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的战争简介

作者&投稿:宇文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展开全部

广州是一座有着反帝反封建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又是我国汉唐以来的大港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一百多年来,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仁人志士,在这里留下了许许多多反帝反封建斗争可歌可泣的事迹。广州还有不少民众自发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史迹,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以及附近的抗英烈士纪念碑就是其中之一。 1840年6月,英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一场罪恶的侵略战争,即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当年,英帝国主义封锁珠江口,进犯厦门,逼近天津。1841年1月,英国侵略军进攻珠江口沙角、大角炮台,强占香港。5月份又炮击广州城,进入城内烧杀抢掠,为非作歹,广州人民对此深恶痛绝。

1841年1月7日,英军攻占虎门要塞沙角和大角两座炮台,当时陈连升等守台官兵壮烈牺牲。2月26日英军又猛攻虎门要塞,提督关天培血战殉国。接着,英军闯进狮子洋,深人珠江内河。5月下旬又先后包围了广州城南、西、北面的主要炮台,从三面包围了广州,并在越秀山的蟠龙冈上的四方炮台设立了侵略军的总部。广州知府余保纯向英国侵略者递送了求和书,献上600万银元的“赎城费”,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广州和约》。

《广州和约》的签订,以及侵略者烧杀抢掠的强盗行径,激起了广州人民的极大愤怒。1841年5月29曰,侵略者一路杀掠到三元里的萧岗乡,调戏菜农韦绍光的妻子。韦绍光等人闻讯赶来,在村内的东华里伏击侵略军,当场打死几名英兵,并将其尸体投入猪粪坑内。现在萧岗村内保存下来的东华里门楼,就是那次斗争的历史见证。

韦绍光是三元里当年的抗英志士,又名进可,广东南海人。韦绍光平日以种蔬菜为生,兼事营建和管理坟墓。他的妻子李氏略懂医术,常常以草药为人治病。当他妻子被窜扰三元里地区的英军士兵调戏的时候,韦绍光揭竿而起,联合村民逐走英军。尤其在打死英军士兵的第二天围攻侵略者战斗中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深受人们的崇敬与传颂。战争经过 抗英斗争纪念馆所在地三元古庙,原来是供奉北帝的道教庙宇。该庙坐落于市区广园路的三元里的北面。处在城郊结合部的三元里村,现在已是高架路飞渡、高楼大厦林立的繁华市区。而在一个半世纪以前,这里是全部种植蔬菜的郊区。三无里因明代有三元市而得名。话说当年韦绍光等人在忍无可忍情况下打死英国侵略者的第二天,也就是5月30日清晨,三元里村民们估计敌军定会前来报复。于是村民们在村北的三元古庙前 *** ,群情激昂,决定武装抗击,并即与各乡联络,由萧岗举人何玉成“柬传”广州东北郊、南海、番禺、增城各乡联合抗敌。于是,各乡代表在韦绍光率领下,众志成城,齐聚庙前誓师。他们取出庙里的三星旗作指挥旗,约定“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之后,他们还分头联络三元里及周围103乡的农民约15000人组成平英团,齐聚在三元里村东北的牛栏岗上,商定利用该处复杂地形,诱歼敌人,一旦发现英军,就“一乡锣响,众乡响应”。

果然不出所料,英军逃回四方炮台后,由统帅卧乌古军军进犯。义勇诱敌于牛栏岗,顿时,满山遍野的义勇高举义旗,手提大刀、长矛、藤牌、三尖枪、挠钩、长棍、抬枪以及锄头等原始武器,追歼敌人。连妇女、儿童也在呐喊助威。除当地农民外,前来参战的还有打石和纺织工人、驻防石井的水勇等。

中午的时候,天空突然间下起了暴雨、电闪雷鸣,使得敌人的火药枪在雨淋之下不能开火,敌人只得结成方队退却。村民们用挠钩把敌人从队伍中拖出来劈死,或用锄头将陷在西洋菜田泥泞里的敌兵锄死。

这次战斗,三元里人民大获全胜。英军连死带伤一百多人,直到天黑仍不能全部逃回驻地。

残敌在英侵略者总司令卧乌古的率领下,狼狈退回越秀山四方炮台的指挥部内,连鸦片战争的策动者、英军全权代表义律亦被围困在里面。 第二天,103乡农民和从增城县、从化县、花县等地赶来助战的群众将四方炮台团团围住。英军非常恐慌,急求广东当局给予解围。于是两广总督命令广州知府余保纯率领南海、番禺知县来到现场,用欺骗和威胁的手段,强迫乡民解散。当天韦绍光简介,义律在余保纯的护卫下,率残部逃回停泊在珠江百鹅谭军舰上,退回虎门。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解放以后,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反帝斗争史迹,1958年11月,三元古庙这座当年义勇抗英盟誓的古建筑物被辟为“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馆”。现在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广州市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元古庙建于清代初期,是二进四合院的布局。因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元”,所以称之为“三元古庙”,里面供奉的是北帝神。原古庙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被英、法侵略军焚毁。现在所看到的这座是1860年由三元里当地人民集资重建的。重建后的古庙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37平方米,面宽11.38米,进深20.88米。山门为硬山顶、面阔三间。条石铺地,墙下部砌石,上筑青砖。前檐方石柱与山墙都连以奇石坊。石坊大门上额书“三元古庙”四个大字。硬山顶的屋脊饰以琉璃鳌鱼宝珠,并有云纹脊饰。前廊及庙内四壁都绘有“伏生传经”等壁画及图案花纹。表现了晚清时期建筑趋向装饰华丽铺张的风格,真正具有浓厚的广州清代祠庙建筑的特色。

纪念馆内的展品主要有沙盘、七星旗、武器和战利品。沙盘是当年三元里及附近103乡农民抗击英国侵略者斗争的示意模型。它重现了当年乡民大败英军的场面与杀声震天的情景,使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这里“黑底牙边三连星旗”曾是三元里抗英斗争的指挥旗韦绍光简介,英军打仗忌黑旗,一见到这面旗就失色惊呼:“打死仗者来了!”顿时落魄惊魂,斗志尽失。现在北京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内展出的三星战旗是复制品,它和陈列在这里的大刀、长矛、缴获的英军军服,以及陈列在大门两边的4门古炮,被一代代保存下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让后人永远记取这段光辉的一个历史。



高一历史·三元里抗英
答:重重包围四方炮台。6月1日,英国侵略军被迫撤离开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光辉的一页。为纪念这一英雄壮举,当年三元里人民誓师抗英的三元古庙遗址已于1958年11月辟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陈列馆,附近立有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答: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次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侮辱妇女,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义愤同赴”,组成反侵略武装抵御英军。5月30日晨,数千名义勇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的四方炮台,诱敌至牛栏岗,经过一天激战,打死英军200多人,三元里人民大获全胜。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的建立有哪些意义
答:略者的沉重打击,有力地证明了人民群众是反侵略的主力军。三元里人民反英斗争具有 广泛的群众基础,因而能够在斗争中显示出巨大的威力。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西方资本主义强 盗拼搏的斗争勇气。它像一面鲜艳的战旗,激励着英雄的中国人民再接再厉,把反侵略 斗争...

关于三元里抗英战争
答: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1841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军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设司令部于地势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仅一里,大炮可直轰城内。清军统帅奕山等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第一展厅地址在哪里?
答: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第一展厅的地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园中路34号,靠近地铁三元里站。这个纪念馆是为了纪念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而建立的,它坐落于三元里三元古庙的原址上。三元古庙始建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鸦片战争期间,三元里等103乡人民在此誓师抗英,...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答: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次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侮辱妇女,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义愤同赴”,组成反侵略武装抵御英军。5月30日晨,数千名义勇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的四方炮台,诱敌至牛栏岗,经过一天激战,打死英军200多人,三元里人民大获全胜。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发生于多少年
答: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郊外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发生在1984年,5月29日。1841年5月,英军在三元里附近驻扎。由于有英国士兵到三元里抢劫财物、强暴妇女。村民韦绍光之妻被调戏[1],激起当地民众愤怒,三元里及其附近乡村的一万多民众组织结集起来,向英军...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发生于哪年
答: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发生于1841年10月17日。事件原因:一、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的鸦片战争。次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军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设司令部于地势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仅一里,大炮可直轰城内。清军统帅奕山等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

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馆需要多长时间能玩完
答: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馆占地面积79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965平方米,馆内陈列有《广州人民三元里抗英斗争史迹陈列》,展出了有关文物、图片、资料、雕塑、碑刻等600余件(幅)。在参观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馆时,建议提前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物知识,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展品和陈列内容。同时,纪念馆...

三元里抗英的故事
答:。人民群众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三元里之战,英军惨败,6月1日英军退出了广州。.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人民的抗英成果没有体现,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望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