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对策

作者&投稿:锁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质灾害评估主要考虑哪些方面~

  前 言
  一、任务由来
  二、评估工作依据
  三、主要任务和要求
  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
  第一节 规划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第二节 以往工作程度
  第三节 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第四节 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第一节 气象、水文
  第二节 地形地貌
  第三节 地层岩性
  第四节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第五节 工程地质条件
  第六节 水文地质条件
  第七节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第一节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第二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第一节 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第二节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第一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第二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第三节 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
  第四节 防治措施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进行调查、监测、分析、评估的工作,主要评估地质灾害的破坏能力。地质灾害危险性通过各种危险性要素体现,分为历史灾害危险性和潜在灾害危险性。历史灾害危险性是指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要素有:灾害活动强度或规模、灾害活动频次、灾害分布密度、灾害危害强度。其中危害强度指灾害将活动所具有的破坏能力,是灾害活动的集中反映,是一种综合性的特征指标,只能用灾害等级进行相对量度。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评估是指未来时期将在什么地方可能发生什么类型的地质灾害,其灾害活动的强度、规模以及危害的范围、危害强度的一种分析、预测。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受多种条件控制,具有不确定性。地质灾害活动条件的充分程度是控制点,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的最重要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植被条件、人为活动条件等。历史地质灾害活动对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具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具有双向效应,有可能在地质灾害发生以后,能量得到释放,灾害的潜在危险性削弱或基本消失。也可能具有周期性活动特点,灾害发生后其活动并没有使不平衡状态得到根本解除,新的灾害又在孕育,在一定条件下将继续发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发生概率及发展速率的确定方法,危害范围及危害强度分区,区域危险性区划等。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工程建设,在申请建设用地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要求,相关技术要求依据《通知》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通知》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分级进行;对承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报告应经具有资格的资质灾害防治专家进行审查;对评估成果实行备案制度。评估成果根据评估级别的不同分别由县级、市级和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并按要求抄报部、省、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符合条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包括下列内容:(1)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2)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3)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山西段沿线地质灾害有9种,主要有5种,即滑坡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黄土湿陷。根据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范围、现状和预测情况,采用综合性、预防性原则和定性半定量方法,以及两种以上灾害就重不就轻的原则来划分危险性大小。

土地适宜性评价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来确定,即危险性大的土地适宜性差;危险性小的土地适宜。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土地适宜性评价详见表10-11、图10-10。

图10-10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山西段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

1.危险性大;2.危险性中等;3.危险性小;4.危险性分区界线;5.地质界线;6.输气管线;7.压气站(清管站)

表10-11 地质灾害综合评估分类表

管线在山西段总长323.484km,以临汾盆地为界,西段以采空塌陷、滑坡、黄土湿陷为主;盆地区以地震液化为主;东段以煤矿采空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黄土湿陷、泥石流为主,总体危险性中等—大。土地适宜性基本适宜和适宜性差。其危险性和土地基本适宜性所占的比例为:危险性大、土地适宜性差,全长87.607km,占总长27%;危险性中等、土地基本适宜,全长188.347km,占总长58.3%;危险性小、土地适宜,全长47.529km,占全长14.7%。

二、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建议

(一)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总的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对于滑坡、崩塌等影响范围较小的点状灾种,应坚决采取局部绕避的方法,一般不予工程治理,对于黄土落水洞、黄土陷穴密集分布区地段,应适当移动管线位置;对于瓦斯爆炸和煤层自燃灾害,应采取防火和防塌陷的工程措施;对于地面沉降、黄土湿陷、地震液化这些面状灾种,应采取限采地下水或防水工程措施;对于煤矿采空塌陷、地裂缝或采空后尚未塌陷的地段,应采取治理和避让相结合的方法,即对于浅埋型采空区治理、深埋区避让,对于泥石流应采取深埋、避让和治理相结合的方法。

(二)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1.滑坡

本区虽然大多数滑坡已稳定,但考虑到煤矿采空对滑坡复活的影响,建议管线应尽可能靠近公路、铁路等建筑物,远离滑坡区,加大与滑坡的距离。因为这些建筑物在走线和施工中考虑了致灾因素。在黄土边坡陡坎下施工时,应与陡坎保持一定距离,在稳定性差构造发育的岩质边坡段施工,应禁止大开大挖,避免诱发新的滑坡。

2.崩塌

崩塌属易发多发灾害,具有规模小、分布广等特点,管线经过崩塌地段时适当加大埋设深度或远离崩塌体及高陡临空危岩体。

3.泥石流

管线通过泥石流沟要根据冲沟坡降和沟中堆积情况,管线适当深埋,坡降大的地段,谷底为松散层的埋深要大于3m,谷底为基岩时埋深2m即可;坡降小时,可按设计埋置。对于泥流分布区配合当地植树造林等措施,逐步减少水土流失;管线尽量靠近公路铺设。

4.煤矿采空塌陷

对于浮山县境内的采空塌陷采取绕避措施,改线方案见图10-11。原管线长5km,改线后5.9km。

图10-11 改线方案图

1.设计管线及桩号;2.建议管线;3.煤矿矿界;4.煤矿采空区;5.崩塌及编号;6.滑坡及编号;7.地裂缝及编号;8.采空塌陷及编号

对于蒲县—临汾尧都段、阳城段全部采用抗变形结构铺设管道,因为此两段目前还未发现有裂缝与管道相交。其方法是在输气管线底部铺设一定厚度的钢筋混凝土层,必要时在管道两边加设钢筋混凝土墙,形成钢筋混凝土框,并在管道两边预留一定的错动空隙。

在泽州段,由于地下采空区埋深相对较浅,应采取高压注浆法对其进行治理。

应当指出的是,在输气管线下未开采的煤层,应留设一定的保安煤柱,保安煤柱管线两侧分别不小于100m。

5.黄土湿陷

对于I级、Ⅱ级自重或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应采取换土或强夯法处理。

对于Ⅲ级自重或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应采取冲击碾压、土桩挤密法处理。

6.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防治重点应放在对地下水开采的管理上。建议当地水利部门对输气管线经过的屯里一带城北水源地制定严格的开采规划,尽量保持地下水补采均衡,制止城北水源地中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的进一步扩大。

7.地震液化

根据液化层的深度分别采取挖除液化层、加密法(如振动加密、砂桩挤密、强夯等),必要时可采取桩基础。

8.地裂缝

在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地貌单元过渡带及陡坎处是否存在新的地裂缝的迹象,在这些地段工程中采用抗变形结构。

9.瓦斯爆炸和煤层自燃

在当地政府的积极配合下,坚决禁止本区小煤窑的私开乱挖现象,煤炭生产要走向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要加强井下安全生产,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瓦斯爆炸造成人员伤亡,进而威胁到管线安全。小煤窑闭坑后,应将坑口堵塞,避免因空气流动出现残留煤柱自燃现象。



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
答:其余地段风蚀沙埋灾害危险性小。 (二)盐渍土腐蚀和盐胀 新疆段内盐渍土分布范围广,具有盐胀、腐蚀灾害。根据易溶盐取样分析结果,依据GB50021—9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标准,对沿线盐渍土类型及危害程度进行分类,亚氯盐渍土并为氯盐渍土,亚硫酸盐渍土并为硫酸盐渍土。现状评估按地表和地下2m处...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答:(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依据野外地质灾害调查访问资料及对历史、区域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考虑该成品油管线工程项目具有路线长、经过地形地貌单元多、地质环境变化大等特点,由于管道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小,敷设方式采取埋地、地面、地上3种方式,一般埋地深度2m左右,管道对土层增加的荷载很小,工程穿...

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
答: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如图10-4所示。 图10-4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山西段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图 1.采空塌陷、地裂逢灾害为主区;2.崩塌、滑坡灾害为主区;3.地震液化、地面沉降灾害区;4.黄土湿陷灾害为主区;5.输气管线;6.压气站、清管站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一)滑坡 1.岩体滑坡 此类滑坡评估区分布7处,集中...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答:(一)已有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危险性评估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评估区内各类地质灾害较为发育,对输油管道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均有不同程度和方式的危害。以下将按灾种分别作预测评估。 1.崩塌(危害) 根据崩塌与工程的相对位置、稳定程度、规模大小、危害方式及长度等主要影响因素综合评估危险性。首先确定崩塌与工程...

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
答:三、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就是预测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建设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以及在输气管线使用年限内(50年)突发性或缓变性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和范围。 (一)工程建设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1.泥石流和坍岸 工程沿线泥石流灾害和坍岸灾害是相伴的,在工程建设中,开挖土石方,破坏...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答:(四)泥石流及洪水冲蚀 评估区内 1处泥石流(位于千阳县草碧镇附近的葫芦沟),依据《县市地质灾害区划要求》综合评判,现状评估危险性小。4处洪水冲蚀现状评估结果详见表6-8。可知4处洪水冲蚀点现状评估危险性皆小,需要指出的是,T2、T3和T4三处洪水冲蚀点距拟建管线较近或者就在线路通过处。(五)...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的量化指标原则与方法
答:6、3、0分;(5)地质灾害对本工程和周边环境危害的程度:分危害重大、危害中等、危害小、轻微危害4个分级,满分为40分,各分级依次为40、30、15、5分。经过与实际对比、调整、权衡,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分级标准如表8-3。表8-3 成品油管道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分级标准 ...

地质灾害综合设防
答: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形成原因、诱发因素、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掌握本地区地质灾害的构成因素及其特点,评估城市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提出地质灾害设防的措施和建议,以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对城市安全的不利影响。( 1) 灾害易发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区域总体规划时,...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
答:(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做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搜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像、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的原则
答:1.以工程建设为中心,紧密结合输油工程特点的原则 管道沿线地质灾害较多,各灾种对管道工程的危害程度及防治程度不同,不同的地段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不同,对管线危害亦不同,某些地质灾害在整个评估区比较严重,但具体到线路却可能威胁不大。所以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必须以工程建设为中心,紧密结合管道浅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