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府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路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同公司的历史沿革~

大同发迹于日据时代,其前身为林尚志及其合伙人在1918年创立的“协志商号”,以营造业起家;后投入重机械领域,并于1930年成立“大同铁工厂”,总部位于今台北市中山区中山北路,主要项目为制造维修铁道车辆。淡水线铁路曾有一条支线从圆山站延伸至大同厂区,便利工厂物品的运输。1942年,林尚志独子林挺生接任董事长,建立大同学校(即今大同大学及大同高中)。1949年,跨入家电业及重电机业,1981年,跨入资讯业。目前为涵盖重电、家电、电子、通信、化工、机械、自动化设备、资讯、光电、半导体、映像管以及各种电子零组件等产品之综合工业公司。近几年由于台湾家电业竞争激烈,大同的本业家电、线缆产品已经相当成熟,毛利率不高,为增加竞争力,大同陆续将大家电中心、压缩机的产能转移到越南的家电厂以及中国大陆广东中山压缩机厂。目前留在台湾的还有家电研发、全球业务以及部份小家电的生产。2006年3月17日,林挺生辞任董事长,由林挺生长子林蔚山接任。2006年5月10日,林挺生过世,大同正式由林家第三代全面经营。

1875年,蒙古牧民和山东移民在此居住,称为大通。1946年2月,设置第五区。1955年5月,改为大同区,1956年并村划乡撤销区的建制,乡、镇由县直辖。1959年11月,以“松基三井”所在地(今高台子镇永胜村)为中心,设立大庆区,隶属肇州县。1960年5月,将大庆区划归安达市管辖,1964年2月更名为大同区。1965年5月,恢复安达县,撤销大同区,将原大同区所属各公社全部划归安达县管辖。1978年4月16日,经省革委会批准,将安达县所属的大同镇、高台子、八井子、庆阳山、老山头、葡萄花、兴隆泉、祝三、大青山、双榆树等10个公社和红旗林场、立志办事处划归安达市管辖,同时复设大同区(1979年7月16日,省革委会正式批准),管辖原大同区管辖的公社。1979年12月,安达市更名为大庆市,隶属大庆市管辖。1992年,大同区位于市境南部,东北与安达市接壤,东南与肇州县毗邻,西南与肇源县分界,西北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相连。

秦灭六国,在内地也设郡,大同仍属雁门郡。为了防备匈奴侵扰,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并征集民众修筑长城,在大同城西武周川上(今十里河谷)“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水经注》)。
西汉时,置平城县(因其地为战略要地,兵家必争,为祈福思安,渴求和平而得名),设东部都尉治,治所在大同城东2.5公里处。汉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等均在平城一带与匈奴作战。两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即中央控郡、分封王国。雁门郡本与太原都等31郡为韩王信(韩国)的封地,韩王信投降匈奴后,刘邦遂于汉高祖六年(前201年),以云中郡、雁门郡、代郡53县为代国封地,都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先后派其兄和其子镇守。
王莽时,平城改为平顺县,属并州填狄郡。
东汉时,仍称平城县,属雁门郡。东汉灵帝末年,匈奴侵边,自定襄以西,云中、雁门、西河遂空,平城毁于兵火。位于城东南25公里的班氏县也西迁。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讨伐乌桓,平定代地,安集北边郡县散失之民,在今代县东25公里置平城县,属冀州新兴郡。曹魏黄初元年(220年)复置并州,平城属并州雁门郡。 载:天保七年(556年)改北恒州为恒安镇(今大同),又名东州城,隶属恒州太平县(今大同西5公里,又称西城)。翌年废镇,仍为北恒州。
据《隋书·地理志》载,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后,改太平县为云中县(赵武灵王于今内蒙托克托县东北建云中城,汉末侨徙于原平县东南,北周时徙置于此),属北朔州。复恒安镇隶属朔州云中县。 隋为便于管理,于大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留州、县,州之职能同郡。炀帝时改州名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朔州于大业元年(605年)改为马邑郡。开皇元年(581年)因避讳(隋文帝杨坚之父名忠)改云中县为云内县。恒安镇隶属乌邑郡云内县。
唐初实行州县两级制。武德六年(623年)在大同置北恒州,第二年废。贞观十四年(640年)设定襄县(由朔州北之定襄城移治),兼为云州治(从内蒙古和林格尔移治)。永淳元年(682年)为东突厥默啜所破,州县俱废,移百姓于朔州。开元十八年(730年)改定襄为云中县,复置云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云州为云中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云州。唐将全国划分为十道,至唐中期又发展为十五道,每道设采访使、专门弹劾不法官吏。唐后期,道演变为方镇、设节度使,它已经成为一级行政区划。据《旧唐书·地理志》载,咸通十年(869年)曾置大同军节度使。唐至德以后,中原用兵刺史皆管军戎,大同军防御使由云州刺史领管,辖云、蔚(灵丘东5公里)、朔三州。
五代时,仍称云中县,为云州治,隶属河东道。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叛将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拜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以契丹有助援之功,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辽承唐制,即道--州(府)--县三级。康熙十三年(1044年)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为辽之陪都,大同城名始称于此,统二州七县:弘州(河北阳原县)、德州(内蒙丰镇西北岱海边),大同县、云中具、天成县(今天镇)、长青县(今阳高县东南)、奉义县(今大同市东北)、怀仁县(今怀仁东,大同南30公里)、怀安县(今河北怀安镇东南)西京大同广袤20里,建有西京同文殿,设留守衙。北门东为大同府衙,西为大同驿。重熙十七年(1048年)分云中置大同县。(隋开皇年间为防御突厥进攻,在大同川即今内蒙乌拉特前旗北建大同城。唐末沙陀人内徙,大同遂侨置于此)自此大同之名沿用不改。
宋代淳化五年(994年),改道为路,因宋、辽对峙,大同在辽的统治区域,故宋宣和五年(1123年)预置云中府路,治云中府,统云中及武(神池县)、应(应县)、朔(朔州)、蔚(蔚县)、奉 (新保安)、归化(呼和浩特市东)、儒(永宁县)、妫(延庆县)等八州,与云中合称山后九州。结果预置未成事实,故来的云中府路形同虚设。 金承辽制,改西京道为西京路,府治、县治未变。西京路辖二府(大同、德州)、七节镇、八刺郡、三十九县、九镇。天德二年(1150年)改原置的兵马都部署司为西京路总管府,后更置留守司。置转运司及中部西京路提刑司。大同府辖大同、云中、宣宁(大同西北40公里长城下,新荣区拒墙堡西南)、怀安、天成、白登(阳高县南12公里)、怀仁七县,奉义(大同市东北)、窟龙城(岱海附近)、安七疃(怀仁安宿疃)三镇。其城门南曰奉天,东曰宣仁,西曰阜成。 元代全国始设省,中央设中书省,全国各地设十一行中书省。大同则隶属于中书省西京路后属河东山西道。至元二年(1265年)云中县并入大同县。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西京道大同府为西京路后改大同路。公元127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出使南洋诸国,路经大同。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称赞大同是一座宏伟而又美丽的城市,这里商业相当发达,各样的物品都能制造,尤其是武器和其它军需品更加出名。当时大同领录事司,弘州、浑源、应、朔、武、丰、东胜(内蒙古托克托县)、云内(呼市西南)八州,及大同、白登、宣宁、平地(今集宁南)、怀仁五县。大德四年(1300年)在西京黄华岭(今山阴县北黄花梁)立屯田。六年(1302年)立万户府,所属山阴、雁门、马邑、鄯阳、洪济、金城、宁武共七屯(《元史·地理志》)。
明承袭行省,改称承宣布政使司。大同路于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大同府,属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大同府辖浑源州、应州、朔州、蔚州(河北蔚县,当时下辖一县广灵县)四州及大同(宣宁县并入大同县)、怀仁、马邑、山阴、广灵、灵丘、广昌(河北涞源县)七县。明实行卫所制,大同镇为九边重镇之一,洪武五年山西行都指挥使司设在大同。永乐七年(1409年)设镇守总兵官,为镇之最高指挥官。成化十年(1474年)设巡抚;正德八年(1513年)设总制。所辖大同前、后卫(两卫治大同),大同左卫、云川卫(两卫治左云县),大同右卫、玉林卫(两卫治右玉县),阳和卫、高山卫(两卫治阳高县),天成卫、镇虏卫(两卫治天镇县),平虏卫(治平鲁县),威远卫(治右玉县南),井坪千户所(治今平鲁县井坪镇)等13卫所,823堡寨,307座墩台。其地为今山西外长城以南,东自冀、晋省界,西至大同市西北一带。明初在此屯田,为京师西北屏障。明洪武五年(1372年)徐达依旧城重建大同城,呈方形,周围13里,高4丈2尺,包砖,设四门,均有瓮城、吊桥、城壕。四门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四门均建城楼,四角有角楼,城正中有牌楼.不仅城防设计固若金汤,为我国军事重镇的典范,而且整体布局如凤凰单展翅。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筑长城,嘉靖年间先后三次修筑长城,万历年间又两次修大同边墙。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封十三子朱桂为代王,在大同建立王藩,称代王府。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置分守冀北道,驻大同府,嘉靖年中期移驻朔州。
清入关,将行省略作调整。嘉庆前全国有18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区,清末把将军辖区也改为省。清代大同府治大同县,隶属山西布政司(后改为山西省)。顺治六年(1649年)大同府移治阳高卫,名阳和府,大同县移治怀仁县西安堡。直到顺治九年(1652年),府县才复还故治,并从附近县移民逐渐复兴。大同府辖浑源州、应州、大同、天镇、阳高、怀仁、山阴、广灵、灵丘七县和丰镇厅(乾隆十五年将丰川、镇宁二卫合并为丰镇厅,今内蒙丰镇市)。 民国元年(1912年)大同府废府留县,大同县属北路观察使。民国2年5月置雁门道,治大同,辖雁北13县、忻县地区13县,共26县。后晋北镇守使在大同驻扎。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后,大同为县,直属山西省。
1937年9月13日,日军侵占大同。10月15日成立“晋北自治政府”,统辖雁北13县。1939年改为“晋北政厅”,隶属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43年又改为“大同省公署”。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大同农村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以北同蒲铁路和京包铁路为界,建立了东西大同县。东大同县属晋察冀边区,西大同县属晋绥边区。
解放战争时期,大同为国民党政府所统治,成立卫戍司令部和城防司令部,建立雁北“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大同领导组”,管辖雁北10县,分第十、十一两个专署。1947年军政分家改为“八、十、十一”三个专署,大同为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大同县下辖5个区、7个乡、70个治村。“雁北专员公署”、“雁北防卫司令部”驻在大同城内。
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以大同城和口泉镇、平旺、王家园等13个村组成大同市,隶属察哈尔省。全市划为5个区。1952年11月察哈尔省撤消,大同复归山西省。1958年大仁县(后分大同县和怀仁县)划归大同市管辖,市隶属雁北专区。同年9月雁北与忻县合并,称晋北专区(驻大同市),大同隶属晋北专区。1961年晋北专区撤销,大同改为省辖市。1964年恢复大同县、怀仁县仍属市管辖。1965年二县划归雁北专区。1967年大同市改属雁北专区、1972年3月复为省辖市。1993年7月雁同地市合并,称大同市,设四区七县,即城区、南郊区、新荣区、矿区、大同县、天镇县、阳高县、浑源县、灵丘县、广灵县、左云县。



关于大同古代的历史
答:1、大同地方,历史上曾为春秋时期代国地,后为战国时期赵国雁门代郡地,秦汉魏晋皆因之。北魏时为京畿司州地。唐为河东道云州云中郡地。2、辽金皆称西京,为西京道(路)大同府地。元为河东山西道大同路地。明清为山西布政司大同府地。总体上看,区划名称虽有变化,而境域面积无大变。其中以秦汉名邑...

山西大同的历史
答:元代改为大同路。明改路为府,隶属山西布政使司。管辖浑源,应,朔,蔚等四州七县。明朝时大同为十三重镇之一,有藩王封地,并驻重兵,最多时有13.6万人,战马5万多匹,当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说。清为大同府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划归察哈尔省,并由由大同城区设立大同市,1953年察...

关于大同的历史
答:大同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点。素有“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 区划沿革 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析大同城、郊置大同市,隶属察哈尔省,大同市分5个区。 1949年10月,东、西雁北合并,划归察哈尔省,设雁北专署,属县有:灵丘、广灵...

山西大同历史
答:三国大同为乌桓、鲜卑等部族占据。北魏初中期建都于此,称“代京”、“平城”,历经七帝96年。大同遂即成为当时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佛教的中心,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繁荣。唐朝为云州。五代时作为幽云十六州的一部分割让与辽 。辽代辽在此设西京大同府,为辽国陪都,从此称为大同。金代也...

古城大同的历史与变迁?
答:从考古调查发掘资料入手,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可以搞清大同古城从秦汉至明清时期分布范围及其演变规律。 一、秦汉时期的县邑 秦汉时期的平城是雁门郡所辖的县城,属并州刺史部。“ 汉高祖 七年(前200年)匈奴攻 韩王信 马邑 ,信因与谋反 太原 ……高祖自往击之。会天寒,...

北宋西京大同在哪?
答:设立背景 公元936年11月,后唐大将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今河北、山西北部地区)地区割让给契丹,契丹支持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历史上第一个儿皇帝)。从此,云州(大同)被划归辽地。辽兴宗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将云州升为西京大同府。大同府统二州七县:弘州(河北阳原县)、德州(内蒙丰镇西北...

大同什么时候叫大同
答:PS:历史沿革在大同地区发现和发掘,位于阳高县古城镇许家窑村南发现人类化石。许家窑人是北京人的后裔,约在10万年前西徙时,遇大同湖阻隔,在此定居。与此同时,在大同城西青磁窑、小站、左云贾家窑、广灵洗马庄等地先后发现多处旧石器遗址,计数千件打制石器制品。与此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在武州川、御河、桑干河...

大同县的历史沿革
答:隋文帝统一中国置云内县。唐朝贞观年间置定襄城,后改为云中县、云中郡、云州。五代时期,为后唐所占,公元936年石敬瑭割让给契丹,改名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为辽之陪都,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划出“大同县”,从此沿用到今天。宋设云中府路,金属西京路大同府。元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大同路。

大同市为什么叫大同
答:大同的另一层意思,实际上也就是“人心和顺”。以儒教治国安民的中国,自古以来有无数哲人、先师构筑和描绘着这样的一个理想的社会形态——世界大同。大同的建城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到五世纪时,北魏建都于此,从此大同的名声与日俱增。以后,辽、金也都以此作为陪都进行了建设。到明时,...

大同古代叫什么名字?
答:代京 、平成、 云州 。大同,山西省省辖市。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