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文彦博、苏东坡、王安石,他们 是一个时代的吗?

作者&投稿:吕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

  范仲淹生平


  --------------------------------------------------------------------------------
  范仲淹(989—1052)
  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到参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这番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后来始终能以清廉律已,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忧天下”的初志。中年做官后,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后得罪宰相吕夷简,贬饶州。康定元年(1040),边事紧急,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人,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呼为“龙图老子”,西夏称为“小范老子”,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庆历三年(1043),吕夷简罢相,范仲淹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建议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顿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荫官,引起腐朽官僚势力的不满,攻击他引用朋党,迫使离朝,“庆历新政”即此结束。后于赴颖州途中病死。
  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意识到宋初数十年来文章柔靡、风俗巧伪的危害,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并推荐当代能坚持风雅比兴传统的好作品,自己的诗文也代表着文学创作中的进步方向。他的论说文旨在阐明民为邦本的重要性,议论风发,具有夺人的气势。《岳阳楼记》是其传颂千古的名作。文章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光”。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调。诗歌方面,坚持风雅传统,诗风古朴,有散文化及多议论的倾向,以《四民歌》为代表。词存五首,《渔家傲》为其名作,写戌边生涯,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慨及忧国思乡的悲凉情怀表达得协和统一,开拓了宋词的表现领域。有《范文正公集》。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土。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上进。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传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吉安永丰县)人。4岁丧父。母贤淑,留下“画荻教子”的美谈。

  欧阳修于1030年(天圣八年)中进士,同年 5月任西京国守推官,掌管文书,此后历任知县、知州、馆阁校勘、知谏院、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

  1071年(熙宁四年)告老退居颍州,次年9月22日(八月初八日)去世。

  欧阳修从维护宋统治出发,提出过许多新建议。但他最杰出的贡献在于文学和史学方面。他领导了北来的诗文革新运动,主张“明道”、“致用”、“尚朴重散”,几十年中取得了很大成就。

  除与宋祁合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外,著有《居士集》、《居士外集》、《六一诗话》等。

  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他担任主考官时的进土苏轼、苏辙、曾巩及经他推荐而居高位的王安石、苏洵等均为名列唐宋人大家的文人

  苏东坡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 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 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 时追谥文忠。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王安石(1021---1086)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抚川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就做了几任地方官。他在鄞县(今浙江鄞县,鄞音yìn)当县官的时候,正逢到那里灾情严重,百姓生活十分困难。王安石兴修水利,改善交通,治理得井井有条。 宋神宗熙宁二年积极推行变法,以舒民困,元丰八年,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次年病卒。

  王安石的一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斗争,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由于他持有"适用"的文学创作观念,他的诗文都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是直接为他的政治斗争服务的。王安石的散文以政论性的为多。这些作品针对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的主张,具有极强的说服力量。如〈答司马谏议书〉,分析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言简意赅,措辞委婉而坚决,表现了他坚持原则的政治态度。王安石的散文比较重视理论的说服力,较少注意酝酿气氛,描摹物象,从感情上来打动读者,因此他的散文一般立意超卓,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概括力,语言简练朴素。这也是他文学主张的结果。

  王安石的诗和散文一样,具有充实的政治内容,倾向性十分明显,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对社会前途的忧郁。以及对传统思想的反抗,充分抒发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不少咏物怀古的诗篇,也大都寄托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

  晚年罢相隐居以后,生活和心情的变化,引起了诗风的变化,创作了教多的描写湖光山色的小诗,也冈多地注意对诗歌艺术的锤炼。名作很多,如〈船泊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些小诗,新颖别致,炼字炼句妥贴自然,艺术上确实比早年成熟了,但往年诗中洋溢的那种政治热情,这时是大大减退了。

范仲淹(989-1052)
包拯(999—1062)
欧阳修(1007-1073)
司马光(1019-1086)
王安石(1021-1086)
苏轼(1037-1101)

范仲淹在宋仁宗时期,主持过庆历新政,包拯是反对派,欧阳修是支持派。宋仁宗变法决心不强,只一年新法就完败了,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人被指为”朋党“,欧阳修不得不写《朋党论》为自己辩诬。
范仲淹、包拯、宋仁宗相继死去,宋英宗是个病秧子,即位后四年也挂了,到了宋神宗登基,第二年就起用王安石变法,直到宋神宗死去, 才被司马光提出”以母改子“的儒家新理论废掉。
好吧,历史评价这次持续十七年的变法运动也失败了,至少史学界的主流观点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欧阳修当时是文坛领袖,他对王安石和苏轼的诗文不遗余力的推荐和赞赏,但王安石变法之后,原先的新法支持派成了保守派(欧阳修没有旗帜鲜明的反对王安石变法,只是提出了一些批评性建议,把他捧为保守派,应该是后来保守派扯虎皮做大旗的杰作)。
至于司马光,没听说他跟欧阳修有什么关系,司马光的诗文可能功力不到,所以欧阳修不甩他。但司马光在政治上,是铁杆保守派,曾苦口婆心三次写信劝王安石不要变法,王安石的回信《答司马谏议书》成了名文,司马光的三封信只是史料。因为司马光打死也不愿意变法,宋神宗把他打发到洛阳写《资治通鉴》了,宋神宗死后才被太后召唤回来,废除所有变法主张。
苏轼是几人中最小的一个,在政治上反复无常,一会儿是保守派,一会儿又承认错误,想做革新派;一会儿把王安石捧上天,一会儿又把司马光送上云端(王和司马的谥文都是他写的,比较之后,处处矛盾)……

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文彦博、苏东坡、王安石,他们都是北宋的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市)人[3]。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宋朝那么多年,他们又不是都能活几百岁

是同一个朝代,都是宋朝的。时代不同

他们这几个人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为什么司马光和范仲淹没有进入唐宋八大家?
答:之所以司马光和范仲淹没有进入唐宋八大家,是由于他们两个没有积极地参与古文运动。在唐宋的文坛上可以说是名流辈出,群星璀璨,这个时候是文学发展的顶峰,所以很多人因此而得名。我们都知道唐宋八大家指的就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和苏辙。在这八大作家当中确实...

关于古代杰出少年的故事
答:古代杰出少年的故事:1、司马光砸缸: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2、孔融让...

范仲淹与欧阳修有什么关系?
答:范仲淹与欧阳修都是北宋时期的北宋改革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1、范仲淹: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

名气比曾巩大的范仲淹,司马光为什么没能入选唐宋八大家?
答:可是在这八人之中,排在最后一位的曾巩,却显得有几分德不配位。宋朝还有王安石、司马光、范仲淹这样的文学代表人物,为何一个看似默默无闻的曾巩,却突然入选了唐宋八大家行列之中呢?名气卑微,到底是何原因?曾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人,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曾巩自幼展示出记忆力...

包拯 欧阳修 范仲淹 司马光 王安石 苏轼是一个时代的人吗 他们之间有什...
答:范仲淹(989-1052)包拯(999—1062)欧阳修(1007-1073)司马光(1019-1086)王安石(1021-1086)苏轼(1037-1101)范仲淹在宋仁宗时期,主持过庆历新政,包拯是反对派,欧阳修是支持派。宋仁宗变法决心不强,只一年新法就完败了,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人被指为”朋党“,欧阳修不得不写《朋党论》为...

与欧阳修同时代的历史名人
答:范仲淹;包拯;司马光;王安石;苏轼 ~~~还有很多~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你找哪个时期的历史名人就行

范仲淹简介100字左右
答:范仲淹的求学经历 范仲淹自幼聪明好学,十岁时就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他曾在家乡读书,后来考入了进士,成为了官员。范仲淹曾在太学学习,师从于司马光、欧阳修等名师。他在学习中刻苦钻研,对文学、历史、政治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范仲淹的官场生涯 范仲淹担任过多个职务,如知州、参知...

我敬重范仲淹,佩服欧阳修,讨厌司马光,同情王安石,羡慕苏东坡。您呢...
答:再说欧阳修,此人扒灰,还陷害死了忠良狄青。再说说王安石,此人我也不多说,就举个案例。此人强迫体弱多病皇帝宋神宗和皇后去农田插秧,结果皇帝病倒早逝。导致宋徽宗上台继位,北宋灭亡。最后说说司马光。司马光主张不要朝令夕改,主张保守。打个比方,你朋友欠了你1万块钱,约定一年后还。司马光...

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这些人的关系如何?
答: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年龄是这个先后顺序。先说政治地位。按几人最高的实际地位来算,则是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与“上如一人”的王安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最;宋哲宗年间守旧派领袖,废尽新法的司马光(尚书省左仆射)次之;而在宋仁宗时期范仲淹和欧阳修虽然都曾位居参知政事,但...

究竟为何名气很大的司马光、范仲淹选不上唐宋八大家?
答:这就是当时的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这场运动将已经脱了实际的文风给彻底扭转过来了,这里做出重大贡献的就数北宋的欧阳修了。这场古文运动从唐末一直持续到了北宋初期,并且在北宋时得到了更加具体化。而我们就有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名气不小的司马光和范仲淹没有上榜呢?首先,司马光和范仲淹当时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