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分类

作者&投稿:长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十种病句类型~

(1)语序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或赘余。
(4)结构混乱。
(5)表意不明。
(6)不合逻辑。
(7)歧义。
(8)句式杂糅。
(9)分类不当。
(10)单面性对多面性。

扩展资料
常见病句有以下六大类:
一、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如: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状语位置不当。如:
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二、副词“不”的位置不对。例如:
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不”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三、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如: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
四、介词位置不当,例如:
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把” 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五、搭配不当,如: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六、成分残缺,如:
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病句

常见的六大病句类型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拓展资料.常见病句有以下六大类:
(1)语序不当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搭配不当
例: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
(3)成分残缺
例: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的科学种田。(“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
(4)结构混乱
例: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5)表意不明
例: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九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6)不合逻辑
例:他是全部死难者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1.成分残缺,主要是缺少主语、宾语:
如: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没有主语,去掉“使”。)
如: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问题”。)
2.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复句中关联词搭配不当:
如: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主谓搭配不当,把“眼睛”改为“目光”。)
如: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出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把“揭露”改为“表现。”)
如:只要稍微深思熟虑一下,这个道理是不难领会的。(“深思熟虑”是需要时间的,是反复思考的过程,“稍微”是不可能做到深思熟虑的,所以用在这里修饰不当,应该删去。)
如:对他的错误,不但不应该袒护,而应该提出批评。(这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成“……不但不应该袒护,而且还应该……。”)
3.词序颠倒:
如: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烧毁并洗劫”这样表达不合事理,应对调。)
如:我们看见火车、轮船在水上、陆地上行驶着。(语序的排列不仅要符合事理,而且还要在行文上前后照应,连贯一致。这句话应把“水上”和“陆地上”对调一下。)
4.重复啰嗦:
如: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头发不在头上在哪里呢?可见“头上的”三个字是不必要的,否则啰嗦。)
如:老马和老李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水稻高产试验。(“多次”和“反复”是一个意思,不必要重复使用,应删去其中一个。)
5.前后表达不一致或矛盾:
如: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取胜的关键”,或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如:王芳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她大概是生病了。(“断定”和“大概”矛盾,去掉“大概”或去掉“大家断定”。)
6.概念含混:
如:张敏同学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西游记》、《水浒》、《新华字典》等几十本文学书。(《新华字典》不属于文学书,应去掉。)
7.滥用副词,介词以及否定词的混乱使用:
如:这将保证了粮食的大面积丰收。(“将”和“了”的时态不同,去掉副词“将”。)
如: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就是“不能”,后三句中的“不”应去掉,否则意思完全相反。)
如: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如:对于这篇作文,我写了整整一小时。(介词“对于”是多余的,应删去。)
8.有歧义:
如:我校举办的数学、物理两个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农业机电课程。(这句话有两种理解:(1)这两门课程是数学、物理短训班各开设的,即数学短训班开设了这两门课,物理短训班也开设了这两门课。(2)这两门课程是数学、物理短训班分别开设的,即数学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课程,物理短训班开设了农业机电课程。看来应该是第(2)种理解,应该在“开设”前加上“分别”。)

①搭配不当 ②句子残缺 ③成分多余 ④语序不当 ⑤语句杂糅 ⑥句子歧义

病句类型
1、病句的基本类型
(1)用词不当
①感情色彩不当。
如: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②关联词用错。
如: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2)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
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②动宾搭配不当。
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⑧主宾搭配不当。
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动”。)
④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3)成分残缺
①缺主语。
如: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
作用,所以,应删去。)
②缺宾语。
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

(4) 语序不当
① 逻辑语序不当。
如: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②关联词语序不当。
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两个分句是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如例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如例B,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5)前后矛盾
①前后不统一。
如: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能”与“否”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所以,应删去“能否”。)
②否定多余。
如: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不无责任”即有责任,加上“并非”,意相悖,应去掉“并非”或去掉“不”。)
⑧范围不清。
如: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图片”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应说成“宣传画及其它图片”。)

(6)重复罗嗦
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7)表意不明(歧义)
如:牧童牵着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还是“牛吃草”: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

2.病句修改的基本方法。
(1)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毛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2)先主后次,对症下药。如果是语法错误造成的病句,修改时,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谓、宾),看看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结构是否混乱,并将发现的错误加以改正:然后再检查附加成分(定、状、补),把误用的词语、颠倒的语序或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附加成份一一加以改正。

(3)修改病句应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采用: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字词短语),调(调整字词的顺序),换(更换其它字词)。不能另造新句。

造成语病的原因主要是词语错用、语法错误、逻辑错误、重复罗嗦、修辞不当、歧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多种情况,将例述如下:
一、词语错用
  (一)词性误用
  1名词误用:
  例1: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条理"本是名词,此使用为形容词。与"完整、清晰"并列。可改为"有条理")
  例2:你这种行为就不中国了。("中国"是名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不是中国人的行为。")
  2 动词误用
  例1: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感动”是一个动词,此使用为形容词。可改为"感人")
  例2:思维这个词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使用"是动词,此处使用显得繁冗,可去掉)
  3 形容词误用
  例l他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使我心中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沉重"是形容词,此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重感"〉。
例2这本书。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悬殊"本是形容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相差"。)
  4 数量词误用
  例1 :上午。他吃了二个馒头和一碗粥。("二"应改为"俩")。
  例2:在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们俩个人又在一起交流经验。("俩"应改为"两)
  例3:收音机的价格一阵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一倍。(将"一倍"改为50%等)例4:赵家坡这个小山庄,自力更生建起了一座蓄水近十万多立方米的水库。("近"与"多"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例5: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平均’,和"以上"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例6:我们外科的治愈率已由80%增加了93%。("了"应改为"到")
  例7:他那身汗溃的劳动布单帽和半新的家做黄布褂都早已湿透了。(量词"身"可修饰"黄布褂",但不能修饰"单帽",应将"身"改为"顶",并在"半新"前加"那件")
  5 代词指代不明
  例1: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
  例2:在老校友聚会的那天,张青和王捷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他"究指张青呢还是王捷呢?可将其改为"张青")
  6 副词误用
  例1:新的政委和老政委一样,更会体贴战士。〈"更"与语境不符,应删去)
  例2: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偶尔"是副词,不能作渭语,此将其误用为形容词,应改为"偶然")
  7 介词不当:
  例1: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钊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误用,应去掉)
  例2:我关于美学很感兴趣。("关于,误用,应改为"对"或"对于")
  例3: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在"和"上"多余,并导致了语法错误。应删去)
  8 助词误用
  例l:广东农村正在掀起了科学种田的新高潮。("正"和"了"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例2:连用的词语,在内容上前后不能重复,否则。将会犯了画蛇添足的毛病。("将"和"了"矛盾。应删去"了")
  例3: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友射的首枚运载火箭圆满成功。(因多用"的,字,使本为主谓短语作主语变为名词性偏正短语作主语,与谓语部分不能配捕,应删掉"的")
  9 连词误用
  例l:他的话明确和有力。("和"应改为"而")
  例2:大家主动地批判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使本不为并列关系的词语变为了并列关系,应改为"等"〉
  例3:欣逢这个伟大的日子,我谨代表我国政府、人民和我本人向阁下及通过阁下向贵国政府及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第一个"及"误用,应改为"并")
  例4:怎么?他到现在还没拿定主义学历史或者学地理。("或者”应改为"还是”)
(二)词义不当
  1 词义误解
  例:这种鼓吹有钱便是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不刊之论"是不更改、磨灭的言论,可改为"极端错误"等)
  2词义轻重不当
  例1:小王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就。("成就"词义过重。应改为"成绩")
  例2:对于这种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我们必须很好批评。("批评,词义太轻。应改为"斗争"等)
  3 词义范围不当
  例l:社会主义建设时候,需要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时候"范围太小,应改为"时期")
  例2:我们应很好控制改革开放的场面。("场面"范围大小,应改为"局面")
  例3:我们班上今天发生了不好的事变。("事变"一词范围太大。应改为"事件"或"事情")
(三)色彩不当
  例l:我军经过多次的冲锋。终于打嗷了敌人的顽强进攻。〈"顽强"是褒义词,此使用为贬义词,应改为"顽固")
  例2:要想大家都有高昂的斗志,我们应该做仔细的煽动工作。〈"煽动,是贬义词,此误为褒义词,应改为"鼓动")
  例3:老大娘虽然一字不识,但她一进屋便敏锐地感觉到:屋里弥漫着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专业术语,用于-字不识的老大娘是不恰当的,应改为"煤气)
  例4:我们在全世界再次郑重地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明"用于此不合庄重严肃语境,应改为"声明)
(四)关联词语误用
  1 错用关联词语
  例l:尽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也要完成任务。("尽管"是转折联词,此分句间是条件关系,使用它不恰当,应改为"不管")
  例2:宁可千日无灾,不可一日不防。("宁可……也……"是选择中表取舍关系的关联词,此分句间应是让步假设关系,此用它不能正确地显现分句间的关系,应改为"即使……也……")
  2 滥用关联词语
  例l:这幅画我一直非常喜欢,可是对它的领悟,却是不久前的事,〈"却"与"可是"重复,应删去"却"或"可是")
  例2:有的同学由于对语文不感兴趣。所以对数学很喜欢。〈"由于……所以……"表因果关系,而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应去掉)
  3 缺少关联词语:
  例1: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前面已用"不仅",而后一分句缺少与之相呼应的"而且"等,应在"体形"前加"而且")
 例2: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此句两个分句阎明显是有转折关系,应加上"虽然……但是……"这一对关联词)
  4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l: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不管”应移到句首)
  例2:小玉不但会唱歌,而且小李也会唱歌,〈因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不但"应移至句首〉
  例3:农民一方面向化肥厂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另一方面化肥厂积极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保证化肥的供应。〈应将第一个"一方面"移至句首)
  例4:不等大家到齐,就他-个干起来了(两个分句主语相同,只不过第一个分句蒙后省主语,所以"就"应移到"他"与"一个"间)
  5 关联词语配套使用不当
  例l,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只有"和"就"不是同套关联词,不能配搭使用,应将"就"改为"才",不能将"只有,改为"只要",因为分句间是必要条件关系而不是充分条件关系〉
例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属同套关联词语。不能配套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二、语法错误
  常见的语法错误有五种:成分残缺、成分多余、配搭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杂糅。
  (一)成分残缺
  成份残缺是指必须具备的功法成份残缺不全,影响了语意表达,不指根据语境省略了某一成份或某些成份而语意袤达不受影响的现象。
  1 缺主语:
  例l: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因多用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全句缺主语情况是主语残缺的主要表现。此句应去掉"在"和"下",或去掉"使")
  例2:《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由于句子较长,暗中更换主语也是造成缺主语的重要方面。此句前半部分的主语是一"周文宾",而后半部分转换为"王老虎",应在末句加上"王老虎"这一主语)
  例3: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教委的表影。(因误把偏正短语中偏的部分理解为中心语而后面句子缺主语的情况也值得高度重视。此句的前一分句主语是"成绩",而后分句误解为第-个分句主语的是"学校",故错误地承前省略,应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主语"学校")
  2 缺谓语
  例1: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百米伏的拦河大坝魏然屹立在天目瑛边。(因句子较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忘记前边结构而致使缺谓语,是谓语残缺的主要原因。此例中前面主语是"南堡人民",后面没有与之相呼应的谓语,应在"一道"前加上"使"等)
  例2:商业部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教育。出售产品的重要意义,〈应在"出售"前加"讲清"〉
  例3: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深入开展人生意义在于奉献的讨论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应在第二个"学校"前。加"使"等)
  例4: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使"吃不饱、穿不暖"作谓语,或在"吃"前加"过着"〉
  3 缺宾语
  例l: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句子稍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呼应,是造成宾语 残缺的重要原因。此例末没有与谓语"讨论"相呼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其末加上"的问题"等)
  例2:《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课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梁生宝为实现稻麦两熟计划去郭县购新稻种。(应在其末加上"的故事",与"写"这一谓语呼应)
  例3: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博"后,加"的精神",与谓语"发扬"相呼应)
 4 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1: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就会造成表意不严密等情况。此例仅"付出劳动"是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应在"劳动"前加"艰苦且有效的"限制语)
  例2: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加"秋后"以限制时间)
(二)成分多余
  1 主语多余
  例l: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因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例2: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应去掉"风格")
  2 谓语多余
  例l: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进行"多余,应去掉)
  例2: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打"多余应删去)
  3 宾语多余
  例1. 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小说总集《人间悲剧》的编写。("的编写"多余,应去掉)
  例2. 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 附加成份多余
  例l: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丰富的各种矿藏。有布满无数珍宝的山村。("的各种"多余。应删掉)
  例2:开学前,我们搞了一次军训,负责军训的教练是连队的大胡子和小眼睛。("负责军训"多余,应删掉)
  例3: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是否"多余,应删掉)
  例4: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漫山遍野,与"到处"重复。最好删掉"到处"因"漫山遍野’,更有强调意味)
  例5: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其删掉)
(三)配搭不当
  1 主谓搭配不当
  例1: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例2: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成主谓关系)
  例3: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例4: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绣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教导"和"出现"构成主谓关系不当,可去掉"循循善诱的教导。"最好可再加"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构成主谓关系)
  2 动宾搭配不当
  例l:《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例2:战士们冒着涝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冒着"与"小路"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在"泥泞小路"其前后分别加上"在"和"上")
  例3: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语中"注视"不能和宾语"报告"相配擂,可予删去)
  3 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1: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 "改为"人")
  例2: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例3: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则不能与"打扫"配搭。可在其前加上"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
  4 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
  例l: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配搞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例2: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例3: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的,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四)语序不当
  不同的语序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这是汉语的-大待点。语序如果不当将会使表意不明等。语序不当主要有四种:词序不当、主客体颠倒、句子成份顺序不当、分句位置不当。
  1 词序不当
  例l: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例2: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
  例3:试看山花烂漫开遍了原野。(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
  2 主客体颠倒
  例l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例2: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描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3 句子成分顺序不当
  句子成份的顺序不当可能造成不同的限制关系,引起表意的差异,有的虽不引起表意差异,但也不符合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句子成份的排列规律在"语言连贯"中有详细阐述)
  例1: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例2:广大农村青年表现了无比的学科学学文化的积极性。("无比的"放在"表现了"后与放在"积极性"前没有什么表意差异,但应放在"积极性"前才符合句子成份的排列规则。)
  4 分句位置不当
  例l: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例2: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五)结构杂糅
  表达时因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将两种句式放在一起说,半截转向的现象,即结构杂糅。
  例1: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去掉"从")
  例2: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谓语部分是判断句和陈述句杂糅。可在句末加"的",形成"是……的"强调型结构,也可去掉"是")
  例3: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可去掉句末的"作者")
  例4: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杂糅,应去掉"可想而知"并在"成绩"后加"呢")
三、逻辑错误
  逻辑错误指不合事理、不合生活逻辑,不合客观事物联系等错误。
  (一)不符合客观事实
  例l:八百多人,几干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儿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例2: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大学所有课程"浩翰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
  (二)前后矛盾
  例1: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 ,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例2: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志愿者突击队"。("都"表所有,而前已限定为叫百分之九十",前后矛盾,应去掉"都")
  (三)分类列举不当
  例1: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例2: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例3: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四)前后不一致
  例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
(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要"改为"能否")
  例2: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兼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能"改为"能否","有"改为"有没有")
  例3: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五)否定失当
  例l: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例2: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例3: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四、重复罗嗦
  例1:应聘的外国专家正式工资一般应高于或维持试用期工资而不能低于试用期工资。(已有’高于或维持"来限定,明白地排除了"低于"的情况,再用"低于试用期工资,是重复,应删掉)
  例2:五星啤酒厂决定给陈新瑶等二人留厂察看两年处分,受处分期间每月发生活费。并免发奖金。(第二个句子前面己说明"只发生活费。"己排除了发放奖金。再说"免发奖金。"重复罗嗦,应删掉)
  例3: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堪"本是"可以"之意,前面再用"可以,重复罗嗦,应去掉"可以")
  例4:从他微弱的呼吸着,他没有死,还有一息尚存。(前面已说"微弱"、"没有死"己含有)

病句的分类
答:常见的病句类型:(1)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残缺等。例:半夜里在旷野中听到了那种咯咯咯的声音,使我毛骨悚然...

五大病句类型及句子
答:7、分类不当 如:农贸市场里有黄瓜、豆角、圆白菜、西瓜、西红柿等蔬菜。改为:农贸市场里有黄瓜、豆角、圆白菜、西红柿等蔬菜。8、指代不明 如:张扬和李军坐在我前面,我把水果递给他。改为:张扬和李军坐在我前面,我...

修改病句的十种类型是
答: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句式杂糅、分类不当、例句如下: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修改: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

不同类型病句20个并改正
答:6、自相矛盾类型的病句: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7、指代不清楚类型的病句:李兵和王刚在课间散步时,他对他说:“上课要全神贯注听讲。”二、分类修改病句。一 重复啰嗦。(分清大小概念,决定取舍,取大取小)1...

修改病句 四种类型各一句
答:病句:那些随地乱扔垃圾的人,是不文明的表现.改正:人和表现搭配不当,改成“那种随地乱扔垃圾的行为,是不文明的表现.”4、分类不当 病句:学校门口新开了一家卖汽水、果汁和饮料的小店.改正:汽水、果汁都属于饮料,分类不...

病句有几种类型?
答:(一)“一面对两面”的病句 其中较为明显的病句,只要注意前后句子间关键词语即可。例一.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例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例一和例...

小学四年级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及方法?
答:7.分类不当:即句子中把不是一类的归为了一类。例:篮子里有青菜、萝卜、葡萄、西红柿等蔬菜。方法:一般要牢牢掌握“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三改,对症下药。

求病句并改正
答: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四、高考题型示例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999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

常见句子病句类型
答:(1)成分残缺 (2)搭配不当 (3)语序不当 (4)指代不明 (5)否定不明 (6)词语误用 (7)不合逻辑 (8)重复堆砌 (9)一面与两面不对应 (10)并列不当 应该指出:病句的病因并不是单一的,分类的界限也不是非常分明,以上的分类主要...

老师要求我们在课上讲病句,该怎么样,详细点。有示例,要高中的
答: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常见的病句种类有:(1)词序颠倒;(2)前后矛盾;(3)成分残缺;(4)指代不明;(5)标点错误;(6)关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