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格物穷理的“格”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缪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熹的格物穷理的“格”是什么意思?~

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道理。

格物,语出《大学》:“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四书章句集注》:“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穷理,就是穷尽事物的道理,与“格物”意义相似.

常说“穷极物理”。《朱子语类》:“二程说格物,谓当从物物上格之,穷极物理之谓也。”

格物穷理合用,意义相同。
《朱子语类》:“格物穷理,有一物便有一理。”“问‘格物穷理,但立诚意以格之’。”明·方孝孺《答郑仲辩》:“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穷理。”

物格才能穷理,中外古今一也。
不能格物则不能尽穷其理。如张衡,不格身边眼前之物究天地阴阳之至道,何以能穷其理而成浑天仪、地动仪之天工。如牛顿,不格苹果坠落之物,何以能穷其理而得万有引力之定理。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人有:“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叔本华则谓“世界是我的表象”,即是这种理性悬置分析对掺杂了太多人性欲求和个人意志而导致的认识扭曲的反叛。而后期胡塞尔之现象学、维特根斯坦之分析哲学皆如是之格物而穷理。
朱子谓:“存天理,灭人欲。”所谓天理,即格物而后得之至理定理规律。所谓人欲,非后世所误解的“欲望、欲求”之“欲”,而是与个体独特知识结构有关的带有个人独特意识的理解、认识、偏颇的想法观念之“欲”。即朱子所言“古人为学,只是升髙自下,歩歩踏实,渐次解剥,人欲自去,天理自明。““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也。
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即事物的规律,亦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格物,即是于细微处见文章,“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
故谓“物格而后知至”也。

研究,倒腾,追求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理解。也可以解释为通过对一般事物的研究找到天地运行的规律,即自然法则。这是宋明理学对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格物致知”思想是一种静态的,孤立的,唯心的方法论。强调对“物”的彻底追究,但所得却来自于内心的顿悟。这主要是因为理学家们“格物”的目的不是要真正了解事物的自然属性而是要从自然中找到一种与儒学基本道德基础相吻合的自然规律,以期将自然与社会合二为一。
但是因为“格物致知”的探求方式是静态和孤立的,不能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进行合理的研究,所以,实际上,理学家是找不到这种“自然法则”的。那么,他们只能依靠自身的顿悟,即求之于内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只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格”的方式一般是观察,当然这实际上是很荒谬的,王阳明看了好几天的竹子也得不出个结论来。这是我在另一个知道里面的回答,复制过来了,希望有帮助。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就为推究,揣摩,研究,掌握,了解等这方面的意思

格物,意为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人的行为,“格”在这里有“穷究”“探究”“探索”的意思

守仁格竹是成语么
答:这不是一个成语,是一个故事,或者说是典故吧。讲的是明朝的王守仁想要成为一个“圣贤”,然后去实践朱熹的“格物穷理”,就不停的格这个,格那个。这个典故就是讲他去格竹子的故事。他希望通过探究世间万物从中参透天理,参透“道”。最后他并没有从竹子中参透什么,反倒是在一次次的格物中,最终...

求,包含物理谐音的成语
答:格物穷理,由朱熹提出,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明朝的王守仁一心想做圣贤,迷惘之余,"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著名的"守仁格竹"出自这一事件,后来王守仁因政治生涯几起几落,经历了人世间的生活百态,终于发现理学中存在的局限性,由此反对朱熹的“格物穷理”,主张“吾心之良知”,建立了自己...

格物穷理,风花雪月,狼狈为奸,枯燥乏味的含义
答:明朝的王守仁一心想做圣贤,迷惘之余,"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著名的"守仁格竹"出自这一事件,后来王守仁因政治生涯几起几落,经历了人世间的生活百态,终于发现理学中存在的局限性,由此反对朱熹的“格物穷理”,主张“吾心之良知”,建立了自己的心学 体系。风花雪月 风花雪月,原指诗中描绘...

王阳明的 守仁格竹 到底证明了什么?格字怎么解释?
答:这里的“格”肯定是参悟的意思 但是,如果要说王阳明一生的学说来解释这个“格”,那应该是“体验”的意思 个人浅见参考资料:《王阳明全集-传习录》 王阳明早期尊崇程朱理学,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子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这就是著名的“...

"格物修身" 是什么意思
答: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对于朱熹的的解释,我们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湖涂。词 目 格物致知 发 音 gé wù zhì zhī 释 义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出 处 《礼记·大学》:...

格物是什么意思?
答:格物,意为探究事物的道理纠正人的行为,“格”在此有“穷究”之意。《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物之理”的学科,后失传。格物为儒家认识论方法论的重要问题,三纲八目中“八目”之基石。

格物穷理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要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和原理来追求真理和智慧。其中,“格物”指的是对事物进行观察、研究和分析,“穷理”则表示探求其本质和规律。这句话强调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和思考事物的本质,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获得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力。

朱熹的格物致知论包括哪些内容
答:在朱熹的认识当中,理是先于天地而存在的,是天地万物产生和存在的本源和根据。所以穷理,就是要探求、穷索一切本源,于是三者的关系就是格物的核心在穷理,穷理离不了居奇的事物,穷理就要穷至其极。这里涉及了格物的方法问题,后面我们再说。这里有个问题,就是这个“格”字训为“至”的问题,对于...

格物穷理的内涵?
答:意思是多方研究刨根问题地穷究事物的道理.它原文出自明·方孝孺《答郑仲辩》:“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穷理。”我本人比较讨厌朱夫子。朱熹的求真方法是“格物穷理”,熹的真假观是认为,绝对的真就是相对的真的总和,换言之,真的本体就是真的现象的全体,“格物穷理”就是要...

格物穷理是什么意思
答:2、宋儒朱熹格物穷理,一草一木皆含至理。3、格物穷理,不是秦伟的习惯,而且这件事情,他也没法找到什么线索。4、圣贤朱熹曾经说过格物穷理,意思就是说每天格一物,追寻事物的根源所在。5、尽召疏中有名陪臣,使至京师,乃择内外臣僚数人,同译西来经传,凡事天爱人之说、格物穷理之论、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