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宰相众多,为何只有宋真宗的老师被称为“圣相”?

作者&投稿:延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这位宰相便是李沆。他能被称为“圣相”是因为,1、人品很好,为人严格谨慎、为官勤奋公正;2、能力高,李沆做了宰相后帮宋真宗处理了不少棘手的问题;3、选贤任能,面对人才,李沆不会有妒忌之意,反而还乐于推荐,提拔那些有才能的人。

李沆,是宋太宗时期的甲科进士,因此学问很高,宋太宗又看他品行也端,于是便任命他为太子赵恒的老师。之后赵恒登基为帝,便封李沆做了宰相。

李沆饱读圣贤书,不仅学富五车,品行也很君子。他在位做宰相时,并不会因为自己身居高位就滥用职权,反而严于律己、持家严谨。他很讨厌别人的讨好与谄媚,也从不与其他大臣一样上奏密折,宋真宗有次问他,他怎么从来不上密折呢?李沆回答,有什么事都可以光明正大说,何必要用秘密奏报这种形式。

李沆虽然爱书,但不是个书呆子。他做实事也很有能力。他曾劝告不要跟辽国讲和,因为一旦边境忧患停止,那皇帝跟百官一定会安然放纵起来,长远来看,反而不利于国家。这番言论在当时有点“大不敬”,因此也没人愿意听他的。但事实证明,李沆的眼光真的长远,北宋与辽国签订休战的“澶渊之盟”后,宋真宗果然就开始建造各种奢华宫殿,做了很多劳民伤财的事。

李沆还颇有识人之明,而且他也很乐于举荐才能之人。不过不是所有能干的人都能入他法眼的,除了能力外,李沆更讲究为人是否高尚。像寇准曾几次推荐机敏的丁谓,但都被李沆拒绝了。因为李沆觉得此人虽很有能力,但为人不行。而丁谓后来的处事也证明了李沆的判断,他勾结皇后跟太监,趁宋真宗卧病在床,便把持朝政,将一些忠义臣子都赶出了京城。



为什么宋真宗和宋钦宗都叫赵恒?
答:1、宋真宗,原名赵恒,(初名赵德昌,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生于东京开封府第,是宋太宗第三子。宋真宗在位25年,对国家治理有方,实行反腐倡廉的举措,大力发展经济,把北宋推向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史称“咸平之治”。1004年,辽国入侵,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真宗御驾亲征,战胜后却因...

宋真宗要封禅的原因是什么?是出于什么目的?
答:当时的宋真宗认为自己让北宋政府蒙受了耻辱,他就向当时的宰相王钦若询问怎么才能洗刷耻辱,王钦若说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夺回燕云十六州。 但是宋真宗却不想发动战争,因此王钦若说宋真宗需要建立"大功业"才能镇服四海,而他所说的大功业就是让宋真宗到泰山封禅。在此之后,宋真宗便开始崇信道教,为自己完成泰山封禅做...

北宋名相一大堆,为何看起来还是这么弱?
答:但更尴尬的事实是:拥有强大名相团队,恨不得隔几年就冒出个名相的北宋王朝,为何非但没有富国强兵,相反越活越抽,最后活活在金国铁蹄下,悲惨断送了半壁江山呢?其实,只要看看北宋名相们下面这些奇葩事,这其中的毛病,真心不难找。一:名相争老婆,引发大丑闻 宋真宗年间,已故北宋宰相薛居正的儿媳柴...

北宋宰相向敏中简介:宋真宗因其之死而废朝三日
答:向敏中(949年-1020年4月23日 ),字常之,开封(今河南开封)人 ,北宋大臣。后汉符离令向瑀之子。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及第,历任工部郎中、给事中等。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拜同平章事。受任后,向敏中谢绝客人,门庭寂静无声,真宗因而称赞说:“敏中大耐官职!”咸平五年(1002年),再次拜相。晚年因买薛居正...

宋真宗继位后为什么会任命吕端为宰相?他是真糊涂吗
答:宋代实行的是两府三司制,宰相往往不是只有一个,满员时应该有三位之多。但是在吕端被任命为宰相的时候,恰恰原来的宰相都先后免职,且没有重新任命新的宰相,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太宗驾崩,因此在太宗驾崩真宗继位的过渡时期,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糊涂宰相真糊涂?在宋太宗准备任命吕端时,很多大臣是...

宋真宗权利那么大,为什么却要贿赂丞相?
答:这也是为什么宋真宗贿赂宰相的原因。而且历史上宋真宗是一个极为软弱的皇帝,当初的澶渊之盟还没有开战就开始签订,让辽国看到可趁之机,狠狠的收刮了北宋一笔。而且宋真宗权利再大在朝堂上也是需要盟友的,毕竟政治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如果不维护好君臣关系,阴奉阳违这些事情很容易发生。

请问宋真宗和宋仁宗在位时宰相和丞
答:赵恒、赵祯在位时没有宰相和丞相。宋太祖建国后,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正式官名,它实际上在隋代就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

为何宋真宗泰山封禅以后,就再也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了?
答:泰山封禅是古代帝王为了显示自己是皇帝,得到天地之命而采取的一种政治手段。那为什么从古到今只有几个皇帝封泰山呢?为什么到了宋真宗以后再没有泰山封禅?先来看看泰山封禅究竟是什么?根据韩非子的记载: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秦山之上,乘象而行。简而言之,西秦山,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泰山,皇帝跟蚩尤站...

同样是结盟,为何说汉唐宋三朝只有宋朝认输了?
答:宋朝的澶渊之盟 公元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自率领大军南下,深入宋境,逼近首都东京。北宋朝野震动,宋真宗赵恒畏敌,欲迁都南逃,王钦若主张迁都南京,陈尧叟主张迁都成都,而宰相寇准力请宋真宗亲征。澶渊之盟 赵恒最终在寇准的力劝下至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振,以伏弩射杀辽南京统军使萧...

宋真宗赵恒为了抵御辽朝骑兵南下采用了哪些办法?
答:宰相寇准力请宋真宗赵恒亲征。结局还是不错的,在皇帝亲征的情况下,这场仗打赢了。但是北宋并没有乘胜追击,反而企图与辽国议和,失败的辽军眼看自己的战略目的完成不了了,也就同意议和了,这就是双方签订的《澶渊之盟》。条约签订后,双方维持了长期的和平,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