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讨人厌的宰相,却为何能够解释“宰相肚里能撑船”?

作者&投稿:高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个讨人厌的宰相,却解释了何为“宰相肚里能撑船”~

宰相肚里能撑船:一般形容一个人宽宏大量,大人有大量的意思。“宰相肚里能撑船”是倡导为人处世要豁达大度,待人处事要宽厚仁慈。人处世的智慧之一就是宽容他人。宽容别人方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宽容他人的过错,就会赢得朋友,赢得别人的佩服与尊敬。


古代宰相们的传记图书,这几年格外火,身边不少朋友,闲下来就捧一本读。历朝历代名相们的心术权谋,茶余饭后常见如数家珍,聊得格外热闹。
但其中有一样宰相本事,却是啃书本学不来的:宰相肚量。民间老话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但话容易说,做到却极难,生活中一点磕磕碰碰,就常见忍不了脾气,想撑船?着实高难度!
可只要看看那些声名显赫的宰相们,就知道这件难学的事,才是必须学的功夫。如果权谋是招数,气量胸襟就是内功,多少历代名相们,却都以气度襟怀,举重若轻的“撑船”,换得轰轰烈烈人生。只讲权谋不讲肚量?好比练武不练功!
其中的道理,任何年代都不变:有多大的肚量,就有多强的人生!
一:躺枪宰相
盛唐名相极多,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宰相张嘉贞,却是名气比较低的一位。可放在唐玄宗时代,这位宰相却也有个独家记录:躺枪次数最多的宰相。

比起诸多贵族身份的宰相们,张嘉贞却是唐朝少见的科举出身,然后从基层县尉官职起步,一级级苦熬上来,多年艰辛拼打,外加他天生暴脾气,整顿吏治从不手软,所以走哪都得罪人,稍有风吹草动,更是立刻犯小人。做县尉的时候,刚干出点业绩,就因上司犯法被牵连,落得狼狈回家。后来率军抗击突厥,屡次立下战功,但经常是刚立了功,黑状就立刻挨上。好些八竿子和他打不着的事,常见栽到他头上。
尤其最冤的一次,发生在开元六年,刚立过战功的他入京朝见,进长安后气还没喘匀,立刻就被御史大夫王唆一顿弹劾,竟扣上了谋反的大帽子,把唐玄宗也惊着了,认真立案调查,才知是没影的事。气坏的唐玄宗要把王唆治罪,却是刚躺完枪的张嘉贞挡在面前:王唆告发我,这是他作为御史的本分,御史们向天子提出不同意见,监督各级别官员,这更是大唐制度。您要是处罚王唆,就是坏了大唐国体,皇上您就饶了他吧。
无论受多大委屈,躺了多少枪,绝不能坏掉国家的政体大局,这就是躺枪宰相张嘉贞的觉悟!
不计前嫌的张嘉贞,也借着这件事,正式表明了自家工作风格:我就是这么个人,想开火尽管来。后来官至大唐宰相,却连田产都不置,整顿起贪污腐败来,更出名下狠手!以司马光的感慨:开元盛世这廉洁高效的风气,关键就在这坦荡做事的张嘉贞宰相!
二:海量寇准
谁是北宋最有量的宰相?宋初名相寇准,呼声从来很高。

当然放在他为官的年代里,相当长的时间里,寇准给同僚们的印象,却是一个十分没量的人,没量到锱铢必较。就连在皇帝面前,都是常见玩命掐架,掐的宋太宗受不了要回宫吃饭,他都拽着人家龙袍不撒手。事后气的宋太宗哭笑不得吐槽:你真比唐朝魏征还狠!
就连他最后的仕途悲剧,照好些宋朝人嘲笑,就是没气量惹祸:同僚丁谓好心和他拉关系,宴会上给他擦胡子,却被他当场一顿批:竟然给我这样溜须,你还有没有节操!从此犯了小人,被得势以后的丁谓一顿恶治,悲催流放雷州。
但是,也正是在晚年艰难的流放生涯里,一生倔脾气的寇准,却叫天下人看到他的雅量: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从来谈笑生风,把穷折腾的流放生涯,过得快快乐乐。后来老对头丁谓也惨遭流放,正好路过寇准地盘,眼看就要被寇准亲随们摁住痛打,却见寇准不计前嫌,反而好言一顿抚慰:咱俩的事过去了,回家好好过日子去吧!

当然,在这些雅量之前,寇准另一个“量”,也早早天下闻名:酒量。自从科场登第,就是大宋官场上出名的豪饮男,别管多高度数的酒,喝起来就似喝水。做地方官的时候,更是馋了就摆宴会,强令三班衙役赔着自己喝,有位衙役因为陪酒过度,居然喝的吐血,气的衙役老婆堵在寇准家门口怒骂,闹的寇准狼狈不堪,赔了一笔钱道歉了事。从此再不这么喝。
不过好些时候,还是照喝不误,尤其是宋真宗年间,二十二万辽军呼啸南下,兵锋直抵澶州。身肩抗敌大任的宰相寇准,坐镇澶州城时,每天都是大碗喝酒,边喝酒边运筹帷幄。事情叫宋真宗得知了,当场松了一口气:寇准天天在喝酒?前线靠谱了!果然不久后辽军大败,签订奠定宋辽百年和平的澶渊之盟。

如此喝酒建奇功的桥段,北宋末年的好些大臣们,也是心驰神往,比如宋钦宗的宰相何栗,被金兵打到汴京时,也是天天喝酒作乐,标榜向寇准学习,却是没几天就汴京沦陷,寇准没学成,皇帝都当了俘虏。
因为他不明白,寇准的锱铢必较也好,雅量酒量也罢,为的都是同一个目标:江山社稷。出手的每一招,都是牢牢扎住地气。所谓宰相肚量,不接地气,永远都是浮云。
三:何为负责
如果想在明朝的历任内阁首辅里,找一位能和北宋宰相寇准比讨厌的人物,放在十六世纪,首推就是高拱!

这位大明朝嘉靖至隆庆年间的内阁阁老,倒是没有寇准那般惊悚的酒量,相反生活作风严谨到刻板,哪怕后来贵为明朝文官之首,吃穿用度都相当简朴。宦海打拼几十年,出名的清正廉洁。闹得好些政敌憋足了劲想骂他,玩命刨他的隐私,竟都刨不出一件乱七八糟事。
但即使如此,该骂还是骂,甚至不夸张说,自从一代奸臣严嵩倒台后,他一度就是明朝政坛上挨骂最多的阁老——实在因为太欠骂。
高拱的做人做事,就是典型的霸道路线,甚至不夸张说,敢拽宋太宗袖子的寇准,跟他一比都是温柔类型。平日待人接物,就是一副冷冰冰架子,看谁都恨不得用鼻孔眼,隆庆皇帝面前,更是急了就摆老资格,说发飙就发飙,经常口水纷飞一顿乱骂,骂的隆庆皇帝经常目光发直,张口结舌思考人生。

当然骂皇帝还是其次,关键是同僚受不了,尤其是内阁议事,早年他还不是首辅,却是经常抢话,越是重大国事,越是抢着出风头,边干活边把同僚一顿数落,仿佛大明朝堂,众人皆是草包,就他一位能人。所谓“宰相肚量”,乍一看去,跟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如此风格,放在水太深的大明官场上,当然不停招风暴,特别是隆庆初年,高拱卷入了与内阁首辅徐阶的政争,却哪是老谋深算的徐阶的对手,被徐阶利用深厚群众基础,发动官员们连番上阵怒骂,把高拱一度骂的体无完肤,就连上班下班,都有年轻官员追着他的轿子狠骂。眼看落得墙倒众人推,只能慌不迭辞职而去。
谁知风水轮流转,三年以后,高拱时来运转,再度出任内阁大学士,更兼任吏部尚书,陡然成了大明朝堂的头号人物。兴冲冲的高拱,连忙从河南老家启程赴京,但京城里却炸开了锅,好些骂过高拱的官员,吓病的都有。有个当年骂高拱骂到祖宗十八代的仁兄,更吓得一病不起,高拱人还没到北京,他竟直接吓的与世长辞了。
可是,就在高拱到达前夕,高拱的学生,却已经给所有与高拱有怨的官员们,送来了高拱的心里话:大明朝现在时局艰难,是我们再互相算账的时候吗?同心协力才是真。
事实证明,这不是一句客气话,回归的高拱,半点往事都不再提,反而卷起袖子,一头扎进此时大明朝的凄风苦雨里,别说是秋后算账,昔日政敌徐阶的亲信们,不论和自己多大仇,只要有真本事,一概都重用。徐阶离任前在做的政绩,比如惩治腐败整顿军备,别管多大仇,自己接手后依然继续做。几年大刀阔斧,曾经腐败积弊丛生的大明朝,焕然变了新模样。大明王朝的黄金时代“隆万中兴”,就这样从他的手中开始。

真正的肚量,不在热情的寒暄作秀,而是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哪怕坏脾气如高拱,只要负责任,就是真肚量!

因为他们三人的肚量非常大,对于曾经陷害过自己的人都能不计前嫌,甚至是出言袒护,真的是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先说唐玄宗时期的张嘉贞,他是白手起家,能够官至丞相实属了不得,当然这个过程是十分艰辛的。他本人是一个十足的背锅侠,经常被人各种诬陷。有一次他进京面圣,本来以为会得到唐玄宗的一顿嘉奖,没想到御史大夫王唆却弹劾他,说张嘉贞要造反。唐玄宗没有立刻定张嘉贞的罪,而是查明真相,还了张嘉贞清白。唐玄宗要处置王唆的时候,却被张嘉贞阻止了。张嘉贞说王唆弹劾他是王唆的工作,不应该处置他。由此可见张嘉贞的气度有多大。

宋朝的丞相寇准因为脾气火爆吸引了不少的仇恨,晚年的时候被丁谓打压,流放到了雷州。当时流放之地都是非常穷苦的地方,但是寇准每天都笑着面对生活,从来没有抱怨。后来丁谓也被流放,恰巧被寇准碰到,寇准也没有出言嘲笑,而是安慰他要好好生活。对待自己的死对头寇准尚且能那么大度,可见他的肚里真的能“撑船”。

明朝的宰相高拱是一个急性子,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徐阶利用了这一点将高拱置于风口浪尖,高拱经常被一些官员指着鼻子骂,高拱实在受不了就回老家了。谁知后来皇帝又重新重用他,高拱又要回京,那些曾经咒骂过他的人非常不安,怕遭到他的报复。高拱派学生传信说此时的朝廷不宜再出祸乱,高拱不计前嫌,他们大可不必慌张。高拱的肚量是真真切切的,而不是为了作秀,是真正的“宰相肚里能撑船”。



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古语讲的是一个人的肚量非常的大,人际关系可以掌握的很好

他们分别是张嘉贞,寇准,高拱。之所以能够解释宰相肚里能撑船,是因为真正的肚量不在于热情的寒暄作秀,而是在于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张嘉贞,寇准还有高拱,他们三个都是度量大的人,对自己的对手也能笑脸相对。

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是形容这个人的心胸非常的宽广,这三个宰相是张嘉贞,寇准还有高拱

三个讨人厌的宰相,却为何能够解释“宰相肚里能撑船”?
答:因为他们三人的肚量非常大,对于曾经陷害过自己的人都能不计前嫌,甚至是出言袒护,真的是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先说唐玄宗时期的张嘉贞,他是白手起家,能够官至丞相实属了不得,当然这个过程是十分艰辛的。他本人是一个十足的背锅侠,经常被人各种诬陷。有一次他进京面圣,本来以为...

哪几个非常讨人厌的宰相解释了什么叫宰相肚里能撑船?
答:真正的肚量,不在热情的寒暄作秀,而是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哪怕坏脾气如高拱,只要负责任,就是真肚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其他类似问题2019-09-04 三个讨人厌的宰相,却为何能够解释“宰相肚里能撑船”? 2019-10-19 “宰相肚里能撑船”,为什么偏偏是宰相,这有什么典故呢? 2012-...

三个讨人厌的宰相,却解释了何为“宰相肚里能撑船”
答:宰相肚里能撑船:一般形容一个人宽宏大量,大人有大量的意思。“宰相肚里能撑船”是倡导为人处世要豁达大度,待人处事要宽厚仁慈。人处世的智慧之一就是宽容他人。宽容别人方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宽容他人的过错,就会赢得朋友,赢得别人的佩服与尊敬。

汉武帝用了13个宰相,大都不得善终,为何公孙弘却能独善其身呢?_百度知...
答:后来公孙弘一直采用“见风使舵”的方法讨领导的欢心,每次他的意见总是能够被武帝采纳,而汲黯却得不到武帝的赏识,为此汲黯吃了公孙弘不少亏。汲黯画像 第三、随机应变能力强 公孙弘这种见风使舵的行为让汲黯非常看不惯,他觉得公孙弘虚伪狡诈,一点也不诚实。一次汲黯当着大臣和武帝的面...

北宋宰相众多,为何只有宋真宗的老师被称为“圣相”?
答:这位宰相便是李沆。他能被称为“圣相”是因为,1、人品很好,为人严格谨慎、为官勤奋公正;2、能力高,李沆做了宰相后帮宋真宗处理了不少棘手的问题;3、选贤任能,面对人才,李沆不会有妒忌之意,反而还乐于推荐,提拔那些有才能的人。李沆,是宋太宗时期的甲科进士,因此学问很高,宋...

李林甫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他一无是处还能当宰相19年?
答:李林甫总能找到理由让事情变得理所当然。第三,行政管理能力比较强。尽管李林甫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是他却在行政管理方面比较出色,这是不能否定的。而且在比较繁盛的时期,也不需要有一个能干出什么大事的人,只要可以处理好日常的事务就可以了,李林甫完全可以满足这一点要求。

赵普为什么能当上北宋的宰相 所谓的半本论语是不是真的
答:在古时候能够做到宰相这个职位的人可以说能力是相当不错了,而且每个朝廷的宰相也都有自己独有的处事风格。而他们的处事风格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北宋的有一位宰相却是非常的令人佩服。他就是当时的开国功臣赵普,而且还是有名的宰相。虽然他已经当上了宰相一职,但是很多人记住他却是因为他书读得少,但...

李林甫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一无是处还能当宰相19年?
答:就是因为这种小心和谋略,使得他连续当了19年的宰相。并且在执政期间被无数人所痛恨,但是就是没有人能够把他拉下马。此外李林甫也是一个懂得讨皇帝欢心的人,比如说某天唐玄宗的心情不太好,李林甫就会想方设法的让唐玄宗把心里的事情说出来,然后会到唐玄宗开心,并且这一招屡试不爽,使得得唐玄宗...

李林甫根本没有文化,为何还却能坐到权臣的位置?
答:李林甫没有文化,却可以官至宰相,成为权倾朝野,紊乱朝纲的大奸臣。是因为他及其擅长揣度人心,通过巴结贵妃,迎合圣意,成为宰相,并且为相十九年,成为玄宗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早些年间,他得到舅父姜皎和宇文融的举荐,一步步做到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的地位。他这时施展手段,与宫中的宦官、妃嫔交好...

唐代的宰相上面还有三师和三公,为什么唐代人更喜欢做宰相?
答:宰相虽然只有三品,但却可以参加国家机要大事,属于唐朝的实权官职。我们再来看看唐朝的三师和三公。唐朝的三师指的是太师、太傅、太保,三公指的是太尉、司徒、司空。这六个官职都是正一品的大官,比宰相还高了两级。三公主要是辅佐天子或者是太子,是皇帝的老师,属于荣誉官职,并不能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