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矿产空间分布规律

作者&投稿:彘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区域矿产分布规律~

小秦岭地区,矿产丰富,主要有金、蛭石、磷灰石、石墨、铁、水晶等,尤其是金,是我国主要金矿集中区之一。小秦岭地区发现含金石英脉和含金蚀变构造带1232条,有编号的达500多条,规模大、小不等,走向长度数百米至数千米的矿脉达35条。大型特大型金矿有文峪金矿的505矿脉、530矿脉、512矿脉等,东桐峪金矿的8号脉、12号脉等,东闯金矿的507矿脉、杨砦峪的60矿脉、四范沟的201、202矿脉、大湖金矿等。
(一)金矿床平面空间分布规律〔6,21〕
区内金矿脉在空间分布具成带性、方向性、等距性和递变性等特点〔21〕。
1.成带性
根据区内矿脉分布的相对密集程度、控制条件、矿化特征,可将其分为以下4个带(图2–2)。
(1)北矿带(五里村—灵湖矿带):呈东西向展布,宽1.5~4km,长大于28km,受五里村–安家窑背斜控制。矿脉走向主要为近东西向,次为北西向和北北东向、近南北向。矿脉倾斜以向北,中等倾角为主,以发育黄铁矿型矿化,而且常出现以第l阶段团块状黄铁矿化为主的低品位矿石为特征。可形成大、中、小型金矿床,如大湖、竹峪、灵湖等金矿床。
(2)中矿带(七树坪–雷家坡矿带):呈东西向展布,宽1.5~2.5km,中间被文峪岩体分隔成东西两段,东段长大于10km,西段长约6km。矿带受七树坪–雷家坡向形控制,矿脉主要沿向形两翼及仰起端产出。矿脉走向主要为近东西向,次为北西向,倾向与向形两翼倾向大体一致。同时出现黄铁矿型矿化和多金属硫化物型矿化,有时特别富集黄铜矿化和磁黄铁矿矿化。矿床规模为中、小型。如金渠沟、桐沟等金矿床。
(3)南矿带(大月坪–老鸦岔–杨砦峪矿带);呈近东西向展布,宽3~6km,长大于27km。矿带受金罗斑–老鸦岔背斜核部控制,分布有本区的重要金矿床。矿脉走向以近东西向为主,次为北北东向和北北西向。背斜北翼矿脉多向北倾,南翼矿脉多向南倾。同时发育多金属硫化物和黄铁矿型矿化。如文峪、东闯、杨砦峪、四范沟等矿区的505、507、60、201、202、203、308等矿床(脉)。
(4)西矿带(金罗斑–潼峪矿带):呈北东向展布,宽3~4km,长约9km。矿脉受潼峪沟背斜、狮子仓向形等褶皱构造控制。矿脉走向以北东向为主,倾向与褶皱两翼倾向基本一致,倾角缓。分布有中、小型矿床,如Q401等。
从小秦岭金矿床和含金石英脉在各地层组中的分布情况看,从金硐岔组—(观音堂组)—洞沟组—三官庙组—焕池峪组,矿脉密度由密到稀,规模由大到小,矿化强度由强到弱。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矿脉的分布受背、向形构造核部及热液活动中心控制,而与地层组的岩石组合和含金性无明显依存关系。
2.方向性
区内含金石英脉直接赋存于控矿断裂带中,故其分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主要有近东西向、北北东向、北北西向、北西向、北东向和近南北向6个方向组。河南境内金矿脉主要为近东西向组,次为北北东、北北西向组等。陕西境内的金矿脉主要为北东向组,次为近东西向组等。杨砦峪、四范沟矿区的60、212、213、201、202、203、308矿脉均属近东西向组。

图2-2 河南小秦岭金矿带-矿床分布图

3.等距性
等距性表现为三方面:
(1)近东西向相邻矿带内矿脉密集区段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4~5km)。
(2)北北西向矿脉之间、北北东向矿脉之间大致具等距性。如北北西向410、517、527、540的间距约4km;北北东向Q2004、岭318、106、岭38、∑303、862脉的间距为4~5km。
(3)在同一矿区内,近东西向的平行矿脉往往大致等距分布。如四范沟矿区(东、西段),201、202矿脉之间垂距为40~l00m,203与308之间的垂距为40~l00m。
4.递变性
小秦岭金矿带内主要的大、中型矿床及最大的含金石英脉密集区(带)分布于太华群基底隆起中部,向外在矿脉密度、规模、矿化强度等方面显示出衰减的递变性。以南矿带为例,由隆起中部向南有如下变化:
(1)矿床规模由大→中型→小型→矿点→矿化点。
(2)含金石英脉的分布密度由大→小,由成带→零星分散。
(3)金矿化由品位普遍较高、矿体连续性好→矿脉金品位普遍偏低、矿体小、连续性差→金品位大都小于1×10-6,小矿体零星分布。
(二)矿化标高的变化及矿化富集段
区内矿脉出露的最大标高为2400m左右(老鸦岔),最低标高650m(大湖)。据统计,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矿体矿化最高标高为2193m(501矿脉),最低标高为–50m(大湖金矿Fs中24号矿体),总体高差2243m。同一条矿脉上部矿化富集段的矿化高差最大者为大湖矿区的F5(约1050m),其次为文峪的505(841m)、530(827m)、东闯507(750m)、杨砦峪212(624m)、文峪512(611m)、金硐岔9(605m)、杨砦峪60(561m)、四范沟201(490m)等矿脉。区内多数矿脉的上部矿化富集段的矿化高差小于650m,在标高1000m以下还有存在新矿化富集段的可能。黎世美等(1994)曾对60号矿脉深部隐伏矿进行了预测,首次确定了该矿脉1000m标高以下存在第二矿化富集段,并通过钻探验证控制了一定的工业矿段,为在小秦岭深部寻找隐伏矿化富集段指出了方向。
(三)矿体与无矿段或弱矿化段相间分布规律
区内金矿脉无论沿走向还是沿倾向,矿化均出现强弱相间的规律。即矿体与矿体之间常出现无矿段或弱矿化段。通过对60、505、灵5等重点矿床中无矿间距的统计表明,走向上无矿间距多为30m左右和60m左右,其次为15m、90m、140m、180m。一般矿化较强地段,无矿间距小些,多为15m、30m、60m左右,矿化较弱地段,无矿间距较大,多为90~150m;矿化弱地段,无矿间距达180~250m。倾向上无矿地段长度在60号脉中多为140~350m,在505号脉中多为250~400m。
(四)矿化分带特点
小秦岭金矿的矿化类型有多金属硫化物型、黄铜矿、黄铁矿型和少黄铁矿(少硫化物)型。以某一矿化类型为主的矿脉在水平方向上有分带性,即有围绕文峪岩体呈半环形分布的特征,从岩体向外依次出现多金属硫化物型→黄铜矿、黄铁矿型→少黄铁矿(少硫化物)型。其矿化强度由强→次强→弱。

区域矿产分布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表明,琼西南地区是金、铁的成矿省。海南岛已知的构造基底地层为中元古代抱板群,原岩恢复表明,它是由泥质粉砂岩为主夹基性火山岩组成的陆源碎屑沉积-火山建造,长城纪末发生的造山运动,使得抱板群发生变质作用,在琼西南地区形成石墨、白云母成矿系列。新元古代裂陷槽,伴随较强的酸性火山喷发活动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沉积变质型的石碌铁、钴、铜成矿系列。海西—印支期,尤其是印支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流体活动,造就了本区金的大规模成矿作用,在琼西形成与之相关的钨锡、铌钽、铅锌铜及大规模金矿成矿系列。从印支末期以后,主要在白沙断裂以东地区,地壳重熔生成花岗岩浆,这些岩浆经多阶段分异演化和上侵定位,生成铜、钼、锌、金、水晶矿床成矿系列及金、铅、锌、萤石矿床成矿系列(图6-6)。

图6-6 区域成矿系列时空演化轨迹

矿床的形成是受特定的地质构造环境的制约,区域构造格局控制了矿产的空间分布。以研究区大地构造背景、构造岩浆岩带的划分为背景,以成矿的内在控制因素和矿产的空间展布为主线,研究区可以总结出:三条与超镁铁质岩有关的铬镍铜(铂)成矿带;四条大型钨锡成矿带;两大钾盐盆地;两大铝土矿分布区;两条重要的铁铜成矿带;两个重要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分布区;五条铅锌成矿带;两个锰矿分布区;三个锑矿分布区。

6.5.2.1 三条与超镁铁质岩有关的铬镍铜(铂)成矿带

三条与超镁铁质岩有关的铬镍铜(铂)成矿带分别为,金沙江-哀牢山-马江铬镍铜(铂)成矿带、葡萄-密支那印铬镍铜(铂)成矿带、印缅山脉铬镍成矿带,分别受同名结合带的控制。铬镍铜(铂)属于区内的优势矿产,这三条成矿带是寻找铬铁矿床、铜镍硫化物矿床和红土型硅酸镍矿床的有利成矿远景区带。

此外,扬子陆块西南部攀西裂谷地区是铂钯矿床的主要分布区(如弥渡金宝山、大理荒草坝以及北部的四川丹巴杨柳坪等),含矿岩体为铁质超基性岩,其形成与峨眉地幔柱活动有关。

6.5.2.2 四条大型钨锡成矿带

(1)腾冲-德林达伊钨锡矿带是东南亚钨锡矿带的重要组成地段,已知的矿床数量多,规模大,受同名的花岗岩带的控制。

(2)滇东南个旧-马关-越北宣光-广西南丹钨锡矿带属于华南钨锡矿带的西段,钨锡矿床分段、分片成群产于个旧、马关-麻栗坡、宣光、南丹。

(3)昌宁-清迈钨锡矿带,与腾冲-德林达伊钨锡矿带平行分布,受昌宁-清迈花岗岩带的控制,已知矿床较多地产于中国西盟-昌宁地区和南部泰国清迈地区,而其间的缅甸境内花岗岩带有延续,但因地处金三角地区,地质工作基础太差,尚无钨锡矿床发现,预测有钨锡找矿较好的远景。

(4)长山钨锡矿带受长山花岗岩带的控制,钨锡矿床分布于越南义静省、老挝甘蒙省地区,矿床数量相对较少。

在上述四条钨锡矿带的河谷、海滨地带,有丰富的冲积型钨锡矿床的发育。

钨锡矿是东南亚的优势矿产,具有大的找矿空间和勘查潜力。

6.5.2.3 两大钾盐盆地

(1)泰国呵叻-万象钾盐盆地,为亚洲最重要的钾盐分布区,钾盐资源储量数百亿吨,钾盐的开发在老挝刚起步,建试验性矿山,泰国的钾盐基本没有开发,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2)思茅钾盐盆地,仅分布数量较少、规模较小的钾盐矿床。

6.5.2.4 两大铝土矿分布区

(1)越南南部-老挝南部-柬埔寨东部的三国相邻地区高铝玄武岩风化而成的红土型铝土矿分布区,铝土矿储量/资源量估计在50亿t左右,尚未开发,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2)扬子陆块西南部的越南北部-滇东南-滇中-黔中铝土矿分布区,属于石炭纪-二叠纪海相沉积型铝土矿及其表生风化成因的红土型铝土矿床,矿床点数量多,分布面积大,但单个矿床规模较越南南方红土型铝土矿小,已知矿床的开发程度较高,进一步勘查和开发的潜力有限。

6.5.2.5 两条重要的铁铜成矿带

(1)红河铁铜成矿带,主要有古-中元古代火山沉积变质型铁铜矿床,越南境内辛归铜矿和贵乡铁矿已开发,其它铁矿基本还没有开发,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2)东川-大红山铁铜成矿带,古元古代火山沉积变质型铁铜矿床和中-新元古代(热水)沉积-改造型铁铜矿床。

6.5.2.6 两个重要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分布区

(1)老挝-越南长山成矿带,已有色潘铜金矿床、普比亚铜矿等大型矿床发现,但该区勘查程度仍较低,有较好的勘查前景。

(2)滇西北的中甸地区,已有普朗、雪鸡坪、红山等铜矿床的发现,近年来普朗铜矿的勘查取得的重要突破,矿床规模达超大型。

6.5.2.7 五条铅锌成矿带

(1)为扬子陆块西南部的川滇黔相邻区,产有碳酸盐的中热卤水改造型(MVT)数以百计的铅锌矿床,是世界上铅锌矿床点最为密集分布的地区之一。

(2)兰坪-思茅盆地铅锌铜成矿带,是我国三江地区一条非常重要的成矿带,但该成矿带的集中矿化地段在三江构造带的“蜂腰”兰坪附近,向南经思茅一带已发现的重要矿床少,出境外到老挝北部和泰国东北部后,矿化更弱,仅有零星的铅锌、铜点或矿化点,已呈次要成矿带的特征。

(3)保山-掸邦铅锌成矿带,在保山、镇康、沧源地区有较多的大、中型铅锌矿床分布,在缅甸掸邦、泰国曼谷以西的北碧地区也有不少铅锌矿床发现,矿床类型有MVT型、SEDEX型、岩浆热液型、火山岩型等矿床。

(4)越南北部古陆河江-宣光铅锌成矿区,有碳酸盐岩中的MVT型矿床,也有岩浆热液型矿床。

(5)越南西部山箩-和平铅锌成矿带,在古生代-中生代地层中有一些铅锌矿床。其六、奠边府-桑怒铅锌成矿带,在桑怒中生代裂谷盆地有一些铅锌矿床的产出。

6.5.2.8 两个锰矿分布区

(1)扬子陆块西南缘的滇东南建水-文山-越北高平锰矿分布区。

(2)泰国南奔锰矿分布区,锰矿床点分布于清迈结合带内。

6.5.2.9 三个锑矿分布区

(1)贵州晴隆-云南广南锑矿分布区。

(2)越南清化锑矿分布区。

(3)缅甸笔淡棉锑矿分布区。



区域矿产空间分布规律
答:以研究区大地构造背景、构造岩浆岩带的划分为背景,以成矿的内在控制因素和矿产的空间展布为主线,研究区可以总结出:三条与超镁铁质岩有关的铬镍铜(铂)成矿带;四条大型钨锡成矿带;两大钾盐盆地;两大铝土矿分布区;两条重要的铁铜成矿带;两个重要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分布区;五条铅锌成矿带...

区域成矿的空间分布规律
答:从前文研究证实这3个岩石圈尺度不连续是在前燕山期不同基底构造带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在那里分布了3个以火山-沉积活动为主的拗陷带,并对应3个成矿带及数个铜金铁(硫)矿集区。3个拗陷带内以发育幔源、壳幔混合源的火成岩类,大量新生幔源物质的注入陆壳是岩石圈尺度不连续再活化的标志。而在隆起区内,...

区域矿产分布规律
答:(一)金矿床平面空间分布规律〔6,21〕区内金矿脉在空间分布具成带性、方向性、等距性和递变性等特点〔21〕。1.成带性 根据区内矿脉分布的相对密集程度、控制条件、矿化特征,可将其分为以下4个带(图2–2)。(1)北矿带(五里村—灵湖矿带):呈东西向展布,宽1.5~4km,长大于28km,受...

我国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答:55%的钨矿集中在湖南和江西,50%的锡矿集中在广西、云南,80%的煤炭储量集中在山西、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70%的磷矿集中在滇、黔、鄂、湘四省(区),62%的镍矿集中在甘肃金昌地区,绝大部分稀土矿分布在内蒙古和江西,青海则拥有丰富的盐类矿产资源。

中国萤石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
答:一、中国萤石矿床总体空间分布规律 中国萤石矿床分布广泛。在地理分布上,除天津、上海、宁夏和西藏部分省市外,其余省市均有分布,但分布不均匀,集中于中国的北部、东南和西南部。按行政区划,主要分布于浙江、内蒙古、湖南、江西、福建、河南等省区。大中型萤石矿床集中于我国东部沿海、华中和内蒙古中东部。 1.按矿床...

区域金、有色金属成矿的时空分布规律
答:二、研究区成矿空间分布特点 1.构造带控制 研究区构造带控矿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所有的矿床几乎都分布在3条构造带上,从北到南:①南北向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构造带;②近东西向吉中-延边构造带;③北东—北西向的辽吉裂谷带。2.岩浆带控制 研究区岩浆岩带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岩浆热液成矿的...

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调查
答:矿床(区)内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指示了主要的控矿因素。如层控矿矿床矿体的分布受层位、岩相、岩性的控制,而与岩浆有关的矿床受岩体形态、产状、蚀变带等的控制。注意分析矿体的空间分带性、空间变化,以及多层性、层序性等,也是矿床地质调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正确的理论指导是确保正确建立地质填图...

区域成矿规律概要
答:二、南岭地区主要矿产的空间分布 1.南岭有色金属矿产自然分布特点 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属滨太平洋成矿域的华南成矿省的组成部分。NE向巨型北部湾-杭州湾隐伏构造-岩浆岩带、NW和NE向基底构造的复合形成了区内主导控矿构造,控制了区域矿产的空间分布。根据成矿地质背景的差异,以NE—NNE向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钦...

地球与宇宙矿物的分布
答:这就是地球矿物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表明绝大多数矿物种分布于低温低压条件下形成的地质体中,少部分分布于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地质体中。同理,对于内生成矿作用,少数矿物种分布于岩浆岩,而岩浆期后所形成的地质体,其矿物种数量明显增多。总之,地表外生成矿作用比地壳内生成矿作用所形成的矿物数量明显增多。 之所以...

矿产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答:在中国矿产空间分布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铁矿、煤矿、石油主要集中在地壳相对稳定的地区,而有色金属则多在地史上构造活动度较强的地区。 郭文魁教授通过对中国主要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以构造 - 岩浆为主要因素,兼顾金属元素的性能,作为划分成矿区域的原则,将我国划分为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