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类型及划分

作者&投稿:学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质灾害都有哪些种类~

地质灾害的种类有:
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2、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3、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
4、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
5、地裂缝:地裂缝是累进性发展的渐进性灾害。按其成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内动力形成的构造地裂缝,如地震裂缝、基底断裂活动地裂缝、隐伏裂隙开启裂缝等;另一种是非构造型,即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地裂缝,如松散土体潜蚀地裂缝黄土湿陷地裂缝、膨胀土胀缩地裂缝、滑坡地裂缝等。

扩展资料:
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质沉降,如此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质灾害

在划分地质灾害类型时,以引起灾害或具有潜在危害的293处滑坡、52处崩塌和51处不稳定斜坡等野外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不考虑未引起灾害或不具潜在危害的滑坡、崩塌自然地质现象点。
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2005年发布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50000),结合调查区实际情况,划分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滑坡、崩塌和不稳定斜坡三类,进一步划分基本类型有土质滑坡、浅层滑坡、牵引式滑坡等38类,各类型的名称、划分指标与其发育数量占主要类型总数百分比列于表3-5,滑坡发生时代(图3-2)、滑坡稳定性(图3-3)、滑坡体厚度(表3-6)、滑坡体规模等级(表3-7)、崩塌形成机制(图3-4)、不稳定斜坡主导成因(图3-5)、滑坡滑动面位置(表3-8)、崩塌形成机理(表3-9)等图表反映了各类型的发育数量及所占百分比。

表3-5 地质灾害(及隐患)类型划分及主要类型一览表


续表


图3-2 滑坡发生时代所占比例饼图

1—古滑坡;2—老滑坡;3—现代滑坡

图3-3 滑坡稳定性所占比例柱状图

1—不稳定;2—基本稳定;3—稳定

表3-6 滑坡体厚度统计表


表3-7 滑坡体规模等级统计表


图3-4 崩塌形成机理所占比例柱状图

1—倾倒式;2—滑移式;3—膨胀式;4—拉裂式;5—错断式

图3-5 不稳定斜坡主导成因所占比例饼图

1—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为主;2—自然原因为主

表3-8 滑坡按照滑动面发育位置分类表


表3-9 区内崩塌形成机理分类说明表

灵台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壑纵横,梁峁相间,川塬山丘交错,地形切割强烈,表层覆盖着厚度巨大的第四纪黄土层,黄土本身具有软弱性及湿陷性,加上黄土特有的垂直节理裂隙发育的特性,为地质灾害的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决定了该地区是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黄土层下面为白垩系泾川组基岩,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泥质砂岩或者两者互层,风化十分严重,局部节理裂隙相当发育,岩石强度较低,稳定性较差。黄土与基岩的接触面是软弱易滑带,控制了滑坡灾害的形成。

灵台县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多发生在人口密集和人类社会、经济、工程活动集中的乡镇,对居民区、公路、水库、学校等构成了威胁,直接影响到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

本次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遥感解译340个点,野外核实306个点,占解译总数的90%。全县实地调查滑坡285处、崩塌29处、泥石流9处、不稳定斜坡73处,合计396处(图3-1)。其中灾害点和灾害隐患点滑坡1两处、崩塌20处、泥石流4处、不稳定斜坡73处,合计109处(表3-1)。

表3-1 灵台县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现象调查点统计表

图3-1 灵台县地质灾害类型比例饼图

图3-2 灵台县地质灾害点灾害类型比例饼图

灵台县109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图3-2),依据实地调查资料,将12处滑坡、20处崩塌、4处泥石流、73处不稳定斜坡进一步划分为51个基本类型(表3-2)。

表3-2 地质灾害(及隐患)类型划分及主要类型一览表

续表

(一)滑坡

滑坡灾害在区内分布较少,本次调查滑坡地质灾害点12处,主要为黄土层内滑坡和黄土覆盖层滑坡,主要分布在中台镇中部县城周围,蒲窝乡西南部两处,其余零星分布在邵寨、独店、什字、新开、百里等乡镇,主要威胁公路、居民点和水库设施等。

1.按滑坡物质组成划分

区内滑坡为黄土滑坡及黄土—基岩覆盖层滑坡,滑坡类型单一,模式简单。滑体一般为上更新统马兰黄土(Q3m),中更新统离石黄土(Q2l),下更新统三门组黄土(Q1s),滑床为黄土以及下白垩统泾川组泥岩、砂岩(K1j)。滑坡滑动面有两类,一类为黄土层软弱面,一类为黄土与基岩接触软弱面。区内12处滑坡,7处滑坡为黄土层内接触面滑动,其余5处为黄土与基岩接触面软弱层滑动。

2.按滑坡体规模划分

按滑坡体规模划分可分为中型滑坡、大型滑坡和特大型滑坡三类,未发现巨大型滑坡。其中型滑坡6处,占50.00%,大型滑坡4处,占33.33%,特大型滑坡两处,占16.67%(图3-3)。

3.按滑坡成因划分

区内所有滑坡均为自然滑坡,都是自然条件下受降雨影响,雨水顺节理裂隙下渗,坡脚遭到雨水浸润、侵蚀,上部土体充分湿陷,在自身重力影响下形成的自然滑坡。

4.按滑坡体厚度划分

按滑坡体厚度划分,该区滑坡该区可分为浅层滑坡、中层滑坡和深层滑坡三类,无超深层滑坡,以中层为主。其中厚度在10~25m之间的中层滑坡9处,占73.1%;厚度在25~50m的深层滑坡两处,占18.6%;厚度小于10m的浅层滑坡1处(图3-4),占8.3%。

5.按滑坡发生时间划分

根据滑坡发生时间,将滑坡划分为古滑坡、老滑坡和新滑坡三类。全新世以前发生滑动、现今整体稳定的滑坡称之为古滑坡;全新世以来发生滑动、现今整体稳定的滑坡称之为老滑坡;现今正在发生滑动的滑坡称之为新滑坡。经过实地调查该区的在实地调查的12处滑坡中,老滑坡11个,新滑坡1个(图3-5)。

6.按运动形式划分

区内所有滑坡都是在坡脚受到冲刷及浸泡,并在降雨入渗的作用下发生的,均为牵引式滑坡。少数老滑坡的坡脚修建住宅开挖坡脚,对其稳定性影响巨大,有向复活转变的趋势。

统计数据表明,区内滑坡按滑动面位置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沿黄土层内软弱面滑动,这些滑坡多是分布在塬边,软弱面一般风化严重、节理裂隙发育,稳定性较差地层。另一种是沿着黄土与基岩的接触面滑动,这类滑坡多分布在沟谷下游的底部,有基岩出露,基岩顶部往往风化严重,节理裂隙比较发育,稳定性差,受地下水影响较大,是软弱结构面。这两种滑动面位置的滑坡的数量在总体上基本相同。

图3-3 滑坡体规模比例饼图

图3-4 滑坡体厚度比例饼图

图3-5 滑坡灾害发生年代比例饼图

图3-6 滑坡灾害稳定程度比例饼

7.按稳定程度划分

按滑坡体的现状稳定程度,可划分为稳定滑坡、不稳定滑坡和基本稳定滑坡。根据野外详细调查及访问资料,区内滑坡有基本稳定和不稳定滑坡两类,其中基本稳定滑坡最多,计11处,占实地调查滑坡总数的91.6%;不稳定滑坡1处,占8.4%(图3-6)。

(二)崩塌

崩塌是陡坡或直立陡坎上部分岩土体脱离母体,发生坠落、倾倒和滚动,对其下居民或房屋财产以及对公路等公共设施造成损失的一种地质灾害。根据本次调查统计结果,区内崩塌地质灾害多发在公路高陡边坡和居民房屋建筑场址高陡边坡,以中台镇及梁原乡居多。

崩塌主要为黄土崩塌及基岩崩塌(图3-7),主要分布在黄土台塬边缘斜坡和达溪河、黑河及其支流两岸沟底公路陡崖地带,体积多为数十方的局部崩塌,小型崩塌为主(图3-8),其形成机理比较简单,可分为倾倒式崩塌、滑移式崩塌和错断式崩塌(图3-9)。规模稍大的多是公路高陡边坡崩塌,其威胁对象多为公路,如朝那至梁原的公路以及梁原到龙门公路,暴雨及大雨过后多会发生崩塌,崩塌物堆积到公路上阻碍交通,当地政府及时组织人力及机械进行清理才能保证道路畅通。

图3-7 崩塌灾害点物质组成比例饼图

图3-8 崩塌灾害规模比例饼图

图3-9 崩塌灾害变形方式比例饼图

(三)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在工作区最为发育,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66.9%,共73处。从斜坡坡体物质组成来看,虽然区内斜坡结构类型有多种,不稳定斜坡坡体是由中、晚更新世黄土组成或者黄土与基岩组成。从主导触发因素角度划分,在不稳定斜坡中,以人类工程活动为主导触发因素占绝大多数,多为人工削坡建窑、建房,开挖修路等造成的,自然因素为主导触发因素的不稳定斜坡占少数。在这些不稳定斜坡中大多数目前稳定性较差或稳定性差(图3-10、图3-11)。在强降水及暴雨地震等影响下还是存在比较大的隐患,所以应该特殊对待,以免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图3-10 不稳定斜坡灾害稳定性比例饼图

图3-11 不稳定斜坡灾害诱发因素比例饼图

(四)泥石流

县域内泥石流不发育,仅在中台镇坷台村坷台组涧子沟、城关村西沟、城关村东沟、独店乡白峪村多家庄组闲子沟发育共计4处泥石流灾害点。其共同特征是沟源上部有较厚的黄土覆盖,黄土节理裂隙发育,表层风化严重,物源比较充足;泥石流沟侵蚀强烈,冲刷深度较大,侵蚀沟在各种外力作用下,产生严重的垮塌、坍方,以及水流片蚀、溶蚀作用等产生的松散物质堵于沟槽,遇到暴雨洪水便可能形成泥石流。这类小型沟谷的集水面积小,沟源近,流程短,可供给泥石流的物质和水量都有限,规模不大。

泥石流类型,按照物质组成划分4条为泥流;按照流体性质划分1条为粘性泥石流3条为稀性泥石流;按照发育阶段划分4条为旺盛期泥石流;按照规模划分1条为小型泥石流3条为中型泥石流。



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有哪些?
答:二、我国常见类型地质灾害分布 (一)地震 地震每天都在发生,只不过人类能察觉的地震(有感地震)还不到1%。科学家们通过对地球上地震发生频率的统计,划分出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陆断裂地震带和大洋海岭地震带等大地震带,其中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范围均涉及我国境内。我国是受地...

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
答: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从环境地质条件、地貌、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发生频次等综合考虑,将甘肃段划分为9个段进行评估。 (一)红柳河—桥湾(0~198km)段 洪水冲蚀:该段内分布着36条规模不等的冲沟,宽度一般10~200m,因大部分地段处于铁路路基下游,上游滩地洪水经路基防护工程阻挡后通过桥、涵流入下游冲沟...

地质灾害类型
答:在划分地质灾害类型时,以引起灾害或具有潜在危害的293处滑坡、52处崩塌和51处不稳定斜坡等野外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不考虑未引起灾害或不具潜在危害的滑坡、崩塌自然地质现象点。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2005年发布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50000),结合调查区实际情况,划分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

地质灾害主要种类?
答: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震、火山等等。后者如地面沉降、冻土冻融灾害、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土地沼泽化灾害、水土流失灾害等等。依致灾因素可划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两类,前者是由于自然因素诱发,包括降水、重力作用、地震作用等;后者为人为因素所致。

地质灾害类型六大灾种
答:5、地裂缝:地裂缝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形成一种地质灾害。6、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地面垂直下降的现象。人为因素主要指开釆地下水、油气资源以及局部性...

地质灾害六大类型
答:六大地质灾害类型分别为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岩溶和地震。1. 泥石流:当上层土壤松软,受到强雨水侵蚀和融蚀作用,以及下方松散物和高压水流的冲刷,导致断裂,便引发泥石流灾害。2.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也称为地陷,是指地应力不平衡导致位错和地层变形,进而造成下沉和内部土石被压缩出现裂隙,...

什么是地质灾害,分类怎样
答: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复杂.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裂缝,即习惯上...

地质灾害的种类及成因
答:2020-02-04 地质灾害类型及划分 2019-06-11 地质灾害有哪些类型? 7 2020-02-05 地质灾害的分类 1 2012-06-13 地质灾害的类型有那些? 9 更多类似问题 > 为你推荐: 特别推荐 「网络好人」是什么意思? 有哪些揭露讽刺韩国财阀的电影? 为什么麦当劳一瓶冰露卖 7.5 元? 汽车加混汽油会有什么后果?

地质灾害包括哪些灾害
答:地质灾害有:1、地裂缝: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成为一种地质灾害。2、地面沉降: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

地质灾害有哪些
答: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