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三千五险交多少

作者&投稿:励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五险一金”:
1、养老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1%,你自己缴纳8%;
2、医疗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9%,你自己缴纳2%外加10块钱的大病统筹(大病统筹主要管住院这块);
3、失业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你自己缴纳1%;
4、工伤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5%,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
5、生育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8%,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
6、住房公积金: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8%,你自己缴纳8%
(以上为国家统一标准,各地区根据实际适当调整)
你自己每个月为你缴纳的“五险一金”比例应该是8%+2%+10块+1%+8%=19%+10元
按照以上规定计算,一个月3000交完五险一金还剩:3000-3000×19%+10=2420元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3000扣了五险是多少
答:3000扣了五险是2520元。3000工资扣除五险一金后实际每月到手的钱应该是2520元。劳动者月应得工资3000元,五险一金按16%缴纳(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1%,公积金5%,因地区规定可能略有差异)为480元,扣除五险一金后剩余工资为2520元。五险的好处:1、缴纳五险一金能少缴税。根据现行规定,...

月薪三千五险一金交多少
答:一个月三千五险一金大约是480。1、养老保险:个人缴纳8%,单位缴纳20%,即个人240元,单位缴纳600元。2、医疗保险:个人缴纳2%,单位缴纳10%,即个人60元,单位缴纳300元。3、工伤保险:由单位全额缴纳,一般情况下是0.2%左右。4、失业保险:个人缴纳0.5%,单位缴纳1%,即个人15元,单位缴纳30元。...

工资3000五险交多少?
答:如果以3000作为缴费基数,个人承担缴费基数的10.5%,计算方法如下:3000×10.5%=315

五险一个月要交多少钱工资3000
答:五险一个月要交480元。3000工资扣除五险一金后额约2520元,劳动者月应得工资3000元,五险一金按百分之16缴纳(养老保险百分之8、医疗保险百分之2、失业保险百分之1,公积金百分之5,五险一个月要交480元,扣除五险一金后剩余工资为2520元。五险指的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

3000工资交五险一金每个月扣多少钱
答:自己每个月缴纳的“五险一金”比例应该是8%+2%+10块+1%+8%=19%+10元,按照以上规定计算,一个月3000交完五险一金还剩:3000-3000×19%+10=2420元,扣除了580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

工资3000五险一金扣多少钱一个月
答:法律分析:例如每个月缴纳的“五险一金”比例应该是8%+2%+10块+1%+8%=19%+10元,按照以上规定计算,一个月3000交完五险一金还剩:3000-3000×19%+10=2420元。 计算方法: 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八十四条 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

工资3000五险交多少
答:8%24元、工伤0.5%15元,公积金7%210元,合计工资的44%,1320元。如果工资不变的话,每月都是按这些来交。【【法律依据】】《社会保险法》。【温馨提示】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3000元五险一金扣多少钱
答:在工资不够缴费基数下限时,所在单位按照缴费基数下限进行缴费,那么工资3000元五险一金每月扣除金额为:3613*(8%+0.2%)+5557*2%+2500*12%+3=710.4元。我们通过以上关于3000元五险一金扣多少钱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3000元五险一金扣多少钱有一定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一个月3000五险一金需要交多少钱
答:按照以上规定计算,一个月3000交完五险一金还剩:3000-3000×19%+10=2420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工资3000五险交多少
答:工资3000五险约350元。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