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障道因缘

作者&投稿:泊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障道因缘”是什么,有哪些~

“障道因缘”是什么,有哪些?http://www.xuefo.net/nr/article9/93087.html

"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

1、"道"的概念是老子第一个提出来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由此可见:天地万物都是由”道“生出来的。”道“字的本义是运动的源头,即太阳,上帝。这就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即终极真理;
2、道,为中华哲学独有的哲学思想,对哲学理念、社会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影响甚巨。道家的道,哲学含义丰富而复杂,在不同情况下所说的道含义往往不同。道字的最初意义是道路,后来引申为做事的途径、方法、本源、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终极真理和原则等;
3、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大义是说:道,可以说,可以名,义不是我们所说的一般有名有象事物,因为那不是永恒的道。大道产生於天地之先,是开辟天地之始;大道产生於万物之前,是生育万物之母。所以这个"道",难以彻底讲述出来,只可以直观体验。同时也说明,"道"不是口头上的空谈,而是实际的存在。

佛教主张“解行并重”,尤其重视“体证”,所以学佛必须要修行。

说到修行,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修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魔考、一些障碍修行的因缘。根据《六祖坛经》记载,障道因缘有三:口说不行、心行歪曲、于法执着。

另外,以现实社会而言,富贵、美貌、年轻等,都是障碍学佛的因缘。然而在障道因缘中最主要的是“心”,我们的心为甚么会形成障道的因缘,有如下十二点:

1、心门不开:我们的“心”好像一扇大门,门不开,外面的人进不来。如果“心门”不开,凡事排拒,则“真理”、“智能”的法水就无法流进心中。所以心门不开是学佛的障碍因缘。

2、心结不解:心里的结,往往来自猜疑、嫉妒以及对人我是非“执着”不舍、因此产生心结,成为障道因缘。

3、心担不放:心里的“负担”,如金钱名利、恩怨情仇、家庭事业等放不下,因此产生烦恼,自然成为障道因缘。

4、心妄不除:经云“妄念不起处处安”;相反的,妄想、杂念不除,不但无法心安自在,更是障碍佛道的因缘。

5、心忧不喜:世间最珍贵的财富就是欢喜,一个人如果每天心里忧愁、烦闷,心里没有法喜,如何领略微妙的佛法,因此“心忧不喜”,也是“障道因缘”。

6、心暗不明:一个没有般若智能的人,无法点亮自己的心灯,每天生活在“黑暗”里,自然难以见道。

7、心狭不宽:心量狭小,不能包容、忍受别人的优缺点,也是“障道因缘”。例如“同行相嫉”、“见不得别人好”等,都是障道的因缘。

8、心恶不善:七佛通偈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个心里充满恶念的人,自然无法与佛道相应。

9、心邪不正:学佛首要皈依三宝、相信因果。一个人如果心中充满邪知邪见,例如“不信三宝”、“不信因果”,这也是障道的因缘。

10、心贪不舍:一个人如果天天贪图别人给我,自己完全不肯喜舍布施,这与佛教的六度、四无量心等教义是背道而驰的,自然无法契入佛道。

11、心迷不信:心里迷惑,不求觉悟,完全与真理“绝缘”,如何能够悟道?

12、心有不空:《华严经》云:“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一个人如果自满、执着、成见不空,正如一个已装满茶水的杯子,再好的法水也流不进心里。因此,心要“空”,才能悟道,才能认识佛境界。

什么是“障道的因缘”?“三毒”、“五欲”、“六尘”;也就是世间的“金钱”、“感情”、“人事”、“观念”、“无明”等,都是障道的因缘。当初我们建设佛光山,立意就希望借助佛法来净化社会、净化人心,希望到佛光山朝山拜佛的人,都可以受到佛法的薰陶净化。但是,偏偏有的人心里不能和佛光山建设的主旨相应,他只看到外观建筑,不但无法生起清净心、欢喜心,反而心生排拒,口出毁谤。所以,他虽然到了佛光山,实际上他根本没有到佛光山,这就是“障道因缘”。参禅学道的人,对“真理”、“佛法”,要能接受,我们要把“心门”打开,要解开“心结”,放下“心担”,那么,佛法才能进入我们的心中。

所谓“修行”,就是要“修心”;所谓“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一切都根源于我们的“心”,如果我们“心正”、“心净”,则一切皆“正”,一切皆“净”。所以说“正人说邪法,邪法也成正;邪人说正法,正法也成邪”。“正”、“邪”只在于“心”的一念之间。

障道的因缘,就是我们做事情常常遇到障碍。

障道的因缘...也是佛法应该要解决的事情吧···

"六道轮回"是指哪六道?各有什么区别?
答:是故学佛修道者欲超出三界,唯有将三毒净化,即如法修三十七道品为基础,进而修四谛法证得阿罗汉、修十二因缘法证得辟支佛、修六波罗蜜法十波罗蜜法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方能避免堕落六道轮回。然而因末法时代之娑婆世界,障道因缘特多,除非乘愿再来之菩萨,决定无法一生就办,不受后有。唯有...

业障因果,是什么意思?
答:这是从三世因果及六道轮回来讲因缘的四种关系,要深究不容易。 因缘:就是有原因的好比田里种菜是因,浇灌阳光是缘,那么心也是一样比如你现在喜欢这个男的女的一点不管是外貌还是别的什么,不管是单方面还是双方的这就是种子的因,在外缘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那么就有可能成为夫妻,这就是果报!当然因爱生...

"六道轮回"是指哪六道?各有什么区别?
答:此鬼类羸弱丑恶,见者皆生畏惧,穷年卒岁不遇饮食,或居海底,或近山林,乐少苦多而寿长劫远。以昔时贪嫉,欺诳于人,由此因缘,故堕饿鬼道。佛教中著名的布施方法“施食”,对象即是饿鬼道众生。盂兰盆会也和饿鬼道众生有关。6、地狱道:地狱道是六道轮回中其中一道。在六道之中,以地狱道之痛苦...

佛学(教)中五障是什么意思
答:又作五盖障。大日经疏卷一举五种:(一)烦恼障,根本烦恼之障碍。(二)业障,过去、现在恶业之障。(三)生障,因前业而生于恶环境之障。(四)法障,因前世之因缘,无法遇善知识,故有不得闻法之障。(五)所知障,虽闻正法,然因诸种因缘而无法修行般若波罗蜜。又有恶道障(生三恶道)、贫穷障...

净界法师:有五种因缘,菩萨不会赐给你财富和地位
答:第二个,「见彼有情,若施财位,障生善法故」。说你有这个福报,你也没有遮障,但是菩萨看到你得到财富地位,会障碍你修学善法,财富使令一个人放逸,你带一点贫穷,你还会努力、很认命地去布施、持戒,积集资粮;你财富现前,你就被眼前的因缘所转,所以富贵求道难,所以菩萨不布施是这样的道理。...

十二因缘是什么?
答:概括的说明了十二因缘三世二重因果,佛对缘觉人说这十二因缘法门,就是揭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轮回循环的规律。总的说来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古人有四句偈:‘无明爱取三烦恼,行有二支为业道,从识至受并老死...

业障是什么意思?
答:依《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五所述,此五无间业由五因缘而易见易知,故为业障。五因缘指︰(1)自性︰此五种业其性决定为极重恶业。(2)趣︰此五种业决定受地狱之报。(3)生︰此五种业决定受顺次生,非顺现法受、顺后次受及顺不定受。(4)果︰此五种业定感世间极不爱之果。(5)补特伽罗︰能造...

何谓因缘
答:字面的意思:前世行善积德使今世的福报不可思议,昌盛、喜庆接二连三,家亲眷属连绵不断,代代兴旺发达。因缘:因指前因后果的因,也就是过去的行为,也叫业,它是未来开花结果的种子,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缘:机缘,也就是条件,或者环境因素,因这颗种子要发芽、开花、结果都需要...

佛经中关于因缘的描述
答:【因缘】凡一事一物之生,本身的因素叫做因,旁助的因缘叫做缘。例如稻谷,种子为因,泥土、雨露、空气、阳光、肥料、农作等为缘,由此种种因缘的和合而生长谷子。【因缘】p0591 瑜伽五十一卷十七页云:云何因缘?谓诸色根、根依、及识,此二、略说能持一切诸法种子。随逐色根,有诸色根种子、及...

第70章 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同法
答:哪怕是质疑,也是他的根性之使然,有什么好计较的呢? 因为这个读者的示现,令我对法华法义有了更进一步的思索,解除了更多的微细惑,对自己的觉知也更深刻了一些。 三、说障道无所畏 ,又称障法不虚决定授记无畏、说障法无畏。 已经证得化身圆满的如来,具足一切种智。在识性上“阐示修行障碍之法,并对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