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苏轼欧阳修司马光

作者&投稿:藤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这些人的关系如何?~

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年龄是这个先后顺序。先说政治地位。按几人最高的实际地位来算,则是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与“上如一人”的王安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最;
宋哲宗年间守旧派领袖,废尽新法的司马光(尚书省左仆射)次之;
而在宋仁宗时期范仲淹和欧阳修虽然都曾位居参知政事,但当时朝中还有其他如吕夷简、杜衍等一干重臣耆老坐镇,决然比不上王荆公、司马温公那般独断朝纲??
至于苏轼??他所做的最重要的位置大概是中书舍人!主要负责写诏书......这大概是王安石30岁的时候就干烦了的事情。其后虽然还履任兵部尚书,但这是个闲职,职能被枢府和吏部瓜分殆尽。再之后就一直遭贬,直到徽宗即位才召他回京,政治上苏轼无法与前四人相提并论。再说集团利益。其中,范仲淹和欧阳修算是一个集团,他们两个之间关系极好,范仲淹作为老大哥,对欧阳修多有照顾。
范仲淹是四人中最早位处宰相的,但在位不久便遭贬黜。(怪不得他,党争失败,杜衍都遭贬,何况范仲淹)庆历年间,范仲淹曾主持变法,号称“正本澄源”,其实根本未能触及深层次的问题,而且不到一年便作罢,意义实在不值一提,唯一能拿出来讲的,就是为日后王安石的变法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而在杜衍、范仲淹先后被贬之后,欧阳修仍然不知进退,连续上书为其力争,最后也因“朋党”一事屡屡遭人口诛笔伐。最后还被设计(其实属实,更为可疑的还有他和他外甥女极为暧昧的关系),以“侵占外甥女财产”之罪出贬滁州。但在之后,欧阳修又在皇?元年(1049年)回朝,之后起起落落,几番风雨,也未能在政治上大有作为。最后是相互关系。范仲淹与欧阳修哥俩好,也没啥好说的;欧阳修与王安石。最开始二人关系还不错,欧阳修作为文坛领袖、政坛前辈还和王安石互赠诗文,向韩琦举荐王安石。后期却因为政见不合,对新法多有抵触,在地方执政期间曾拒不执行新法有关工作,致使与王安石在政治上交恶??
王安石与司马光,则是政治上的死对头,但在私交上倒也过得去,两人联手做出了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君子之争”。但二人为政时可谓斗的不可开交,你来我往之下十余年苦斗,司马光虽然明显落于下风,但他能够本着不屈不饶的革命精神,持之以恒的发挥台谏“风闻奏事”的先进作用,不断对新法进行阻扰,实在是可歌可泣。所以,王安石也称司马光为“流言宗主”??虽然我们的司马光同志文采斐然,兢兢业业,但其业务工作能力实在及不上王安石,以至于在王安石当政时期几乎是黯淡无光,碌碌无为,期间还被贬去西京洛阳,安心编撰《资治通鉴》去了。
这两人之争在历史上已成公案,利害争议颇多,千百年间朝野之上,江湖一下早已嚼的稀烂,这里就不多说了。楼主尽可以将其想象成北宋版的,湖人对凯尔特人吧?...
至于苏轼......则是一朵奇葩??在变法派反变法派,在守旧派反守旧派,两边不讨好,一生在朝中都不如意,王安石说他:“华辞诚无用,有吏材则能治人”,连宋神宗都说:苏轼非佳士。皇上都看不上你,你还能做什么呢??这一点苏轼可就远不如他弟弟苏辙,看似木讷迂阔,实则明镜晓势。
当然,他和欧阳修确实情谊深厚,苏轼在1057年,被欧阳修钦点为榜眼,据说欧阳修当时还认为所阅之卷乃是弟子曾巩所做,故意排在了第二,哪知公榜才知自己多心,苏轼的状元就这么没了??当然这是野史,苏轼和欧阳修的关系还是经得起考验的??

范仲淹(989-1052)
包拯(999—1062)
欧阳修(1007-1073)
司马光(1019-1086)
王安石(1021-1086)
苏轼(1037-1101)

范仲淹在宋仁宗时期,主持过庆历新政,包拯是反对派,欧阳修是支持派。宋仁宗变法决心不强,只一年新法就完败了,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人被指为”朋党“,欧阳修不得不写《朋党论》为自己辩诬。
范仲淹、包拯、宋仁宗相继死去,宋英宗是个病秧子,即位后四年也挂了,到了宋神宗登基,第二年就起用王安石变法,直到宋神宗死去, 才被司马光提出”以母改子“的儒家新理论废掉。
好吧,历史评价这次持续十七年的变法运动也失败了,至少史学界的主流观点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欧阳修当时是文坛领袖,他对王安石和苏轼的诗文不遗余力的推荐和赞赏,但王安石变法之后,原先的新法支持派成了保守派(欧阳修没有旗帜鲜明的反对王安石变法,只是提出了一些批评性建议,把他捧为保守派,应该是后来保守派扯虎皮做大旗的杰作)。
至于司马光,没听说他跟欧阳修有什么关系,司马光的诗文可能功力不到,所以欧阳修不甩他。但司马光在政治上,是铁杆保守派,曾苦口婆心三次写信劝王安石不要变法,王安石的回信《答司马谏议书》成了名文,司马光的三封信只是史料。因为司马光打死也不愿意变法,宋神宗把他打发到洛阳写《资治通鉴》了,宋神宗死后才被太后召唤回来,废除所有变法主张。
苏轼是几人中最小的一个,在政治上反复无常,一会儿是保守派,一会儿又承认错误,想做革新派;一会儿把王安石捧上天,一会儿又把司马光送上云端(王和司马的谥文都是他写的,比较之后,处处矛盾)……

由于王安石创立了自己的文字论,苏轼有点看不惯,认为这是一种破坏传统文化的行为。
有一天苏东坡问王安石“波”字如何解释,回曰水之皮。于是东坡又问他那么“滑”字呢,难道就是水之骨了吗?
欧阳修是苏轼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监考老师,苏轼编了一个故事,是发生在尧舜时代的。但是欧阳修看到苏轼的答卷怎么也想不起来历史上有这件事,后来问了苏轼才明白,原来答案是编写出来的。由于故事的内容很接近当时帝王的处事方法,所以欧阳修却非常看重苏轼,认为他活学活用。并且对自己儿子说30年后他的名字将会被苏轼代替,当时的欧阳修是文坛领袖。
故事太多了 你看看百家讲坛上面有讲苏轼的。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05066.shtml

看看这个就理清了 要从第一页看起

苏轼 司马光 都是反对
王安石 的

都是唐宋八大家

在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都来反对王安石。
欧阳修乃苏轼之师、司马光很赏识苏轼、范仲淹?认识苏轼吧。好像有一篇文叫《苏轼私识范仲淹》来着、
望采纳~:
)

司马光,孔融,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他们做的最大官职是?他们做官...
答:所以司马光大约是个宰相级别的人物;得到排序为(按照官职来排):第一名王安石官居正一品太师兼任宰相,第二名,司马光他担任中书令和门下侍郎(也就是宰相)第三名欧阳修,官居参知政事从二品,范仲淹与欧阳修并列第三也做过参知政事,第四名苏轼,官职是礼部尚书,正三品 ...

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这些人的关系如何?
答: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年龄是这个先后顺序。先说政治地位。按几人最高的实际地位来算,则是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与“上如一人”的王安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最;宋哲宗年间守旧派领袖,废尽新法的司马光(尚书省左仆射)次之;而在宋仁宗时期范仲淹和欧阳修虽然都曾位居参知政事,但...

包拯 欧阳修 范仲淹 司马光 王安石 苏轼是一个时代的人吗 他们之间有什...
答:范仲淹(989-1052)包拯(999—1062)欧阳修(1007-1073)司马光(1019-1086)王安石(1021-1086)苏轼(1037-1101)范仲淹在宋仁宗时期,主持过庆历新政,包拯是反对派,欧阳修是支持派。宋仁宗变法决心不强,只一年新法就完败了,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人被指为”朋党“,欧阳修不得不写《朋党论》为...

王安石实行变法,为什么欧阳修,苏轼,苏辙等人都要
答:衣服虽敝,亦不换濯。”这令那些清高的士大夫所不齿。苏洵在《辨奸论》中写道:“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这就更直接的导致欧阳修他们对王安石变法的反对。第四、变法侵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有谁知道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司马光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答:欧阳修、范仲淹改革的时候,遭到了很大的阻力,而范仲淹也因此被贬到湖南去当个地方官,名垂千古的《岳阳楼记》就是那时候写的。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反对的,包括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大臣司马光、苏东坡等人,司马光和欧阳修等人在朝廷中是属于保守派,他们实力庞大,并获得了皇太后和...

王安石与哪位名人是一个时代的?
答:包拯(999—1062)欧阳修(1007-1073)司马光(1019-1086)王安石(1021-1086)苏轼(1037-1101)

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文彦博、苏东坡、王安石,他们 是一个时代的...
答: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文彦博、苏东坡、王安石,他们都是北宋的

文彦博、司马光、欧阳修、吕夷简、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他们是一个...
答: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

王安石,苏轼,司马光,三人,之间,的关系
答:三个人几乎都被推倒政治的波尖,所以,个人的功名进取、治国平天下心理,必定是相互排斥,不能达成一致!人之自私性于此可见一斑。况且,政治的解决办法,恰恰是多方面的,不过各执一端耳!三人同为欧阳修所提携,为范仲淹和曾巩赞赏。王安石和司马光的真正反目在王安石拜相之后。王安石推行新法,不料,过去...

王安石,苏轼,司马光,三人,之间,的关系
答:王安石赶走司马光等一班重臣后,给朝廷里补充了一批新鲜血液。他考核干部的标准只有一条:绝对支持变法。除了这一条,什么人品啊、能力啊等标准都可以适当放宽。5、“乌台诗案”爆发后,苏轼被逮捕,与他关系密切的朋友,如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诜、苏辙、黄庭坚,甚至已经去世的欧阳修等29位大臣名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