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仲长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历史沿革~

大旺园区于2001年底经省政府批准设立,面积25平方公里,位于肇庆市大旺综合经济开发区内。肇庆市大旺综合经济开发区总面积98平方公里,前身为广东省大旺华侨农场,广东省大旺农场于1958年成立,建场初期,农场就从广州、汕头招收工人和经组织安排中,安置有从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等国50多名归侨在农场各条战线工作。1978年6月至1979年9月,农场安置旅越难侨共6376人,广东省大旺农场也改称为广东省大旺华侨农场。建场以来,隶属关系几经更替,曾经三水、四会、肇庆市农委、省农垦厅主管,1988年下放肇庆市管理,1992年设立大旺综合经济开发区,赋予县一级行政和经济管理职能。2001年底,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园迁址至大旺,与大旺综合经济开发区合署,实行“一区两园”的发展模式,肇庆高新区管委会作为肇庆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受市政府委托开发管理大旺华侨农场的土地以及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水产等管理工作。

南朝刘宋元嘉十三年(435年)置县。取招来之意。 2000年,怀集县辖20个镇、1个乡:怀城镇、坳仔镇、闸岗镇、甘洒镇、汶朗镇、凤岗镇、洽水镇、梁村镇、岗坪镇、大岗镇、冷坑镇、马宁镇、蓝钟镇、永固镇、诗洞镇、桥头镇、连麦镇、泰来镇、中洲镇、大坑山镇、下帅壮族瑶族乡。总人口736444人,各乡镇人口: 怀城镇 121066 闸岗镇 16164 坳仔镇 28997 汶朗镇 10557 甘洒镇 19236 凤岗镇 28285 洽水镇 23819 梁村镇 57695 大岗镇 53484 岗坪镇 27339 冷坑镇 85556 马宁镇 35251 蓝钟镇 16388 永固镇 38574 诗洞镇 52115 桥头镇 44958 中洲镇 25860 泰来镇 9764 连麦镇 27654 大坑山镇 6553 下帅壮族瑶族自治乡 712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怀集县辖20个镇(怀城、连麦、中洲、洽水、凤岗、坳仔、诗洞、桥头、大岗、梁村、岗坪、马宁、冷坑、汶朗、甘洒、永固、闸岗、蓝钟、泰来、大坑山)、1个民族乡(下帅壮族瑶族乡),312个村委会、22个居委会。 2003年11月17日,撤销泰来镇并入中洲镇。全县由19个镇改制为18个镇,1个民族乡,设22个居委会和312个村委会。全县年末人口93.10万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怀集县辖18个镇(怀城、连麦、中洲、洽水、凤岗、坳仔、诗洞、桥头、大岗、梁村、岗坪、马宁、冷坑、汶朗、甘洒、永固、闸岗、蓝钟)、1个民族乡(下帅壮族瑶族乡)。 怀集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肇庆市北部、“泛珠三角”核心区(粤桂湘+港澳)中心,是海陆丝绸之路对接点,是南延北拓、东引西连的枢纽。县城距广州180公里、离肇庆150公里。北江支流绥江上游。东接阳山、广宁、南连德庆,西界封开和广西贺州,北邻连山与连南。总面积3573平方公里,是肇庆市县域最大的县。辖18个镇1个民族乡、2个国有林场;全县人口93万人。怀集县地理环境优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四围环山,域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60多座,主要分布在北部。坐落在县域东北角的大稠顶,海拔1626米,是肇庆市的最高峰。地势自北部和西北部向东南部倾斜。西部是盆地平原,面积近400平方公里,乃广东省山区县中的最大平原,是稻米之乡。中部、东南部是丘陵,是农林两业并举之区。东部至北部是山区,是盛产竹林所在。西南部的桥头镇是岩溶地貌地区,峰秀岩幽,溪清流碧,乃广东省省级旅游风景区。怀集县在古是百越之地,秦统一南方后,属于南海、桂林两郡。刘宋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分四会银屯乡置县,取名怀集,宜后有永固县之来属,存水县之并入。置县以来,800年属粤,700年属桂。1952年划归广东省,现属肇庆市管辖。怀集,自置县以来其名一直沿用不变,是两广为数不多的一千又数百年历史的大县之一。 关于怀集人口的来源,就发生在明朝洪武年间。当时全国处于一个人口大规模的迁徙阶段,怀集的先民就从湖广经过珠玑巷和粤西北地区进入怀集。刚迁入怀集时,怀集还是一片森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怀集终于变成一个适宜耕作的地区,土壤能够适宜稻禾的生长,于是怀集的农业就从稻禾的种植逐渐得到发展。先民的努力耕耘创造了现在这个繁荣的地方。

秦前,肇庆属百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今肇庆部分地域属桂林郡、南海郡。秦置四会县,辖区包括现四会、广宁、怀集等市县的全部或部分,隶南海郡。
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今高要、肇庆市区、高明和三水西部、云浮东部等地设置高要县。 今广东省境包括交州辖下的整个南海郡(粤中、粤东),还包括苍梧郡、和浦郡、荆州贵阳郡和扬州豫章郡的一部。其中南海郡较秦代增置3个县:揭阳、中宿(今清远)和增城。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地域内置8县,四会县隶属南海郡;广信、谢沐、高要、封阳、端溪5县隶属苍梧郡;高凉县、临允县隶合浦郡;统属交州。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行政区划承西汉。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建置沿东汉,大部分属广州,少部分属交州。时北部(现怀集县一带)属荆州临贺郡。
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9县,四会县隶南海郡;广信、端溪、元溪、高要、新宁、临允6县隶苍梧郡;谢沐、封阳隶临贺郡;统属广州。
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置16县,分隶4郡,统属广州。四会县、怀化县隶南海郡;广信县、高要县隶苍梧郡;元溪、端溪、封兴、都城、晋化、龙乡、夫阮7县隶晋康郡;临允、新兴、南兴、单牒、平兴5县隶新宁郡。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479年),设置高要、广信、封兴、武化、端溪、晋化、都城、乐城、悦城、夫阮、安遂、宾江、文招、南兴、新兴、临允、甘东、单牒、龙潭、抚纳、博林、威平、新招、化蒙、化穆、四会、怀集、化注、平兴、初宁、招兴、建宁、崇化、熙穆、崇德、谢沐、开建、永固38县,分隶南海、苍梧、晋康、新宁、绥建、宋隆、临庆7郡,分属广州、湘州。公元479~502年增设龙乡、罗平、永熙、宾化、宁乡、长化、定昌、宝宁、齐安、初宁、永城11县及广熙、齐安、齐建、临贺4郡,分属广州、湘州。公元502~589年设54县,分属广州、成州、建州、新州、泷州;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九月,升高要县为高要郡,并置广州都督府于高要郡。 陈霸先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期间,于公元557年建立了陈朝。陈时广州都督府仍治高要。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省高要郡为县,置端州,领高要、端溪、平兴、乐城、清泰5县。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端州为信安郡。时肇庆境域设17县,分隶5郡:四会、化蒙、怀集3县隶南海郡;高要、端溪、乐城、平兴、新兴、博林、铜陵7县隶信安郡;泷水、安遂、永熙3县隶永熙郡;封川县、都城县隶苍梧郡;洊安县、开建县隶熙平郡;分属广州、连州、端州、泷州、封州。
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设20县,分隶7州:四会、怀集、化蒙、洊安4县隶广州;端溪、晋康、悦城、都城4县隶康州;泷水、开阳、镇南、建水4县隶泷州;高要县、平兴县隶端州;新兴县、永顺县隶新州;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富林县、铜陵县隶勤州。
南汉乾和十五年(公元957年),设20县,分隶1府6州:四会、怀集、化蒙、洊水4县隶兴王府。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设8县,分隶1军4州:高要县、四会县隶兴庆军;怀集县隶广州;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新兴县隶新州;端溪县、泷水县隶康州;统属广南东路。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赐兴庆军为肇庆府,仍辖高要、四会2县。
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赵佶因即位前曾封端王,故亲赐御书,将端州改为肇庆,意为“喜庆吉祥之始”,肇庆之名自此沿用至今,元为路治,明、清为府治。
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肇庆府为肇庆路,置总管府,隶广西道(二十九年改隶广东道)。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设7县,隶2路2州:端溪县、泷水县隶德庆路;高要县、四会县隶肇庆路 ;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 ;新兴县隶新州 ;统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怀集县改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贺州;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属广西行中书省之贺州。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复称肇庆府,隶广东布政使司。肇庆府领5县1州:高要、四会、新兴、阳春、阳江及德庆州。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析高要地置高明县;十四年置恩平县。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析高要东境部分置三水县;嘉靖三十八年析四会地置广宁县。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升泷水县为罗定州(领东安县、西宁县),直隶广东布政使司。至此,肇庆府领:德庆州、高要、四会、新兴、阳江、阳春、广宁、高明、恩平等1州8县。时怀集县属广西梧州府。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两广总督府从广西梧州移驻肇庆,直到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才迁往广州,历时182年。1646年,朱由榔以肇庆府署为行宫,即位称帝,改称永历,在肇庆组织军民抗清。
清初沿明制。肇庆府为广肇罗道治所,隶广东省。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置开平县;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置鹤山县,时肇庆府领德庆州及高要、四会、新兴、高明、广宁、开平、鹤山、封川、开建、阳江、阳春、恩平等12县。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阳江县升直隶厅,割领阳春县、恩平县。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怀集县由梧州府改隶平乐府信都厅。
清代在省与府之间设道,如分巡肇罗道、分巡肇阳罗道、分巡广肇罗道等,道台多设在肇庆。1912年以后,先后设肇罗军政分府、肇阳罗镇守使署、西北军绥靖委员行署等于肇庆;1936年,设置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12个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肇庆一直是高要县、肇庆市人民政府和肇庆地区行政公署的驻地。1988年3月,肇庆改为省辖市,辖端州、鼎湖两区和高要、广宁、四会、新兴、罗定、云浮、德庆、郁南、封开、怀集10县。
1992年12月,经肇庆市人民政府同意,设立大旺综合经济开发区(简称大旺区),赋予相当于县一级行政、经济管理职能,保留广东省国营大旺华侨农场的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94年4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云浮市,云浮、罗定、郁南、新兴等四个县级建制从肇庆市辖区划出,另外成立云浮市。
1998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三榕港成立,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0年8月,肇庆市人民政府赋予高新区管委会行使市一级有关经济管理权限。
2001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园迁址至大旺区,与大旺区、华侨农场合署,实行“一区两园”的发展模式。
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广东省肇庆市下辖的县级市高要市,设立肇庆市高要区,相关的行政区域界线、政府驻地均未做调整 。
到2015年4月为止,肇庆实辖端州、鼎湖、高要3个市辖区,广宁、德庆、封开、怀集4个县及肇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含大旺区),代管四会市。 名称由来 肇庆古称端州,乃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的产地。肇庆之名的由来,全因为宋徽宗。——端王登上皇帝宝座,亲笔御书“肇庆府”三字,肇庆之名至今沿用。



肇庆市端州区邮政编码是多少
答:你好!肇庆市端州区的邮政编码是:526000 说明:以上列表中的邮政编码526000不一定是广州端州辖下最详细的区域编码,但可以满足普通的邮寄需要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望你采纳

肇庆市中医院的历史沿革
答:肇庆市中医院创建于1979年,近几年来,不断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医院发展步入了快车道,进入了建院以来的最好时期。门诊量及出院人次各平均以15%以上增长,走出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医院技术力量日渐雄厚,科室设置日臻完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门诊4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1个,...

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位于哪个市哪个区
答:历史沿革建县于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据说因县境为四水会流之地,故名“四会”。1993年11月撤县建市。经历史记载,四会初置县时的幅员,认定为北至现今的广宁至怀集县,以及部分延伸到现广西境内,东南则包括现今高要、三水、新会、台心、江门、开平、恩平、鹤山、顺德、斗门等县市的部分或全部。2000年,...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历史沿革
答: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944年,前身为省立第二医院,建国后改肇庆医院,1988年,肇庆地改市后,改称为现在的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封开县的历史沿革
答:古代封开是岭南最早的首府,是粤语的发源地,在秦汉时期就是沟通岭北岭南的交通要道,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最早的交汇点,是汉代海陆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对接点。秦前,肇庆属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今肇庆部分地域属桂林郡、南海郡。秦置四会县,辖区...

新桥镇属于哪个区?
答:新桥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22℃,年平均降雨量1616.2毫米,极端年最大降雨量2300毫米,极端年最小降雨量1090毫米。2019年,新桥镇有工业企业70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1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6个。历史沿革:明代,新桥镇境域属迁修乡新江都、银江都、金山都。民国...

肇庆学院有哪些专业
答:学校设有20个专业学院,开办66个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历史沿革 1970年3月,肇庆地区师范学校创建,由广东教育行政学院下放到肇庆地区新兴县办学而得名。1975年5月,该校更名为肇庆地区五·七师范学院。1977年6月,经...

高要市属于广东省哪个市
答:高要区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之一,有华侨13万多人,分布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要地处以广州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内,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与陆地丝绸之路对接的交通枢纽,属珠江三角洲、广佛肇经济圈和肇庆市经济发展中心区。历史沿革:1968年,成立高要县革命委员会。1970年10月,改属肇庆地区。1979年,...

肇庆市有哪些大学
答:学科专业:学院拥有文、经、管、艺术等多个学科专业,以工科为特色,并注重多学科协调发展。2、肇庆学院 历史沿革:肇庆学院创建于1970年,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迎宾大道,是一所公办全日制综合型本科大学。学科专业:学院拥有多个学科专业,包括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

广东省肇庆市大旺高新区是属于德庆县吗
答:广东省肇庆市大旺高新区属于肇庆四会市。肇庆国家高新区位于东经112°47′~112° 52′、北纬23°15′~23°24′,地处珠三角中心区西部,肇庆市东端,绥江和北江下游。肇庆国家高新区东距广州市区50公里,西到肇庆市区45公里,属广佛肇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公路方面,321国道和二广高速公路、广佛肇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