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军在广州三元里村烧杀抢掠,广州的群众是怎样英勇抵抗的?

作者&投稿:以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元里人民是怎样抗英的?~

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虽然迫使腐朽的清朝政府退让屈服,但却遭到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击,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
1841年5月29日,英国侵略者来到距广州城北五里地的三元里村,正遇到菜农韦绍光的妻子,就跟踪调戏。韦绍光等闻迅赶来,忍无可忍,当场打死了八九个英国士兵,其余的英国士兵便抱头逃跑了。韦绍光料定敌人决不会罢休,便在三元古庙前,操起庙中三星旗宣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大家遵守令旗,统一行动,团结战斗。
5月30日早晨,三元里和附近103乡的几千群众,手持刀矛、锄头、棍棒,向英国侵略军的营地——四方炮台挺进,当英军司令卧乌古率军冲下来时,他们立即向北撤退,诱敌深入,敌人不知是计,以为中国人民无力抵抗,一味穷追,一直追到牛栏冈。这时,狡猾的卧乌古发现中计,立即下令撤退。这时一声锣响,牛栏冈上出现了七八千人的队伍,把敌人团团围住猛打痛杀;敌军少校毕霞在这次战斗中被打死。
中午,雷电交加,风雨大作,撤退中的侵略者,因火药受潮,枪炮失灵,士气更加低落。而三元里人民却越战越勇,他们挥锄上阵,奋勇当先,痛杀敌人,就连妇女儿童也呐喊助威,漫山遍野,杀声震天。
敌人眼看抵挡不住英勇的三元里人民,只好狼狈撤退。暴雨下个不停,穿着长统靴的敌人不时滑倒在田里,很快就成了刀下鬼。有的只好跪在地上,举手投降。一些敌人结成方阵,向后撤退。一个农民举起缴获的“洋枪”。用自己的火绳点燃门药。轰的一声,将英国旗手伯克莱打死了。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的反抗外国侵略者规模较大的第一次英勇斗争。它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迫使他们不得不立即从广州撤兵。

发生时间:1841年 所属年代:清代发生地点:广州三元里直接原因:1 英军开馆暴骨(停战后,部分英军开进城北双山寺,寺中存放了一些的棺椁,英军不明风俗,出于好奇开棺看尸,后被村民误传为刨坟掘墓)2 英军劫掠财物3 英军强奸 调戏妇女(有名姓记载的:村民韦绍光之妻李喜)事件介绍 :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1841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军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设司令部于地势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仅一里,大炮可直轰城内。清军统帅奕山等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但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奸淫妇女。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29日,三元里村民击退来犯小股英军,三元里民众料到英军必会报复,所以在三元古庙集合,相约以庙中“三星旗”作为指挥战斗的令旗,会后,他们分头联络附近103乡的群众,准备共同战斗。次日,南海﹑番禺百余村团练手持戈矛犁锄,群起围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军司令卧乌古(又译作“郭富”)亲自带兵出击。团练且战且退,诱敌至牛栏冈丘陵地带。时大雨骤至,英军火枪受潮不能发射(印度雇佣兵,英方给他们装备的是比较落后的隧发枪,一遇雨淋便不能使用),团练民众冒雨反击,将英军分割包围,肉搏鏖战。追击过程中,英军第三十七团的一个连(60人)被义军截至稻田中,三四十名印度雇佣兵被刀砍毙伤。英军派出两个水兵连,带着“雷管枪”(不怕雨天)前来增援。被围困两小时之后,英军撤退至四方炮台。

5月29日,盘踞四方炮台的英国鬼子和往常一样外出抢掠。在三元里村口,他们遇到了正在劳作的菜农韦绍光及其妻子李喜。一见美貌的妇女,英国鬼子嘻皮笑脸地围了上去,就想调戏。平日练得一身好功夫的韦绍光哪容他们如此放肆。只听他大喝一声,冲入敌群,左右开弓,拳打脚踢,当即打倒几个家伙。周围有的乡亲马上鸣锣告警。附近村民闻讯纷纷赶至,把压在心底多日的怒火全部发泄在这些鬼子的身上,当场打死了十几个侵略者。其余英军见势不妙,鼠窜而去。

估计到吃了大亏的英国人不会善罢甘休,晚上三元里全村父老相约来到村北的三元古庙。这古庙前后两进,青砖石脚,古色古香,已有百余年历史,向来是全村人集中议事的地方。这天晚上,庙内火烛齐明,有如白昼。韦绍光站在桌上,挥动着拳头说:“乡亲们,鬼子兵占我良田,抢我财物,辱我妻女,无恶不作,天理难容,我们该怎么办?”“杀了他们!”“赶走他们!”众乡亲挥舞着手中的铁锄、铁叉,喊声此起彼伏。“好!”韦绍光喊道,他一把拔出庙内神像旁的神旗,把这面三角形,黑底白边,缀着三连星的神旗插在地上,“这就是令旗!旗进人进,旗在人在!我们和鬼子拼了!打死无怨……”

乡亲们知道,要想打败凶残的侵略者,单凭一个村子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于是,韦绍光立即派人连夜向周围的唐夏村、萧岗乡告急求援,又修书数封分别送往邻县南海、番禺等地,约定共同起事。唐夏村、萧岗乡及南海、番禺等地的群众早就憋足了一口气,闻讯立即举旗响应,星夜赶到三元里。这样,广州周围一百零三乡的群众,都集合到了反侵略的义旗之下。

敌人装备精良,力拼不是办法,因此各路首领一合计,决定以智取胜。这时,韦绍光发话了:“村外四五里地有个叫牛栏冈的小山,上面树老林深,藏上几百人不成问题。山腰就是鬼子来犯的必经之路,再往山脚,又有大片的烂泥坑。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山路既窄又难行,正是伏击鬼子的好地方。大家说怎样?”“好哇!那我们便在山上埋伏,再派些人把鬼子引过来,在牛栏冈摆桌鬼子宴!”唐夏村义勇首领颜浩长,快人快语定下了对敌策略。于是,各乡义勇依计行事,凌晨时分,一切准备就绪。

5月30日清晨,对三元里人民恨之入骨的英军侵略者,由司令官卧乌古率领,气势汹汹地向三元里扑来。离三元里还老远,鬼子兵便不时遭到鸟枪、弓箭的零星阻击。仗着武器优良,侵略者紧追不舍。

没想到中国义勇“毫不禁打,一战即溃”,英国人大为得意,追得更带劲了。这天天气异常闷热,英国兵们又不像当地百姓能在羊肠小道上行走如飞,没多久,一个个都累得直喘粗气。10点多钟,英军三三两两地追到牛栏冈附近,眼看手下的士兵精疲力尽的样子,卧乌古不得不下令就地休息。

敌人越聚越多,抄后路的义勇看到鬼子兵差不多全进了包围圈,便依计向天放了一枪。枪声划破了沉闷的空气,只见山顶三星令旗一动,霎时间杀声震天,旌旗遍野。埋伏在树林里、大石后的众义勇一齐杀出,挥舞着手中的大刀、长矛、铁锄、钉耙等,向横七竖八躺在地上休息的英国鬼子冲了过去。

鬼子兵哪里见过这种场面,慌忙拿起枪边顽抗边四下逃命。勇敢的猎手怎允许落网的猎物轻易脱逃,只见身材魁梧的颜浩长手持长矛冲在最前面,所挡者非死即伤,勇猛无比。在杂葬岭,他截住了一个全副武装的英军军官。“是鬼子兵头头毕霞!”有人认出了那个军官。“好!”颜浩长断喝一声,一抖长矛冲上前去。毕霞自恃身高马大,又是全副武装,心想对付眼前这个貌不出众的农民不成问题,便狞笑着迎了上来。好个颜浩长,出手如电,“唰”的一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刺毕霞咽喉。毕霞做梦也没有想到,对方出手如此之快,连叫都没来得及叫便一命呜呼了。

正在勇士们群起杀敌的时候,一场暴雨从天而降。一时间,风急雨横,雷电交加,没多久,四周顿成一片汪洋。侵略者笨重的大皮靴在泥泞的小路上举步维艰,曾令他们颇为自得的火枪又因火药尽湿成了废铁。如此,陷入重围的侵略者只剩下挨打的份儿。不少人慌不择路,失足跌下山来,命丧黄泉;有的还打算作困兽之斗,被当场击毙;也有些人眼见上天无路、人地无门,只得举手投降,“一时乞命之声震山谷”。

一群鬼子被赶进了牛栏冈山脚的烂泥坑里,烂泥齐腰,笨拙的敌人怎么也挣扎不出来,急得哇哇乱叫。但追赶他们的义勇赶到了泥坑边,也不敢贸然进去,眼见鬼子近在跟前,却无法歼灭,急得众义勇抓耳挠腮。情急中,有人找来长绳,拴上乡村里常用的耙钩,看准了朝敌人扔去。钩子不偏不倚地钩住了一个鬼子兵的衣服,没等鬼子挣扎,义勇一使劲,就把鬼子拖出泥坑,旁边的人手起刀落,结果了这个鬼子。其他义勇连忙如法炮制,轻松地消灭了这股敌人。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发生于多少年
答: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郊外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发生在1984年,5月29日。1841年5月,英军在三元里附近驻扎。由于有英国士兵到三元里抢劫财物、强暴妇女。村民韦绍光之妻被调戏[1],激起当地民众愤怒,三元里及其附近乡村的一万多民众组织结集起来,向英军...

谁有三元里抗英的资料?
答:但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奸淫妇女。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29日,三元里村民击退来犯小股英军。次日,南海、番禺百余村团练手持戈矛犁锄,群起围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军司令卧乌古(郭富)亲自带兵出击。团练且战且退,诱敌...

三元里抗英真的存在吗?
答:首先肯定的是,三元里抗英是真实存在的。不过其中有些故事,大家可能不太清楚,大家听小编一一道来。三元里抗英事件历程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的鸦片战争。1841年5月25日,英军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设司令部于地势最高的永康台。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掠烧杀,奸淫妇女。三元里村民击退来...

三元里抗英是在什么时候?
答:清军统帅奕山等畏惧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但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奸淫妇女。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29日,三元里村民击退来犯小股英军...

三元里抗英斗争旧址的相关介绍
答:清军统帅奕山等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但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奸淫妇女。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29日,三元里村民击退来犯小股英军,...

三里元人民抗争
答:清军统帅奕山等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但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奸淫妇女。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29日,三元里村民击退来犯小股英军,...

三元里抗英为什么在网上搜不着?
答:但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奸淫妇女。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29日,三元里村民击退来犯小股英军。次日,南海、番禺百余村团练手持戈矛犁锄,群起围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军司令卧乌古(郭富)亲自带兵出击。团练且战且退,诱敌...

1841年广州北郊民众痛击英军的地点
答:清军统帅奕山等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但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奸淫妇女。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5月29日,三元里村民击退来犯小股英军...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的战争简介
答:广州知府余保纯向英国侵略者递送了求和书,献上600万银元的“赎城费”,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广州和约》。《广州和约》的签订,以及侵略者烧杀抢掠的强盗行径,激起了广州人民的极大愤怒。1841年5月29曰,侵略者一路杀掠到三元里的萧岗乡,调戏菜农韦绍光的妻子。韦绍光等人闻讯赶来,在村内的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