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修改病句高手进来!

作者&投稿:尹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是修改病句的高手就进来!!!!!~

1、少主语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使他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既然是少主语,那么就应该找出正常的主语是什么。
若以“帮助”为主语,则改为
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使他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若以“他”为主语,则改为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去掉“使”)


2、 少谓语

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种工具,就不能有条理,严密的思维能力。

缺少谓语的部分是后半部分的“有条理”之前,因为“有条理”和“严密”这两个词是用以修饰“思维能力”的,这样,后半句话缺一个动词,否则句子主干将变为“不能能力”。
在“有条理”前加入一个适当的动词,例如“拥有”“具备”等。


3、 少宾语

今天的《黑龙江日报》继续发表介绍我国最新科学技术成就,我读后很受鼓舞。

“介绍~成就”是一个动宾短语,不能当作一个宾语来对待,这样,“发表”一词就缺少相对应的宾语,可改为“发表介绍~成就的文章”。


三、语序不当

每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希望”是现在而非将来的动作,所以应改为“都希望自己将来……”。


四、前后不呼应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高中典型语病“两面对一面”。前面出现了“有没有”,后面相应就要出现“能否”,以保证句子的意思是“两面对两面”的相对完整形式。个别时候也可以改成“一面对一面”,但是此句不适用。


五、前后矛盾

这次会议,我们班同学基本都参加了。

“基本”和“都”矛盾,前者含有“没到齐”的潜在意思,后者则是说全部到齐了,可到底来没来全呢?
去掉两词其中的一个。


六、句式杂揉

我们是生长在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是多么幸福啊!

杂糅的句子的源头往往是两个不同的句子,这两个句子含有一定相同的成分,病句将这两个部分混为一谈,将两个句子糅成一个句子。
此句中,“我们是生长在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是一个独立的句子,“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是另一个独立的句子,应该分立开来,否则就犯了上述的杂糅错误。


七、多重否定句表述有误

还有谁不能不被志愿军战士的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呢?

查“不”“否”等否定词语和反问语气的数目,即可知道句子表达的是肯定语气还是否定语气。此句中,两个“不”和一个反问语气,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与句意明显不符。为了表达通顺和表意正确,去掉第一个“不”。


八、复句关联词语不当

他的基础太差,尽管怎样努力也赶不上别人。

“尽管”意为“在某某条件下……”,其后常和“还是”等词连用,表示让步,用于此处明显感觉不合适(读着也不通),改为“不管”或“无论”等关联词。


时间仓促,谬误之处敬请指正。

翻译成中文就会发现问题所在了。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动物,就像我们需要水和空气等等。注意两个词“就像”、“等等”。“就像”后面所举的比喻、例子肯定是有效的,如果不是有限的就不能说是“就像”了。而“等等”却是说无法一一列举,这显然跟“就像”相矛盾。去掉“and
so
on”就好了。

因为你不要复制 所以我仅凭自己经验告诉你啊
1.先告诉你什么叫主谓宾:
我爱你 主语:我 ; 谓语:爱 ; 宾语:你 一般来说谓语都是动词啦,宾语是承受谓语的。
我爱你的车 主语:我 ; 谓语:爱 ; 宾语:车 定语:你的(修饰车)
2. 宾语缺中心语的情况
例句:同学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
分析:主语同学们,谓语响应,响应什么?一般都是响应号召啊,学习雷锋只是说明是一个什么样的号召,所以应改为:同学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的号召。(这里“学习雷锋的号召”是宾语,“号召”是宾语中心语)
出一题给你做(我自己编的题目啊,别见怪):我们要尽努力使山村的教育走上现代化。
你知道怎么做了吗?提示:走上道路。
3.谓语中心语 这个很好理解啊 就缺少动词嘛
例句:校园里,学生会潜移默化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
分析:缺少谓语中心语。应改为: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
4.主语缺中心语 这个也很好理解的 就是缺少做动作的那个人
例句:听了经理的报告,作出了本季度的工作计划。加个“我”就得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经常会出现介词充当主语来混淆你,使你感觉好像有主语,读上去好像是通顺的,但其实介宾结构是不能当主语的。这种情况很典型,你可以上网搜,我这里就不赘述了。
例句: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分析:什么说明了一个大问题?前面的从……中,只是介宾结构,你感觉很像主语吧?其实不是。 修改:删掉从中。这一件平凡的小事,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例句: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修改:删掉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还有你要分清缺少主语和省略主语的情况,祈使句是可以省略主语的,比如,滚!走开!下去!

打字好累啊~~~~~~~~我也只是个学生,这些都是我的语感和经验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一、教教你。
  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不要随意添加原句以外的其它内容和文字。常见的病句种类有:(l)词序颠倒;(2)前后矛盾;(3)成分残缺;(4)指代不明;(5)标点错误;(6)关联词用错;(7)重复啰嗦;(8)搭配不当;(9)归类有误;(10)不符合事实。请按顺序写出第一题中10句的病句类型。(写序号)
二、考考你。
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馈。
2.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3.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4.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坏的作风。
5.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
6.经过普法教育,群众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7.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8.我们在学习上应当有不怕困苦的精神。
三、改正下面句子中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1.我们庆祝李明评上了“三好学生”。
2.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情趣。
3.抗日战争时代,我国出现了不少抗日小英雄。
四、改正下列句子中词语搭配不当的地方。
1.他那和善的眼睛里射出慈爱的光亮。
2.我们漫步在郊外的航道上。
3.我在区运动会上,为学校争得了名誉。
4.两山之间流动着弯曲的小路。
5.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令。
五、下面的句子不完整,请加以补正。
1.我们必须讲卫生的习惯。
2.老师讲了孔繁森救助藏族孤儿。
3.战斗英雄邱少云的事迹鼓舞我们。
4.清明节前的晚上。
六、改正下面句子中词序排列不当的地方。
1.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
2.我把两件新旧毛衣送给灾区的小朋友。
3.校门两旁的迎风招展红旗。
4.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老红军的报告。
5.阳光照在透过玻璃的桌子上。
6.这个深深有趣的想法印在我心里。
7.老师表扬了好人好事李小明助人为乐。
七、改正下列句子中词义重复的地方。
1.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2.我有一条很红的鲜红的红领巾。
3.中秋节的晚上,我望着天空中的月亮,天空中的星星。
4.春天,路两旁栽上了绿油油的绿树。
八、改正下列句子中不妥当的地方。
1.《中国少年报》和《儿童时代》这两种报纸我都爱看。
2.灿烂的阳光淡淡地照耀着大地。
3.花园里开满了各色各样的黄菊花。
4.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了。
5.他的家乡是北京人。
九、综合练习。
1、骄傲自满是学习上的阻碍。
2、这些是唐朝出土的文物。
3、看了这部电视剧,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公园新设了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5、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6、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
7、坚持写日记,写作能力就会迅速提高和扩大。
8、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可耻的。
9、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
10、报晓的公鸡是起床的信号。
11、我们要认真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12、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13、《小学生语文学习》和《中国少年报》是我最喜欢读的报纸。
14、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和公共财物。
15.早稻熟透了,田野里像铺上了绿色地毯。
15.少先队员要发挥革命传统。
16.因为老舍爱养花,而且养了许多花。
17.小兴安岭的夏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18.妈妈买了水果、桃、苹果,还有巧克力。

十、修改段落。
老师傅听了这话,一下子,搂住了徒弟的肩膀,一棵泪珠涌出了
多皱的眼角,他异口同声地说:“真多亏你了,否则,还不知怎样结
果呢!”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主语就是整个句子中,做动作的人或物,谓语是动词,包括一般动词和“是”,宾语是动作施加的对象。例如,我正在吃饭。做动作的人是我,我就是主语,动作是吃,吃就是谓语,吃的对象是饭,饭食宾语,再复杂的句子也是这么划分的。你问题中的中心语表述概念不对,中心语是就定语状语补语来说的。还是上面那个句子。复杂一点,我的母亲正在高兴地吃饭。这里主语是母亲,(因为做动作的是母亲),我的是来修饰母亲,作定语,那么母亲就是我的这个定语的中心语。谓语是吃,高兴地修饰吃,高兴地做状语,吃就是高兴地这个词的中心语。
还有问题,欢迎追问。

(语文)修改病句。
答:(语文)修改病句。 4个回答 #热议# 为什么现在情景喜剧越来越少了? 小火车很污污污 2014-04-15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九年级五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级。(搭配不当:主干成绩是班级,去掉"一个班级") 2、各地纷纷...

语文高手进来看看啊!!! 是修改病句的!!!急!!!
答:1(语意不明)把弯弯的去掉2(重复罗嗦)把人们去掉3把随手去掉4把呼呼的去掉5把的沙地去掉 二、1肥沃广阔的土地上种着绿油油的西瓜。2万籁俱寂的黑夜里隐隐约约有一个影子在闪动。希望能帮到你

语文修改病句
答: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殚精竭虑(或尽心尽力、尽心竭力、费尽心思、竭尽全力)。【解析】“处心积虑”是贬义词,不合语境,应改为褒义词语。2、对这些问题,我觉得这样调查处理和答复,都是不负责任的。【解析】“答复”“调查处理”是“态度”搭配不当。3、(切实)贯彻落实科学...

修改病句:
答:1、这次语文考试,全班同学都及格了,只有王强同学考了53分。这次语文考试,其他同学都及格了,只有王强同学考了53分。2、老师表扬了班里的好人好事和李东帮盲人过马路的事。老师表扬了班里的好人好事。3、我把胜利的消息已经告诉大家了。我把已经胜利的消息已经告诉大家了。4、董文华的歌唱得有声有色。

请出10条修改病句,急用啊!!!
答:请出10条修改病句,急用啊!!! 1:适合小学五年级;2:要注明错误原因(例如:缺少主语);3:必须在两天之内回答,若按时回答再加5-10分!!!... 1:适合小学...D.《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答案:(B)A“重任”与“不行”搭配不当。C应...

修改病句,语文高手来啊
答:王老师已经五十岁了,却【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朝气。清晨,他迈着稳健的步子走向学校。夜晚,他在灯下【刻】苦学习,认真备课。最近,他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他】说:“【我】要把毕生的精力献给教育事业。”

修改病句。
答:16.通过李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同学们的(亲热)帮助,王小刚的语文水平(大大进步)了。分别改为:(热情);(大大提高)17.渔人(做在)船尾,(优然)地吸着烟,鸬鹚好像列队的士兵。分别改为:(坐在);(悠然)18.我们(因该向)小红那样助人为乐,把(坐位)让给小同学(座)。分别改为:...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
答:修改下面的病句,注意用好修改符号,并要想一想是属于哪-类错误。 (1)大街两旁摆满了人。 (2)李老师真好,见到我们总是嘻嘻哈哈的。 (3)西湖的风景优美,景色秀丽。 (4)张雁和李纹约好一起在自己家里温习功课。 (5)运动员以坚定的毅力,跑完了全程。 (6)阅读课外书籍,我们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7)...

语文修改病句!!高手进啦!!!拜托!好的最后还会再加财富的!要完整、清...
答:1,“通过”和“使”都是祈使句,多余了,删除“通过”或者“,是”2,“由于...”与后文不是因果关系,删除“导致”3,“当那”是现在进行时,与“将要”矛盾,任选一个删除 4,“抓紧”后面加“时间”5,“的主要原因”和“所产生的结果”矛盾,删除一个 6,删除“我们”7,主从句中两个主...

是修改病句的高手就进来!!!
答:既然是少主语,那么就应该找出正常的主语是什么。若以“帮助”为主语,则改为 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使他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若以“他”为主语,则改为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去掉“使”)2、 少谓语 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种工具,就不能有条理,严密的思维能力。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