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

作者&投稿:竹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是什么~

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一大,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还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是新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在推行军事独裁统治的同时,在政治上竭力破坏民主共和制度,于是孙中山毅然发动“二次革命”,兴师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于1914年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号召革命党人“协力同心,共图三次革命”,并先后发表《讨袁檄文》和《讨袁宣言》,不断揭露袁世凯破坏共和、复辟帝制的罪行。此后,孙中山高举护法旗帜,先后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挥师北伐,不屈不挠地同封建军阀展开了长达6年的斗争。
  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奋起抗争过程中,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孙中山认识到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他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毅然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出席开幕式的代表165人中,共产党员有20多人,其中包括李大钊、谭平山、林伯渠、张国焘、瞿秋白、毛泽东、李立三等,他们在大会上起到重要作用。会上,对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进行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新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主要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

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践民主革命纲领和统一战线政策的重大胜利,也是孙中山推进中国革命的巨大历史功绩。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是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
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改组后的国民党由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变成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应该是B。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一大,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还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样的题有新三民主义就选新三民主义,没有新三民主义就选三大政策。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出席开幕式的代表165人中,共产党员有20多人,其中包括李大钊、谭平山、林伯渠、张国焘、瞿秋白、毛泽东、李立三等,他们在大会上起到重要作用。会上,对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进行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新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主要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特点
答:党内合作;共同纲领;统一战线等。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内部发挥领导作用。共同纲领:合作双方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即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国共合作是在共产国际指导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答: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草案对三民主义作了新解释,包含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革命精神,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称之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

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内容是什么
答:1、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

国共第一次合作是怎样实现的
答:由于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即它是反帝反封建的,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结合的,它就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应重点分析新三民主义在理论和纲领上毕竟没有逾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事馆是有根本区别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

什么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答:会议内容: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草案对三民主义作了新解释,包含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革命精神,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称之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代表们在是否...

...是什么件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
答: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

第一次国共和作是什么时候?
答:改组后国民党实际上开始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联盟,成为国共合作的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国民党一大后,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革命运动有了初步的发展。

简述1924年至今统一战线的主要内容
答:大会宣告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政治主张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也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2.工农民主...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和合作破裂的原因是什么
答:特别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蒋介石、汪精卫对革命的背叛,更大大削弱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力量,大大增强了反革命势力。这样一消一长,其结局必然是革命的失败。(二)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前期,即l924年到1926年,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对资产阶级右派有四次大的让步:一是不支持周恩来、...

国共合作的相关问题
答: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政治基础:1)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它是国民党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