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坪-思茅成矿带

作者&投稿:幸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兰坪-思茅盆地侧分泌成矿带~

兰坪—思茅盆地内,以新生代侧分泌热卤水为主要成矿流体所形成的Ag、Pb、Zn、Au等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现有的资料表明,该带是三江地区最重要多金属成矿带之一。而且,找矿前景光明。
从典型矿床(金顶Pb、Zn矿和扎村Au矿及某些脉状铜矿床)的剖析中,可以看出,新生代侵入岩的岩浆热液作用,对于以侧分泌热卤水为最主要成矿流体所成矿床而言,其作用甚微。新生代时期,南坪思茅盆地演出过壮阔的深源热卤水成矿的话,那么,新生代侵入岩所扮演的角色,只不过是一个跑龙套的“演员”而已。
因此,在这个层面上说,从新生代侵入岩角度,分析总结南坪—思茅盆地的成矿地质条件,很有喧宾夺主之嫌,仅点到为止。

“构造不仅可以控岩控矿,而且可以成岩成矿。”(杨开庆,1978)这句话从相当广泛的意义上指出,大到区域地质史上的构造环境变迁,小至局部构造提供的“输(导)矿”、“贮矿”条件,无一例外地参与或造就了成矿条件。归纳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白秧坪矿化集中区的构造成矿条件无外乎三条:①兰坪-思茅中新生代盆地的膏盐建造和三叠—侏罗纪含铜砂岩建造、黑色页岩建造,分别为成矿提供有利成矿矿源层因素,以及多金属成矿元素源区;②矿化集中区外边界断裂和区内的大型断裂,分别沟通岩石圈或盆地基底,以岩浆活动、地球气渗漏作用、热水运移等形式输运成矿元素向上迁移;③各矿区和矿体所在地域的岩石地层、褶皱和断裂破碎带,这些因地而异的建造、构造条件,分别以层控加热液改造、地层或断层岩结构屏蔽效应、断层或构造裂隙群的开放体系性质,为本区提供矿质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
本区成矿作用以中生代海相过渡到陆相的碳酸盐岩建造、碎屑岩建造夹火山岩建造为基础,以喜马拉雅期构造推覆及热液改造为主导作用。白秧坪-华昌山矿带的多金属矿主要为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床,在构造动力驱动下成矿热液沿构造裂隙迁移,并在构造薄弱地带聚集成矿。此外,白秧坪矿区内还有碎屑岩容矿的似层状铅锌银矿床和红层砂岩型铜矿出现。作为中—新生代的走滑拉分盆地,其区域构造成矿条件在三江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占有独特位置,成矿条件极好。
在构造成岩成矿概念上,区域成矿控矿构造分析包括区域构造对成矿建造生成与改造的诸多方面。但本节仅以白秧坪重点矿段的构造分析工作为基础,对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作重点剖析。
白秧坪矿化集中区划分为由富集矿段组成的东、西两个矿带,东侧为河西-黑山矿带,西侧为白秧坪-富隆厂矿带。两个矿带的矿区地质情况及控矿构造各有特色。
1.东矿带
矿带范围北起河西镇南坡,向南依次是麦地坡矿段、东至岩矿段、下区五矿段、新厂山矿段、燕子洞矿段、华昌山矿段、灰山矿段、黑山矿段,逶迤延长20 km(图5-2a)。北段的东部还有水磨坊矿化段、卡朵矿化段。该矿带所在为华昌山复式背斜核部上三叠统下部三合洞组(T3s)地层范围。本区三合洞组可细分为:三合洞组一段下部 T3s1-1,主要沿西侧截切华昌山复式背斜的华昌山断裂带分布(图版6、7),岩性为深灰色、灰黑色厚层至块状粉晶灰岩、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岩石网络状裂隙极发育,风化呈砂糖状,为东矿带主要赋矿层位(图版8、9、10);三合洞组一段上部 T3s1-2,为灰色、深灰色、黑色中厚层状粉晶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角砾状白云质灰岩,是燕子洞矿段EKT5、EKT6矿体赋矿层位;三合洞组上段T3s2 主要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硅质岩、含硅质条带角砾状灰岩、泥晶灰岩,是灰山、黑山、华昌山矿段主要赋矿层位。东矿带西侧是华昌山逆冲-推覆断裂下盘已剥露的下白垩统景星组(K1j)、南星组(K1n)、虎头寺组(K1h),古近系古新统云龙组(E1y)、始新统果郎组(E2g)、宝相寺组(E2b)。云龙组E1y 为砖红色泥岩、粉砂岩夹含砾粗砂岩、石英砂岩,宝相寺组E2b 为紫红、砖红色泥岩、石英砂岩,部分矿体赋存在以上两组地层中。总之,东矿带主要出露中生代以来的地层,上三叠统为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建造、侏罗-白垩系含膏盐碎屑岩建造及新生代以来的磨拉石建造,其中碳酸盐岩建造是本区最有利的含矿建造,次为新生代磨拉石建造。

图5-2 白秧坪矿集区构造略图

华昌山矿带所在的华昌山复式背斜为喜马拉雅运动早期形成,夹持在华昌山断裂和通甸断裂(维西-乔后断裂)之间,其中央背斜走向近南北,西翼被截,东翼自核部上三叠统向东有侏罗系至古近系。东翼发育近南北平行的短轴褶皱群,如水磨坊倒转向斜、老地盘背斜等,卷入地层为三合洞组(T3s)和麦初箐组(T3m),出露长 4 km和大于 3 km,长宽比为10∶1和3∶1。倒转向斜轴面向东倾倒。在构造略图中,与复背斜有关的华昌山断裂为喜马拉雅运动第二幕形成(叶庆同等,1992),断裂带呈 NNE向展布,主断面产状变化较大,断裂破碎带宽10~100 m,断裂角砾岩十分发育,多呈棱角状,并有碎裂岩发育,矿化的角砾和碎裂岩有张性特征,表明断裂在成矿期转化为张性,断裂带包括层间破碎带都是成矿控矿构造。华昌山断裂带以东分布若干近 SN向平行断裂如:麦地坡断裂、大三界断裂等高角度冲断层和正断层,都是复背斜中的同褶皱断层和褶皱后断层。在华昌山复背斜轴部和东翼自北而南发育的羊山断裂、白草坡断裂、利花断裂、龙潭断裂,同属复背斜的晚期近 EW向横断裂,受华昌山复背斜-断裂系统应力场的影响,有的呈共轭剪切状配对,方位有所偏转(图版11、12、13)。
2.西矿带
西矿带位于矿集区中西部,即白秧坪-富隆厂矿带,包括富隆厂矿段、白秧坪矿段、核桃箐矿段(图5-2b)。经云南地质调查三所近两年的化探查证,上述三个矿段已分别由新发现的李子坪-吴底厂矿化区、大坪子矿化区而真正地相连成带。该带是区域上与西部澜沧江断裂有关的铜、钴多金属成矿带,可与兰坪盆地南部的永平水泄、咱咧铜钴矿带对应。与成矿有关的地层为侏罗系、白垩系,主要赋矿层位有白垩系景星组(K1j),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细粒岩屑石英砂岩、紫红色粉砂岩、泥岩,次为侏罗系花开左组(J2h),为岩屑砂岩、粉砂岩、黑色页岩、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及泥灰岩。
西矿带控矿构造型式主要为断裂控矿,而且断裂切割侏罗系、白垩系发育,呈近矩形断块。SN向断裂褶皱束是西矿带构造的主体方向。这些断裂有峨底厂(即吴底厂)东断裂、瞎眼山断裂、四十里箐断裂、猴子箐断裂,褶皱有核桃箐背斜、元宝山向斜、以刃烈背斜等。横断层为猴子箐横断层、木瓜卓、妹绕坡、元宝山、茅草丫口等断裂。次级NE向断裂构造亦较发育,而且是西矿带的主要赋矿构造。此外,杨伟光(面告)指出,在白秧坪矿段西侧以花开左组上下段(J2h1-2)为核心的峨底厂穹窿构造应当是矿液上涌的中心。经化探查证,该穹窿构造东侧的峨底厂东断裂、南侧的茅草丫口断裂赋矿情况极佳。

昌都-思茅成矿带,是位于金沙江-哀牢山板块结合带和澜沧江板块结合带之间的昌都-思茅陆块上的中生代坳陷带。由于陆-陆汇聚阶段在三江地区出现的巨型X断裂系的蜂腰部分,将本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以Cu、Mo为主的玉龙-芒康成矿带,南部即为以Pb、Zn、Ag多金属为主的思茅-兰坪带。带内已发现超大型铅锌矿床(金顶)1处,大中型银多金属矿床5处,小型及矿点近百处。盆地内成矿分带明显,特别在北部近蜂腰部分,矿化集中,规模较大,很有特色,是三江地区重要的成矿远景区之一。

(一)成矿地质构造背景

兰坪-思茅中新生代坳陷,北起维西,向南东延伸,中段在无量山附近,急剧变窄,分为北部的兰坪盆地和南部的思茅盆地两部分。它们都是在印支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东西侧分别为江达-维西-绿春和杂多-景洪古生代末—早中生代火山弧,因此从晚三叠世以来,它经历了弧后盆地-前陆盆地-走滑盆地等复杂的演化过程。盆地中沉积了巨厚的陆相碎屑为主的沉积物,夹有多层膏盐沉积和含煤沉积。而在盆地边缘则分布有前寒武纪变质岩系(苍山群、崇山群)以及三叠纪的火山岩系。这些火山岩中,Pb、Zn、Ag、Cu等成矿元素的背景含量均高于地壳平均值,是潜在的矿源层。

整个盆地夹持于金沙江断裂系和澜沧江断裂系之间,兰坪盆地北段,由于接近蜂腰部分,发育一组近南北向的逆冲推覆断裂系,包括华昌山断裂、沘江断裂、北莽山断裂和麻栗箐断裂等。它们的出现不仅控制了新生代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而且是重要的控矿构造。

盆地内岩浆活动不发育,仅部分地区发现有喜马拉雅期的碱性岩体,包括正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部分与成矿作用有关,它们也是喜马拉雅期构造作用的产物。

(二)成矿系列和成矿作用的特征

成矿带内分带明显,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主要构造-成矿系列有3个。

1.陆-陆碰撞阶段与推覆、逆掩带有关的Pb、Zn、Ag矿床(Ⅲ4

矿床主要分布于兰坪盆地中北段,以金顶Pb-Zn矿为代表。含矿岩系以中新生代碎屑岩系为主,与近南北向逆冲推覆构造关系明显,三山(灰山、黑山、劳山)、富隆厂、白秧坪等多金属矿床可能均属此种类型,找矿前景很好。2.陆-陆碰撞阶段中新生代碎屑碳酸盐岩系中的Cu-Hg-Sb-As-Au矿床((

),有两个亚带)

(1)澜沧江东岸Cu、Co矿带,包括金满、厂街等中小型矿床,含矿岩系为侏罗系—白垩系碎屑岩系,受澜沧江断裂系控制,兼具层控特点,通常出现在红色岩层的浅色层中,以Cu、Co为主,目前仅发现中小型矿床。分布于兰坪盆地中受镇沅-普洱断裂系控制的登海山、瑶家山等小型铜矿床亦属此种类型,但Co的含量不高。

(2)漾濞-巍山矿带,分布于兰坪盆地东南侧,主要矿化包括Hg、Sb、As、Au等,受紫金山复背斜构造破碎带控制。含矿地层以三叠系的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具层控特点,受层位、构造及层间破碎带控制。新生代成矿,可能为热卤水成因,部分可能与基性侵入体有关,主要矿床有扎村金矿、马鞍山汞矿、笔架山锑矿和石磺厂砷矿等,以中小型为主。

3.碰撞阶段前陆盆地喷气-沉积型铁多金属矿床(Ⅲ1

该类矿床仅见于思茅盆地南端的新山,见于上三叠统夹火山岩的碎屑岩系中,矿体呈层状,含Pb、Zn,重晶石发育,研究程度低,可能为喷气-沉积型铁多金属矿床。

整个成矿带,除个别矿床外,研究程度一般不高,它们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多数矿床与中新生代陆内汇聚阶段形成的走滑和逆冲推覆构造带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和成因联系(图11-23)。著名的金顶铅锌矿出现在南北向的沘江断裂西侧的云龙盆地中。该走滑断裂不仅是新生代的活动性断裂,控制了云龙拉分盆地的形成,造成有利成矿的岩性岩相组合,而且是含矿卤水上升的通道,直接控制了矿床的形成。白洋厂银多金属矿也位于该断裂南段的同一盆地中,南北向的华昌山断裂同样控制着回龙三山燕子硐、下区五等银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澜沧江逆冲断裂系以及镇沅-普洱走滑断裂影响着砂岩型铜矿床的分布,巍山-漾濞一带集中分布了Sb、Hg、Au、As等矿床。

这些走滑与逆冲推覆断裂带上的矿床,它们的产出形式通常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方式(图11-24)。①矿化出现于逆冲推覆构造的上盘(图11-24b)或下盘(图11-24a)的有利岩性或层位中,形成似层状矿体,或在断裂带的次级构造(碎裂带,层间滑动带)中富集成矿。金顶铅锌矿出现于沘江断裂一侧,在推覆体下伏有利岩性段中成矿,而三山矿区与之相反,出现于逆冲断层上盘的破碎带及有利岩性段中,呈似层状矿体产出。②矿液直接就位于断裂破碎带中富集成矿,矿体产状与构造带产状一致(图11-24c)。扎村金矿即出现于长900m,斜深300余米的近南北向破碎带中,形成3个矿层、16个小矿体。金满铜矿也是直接就位于断裂带中,形成陡倾斜矿体。

图11-24 推覆冲断构造的控矿模式

1—新生界;2—中代界;3—砂砾岩;4—泥质岩;5—灰岩;6—矿体;7—推覆构造;8—成矿流体

(2)矿带的许多矿床,表现出受一定层位和岩性、岩相组合控制的层控矿床特点,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并在岩性组合上表现为容矿的孔隙层和非渗透的盖层关系。金顶铅锌矿集中出现于下第三系古新统云龙组的湖相砂泥岩,冲积扇相—河口相的砂砾岩和角砾灰岩中,并受三叠系—侏罗系构成的推覆体控制。三山矿区的主要矿化出现于上三叠统三合洞组顶部的含碳质硅质岩及角砾状灰岩中,顶板为挖鲁八组的黑色泥岩层,无疑也起到了遮挡作用。白洋厂矿区的矿化集中于白垩系景星组和虎头寺组的岩屑石英砂岩及砂砾岩层中,其上一般为泥质岩层。而在巍山-漾濞成矿段上,Hg-Sb矿化一般出现于上三叠统三合洞组中,Au-As矿化出现在上三叠统的麦初箐组中。

(3)部分测试资料表明,成矿溶液为大气降水来源的中低温热卤水。部分矿区包裹体水的δ18O和δD结果(图11-25)证明,多数矿床成矿溶液以大气降水来源为主。但金顶铅锌矿的成矿溶液较为复杂,可能包括一部分岩浆水或变质水来源(覃功炯,1994)。包裹体的温度、压力和成分测定表明(表11-9),它们是在以中低温为主,压力较低,中等盐度和弱酸性—中性的热卤水中形成的,这些矿床的脉石矿物中普遍有重晶石存在,并出现围岩的重晶石化,也显示了热卤水成矿的特征,但金顶矿区的成矿溶液中含有较高的F-离子,说明可能有岩浆水加入。

图11-25 氢、氧同位素分布图

(4)多数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包括金顶、金满、三山、白洋厂等(表11-10)均以负值为主,较为分散,显示了沉积来源的生物还原硫特点,在这些矿床中,普遍有沥青质发现,矿物包裹体的气相组分中也常有CH4、C2H6、N2等有机组分。含矿岩系中含多层膏盐层及煤等。因此,成矿过程中,这些有机组分可能还原地层硫酸盐形成H2S,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硫源。个别矿床的δ34S相对较集中呈塔式分布(扎村),可能部分硫源来源于深部。

表11-9 兰坪盆地中不同矿床的包裹体特征

表11-10 不同矿床的δ34S组成

西南三江地区特提斯构造演化与成矿:总论

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表11-11),金满及扎村的变化较小,属正常铅变化范围,在Doe和Zafman的Pb207/Pb204-Pb206/Pb204投影图上,落在造山带演化曲线附近,属壳幔混合来源,且与中上三叠统火山岩铅同位素特征相近,金顶与白洋厂的组成比较近似,变化范围较大,仍属正常铅范围。据叶庆同的研究(1992),金顶矿床矿石铅与岩石铅的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而且矿石铅的μ值为8.96~9.75,均值为9.16;υ值为0.065~0.069,均值为0.066;ω值为32.90~41.38,均值为34.67;K1值为3.54~4.26,平均为3.85。可见,矿石铅同位素源区的特征值略低于陨石的特征数值,表明铅主要来自低铀、钍的幔源区而很少来自地壳。该矿区中天青石、沉积硬石膏和结晶灰岩的(87Sr/86Sr)i为0.70777~0.70977,也具有壳幔混源特征,可见金顶铅锌矿的物质来源是比较复杂的。

表11-11 不同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

(5)由于本区绝大部分矿床均属后生矿床,含矿岩系为晚三叠世及更新世地层,因此它们的成矿时代应为燕山—喜马拉雅期。矿石铅的单阶段演化模式年龄值,金满矿区包括230~100Ma和70~20Ma两组;扎村为230~190Ma;金顶矿区包括60~25Ma,135~61Ma,178~136Ma,275~259Ma四组;白洋厂包括66~37Ma,211~139Ma两组。这些数值一方面反映了成矿物质的多来源特点。结合区域资料,Rb-Sr年龄等,它们的成矿年龄,可能均在60~25Ma范围内,喜马拉雅早期成矿。

(三)成矿模式

印支期古特提斯闭合,发生造山运动,并伴有大规模的滞后弧火山喷发活动。在盆地北部东西两侧分布着厚约7000m的火山岩,这些火山岩Pb、Zn、Cu、Ag背景值高,为盆地内有色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矿源。

喜马拉雅期,兰坪盆地产生了东西两个方向的相向逆冲推覆,在这种双向应力作用下,因而形成了高山深盆以及盆地内部的前陆式冲断与褶皱,出现了褶皱重叠,盆地断陷,断层的多期次活动,沉积中心摆动等复杂的构造形式。在双向应力长期作用下,加之下伏地幔隆起,这就促进了深部地应力与热能的释放,形成一个局部的热隆升和成矿溶液的向上运移。

随着时间的推移,兰坪-思茅盆地湖盆面不断缩小,在干旱的古气候条件下,演变成了含膏盐的红色建造,为区内有色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卤源。

大气降水或古建造水,沿构造及岩石裂隙下渗时,溶解了膏盐层中的NaCl,并不断增强,提高了它们对金属离子的溶解能力,因而在向下迁移时,不断地淋滤、浸取地层中尤其是火山岩系中的矿化元素,并和深部来源的热水和矿质混合在一起,形成含矿热卤水。

新生代频繁的构造作用,盆地北部不同规模、不同性质断裂构造的相互影响,地震活动也频频发生。区内几条大断裂也是地震频繁活动的构造区。地震的活跃往往伴随地裂、滑坡、崩塌。随着地震的频发,盆地边缘的同生断裂逐渐深切,裂隙增大,盆地深处的成矿流体也因压力差所造成的震泵效应(泵吸作用)也由不同层次沿断裂向上迁移,而落在具有良好的孔隙度和地层封闭条件的空间卸载沉淀富集成矿。成矿过程中,可能有部分有机质加入,因此对这类矿床的形成来源,层(盆)相、位因素具有重大的控矿意义。

(四)成矿预测及靶区

兰坪盆地北段与地壳厚度陡变带叠合,盆地内有火山岩建造、含盐建造、含分散有机质-含煤建造,又为盆地内二组逆冲推覆断裂分布区,因而具有良好的通道系统,具有充足的物质来源和有利于矿质聚集的环境,因此是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最有利的地段。在这个远景区内,根据具体地质条件、找矿标志以及物化探异常、遥感图像等资料,提出以下几个预测区。

1.河西-回龙三山预测区

测区位于河西-拉井古新世蒸发盆地东侧,华昌山逆冲推覆带上。华昌山逆冲断裂带上盘围岩蚀变强烈,并有Pb、Zn、Ag、Hg、As、Cu、Cd、Sb带状异常。目前已发现较好远景的中型铅、锌、银矿及小型铜矿。是一个很有远景的区域。

2.营盘金满-小格拉预测区

测区位于澜沧江断裂带东侧,盆地西部逆冲推覆带之内。已发现中、小型铜矿各一个,沿南北向和东西向断裂围岩蚀变显著,含断续分布的铜重砂晕。是一个很有远景的铜矿成矿区。

3.富隆厂-白央坪预测区

测区位于河西-拉井古新世蒸发盆地西侧,沿南北向断裂所夹持的北东向次级断裂,充填着脉状矿体。已发现中型富隆厂多金属矿床。在富隆厂、白央坪两矿床(点)周围数平方公里至十余平方公里,有Cu、Pb、Zn、Ag、Sb、Hg、As多元素组合异常出现,是一个很有远景的地区。

4.弥渡二郎预测区

测区位于盆地东南、巍山与弥渡两县城之间。有较多零星小岩体出露,主要为花岗斑岩、正长斑岩、二长斑岩、正长闪长斑岩等。斑岩普遍出现蚀变,强者为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弱者有高岭土化、绢云母化。在大佛山岩群有铜、铅、锌、钼矿化,尕谷岩体有铜铅、锌、镍、铀矿化,并有Au异常。区内有热液脉状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一个(小型),斑岩型铜矿点一个,是一个寻找斑岩型铜矿很有远景的地区。



新生代金矿成矿带
答:图4-16 “三江造山带”及扬子地块西缘新生代金矿成矿带 Fig.4-16 Main Cenozoic gold mineralization belts in“Three Rivers”orogen and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block (图例同图4-1)(7)巍山成矿带(Ⅶ)位于兰坪-思茅地块中部偏北段,已发现扎村金矿床和大面积的与金有关的重砂和水系...

印支地块成矿省(Ⅳ)
答:向北可与兰坪—思茅中新生代盆地钾(岩)盐成矿带断续连接。思茅地区有勐腊尚勇和江城勐野井大型钾盐矿床、江城镇东和景谷温凯大型岩盐矿床等的分布;丰沙里、彭世洛一带也断续有含盐层分布。盆地由上三叠统红色砂岩、砾岩和页岩,侏罗系红色砂岩、粉砂岩,白垩系红色砂岩、页岩和砾岩组成。本成矿带含钾(岩)盐地层为...

区域矿产空间分布规律
答:6.5.2.7 五条铅锌成矿带 (1)为扬子陆块西南部的川滇黔相邻区,产有碳酸盐的中热卤水改造型(MVT)数以百计的铅锌矿床,是世界上铅锌矿床点最为密集分布的地区之一。(2)兰坪-思茅盆地铅锌铜成矿带,是我国三江地区一条非常重要的成矿带,但该成矿带的集中矿化地段在三江构造带的“蜂腰”兰坪附近,...

富碱斑岩铜多金属矿床远景预测标志
答:南北向与北东向两组深大断裂是该区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不但控制了台缘地体分区的边界,对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的产出分布、成矿区的划分均有明显的制约,如北衙、马厂箐、姚安等铜、铅 ( 银) 、金多金属成矿区均受其控制,成为扬子地台西缘最有特色的富碱斑岩铜铅多金属、贵金属成矿带。 兰坪- 思茅盆地北西向...

(一)中国金矿地质找矿及金矿基地建设
答:该区可分为:①腾冲成矿带;②保山-镇康成矿带;③昌宁-孟连成矿带;④哀牢山成矿带;⑤云岭山脉成矿带;⑥兰坪-思茅成矿带;⑦甘孜-义敦-中甸成矿带;⑧宁蒗-大理成矿带。在滇西、川西地区近年新发现一批金矿点或矿化异常区,它们是:①厂街-伟龙金矿化区;②邦东(云县)-半坡(景谷县)矿化区;③勐海西定-布朗山...

主要金矿成矿构造单元新生代构造活动特点
答:(三)哀牢山板块结合带的构造活动特点 在哀牢山北段西侧蛇绿混杂岩带,分布着老王寨、金厂等新生代金矿床;在南部的金平滑移体,分布着铜厂长安金矿床、大坪等新生代金矿床。 哀牢山板块结合带由扬子陆块西南缘的元古代哀牢山群变质基底、哀牢山西侧蛇绿混杂岩带、金平滑移体以及兰坪-思茅陆块东南缘的绿春火山弧等...

昌都—思茅—南邦中间地块成矿省(Ⅲ)
答:该成矿带形成于昌都—思茅—南邦中间地块,以澜沧江—南邦断裂和九甲—墨江断裂为界,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二级成矿带:临沧—清迈岛弧成矿带,无量山—南邦成矿带和镇沅—金平断褶成矿带。 4.2.3.1 临沧—清迈岛弧成矿带(Ⅲ1) 该成矿带位于一条延深规模较大、活动期数较多、延续时间较长的叠加型火山岛弧。该...

大三江新生代成矿作用的特点
答:在北美和欧洲,拉拉米期和阿尔卑斯期的成矿作用实际上是从燕山晚期就开始并一直延续到新生代的。在中国,西南部三江地区的锡矿也是从燕山期延续到第三纪的,无论是个旧地区还是滇西和川西地区,均有中、新生代延续成矿的特点。在兰坪-思茅盆地中,以盆地流体为特色的成矿作用也具有继承性,但中生代以沉积...

八大成矿作用的控矿模式
答:早期地幔构造形态被改变得愈加彻底(图10-2)。昌都-思茅复合盆地的成矿作用显然是两侧构造反向、推覆和盆地下伏地幔隆起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碰撞造山、逆冲推覆、走滑、伸展剥离、地幔隆起等多种构造体制的动力机制作用下,导致了复杂多样的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形成了前述的岩浆岩带和成矿带...

云南大理金矿有几处?
答:成岩成矿作用集中于52~37Ma期间。包括玉龙、马拉松多、多霞松多、马牧普等斑岩型铜钼矿床,并伴生有金、银、铅锌。其中,玉龙铜钼矿床为超大型规模。2)云南兰坪地区热液充填型铅锌矿集区:位于兰坪-思茅中新生代盆地,成矿与走滑拉分有关,有显著的幔源流体作用及其成矿物质加入,成矿后矿体遭受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