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

作者&投稿:犁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新疆段主要存在以下4种地质灾害:风蚀沙埋、盐渍土腐蚀和盐胀、泥石流和洪水冲蚀、崩塌(危岩)。它们的特征如下:

图6-2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新疆段水文地质图

(一)风蚀沙埋
风蚀沙埋主要分布于轮南—三十团、博斯腾湖南岸沙山一带、库米什洼地及库姆塔格沙垄地段。这些地段多数靠近沙漠、沙山、沙丘,生态环境恶化,在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下,使基岩风化成砂和砾石,地表岩性以疏松砾石、砂质土、粉细砂、粉土为主,在大风的作用下,向沙漠环境发展。风蚀沙埋具有掩埋农田、房屋设施和活动性大的特征,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差,会逐渐加重危害。
轮南—三十团管线长约112km,紧挨南部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风力强劲,起沙风频率高,移动沙丘起伏高度5~25m,移动速率6~15m/a。
博斯腾湖南岸管线长约82km,位于沙山与库鲁克塔格之间,沙山连绵不断,高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向西南和南方向移动,堆积于山前砾质平原上,厚达3m以上,沙丘移动速率大于20m/a。该地段沙尘暴天数较多。
库米什洼地受沉积环境影响,管线经过库米什镇南18km地段黑戈壁村附近有长9km范围分布沙丘,多为半固定和固定沙丘,沙丘高度3~10m不等,多数地段已被改造为农田耕地,其移动减弱,随着改造的深化,管线经过地段沙丘及土地沙化最终将得到改良,其危害将减弱。
库姆塔格沙垄附近长31km范围,分布风蚀沙埋灾害。库姆塔格沙垄呈近南北向延伸,东西向宽度在6km左右。沙垄由高大的活动性新月形沙丘组成沙丘链。沙丘高度多在65~120m之间,西侧高,东侧低。沙丘链之间的距离一般在50~120m之间,移动速率在10m/a左右。沙垄西北侧分布有大面积的风蚀洼地,洼地深度一般30m左右,底部多分布有分选性极好的细小砾石,成分与底部基岩一致。沙垄的形成,受制于天山七角井的西北风和河西走廊的东南风,但以前者风向为主。由于沙丘活动性极强,在风季随时可以造成沙埋危害。风蚀灾害主要分布于库姆塔格沙垄西北侧的风蚀洼地内。
沙丘移动将对管线及施工造成掩埋危害。在风蚀洼地对地面工程有风蚀破坏作用,久而久之,可能会将地下工程刨蚀出地表,并产生破坏。
(二)盐渍土腐蚀和盐胀
新疆段内盐渍土均为内陆山间盆地和丘间洼地型,其分布范围较广泛,但不均匀,主要分布于轮南首站—三十团细土平原边缘、博斯腾湖南岸及东部细土带、库米什洼地、红柳河两岸及秋格明塔什北洼地等剥蚀残丘的丘间洼地内。管线在盐渍土分布区挖探坑43处,其中在轮南首站至382.5km段挖探坑16处,取样间距平均24km,深度3m,分别在0m、1m、2.0m、2.5m、3m处取样;在456.5~933km段挖探坑27处,取样间距平均17.6km,挖坑深度一般1.0~1.5m,个别达到2m,总取样数148个。根据化验结果分析,盐渍土在垂向分布上具有表聚性及结壳性的特点,盐分大量集中于表层。但库米什洼地及东段部分丘间洼地内受沉积环境的影响,其地层积盐较重,含盐量垂向表现出由地表向下减轻,至一定深度含盐量又有增加的趋势,Ca2+、 含量大大增加。盐渍土类型为氯盐渍土和硫酸盐渍土,地表含盐量1.38%~85.00%;而地表以下2~3m处以硫酸盐渍土为主,含盐量为0.33%~5.74%,较地表有明显减小。
以上盐渍土分布地段,地下水埋深浅,仅为2~3m或更小,多为高矿化物的Cl·SO4—Na或SO4·Cl—Na型水。地表盐碱化严重,多数结壳,虽然分布于无人区,但其遇水陷落、高温干枯又膨胀并对金属设施具有一定腐蚀性,其危害较严重。
(三)泥石流和洪水冲蚀
泥石流仅零星分布于低山沟谷及山坡处。由于固体物质来源较少,沟谷流域面积、地形高差和沟谷相对切割程度都较小,降水稀少,在管线沿途低山区不易发生泥石流,发生的规模也较小,最大的一处在库米什洼地南侧低山沟谷AE001号桩附近,固体物质一次冲出量达6600m3。
洪水冲蚀危害主要分布于低山沟谷、山前冲洪积平原出山口、库米什以东剥蚀残丘的丘间洼地中的冲沟及冲沟汇流处。由于特有的干旱气候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低山丘陵区植被稀少,地表滞水能力差,抵御洪水能力弱,一遇强降水便可诱发洪流。新疆段内平原区发育的冲沟切割深度多在0.5~2.0m,最深的约为7~8m,沟宽一般在5~200m。洪流一旦发生,洪水流量大,起涨快,持续时间长,冲沟内以水为主,携带少量岩性与上游母岩相同的碎石夹少量粉土,形成水石流。其危害不同于山区特有的典型泥石流,主要表现在洪水的冲蚀破坏作用上。
上述山洪能造成危害的主要是洪水冲蚀,它具有短时间内破坏建筑设施、道路工程、管线工程设施等特征,其危害的决定因素是山区降水量的大小及瞬时降水大小。
(四)崩塌(危岩)
仅在库尔勒—塔什店低山区、库米什洼地西南侧低山沟谷、乌尊布拉克幅库米什洼地东北侧低山区的局部沟谷和高差较大的陡坡下时有发生,崩塌发生方量一般小于1000m3,崩塌堆积物长5~10m、宽0.5~3m、高0.5~3m,危害范围小于25m2;局部地段可大于10000m3,崩塌体底边长20~100m、宽30~100m、高20~50m,危害范围10000m2。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及特征、危险性大小、规模、分布、稳定状态、危害对象等,对评估区内已有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估。
(一)风蚀沙埋
风蚀沙埋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轮南首站—三十团、博斯腾湖南岸、库米什洼地中心、库姆塔格沙垄附近,除库米什洼地中心现有人文活动,其余地段均为无人区。风蚀沙埋地质灾害分布总长度238.1km。风蚀灾害主要表现在库姆塔格沙垄西侧风蚀洼地内,最大风蚀深度达30m,对地下管线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在博斯腾湖南岸,沙山、沙丘活动性极大,根据段内沙丘移动速率及移动沙丘间距离,新疆段内风蚀沙埋现状评价危险性大的地段为0~5km、60~101km、127~128km、207~223km,260.4~292.2km,783.5~797km,合计103.8km。危险性中等的地段为:32~60km、223~235km、379.5~388.5km、780~783.5km,合计长52.5km。其余地段风蚀沙埋灾害危险性小。
(二)盐渍土腐蚀和盐胀
新疆段内盐渍土分布范围广,具有盐胀、腐蚀灾害。根据易溶盐取样分析结果,依据GB50021—9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标准,对沿线盐渍土类型及危害程度进行分类,亚氯盐渍土并为氯盐渍土,亚硫酸盐渍土并为硫酸盐渍土。现状评估按地表和地下2m处的含盐量分别进行。
1.危险性大的地段
(1)地表(以下均为输气管线km数):0~32km、82~127km、287.5~307km、379.5~388.5km、450.7~453.5km、455.5~474.5km、493.3~497km、548.7~583.2km、591.7~594.7km、622~624km、630.8~635.5km、675.7~679.5km、715.2~734.8km、760.8~767.4km、907~914km、931.7~935.3km,合计总长215.8km。
(2)地下2m处地段:106~127km、287.5~307km、379.5~388.5km、455.5~474.5km、493.3~497km、591.7~594.7km、622~624km、630.8~635.5km、760.8~780km、907~914km,合计总长107.8km。
2.危险性中等的地段
(1)地表:32~82km、223~235km、260.4~287.5km、373~379.5km、388.5~394.2km、504.5~512km、679.5~685km、691~715.2km、734.8~760.8km、767.4~780km,合计177.1km。
(2)地下2m处地段:12~48.4km、87~106km、127~147km、260.4~287.5km、373~379.5km、675.7~679.5km、504.5~512km、691~735km、754~760.5km、931.7~935.3km,合计总长189km。
3.危险性小的地段
(1)地表:512~531.5km、583.2~591.7km、594.7~622km、624~630.8km、635.5~675.7km、685~691km,合计108.3km。
(2)地下2m处地段:180~212km、679.5~685km、734.8~754km、823~887km,合计总长130km。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水对钢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对3m以内地下水进行腐蚀性评价,盐渍土分布地段3m以内的高矿化水对钢结构腐蚀性一般为中等,考虑到管线埋置深度内见水,受高矿化水危害,与盐渍土危害密切相关,故将高矿化水并至盐渍土地质灾害危害一起评价,现状评价危险性中等。
(三)泥石流和洪水冲蚀
新疆段内泥石流仅在库米什洼地西南侧低山沟谷输气管线366~373km段内发生两处,其规模较小,最大一处在E001号桩附近,固体物质一次冲出量约6600m3。库尔勒低山区管线183.8km处东侧存在一处泥石流隐患点,上游流域面积小,汇流沟多,坡降大,附近输油管线已做了防护工程。泥石流对管线的危害表现为对管线的掩埋作用,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山前及山口处发育的冲沟,雨汛期洪水对输气管线有一定冲刷、冲蚀破坏。考虑到危害较小,现状评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四)崩塌
新疆段内崩塌发生在低山丘陵无人区。据实地调查,在三个地段有多处崩塌发生。一段在库尔勒市—塔什店低山丘陵区输气管线174~186km段内,沿线多处发生微小崩塌,崩塌方量小于1000m3,属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的地段。一段在库米什洼地西南部低山沟谷内管线362~373km段;其中管线366~373km段沿线有崩塌发生,崩塌体有多处分布于沟谷的北侧和西侧,崩塌最大方量大于10000m3,岩块直径0.5~8m,属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地段;在管线362~366km段,沿线崩塌方量小于10000m3,属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的地段。另一段位于库米什洼地东北侧输气管线394~403km段,沿线丘陵表层为强风化花岗岩及洪积片麻岩碎石,2~3m以下为中等风化片麻岩及花岗岩,受地质构造影响,崩塌多处发生,最大方量大于10000m3,属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地段。其余地段均为崩塌未发生或不发育区。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一)工程建设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属开挖埋置管线工程,开挖深度2m左右。新疆段内库尔勒北低山区管线位置180~186km段,乾草湖塔格山区管线336.5~339km段,库米什洼地西南侧低山沟谷区管线362~373km段,库米什洼地东北侧低山沟谷区管线394~403km段,多位于地质构造发育区。地形相对陡峻,地层裂隙发育,加之软硬岩体相间出露,工程开挖施工后,岩体完整性变差,陡坡失稳,易产生岩石崩塌,对埋置的管线施工危害较大。
另外,管线于库尔勒市北东3km即管线位置177.9km处,自西向东横穿了南北向展布的孔雀河,在此处孔雀河西岸地势平坦,而东岸相对较高,河岸陡立,高出河面约6m,工程建设实施时东岸易诱发塌岸,从而产生危害。故施工和运营设计时应予以充分考虑,可以先进行削岸,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最后采用加固防护堤进行长期防护。
此外,因管线埋置地下需开挖沟槽,在第四系土体分布区,尤其是砂性土分布区可能会导致土地沙化更严重,加剧风蚀沙埋。
除上述易诱发、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地段外,其余均为山前砾质平原、细土平原、剥蚀残丘区及丘间洼地,工程建设对其影响小,不易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
(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发展趋势
1.风蚀沙埋
据风蚀沙埋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及现状危险性评估,在库姆塔格沙垄和博斯腾湖南岸沙山、沙丘段,因沙丘高大,活动性强,不仅给管线施工带来巨大困难,开挖工程量大,而且风季随时可以造成风沙掩埋危害,不仅危害程度严重,而且危害周期长。预计随着气候的变暖变干,在未来50年内,沙埋危害会呈现加剧的趋势。在库姆塔格沙垄西侧的风蚀洼地内,预测除对地面工程有风蚀危害外,对地下工程也有可能造成风蚀的危害。在风蚀沙埋现状危险性大的地段,在使用期限内,风沙对管线及地面工程具有严重的危害,并有向主风向下游发展的趋势。
2.盐渍土腐蚀和盐胀
在使用期限内,盐渍土分布地段表层可能受气候的恶化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蒸发的加剧,含盐量有所上升,盐渍化危害有加重的趋势。而管线埋置深度内盐渍土含盐量长期变化不会很大。管线主要遭受埋置时地表危险性大的盐渍土埋填产生的短期腐蚀危害、地面以下2~3m深度分布的危害中等或轻微的盐渍土长期腐蚀危害及盐胀破坏危害。地下3m以内可见的地下水多为高矿化中等腐蚀性水,其对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危害,预计50年内随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其危害性有小幅度变化,但总体不会有很大变化。
3.崩塌、泥石流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设计使用期限为50年,在新疆段内低山区,崩塌和泥石流灾害偶有发生。据现状危险性评估,崩塌除局部地段危险性大外,其余地段危险性多为中等、小。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小。在使用年限内,部分山体在高温、大风、降雨等物理作用下容易失稳,产生崩塌危害。在库尔勒—塔什店低山区,管线183.8km处东侧存在一处泥石流隐患点,在暴雨产生时,易发生泥石流危害。新疆段内除上述发展趋势外,预计50年内管线遭受崩塌、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小。
4.地震液化
管线80~210km段,即三十团西南30km—库尔勒—博斯腾湖西南岸,地震烈度为Ⅶ度区。管线在80~99km、111~112km、126~128km段的地层时代晚于第四纪晚更新世,其地下水位埋深多小于10m,有发生砂土液化的可能,需在进一步的工程勘察工作中,了解地下水埋深及15m深度内土层的剪切波速值或贯入阻力临界值,以便进一步判别土层是否液化。
综上所述,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沿线多经过无人区和荒漠区,开挖深度仅2m左右,工程的建设实施不会对沿线地质环境条件产生大的影响,工程建设对周围现存工程也不易产生较大的破坏。

一、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
本区段的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不同地段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不同,危害与危险性程度差异较大。基本上可分为两个区段:宁镇低山丘陵岗地区存在滑坡、地面塌陷、膨胀土等灾害;苏锡常沪平原地区则以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为主。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见表13-4。

表13-4 苏沪段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一览表

(一)宁镇地区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
宁镇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属低山丘陵岗地区。近东西向和北东向两组断裂发育,规模较大,第四系土体一般厚5~40m,粘性土具膨胀性。地下水资源贫乏,工程沿线人为工程活动以开采建筑材料、铁矿、煤矿、取土等为主,规模与强度较大,易产生滑坡、采空区地面塌陷、膨胀土胀缩等灾害。
1.滑坡
宁镇地区滑坡总数较多,75%的滑坡体积小于1万m3,属浅层粘性土滑坡,具有如下特征:土质滑坡规模小,但发生在市区则危害大。管线经过的句容下蜀—上党段仅局部存在小规模滑坡隐患,滑坡发生主要在雨季(6~8月)。滑坡的主要触发因素是降雨和人工取土切坡,当具有一定坡度和高度的下蜀组粘性土的潜在软弱面(基岩顶面与粘性土接触带或土体潜在软弱面)倾向临空面时,由于坡脚失去支撑,边坡应力突然改变,破坏了原有的力学平衡条件,遇暴雨或持续性降雨时,粘性土膨胀且软弱面抗剪强度急剧降低而引起斜坡土体滑动。
2.采空塌陷
评估区开采煤矿、铁矿等地下采掘仅8处,规模较小,离管线较近的主要有韦岗铁矿地面塌陷。镇江韦岗铁矿至1999年已形成99.1万m3的地下采空区,目前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据矿山监测,采空区东部地表已累计下沉27.09mm,道路已出现了3~10m的长度不等的环裂缝。
3.膨胀土胀缩灾害
下蜀组粘性土,属上更新统洪坡积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沿江两侧低山丘陵的边缘地带,厚度5~25m,覆盖于不同时代的基岩之上,构成长江I—Ⅱ级阶地地貌形态。输气管线在下蜀土分布区穿越长度约40km。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自由膨胀率六合段40%~50%,下蜀—上党段可达53~56%以上,丹阳段40%左右,属弱膨胀土,易发生边坡不稳定。
4.江岸坍塌
长江江岸稳定性变化受边界地质条件、水动力条件及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近几年来江岸坍塌具有加快发展趋势。评估区江岸坍塌段主要集中龙潭弯道段,管线穿越的三江口地段则受其影响。
(二)苏-锡-常地区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
苏-锡-常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发育,挽近期沉积了较厚的松散堆积物,属三角洲相和湖相成因,较软弱。地下水资源丰富,长期超采深层孔隙承压水,导致诱发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面变形灾害。
1.地面沉降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中期,地下水开采主要集中在苏州、无锡、常州三中心城区,地面沉降处于缓慢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累计沉降量200mm的范围达2000km2,地面沉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近几年来,地面沉降仍然持续发展。目前累计地面沉降量200mm范围已扩至5000km2以上(图13-3)。三中心城市地面沉降漏斗基本连成一片,历史地面沉降面积见表13-5。至90年代中期,苏州、无锡、常州三中心城市最大累积沉降量分别为1200mm、1100mm和940mm,无锡洛社—石塘湾已成为区域地面沉降洼地中心,地面沉降快速发展。1996年以来,虽江苏省政府加强了地下水资源控制管理,但因滞后效应,地面沉降仍在持续发展。近年来地面沉降速率仍较大(表13-6)。严重区主要分布于常州市区以东、无锡市以西及江阴市南部地区。

表13-5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面积统计一览表


表13-6 苏-锡-常地区近年地面沉降速率一览表


图13-3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沿线苏-锡-常地区累积地面沉降量等值线图(2000年)

苏-锡-常地区地下水开采历史较长,20世纪70年代以前仅苏州、无锡、常州三中心城市开采量数百万立方米,80年代以来,各市(县)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峰年份地下水开采总量达4.35×108m3。20多年来区域地下水位平均下降速率达0.5~1.5m/a,区域漏斗中心水位埋深达87m以上。目前水位埋深40m降落漏斗面积达6500km2以上(图13-4)。与地面累计沉降量等值线基本一致,反映了地下水位与地面沉降呈正相关关系。
苏-锡-常地区的地面沉降的发生、发展内因是该区深层孔隙承压水丰富,松散堆积物厚度大(100~250m),存在软弱压缩层位;外因是长期过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引起水位持续下降。

图13-4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苏-锡-常地区地下水主采层水位埋深等值线图(2000年)

2.地裂缝地质灾害
(1)发育现状与特征
区内地裂缝灾害是地面不均匀沉降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对建筑物和道路造成较大的危害。自1989年武进市横林镇首次发生地裂缝灾害以来,至今已有15处,较集中分布在横林以东、无锡梅村以西的中部块段,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分布规律。
已发现的所有地裂缝地质灾害,具以下4个特征:
① 方向性和成带性,延伸规模一般小于1km,影响宽度小于100m;
② 表现为以垂直差异沉降为主,水平拉张为辅的特点;
③ 具发展性和不稳定性,危害刚性建筑物;
④ 滞后于地面沉降,在沉降差异较大时发生。
(2)地裂缝灾害形成机理分析
地裂缝灾害是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作用下发生和发展的,研究认为苏南地裂缝灾害发生与地质构造活动无明显的直接因果关系。区内形成地裂缝灾变的地质背景条件,一般有以下几种地质模式:
① 第四纪基底起伏,含水层缺失引发地裂缝。地下水主采层(Ⅱ承压)深度内分布有潜伏基岩山体或陡崖,可造成第四纪土层结构和Ⅱ承压含水砂层发生突变(图13-5(a)、(b))。
② 浅隐伏型灰岩造成的塌陷型地裂缝。隐伏灰岩裂隙溶洞发育,水位大幅度下降后对上覆土层发生的潜蚀掏空作用,轻时发生塌陷式裂缝,重时成为岩溶地面塌陷(图13-5(c)。
③ 浅部第四系结构、岩性差异产生地裂缝。地下水位大幅度的下降产生较大水头差,可不同程度地引起上部土(砂)层压缩形变、沉降差异(图13-5(d))。

图13-5 形成地裂缝灾害的地质模式示意图

(a)隐伏基岩山体隆起含水砂层缺失引起地裂缝;(b)隐伏基岩陡崖引起的地裂缝;(c)浅隐伏型灰岩造成的塌陷型地裂缝;(d)浅部含水砂层结构差异形成的地裂缝
二、工程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一)宁-镇段(HA001—HD001)
1.滑坡
评估区内滑坡具地域特点,仅限于高资香山—石马十里长山线段,目前存在三处小规模滑坡隐患,离管线尚有500~2000m,只要管线不位于滑坡体内,即使发生滑坡,对浅埋管线无影响,危险性小。
2.采空塌陷
评估区内管线附近青山砂石矿(HB008—HB013附近)露天采石场范围达2000m2以上,放炮频繁,对管线振动影响较大。韦岗铁矿处于管线(HC053)西南部约3km,服务年限为29年(1978年投产),目前未延伸到管线穿越部位,地表塌陷不会危及管线及镇江分输站。
3.膨胀土胀缩灾害
评估区属二类弱膨胀土,已对低层建筑、城市基础设施(管网)造成了破坏,在上党段以北10km处产生大小滑坡多处。在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边坡地带,存在滑坡的危险性,评价认为下蜀—上党段(桩号HC016—HC074)为危险性中等。
4.江岸坍塌
上游龙潭弯道江岸坍塌严重,三江口江岸(桩号HB015附近)地段易受到危害,采用盾构法穿越长江两侧应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岸坡保护。
(二)苏-锡-常-沪段(HD001—HF086)
1.地面沉降
(1)评估区地面沉降特征
评估区部分管线段水位埋深为30~50m,横山桥—堰桥一带达70~76m。自西向东地面累计沉降量呈现“小一大一小”特点,与区域地面沉降特征一致。沿线近几年地面沉降速率较快,典型乡镇沉降速率曲线如图13-6。

图13-6 苏沪段沿线近年地面沉降速率变化曲线图

(2)地面沉降对环境的危害
① 形成沉降洼地、加剧洪涝灾害:由于地面沉降,使本来低平的地势更低洼,无锡洛社—石塘湾、苏州黄埭地面沉降洼地达7~10km2,影响生态环境和周围居民的安全。
② 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和区域水文环境:地面沉降的发展,农田渍害加重,水利工程失效,河流排泄不畅,环境污染严重,持续的危害,将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
③ 加大了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如果地面沉降继续发展,再降低300mm高程,京杭运河、太湖围堤加高、对大型交通、市政、水利等工程潜在影响,其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④ 对国家生命线管道的危害:地面沉降作用日积月累地对建成后的管线拉剪等破坏,必然缩短管线使用的的寿命。
根据线路的地质环境特点、地面沉降特征,现状评估结果见表13-7。

表13-7 地面沉降危险性现状评估表

2.地裂缝
西气东输管线通过苏锡常地裂缝灾害多发区域,离管线穿越较近的存在两处,即锡山市东亭镇和查桥镇。地裂缝灾害造成的危害比较直观,直接经济损失可观。初步统计,遭地裂缝损坏的房子累计近1400间,搬迁数十个单位,由此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1亿元。
经评估认为,管线遭受最大侵害的是锡山东亭镇区段(HE034附近)和查桥吼山村段(HE037附近),地裂缝灾害继续发展,有可能对管线和无锡分输站产生不利影响。
3.其他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无锡市厚桥存在岩溶地面塌陷,规模小,因远离管线不会对管线影响;常州以东存在软土地基,潜水位埋深小于1.0m,工程开挖时易挤压变形和不均匀沉陷,应予以注意。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一)工程建设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穿越地貌单元较复杂,加剧诱发地质灾害特点不一致。
(1)管线六合—仪征青山段(HA001—HB008):地形较为平坦,局部穿越起伏稍大的下蜀组弱膨胀土地段,工程开挖易产生边坡不稳定,但一般不会产生滑坡灾害,危险性小。
(2)仪征青山—镇江下蜀段(HB008—HC016):工程建设穿越长江、国道采用盾构法或顶管法施工,不会影响江岸的稳定性或产生其他灾害。
(3)镇江下蜀—上党管线段(HC016—HC074):地形起伏较大,下蜀粘性土垂直节理发育、弱膨胀性,工程建设时开挖斜坡中、下部易造成边坡失稳,而产生新的滑坡地质灾害。
(4)镇江上党—丹阳段(HC074—HD001):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工程建设时不会诱发、加剧滑坡等灾害。
(5)苏锡常沪段(HF001—HF086):管线工程对苏锡常沪沿线地区土层增加的荷载,可以忽略不计,其建设和建成后不会加剧该地区地面沉降。
如果管线工程建设时穿越锡山东亭、查桥吼山村地裂缝带,管道辅设对地裂缝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应引起注意。
(二)工程本身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南京—镇江段
工程建设时遭受的主要是滑坡、膨胀土危害和仪征斗山—三江口江岸坍塌的潜在威胁,工程本身遭遇地质灾害危险分析如下:
(1)工程可能遭受滑坡危险性主要是香山寺滑坡(HC035附近),但由于滑坡体规模小,目前较为稳定,遭受的危险性小。
(2)下蜀—上党膨胀土分布广,地形起伏较大,下蜀土易对管线顶压且存在边坡不稳定性,施工时遭受膨胀土危险性中等,但建成后不会受影响。
(3)韦岗铁矿矿脉离管线较远,且采空区范围仅300多米长,上党周围煤矿则已闭坑,对管道线和镇江分输站危险性小。
(4)三江口结点(HB015附近)由于其上游江岸坍塌形势,对其结点巩固不利,具有潜在危险性,建议作进一步勘查。
(5)南京—镇江地区为地震烈度Ⅶ度区,且长江、滁河等河谷漫滩相粉砂土发育,在振动和地震条件下易产生砂土液化,应引起注意。
2.常州—上海(白鹤)段
(1)地面沉降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苏-锡-常地区地形测量资料表明,该区地面沉降仍在以一定速率下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发展。本次评估选择典型地段采用太沙基渗透固结理论估算最终沉降量和今后10年、20年后的沉降量,评估地面沉降的发展演变趋势以及对输气管道的危险性。
经计算,预测.20年内无锡、苏州管线段附近地面沉降量均超过1000mm,其中无锡段(HE001—HF001)沉降速率预计达44~48mm/a。常州北、无锡北、苏州北最终沉降量将达1.84、2.8和2.14m,对建成后的输气管道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和危害(表13-8)。

表13-8 地面沉降发展危险性预测评估表

(2)地裂缝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苏锡常地区初步圈出5个地裂缝灾害一级易发区,管线经过下列3处地方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产生地裂缝灾害。
① 武进市横山桥段(HD069桩号南部):宽约1km,基岩面由裸露转向陡坎,Ⅱ承压含水层发生突变性变化。
② 无锡市石塘湾镇秦巷北(HE014—HE016桩号南):宽约2km,为受基岩控制的古河道突变地段,潜山和陡崖较发育。
③ 无锡市查桥镇附近(HE034桩号北):宽500m,分布有I承压含水层,下伏为灰岩,裂隙溶洞发育,易产生塌陷型地裂缝灾害。
管线方向与上述地裂缝易发区斜交,在一定条件下诱发的地裂缝对工程建成后潜在危险性大。
(3)其他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工程穿越常州郑陆—横山桥、堰桥、东北塘、东亭—查桥4个岩溶水块段,岩溶水位埋深超过50m。若岩溶水开采强度加大,岩溶塌陷灾害的潜在危险是存在的。
苏州陆墓—上海白鹤,地势低洼,淤泥质土分布较广,潜水位埋深浅,管线工程和分输站建设时软土易产生蠕动变形和不均匀沉陷,应引起重视。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受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条件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制约和影响,山西段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地域分布广泛,灾情较为严重。据调查发现的主要灾种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洪水冲蚀、采空塌陷、黄土湿陷和潜蚀。此外,局部地段尚有地面沉降、地震液化、地裂缝、煤层自燃和瓦斯爆炸。

(一)滑坡

评估区共发现33处滑坡,其中岩体滑坡7处,土体滑坡26处。大型的3处,中型的18处,小型的12处。滑体规模:小者仅4400m3,大者达600万m3,一般在20~180万m3之间。多分布于黄土丘陵和碎屑岩分布区的河谷两侧。其中和管线有关的有7处。

(二)崩塌

评估区共调查崩塌45处,其中规模在5000m3以上的有11处,规模在500~5000m3的有18处,规模小于500m3的有16处,均属小型崩塌。崩塌分两类:岩体崩塌多发生于碎屑岩地层,部分为碳酸盐地层,分布于临汾盆地以东;土体崩塌主要分布于永和、隰县境内的黄土地区。降雨、采矿、筑路、边坡开挖等是导致崩塌发生的原因。

(三)泥石流和洪水冲蚀

分布于浮山、沁水、阳城、泽州段。本次调查共发现15处,均属低易发泥石流。其中对管线有影响的泥石流沟14条,影响较大的有10条。根据其物质含量可分为三类:泥石(渣)流共7处,分布于沁水、阳城段;水石流共6处,分布于沁水与浮山交界的大尖山、山交林场;泥流分布于永和、浮山等黄土丘陵区。

(四)采空塌陷、地裂缝

管线穿越河东煤田、沁水煤田。在蒲县北寺乡、临汾尧都镇、土门镇山西组2#、太原组10#煤稳定可采;在浮山县东腰乡太原组9#、10#煤稳定可采;在阳城、泽州县山西组3#、太原组15#煤稳定可采、9#煤局部稳定可采。本次调查煤矿159个,其中蒲县11个,临汾38个,浮山2个,阳城53个,泽州55个,年产量一般在10万吨以下。共调查53座非煤矿,集中于阳城段;以开采硫铁矿、铁矿为主,露天开采矿区总面积20.57km2

1.采空区基本情况

管线在山西段共经过煤矿密集分布区4段,总长83.574km。经过煤矿采空区长24.77km,占煤矿分布区总长的29.6%。其中:

蒲县—临汾段(EC118—ED073)采深2#煤80~130m、10#煤180m,采厚2#、10#煤分别为1~2.5m、3.5~8.5m。管线压煤(煤矿密集区)34.183km,其中采空区长10.255km。

表10—6 山西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表

图10-3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山西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区图

1.复杂;2.中等;3.简单;4.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区界线;5.地貌分区界线;6.地质界线;7.输气管线

浮山段(EF043—EF056)采深达300~400m,9#、10#合并开采总厚6m,深厚比50~67。此段共两个煤矿,矿区面积8.0km2,采空区面积4.02km2。管线压煤4.007km,其中采空区0.9km。

阳城段(EH039——EH115+2)采深一般20~210m,在芹池—蒿峪段(EH039—EH079),采深达116.06~237.72m,沿管线前进方向逐渐变浅,采厚达5m左右,均采3#煤。管线压煤长27.00km,其中采空区长8.1km。

泽州段(EJ002—EJ058),采深达60~150m,以采太原组底部15#煤为主,采厚达2.2m。管线压煤长18.384km,其中采空区长5.515km。

2.采空塌陷

分布于浮山和阳城境内,管线段共发现塌陷坑19处,塌陷形状为椭圆形、五边形、梯形、圆形、长条形等,塌陷形式以塌陷坑、塌陷槽、波状起伏居多。塌陷面积小者仅0.3×104m2,大者达105×104m2,一般5×104~20×104m2,塌陷深1~5m。

3.采空地裂缝

本次工作共发现地裂缝31处,其中临汾2处,浮山4处,阳城22处,泽州3处。地裂缝一般与塌陷相伴随,长度一般在200m以内,最长的上会庆地裂缝(L29)达1km,裂缝宽0.01~0.8m,最宽达1.1m,可见深小于7m。地裂缝地表形态呈直线型、锯齿状形、折线形等。

(五)黄土湿陷

管线共经过湿陷性黄土段107.178km,占管线总长的近1/3,其中临汾盆地以西长71.43km,湿陷系数一般0.014~0.052,最高达0.123;临汾盆地东部的浮山段长27.7018km,湿陷系数为0.0445~0.0942,最高达0.1446,为本区最为强烈的地段;泽州段周村一带,管线跨越黄土湿陷区长8.037km,湿陷系数达0.023~0.1008。湿陷深度均小于15m。

(六)地面沉降

临汾段(ED088—ED103)为地面沉降区,沉降中心位于临汾城西汾河河床、河漫滩及一级阶地,累积最大沉降量24cm。沉降经历三个阶段:1978年前为形成阶段,沉降速率仅为6mm/a;1978~1986年为发展阶段,沉降速率达到30mm/a;1986年以后,为缓慢变形阶段,沉降速率为10mm/a。

(七)地震液化

临汾盆地、汾河河床、河漫滩及一级阶地(ED089—ED103段)地下水位埋深0.7~2.6m,地表0~15m深度内为中、细、粉砂,其间夹有粉土、粉质粘土层。砂土、粉质粘土标准贯入击数2~26,临界击数9.8~21.1,液化指数11.4~32.5,为可液化地段。

(八)地裂缝

分布于临汾段ED103左45°1750m处的北郊梁村附近,发育于汾河东岸二级阶地后缘,单条裂缝走向NE74°,长度40~60m,地表可见宽为6~20cm,最宽达40cm。

该区地裂缝最早发现于1979年,至1987年断续出现,1988~1993年,发展较快。

(九)瓦斯爆炸和煤层自燃

阳城、泽州段为高瓦斯或超级瓦斯区,瓦斯含量最高达60~159.5m3/(t?d),一般为9~19.34m3/(t?d),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煤层自然发生于泽州段犁川一带的3#煤层,其自燃形式沿已有采煤塌陷坑和裂缝喷冒蒸气。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如图10-4所示。

图10-4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山西段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图

1.采空塌陷、地裂逢灾害为主区;2.崩塌、滑坡灾害为主区;3.地震液化、地面沉降灾害区;4.黄土湿陷灾害为主区;5.输气管线;6.压气站、清管站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一)滑坡

1.岩体滑坡

此类滑坡评估区分布7处,集中于沁水、阳城段,滑体岩性为C+P泥岩夹砂岩、泥岩互层。规模最大近600万m3(H16),最小仅400m3(H3),一般14.4万~300万m3

距输气管线较近的有上孔滑坡(H15)、上黄岩滑坡(H4)和杨窝滑坡(H3),距离分别为1000m、250m、20m。

(1)上孔滑坡(H15

滑体岩性为C3厚层砂岩夹泥页岩,壁高1~2m,滑床呈弧形,初现日期为1998年秋,累计滑动水平距离在20m左右,滑体中部剪切裂缝较发育,裂缝走向3000,与主滑方向斜交,单裂缝近直立,深30cm,宽20~50cm,长30~50cm,此类裂缝共见10条。滑体长80m,宽120m,厚约25m,体积达24万m3。目前尚未稳定,其原因是后壁筑路,边坡排水不畅引起。滑坡造成数根电杆毁坏。公路50m段多处出现裂缝,芦苇河30m挡土墙毁坏。目前滑坡舌已伸入至河床15m(图10-5),对管线影响较大。

图10-5 上孔村西南200m滑坡(H15剖面图)

1.砂岩;2.页岩;3.泥岩;4.砂卵石;5.坡堆积体;6.张裂缝;7.滑移面及下滑方向

(2)上黄岩滑坡(H4

滑体岩性为P2s泥页岩夹砂岩,后壁高达20m,可见醉汉林等标志物。主滑方向300,下滑垂距近20m,滑面呈上陡下缓的弧形。滑体长60m,宽300m,厚24m,体积近36万m3,为一中型滑坡。现基本稳定,对管线影响小。

(3)杨窝滑坡(H3

规模小,长10m,宽20m,厚2m,体积仅400m3,主滑方向2700,坡角25°,因修路开挖所致。

2.土体滑坡

土体滑坡有26处,规模一般2万~60万m3,最大达180万m3(H6)。对管线影响较大的有蒿峪村西滑坡(H11)、杜老凹滑坡(H1)、老炭窑滑坡(H2),和H24、H30、H31滑坡,北音滑坡(H16)是碎屑岩地区人为影响下形成滑坡灾害经治理又复发的大型滑坡。

(1)蒿峪村西滑坡(H11

距管线约100m,从滑舌前通过。岩性为新近系粘土,滑床为山西组泥岩、页岩,滑面倾向800,倾角15°,埋深3m,初现日期为1995年8月,当时日最大降雨量为48.7mm,时最大降雨量达30.6mm。土体下滑长100m,宽80m,厚2~3m,体积达2.4万m3。曾造成侯月铁路路基毁坏。

(2)杜老凹滑坡(H1

管线纵穿滑体(图10-6),由河流切割坡脚形成临空面,上覆土(Q3)在降雨作用下,沿Q2粉质粘土顶面滑动。滑坡长50m,宽80m,厚5m,体积近2.0万m3,目前尚未稳定。已造成农田毁坏。

图10-6 杜老凹村西250m滑坡(H1)剖面

(3)老炭窑滑坡(H2

管线纵穿滑体。滑坡长30m,宽20m,厚5m,体积仅0.3万m3。形成原因同H1滑坡。

(4)H24、H30、H31滑坡

均发生于蒲县段,滑体岩性为Q3黄土,滑坡长100~450m,宽80~650m,厚10~30m,规模29.25万~48万m3。由河流切割坡脚,降雨作用形成。H24滑坡不稳定,H30、H31已基本稳定。

(5)北音滑坡(H16

滑坡前后缘相对高差55m,滑体岩性为C3泥页岩夹砂岩、灰岩,岩层产状50°∠7°,滑面倾向300,倾角150,滑坡长400m,宽500m,厚30m,体积600万m3,为一大型古滑坡,已处于稳定状态。1997年晋阳高速公路施工,挖方后形成新的临空面,滑坡复活,致使滑体中上部的北音村部分房屋和一座学校开裂,同时造成高速路路面毁坏(图10-7)。有关部门在滑体前缘施工5根抗滑桩,桩径1.5~2m,然而,由于抗滑力设计过小,坡体未能达到稳定状态,1999年雨季过后,滑坡又两次下滑,造成更大规模的交通阻塞和房屋破坏。

图10-7 北音滑坡(H16)剖面

1.灰岩;2.砂岩;3.页岩;4.泥岩;5.滑移面及下滑方向;6.房屋裂缝

3.滑坡危害

滑坡已造成评估区1890间房屋开裂,一座学校开裂后被迫搬迁,310亩耕地毁坏,铁路、公路4段总长约200m路面受损,一处泉水干涸,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万元。

(二)崩塌

土体崩塌主要分布于永和、隰县境内,共11处,对管线构成威胁的有3处。崩塌规模最大7.5万m3,一般0.36万~4.5万m3,此类崩塌分布于河沟两侧,均由Q3黄土构成。

岩体崩塌发育于浮山、沁水、阳城、泽州段。崩塌规模都小于1万m3,共34处,对管线构成威胁的有19处。崩塌发生于O1+2、C+P地层,其中C+P碎屑岩地层最发育。

(三)泥石流和洪水冲蚀

1.泥石流和洪水冲蚀特征

评估区共调查泥石流沟15处,其中有10处对管线危害大(N1、N2、N4、N7、N9、N10、N11、N12、N13、N14),将其分为泥石(渣)流、水石流、泥流三类。

(1)泥石(渣)流

分布于阳城、沁水段,共7处。开矿弃渣堆积于沟谷中,体积达1350万~5000万m3。此类沟谷一般长2.5~3km,宽10~20m,最宽100~200m,深20~50m。河沟纵坡坡降22.6‰~35‰。流域面积3.45~11.1km2,杨河河谷流域面积最大达310.73km2,沟谷形态呈直线型居多,流通条件较好,一次性冲出量500~5000m3。堆积区扇形长100m,宽10~30m,厚3~5m。

(2)水石流(洪水冲蚀)

评估区共调查6处,主要分布于沁水与浮山交界处的大尖山林场、山交林场。植被发育,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土壤侵蚀模数200~500t/(km2?a),水土流失弱,暴发洪水后,实际只形成洪水冲蚀灾害。

水石流物源为沟两侧崩塌形成的砂岩、泥岩碎块,粒径一般10~30cm,最大达100cm。沟长2~40km,宽10~200m,窄处仅2~3m,深30~80m,流域面积一般2.75~16.9km2,大者达133.13~208.43km2。河沟纵坡坡降一般14.4‰~23.5‰。堆积区扇形面积达200~300m2

(3)泥流

山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冲沟中堆积的黄土在暴雨季节洪水常为泥流状态。水土流失在临汾盆地以东和以西程度不同。

重度区〔土壤侵蚀模数5000~10000t/(km2·a)〕,分布于永和、浮山县的黄土台塬和黄土丘陵区,沟谷发育,沟深达50~200m,沟谷发育密度2~3条/km2,植被稀少。本区共调查2处,河谷形态呈“V”字形,长15~25km,宽10~50m,深50~200m,纵坡坡降27.3‰~37.4‰,流域面积31.8~68.75km2

中度区〔土壤侵蚀模数500~5000t/(km2·a),分布于吕梁山东侧至临汾盆地以及阳城芹池—北留段,此段以丘陵和低山为主,沟谷多出露石炭、二叠系、三叠系碎屑岩,沟谷发育中等,植被少,土壤侵蚀以重力、沟蚀为主。

轻度区〔200~500t/(km2·a)〕,分布于临汾盆地、东要—方山、李寨—斑鸠岭段,表层植被发育,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以沟蚀和重力侵蚀为主。

2.泥石流灾害

仅沁水小岭上村,在20世纪70年代,杨河发生的泥石流灾害,曾造成附近1000亩耕地,约20间房屋、1条道路毁坏,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万元。

(四)采空塌陷

蒲县—临汾段(浮山段例外)、阳城段、泽州段深厚比多小于30,属不稳定地段。现状条件下,煤矿采空后,会对管线构成重大危害。评估区共调查采空塌陷25处,而与管线相交或距管线较近的塌陷有T1、T3、T4

T1塌陷:分布于浮山县后交煤矿(EF038——EF054)。塌陷与地裂缝相伴随,塌陷长100m,宽30m,深6m,面积达0.3×104m2,地表形态为椭圆形。塌陷由煤矿采空后,顶板冒落,岩体发生变形所引起(图10-8),与管线相交,危害较大。

图10-8 浮山县老炭窑东采空塌陷(T1)剖面图

1.粉土;2.粘土;3.砂岩;4.泥岩;5.煤(9#、10#);6.冒落体

T3塌陷:分布于阳城柏山煤矿,距管线约300m,塌陷长110m,宽50m,深达5m,面积为6×104m2,形态呈多边形,未稳定,对管线有影响。

T4塌陷:分布阳城柏山煤矿,距管线约600m,塌陷面积30×104m2,形态呈五边形,未稳定,对管线有影响。

塌陷已造成评估区3024亩耕地、2580间房屋破坏,一座学校搬迁,10多眼泉水断流,24口水井干枯,经济损失严重。

浮山段塌陷地裂缝位于后交煤矿,可见3条,其地裂缝分别与管线垂直、平行、斜交(图10-9),裂缝长60~150m,宽0.1~1.2m,可见深2~6m,形态呈直线形或锯齿状形,未稳定,对管线危害较大。

阳城段距管线较近的地裂缝4条,约400~900m,裂缝长30~130m,宽0.02~0.3m,地表形态呈折线,由采3#煤引起。未稳定,对管线有影响。

泽州段距管线最近的塌陷地裂缝分布于八良掌一带,(EJ055—EJ057),与管线平行,距管线20m,阳城段距管线较近的地裂缝4条,约400~900m,裂缝长30~130m,宽0.02~0.3m,裂缝长100m,宽0.02~0.03m,可见深0.1~0.15m,走向290°,分布形态呈锯齿形状,由采15#煤引起,采煤深30m,巷道宽6~9m,未稳定,对管线危害大。

图10-9 后交煤矿采空塌陷地裂缝分布图

1.采空塌陷及编号;2.地裂缝及编号;3.矿界;4.公路;5.输气管线

塌陷地裂缝已造成区内1995间房屋开裂,1300亩耕地荒芜,约200户居民搬迁。

(五)黄土湿陷

永和、蒲县、隰县、浮山、泽州段,总长108.437km,广泛分布午城、离石、马兰三类黄土。其中表部的马兰黄土大多具湿陷性。马兰黄土按成因不同,可分为风坡积、洪坡积两类。

(1)风坡积马兰黄土

岩性为淡黄色、灰黄色粉土,具大孔隙,结构疏松,质地均匀,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夹有古土壤层及钙质结核层。临汾盆地以西天然含水量(w)10.8%~25.1%,天然隙比(e)0.692~1.254,且多数达到1.0以上,饱和度(Sr)24.7~91%,属稍密,稍湿—湿;湿陷系数(δ)0.29~0.1279,自重湿陷系数(δz)0.014~0.052,属中等—强湿陷性土,湿陷深度一般介于8.0~15m之间。

临汾东部的浮山段天然含水量(w)6.3%~20.5%,天然隙比(e)0.697~1.207,饱和度(Sr)18.3%~51%,属稍密、稍湿—湿粉土;湿陷系数(δ)0.0445~0.125,自重湿陷系数(δz)0.024~0.094,属中—强湿陷性土。湿陷深度最大达15m。

泽州周村一带天然含水量(w)12.7%~28%,天然隙比(e)0.7~1.43,饱和度(Sr)39.2%~88.3%,中密—稍密,稍湿—湿粉土;湿陷系数(δ)0.029~0.1008,自重湿陷系数(δz)0.0176~0.052,湿陷深度达9~10m,属中—强湿陷性土。

(2)洪坡积马兰黄土

岩性为灰黄色、浅黄色粉土,略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含钙质结核层,具交错层理。厚5~25m。天然含水量(w)14.8%~20.5%,干容重(γ)12.2~14.9kN/m3,天然隙比(e)1.106~1.207,饱和度(Sr)31%~41.3%,属稍密、稍湿、高压缩性土;湿陷系数(δ)0.0478~0.0942,自重湿陷系数(δz)0.024~0.0634,属中等湿陷性土。湿陷深度5.0~9.0m。

本区黄土的主要特点是:临汾盆地以西,黄土湿陷性较强,最大湿陷深度可达15m,临汾盆地以东,以浮山段湿陷性最强,往东逐渐减弱,湿陷深度可达9.1~15m。黄土湿陷已对当地民房、农田和水利设施等造成破坏,它同样可对输气管线构成危害。

(六)地面沉降

临汾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超采形成的降落漏斗关系密切,地下水分中层和深层两层开采,其中中层为主要开采层。目前有坟上、翟村、城区、城北(梁村、屯里一带)4个水源地。开采始于1976年,1978年已在城区范围形成降落漏斗,中心水头降10m左右。1986年,形成了一个NE—SW向展布,波及面积超过50km2的椭圆形降落漏斗,其中心位于下康、屯里一带,中心水位较1978年下降30m,年降幅近4m。1986年以后,水位降幅趋缓,年平均降幅3m左右。目前,漏斗中心最大降深已达80m。

深层水开采量不大。自1986年起,以屯里为中心形成降落漏斗,分布与中层水降落漏斗一致。目前,该降落漏斗中心最大降深达50m。

临汾地面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为24cm,目前年沉降速率为10mm/a,两者均属轻微沉降。现状条件下不会对输气管线造成破坏。

(七)地震液化

公元865年、1695年临汾(

级)地震,地裂涌沙就有记载。2000年11月临汾自来水公司进行输水管跨越汾河工程中,在尧都北芦村发生砂土液化,对工程影响很大。为查清此原因,在北芦村(汾河河床及河漫滩)共布勘探孔16个,总进尺274m,取土样90件,进行标准贯入试验85次,认为8度地震烈度下存在地震液化,液化等级为Ⅲ—Ⅱ级(严重—中等)。另据中国地震局勘测,基本和上述结论吻合,确定汾河河床、河漫滩、一级阶地为易液化场地。

所以,临汾段ED089—ED103共计4023m为地震液化段,液化等级为Ⅲ—Ⅱ级(严重—中等)。在8度地震烈度条件下,地震液化会对输气管线造成破坏。

(八)地裂缝

临汾段ED103左45°1750m(尧都北郊梁村附近)汾河东岸二级阶地后缘存在地裂缝,呈NE74°方向延伸。单条裂缝可见长度:村南60m,村东40m;宽度一般为6~20cm,最宽处达40cm。成因为构造和抽汲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引起,对管线影响小。

(九)瓦斯爆炸和煤层自燃

临汾—蒲县段、浮山段瓦斯含量较低,仅0.02m3/(t·d),属一级低瓦斯区;阳城段瓦斯成分中含CH4、CO2和NO2,瓦斯含量达13~21m3/(t·d),最高永安煤矿达60~159.5m3/(t·d),为三级至超级高瓦斯区;泽州段瓦斯含量达19.34m3/(t·d),属超级瓦斯区。

瓦斯爆炸发生于阳城—泽州段,1975年7月,阳城县永安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10余人死亡;1998年泽州川底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7人死亡。

煤层自燃出现于泽州境内的犁川一带,燃烧煤层均为3#煤,自燃后沿裂缝向外喷冒蒸气和浓烟,将直径为0.3m的大树逐渐熏死。

评估区未发生瓦斯爆炸和煤层自燃现象,但应注意此两种灾害对管线的危害。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一)滑坡

1.对管线有影响的H1、H2等滑坡进行稳定性验算

按总应力法计算,结果(表10-7)表明:H1、H2、H3属不稳定滑坡,H4属基本稳定滑坡,H12、H24属稳定滑坡。因此,对于H1、H2、H3滑坡在施工时应采取避让或防治措施。

表10-7 滑坡稳定性计算成果表

2.H27滑坡稳定性验算

H27滑坡位于蒲县鹿场西南侧(EC047150°900m)。为一顺红粘土层面滑动的古滑坡,主滑方向30°左右,与管线最近处250m。采用传递推力法计算(表10-8),稳定性系数为2.352,天然状态下,属稳定滑坡,但应注意采空塌陷诱发对滑坡的影响。

表10-8 滑坡稳定性计算表

现象综合分析,管线大部分滑坡已基本稳定,但采煤触发老滑坡复活,同时产生一些新的滑坡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滑坡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属中等。

(二)崩塌

管线经过区已发生的黄土类崩塌11处,碎屑岩类崩塌28处,灰岩类崩塌6处。崩塌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因此,管线经过的崩塌易发区,今后还将不断发生。崩塌规模虽小,影响范围也有限,但在管线施工时将会造成危害,尤其与管线相交的崩塌,会在施工触发时再次发生,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和砸毁施工设备,应予以关注。

(三)泥石流和洪水冲蚀

按50年一遇最大日降水量:浮山为89.2mm,沁水为108.1mm,阳城为168.3mm,泽州为129.7mm。由公式Q=P·S计算的最大洪水量列入表10-9。

表10-9 泥石流预测评估统计表

沁水—泽州段沟谷排放煤矸石、铁矿渣量大。管线经过N7、N8、N9、N10、N11、N12、N14泥石流堆积区,其危害性中等;在N3、N5、N15泥石流沟中埋设,其危害性小—中等;在N1、N2、N4、N6、N13泥石流的形成区跨越泥石流沟,其危害性相对较小。预测该区泥石流危害性中等。

(四)采空塌陷

管线穿越煤矿分布区共4段,总长约83.574km。除浮山、阳城、泽州的部分地段出现塌陷、地裂缝外,其他地段并未出现,这是因为:①地下采空后,由于开采宽度小,回采率低,顶板尚未冒落;②采空区有较稳定的顶板,其顶板能支撑上覆岩体的压力;③采空区顶板已冒落,但未影响到地表;④采宽区顶板处于暂时的静平衡状态,一旦失衡,塌陷、地裂缝会顺势发生。

据计算预测煤矿采空后的地表最大变形值列于表10-10中。

表10-10 地表变形计算统计表

蒲县—临汾段:煤矿开采历史一般在10~40余年,目前部分煤矿已闭坑,采用工程地质比拟法和概率统计法预测,2015~2020年最大下沉量将达到3.4~4.2m,下沉0.5m以上的塌陷面积将达到2.518~4.368km2。塌陷区位于管线下部,对管线危害极大。

浮山段:主要穿越后交煤矿,按开采深度300~400m,水平移动角68°预测,2015~2020年,最大下沉量将达到4.5m左右,塌陷面积将由现在的0.003km2扩大到0.1~0.15km2,其危险性大。

阳城段:该段是晋城市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随着晋城市煤炭开发战略的向西转移,未来该段将成为晋城市主要开采区之一。因此,以主采3#煤,采深20~250m观测,2015~2020年,此段最大下沉量将达到5m,塌陷面积也将由现在的3.84km2,扩大到6.58~8.21km2,对管线危害大。

泽州段:本段主采15#煤,目前大部分煤矿已闭坑。因此,未来该段煤炭开采趋缓。按工程地质类比法预测,未来20年地面下沉量将达到1.55m,下沉0.5m以上的塌陷面积最大将达到1.15~1.582km2,管线位于塌陷区内,对管线危害大。

值得提出的是:沁水九疙垛岭—阳城芹池段(桩号EG044—EH039),分布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由于埋藏深、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一直未得到开采。列入晋城矿务局后备开采基地,预计2010~2020年得以实施。预测煤层开采后,会产生塌陷、地裂缝,对管线危害大。

(五)黄土湿陷

临汾盆地以西黄土湿陷总长度71.43km。其中:

EA151—EA180段,湿陷系数为0.03~0.091,湿陷总量达26.06cm;

EB005—EB069段,湿陷系数为0.03~0.095,湿陷总量为31.99cm;

ED104—EA121段,湿陷系数为0.03~0.123,湿陷总量为45.14cm,均属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

临汾盆地以东黄土湿陷长度35.74km。其中:

EF001—EF022+1段属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

EF022+1—EF029段为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

EF029——EF073段属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

EH115+2—EJ002段,属Ⅱ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综合上述,本区黄土属中等—强湿陷性。管道埋设后,遇降雨积水入渗时,基础会产生湿陷,影响管线的稳定性,预测黄土湿陷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六)地面沉降

临汾盆地(ED085—ED103)段地面沉降速率目前为10mm/a,若按50年预测,最大可达500mm,本段对管线的破坏是在山区和盆地东西两侧的交接部位,差异性上下错动对管线有剪切作用。预测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危险性大。

(七)地震液化

临汾盆地(ED089—ED103)段汾河河床、河漫滩及一级阶地的地震液化在管道开挖在地下水位以下遇到砂土时,管道边坡会出现塌方,如降低地下水位时会出现涌砂。并且在Ⅶ度地震条件下,该段会产生地震液化。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为中等—大。

(八)地裂缝

临汾梁村(ED103左45°1750m)地裂缝,属临汾众多地裂缝中的一处。位于地面沉降边缘拉张区内。随着地下水的持续开采,地裂缝活动会加剧,鹅舍、龙祠、高堆地裂缝(距管线非常远)有可能被激活,同时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高陡坎等位置有可能引发新的地裂缝。这些新产生的地裂缝对管线潜在的威胁较大。

该段现有地裂缝及预测新产生地裂缝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属轻微—中等级别。

(九)瓦斯爆炸和煤层自燃

阳城、晋城诸多煤矿属高瓦斯区。由于本区小煤矿众多,互相越界开采时有出现,预测今后煤矿瓦斯爆炸的可能性仍然很大。煤层自燃在晋城市下河以及评估区犁川一带曾有发生。管线经过区煤层厚度、煤质可燃性与晋城下河、犁川一带的煤层相同。煤层自燃的结果是将保安煤柱破坏,从而造成地面裂缝和塌陷,火焰从裂缝上升至地表,危及管道,管线输气为可燃物,地面塌陷和火焰的共同作用将对管道产生危害。预测此两种地质灾害危险性大。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类,主要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几种类型。这些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因此对其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十分重要。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现状评估可以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定性评估主要是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环境背景、历史、地质构造和地质条件等因素,对其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而定量评估则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和数值分析,通过确定各种因素的权重和评分方法,建立数学最终得出相应的危险性指数。预测评估方面,主要是通过观测和监测来获取地质灾害发生前的物理变化,以便预测其可能发生的时间和范围。常用的方法有地下水位、地表变形、应变应力等参数的连续监测和观察、卫星遥感、数字高程模型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总之,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是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地质学、地理学、地理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科学地评估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现状
答:2020-02-03 地质环境监测现状 2020-01-29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 2012-04-10 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治理是一回事吗 7 2020-02-03 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类型 2017-06-15 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治理是同一件事吗 2 2020-02-05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更多...

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有哪些?
答:其中,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则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则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二、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是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这些地质灾害高发区主要分布在...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对策
答: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山西段沿线地质灾害有9种,主要有5种,即滑坡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黄土湿陷。根据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范围、现状和预测情况,采用综合性、预防性原则和定性半定量方法,以及两种以上灾害就重不就轻的原则来划分危险性大小。土地适宜性评价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来确定...

地质灾害类型及划分
答:图3-1 灵台县地质灾害类型比例饼图 图3-2 灵台县地质灾害点灾害类型比例饼图 灵台县109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图3-2),依据实地调查资料,将12处滑坡、20处崩塌、4处泥石流、73处不稳定斜坡进一步划分为51个基本类型(表3-2)。 表3-2 地质灾害(及隐患)类型划分及主要类型一览表 续表 (一)滑坡 滑坡灾害在区内...

地质灾害概况
答:而在塬边斜坡,由于雨水的冲刷,以及局部裂隙雨水的灌入,再加上黄土本身的软弱性和湿陷性,垂直节理发育等特性使黄土沟壑两侧多易崩易滑,这就为滑坡、泥石流、崩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的发育创造了条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及公共设施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点主要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及泥石流。滑坡是灵台...

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类型
答:不合理开矿伐木会破坏地质环境的天然平衡,从而诱发或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图4-1 山东省地下水质量分区图 图4-2 山东省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现状图 表4-4 崩、滑、流分类结果一览表 四、海(咸)水入侵 海(咸)水入侵是由于地下水动力条件改变,引发海水通过咸水含水层地下水向内陆淡水含水层运移的一...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对策
答:安徽段沿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面沉降、采空塌陷、膨胀土、地震液化、滑坡、崩塌等6种,以地面沉降灾害、采空塌陷和膨胀土灾害较发育。结合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特征、现状和预测危险性程度,采用综合性、预防性原则和定性、半定量方法,本着以防为主和两种或以上灾害就重不就轻来划分危险性大小。地质...

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型有哪些?
答: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动力作用引发的灾害,包括地球内部的动力作用和地球表层的地貌过程灾害。在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1. 地震:地震是破坏性极大的地质灾害,我国由于地处世界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历史上,我国...

地质灾害类型
答:表3-5 地质灾害(及隐患)类型划分及主要类型一览表 续表 图3-2 滑坡发生时代所占比例饼图 1—古滑坡;2—老滑坡;3—现代滑坡 图3-3 滑坡稳定性所占比例柱状图 1—不稳定;2—基本稳定;3—稳定 表3-6 滑坡体厚度统计表 表3-7 滑坡体规模等级统计表 图3-4 崩塌形成机理所占比例柱状图 1...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答:黄土塌陷常发育在冲沟边缘地带,造成的危害比较小,在平原地带现状条没有发现黄土塌陷,尽管过去在荥阳和郑州等地曾发生过黄土塌陷,但现状条件下仅发现黄土塌陷坑,危害小,因此,现状条件黄土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小。综上所述,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内采空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中等,采矿(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