炭系太原组灰岩层局部富水性强,在断裂及岩溶陷落柱发育区对...盆地主要含煤岩层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含煤11~20层,煤层厚5~17 m,山西组3煤和太原组15煤在盆地内部稳定,埋深300~1500 m主采煤层占...

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背景
答:经岩溶所水均衡计算,认为该段为潜流边界,三姑泉域岩溶水系统内约有0.944m3/s潜流量补给九里山泉域岩溶水系统(崔光中,1993)。 3.东北边界 东北边界分别与三姑泉域岩溶水系统和太行山散流区岩溶水系统为地下分水岭边界。 4.东部、南部边界 南部为朱村断层,该断层使中奥陶统含水层与南盘的石炭-二叠煤系地层及...

川滇黔桂地区二叠纪不同成因盆地层序地层模型
答:本书正是在这些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该区二叠纪沉积盆地类型及特征的研究,探讨并总结不同成因类型沉积盆地的地层层序成因格架。 8.7.2 沉积盆地类型及特征 加里东运动使扬子准地台和华夏准地槽连接构成统一的华南板块。自泥盆纪始,随着古特提斯洋的开启,华南板块西南缘处于张性应力场中,二叠纪复合盆地(曾允孚等,1993...

野外宏观观察
答:地下河在下石炭统、下二叠统和下三叠统永宁镇组一段碳酸盐岩地层中最发育,每平方公里可达600米以上,其次为中三叠统关岭组三段的第三、四亚段,地下河长度也可达到500米以上。”[15] 他们对岩溶化强度划分的指标是:“根据溶洞、落水洞、漏斗、地下河每平方公里发育的数量作为评价指标,以全区的平均值为标准,...

各主要盆地储层特征
答:表5.25 巴楚隆起及邻区石炭系—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储层评价表 (2)碎屑岩储层 塔里木盆地碎屑岩储层以砂岩为主,岩石类型以低成熟度的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其次是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 1)志留系—泥盆系储层。主要发育在中—上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和上泥盆统东河塘组。中—上志留统砂岩储层主要分布...

古潜山深层水形成演化的期序和各期形成的主要特点
答:古潜山含水系统海相同生沉积水在地史过程中经历了六个水文地质期,其期序依次是,Ⅰ期———沉积作用、Ⅱ期———淋滤作用、Ⅲ期———沉压埋藏作用、Ⅳ期———二次淋滤作用、Ⅴ期———埋藏淋滤作用并存和Ⅵ期———二次沉压埋藏作用水文地质期。各期形成的主要特点如下: 1.Ⅰ期———沉积作用水文地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