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

作者&投稿:蹉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

答: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答: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抗日。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国共两党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达成了临时合作共赴抗日的政治共识。1、国共合作的背景如下: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和政治环境不稳定,国共两党的协作与斗争交替进行。但在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由于长期以来...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答: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指1924年——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发展了三民主义,加入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新发展,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一致,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

第1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答: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这一思想体系由孙中山在晚年提出,它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新三民主义不仅体现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而且在其政治纲领中包含了反帝斗争的具体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危害。民权主义是新三民主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
答: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924年1月,共产党员刘伯垂、李立三和廖乾吾作为湖北和汉口特别市国民党组织的代表出席在广州举行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宣言,对孙中山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答: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 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答: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如下: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2、开创了大革命新局面,促进黄埔军校的创建。3、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壮大了共产党的力量等。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群众基础怎样?
答: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答: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答: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

1924年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答:1924年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1.帝国主义侵略 1920年代初,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外国帝国主义者肆意瓜分中国利益,群雄并起,形成了一个割据混乱、局势动荡的大环境。这对于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摆脱外国列强的控制,中国需要团结...

1924年到1927年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答:新三民主义。内容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民生主义要求平均地权,节制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