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泥石流的分布规律

作者&投稿:用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哪,为什么~

我国泥石流划为6个分布区:
青藏高原边缘山区是中国冰川类泥石流最发育地区,泥石流发生频繁猛烈且规模巨大;
横断山区和川滇山区是中国降雨类泥石流最发育地区,并发育有少量冰川类泥石流;
西北山区泥石流分布零星,暴发频率低,十几年至几十年才发生一次;
黄土高原山区常出现经暴雨激发而成浓稠的泥流,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湟水河畔的湟源、西宁、乐都等地,兰州附近的黄河两岸,渭河两岸的天水、社棠、伯阳等地及陕北、陇东、晋西等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
华北和东北山区多形成非粘性的水石质的泥石流,称水石流,活动频率较低,一般几年至十几年暴发一次;
秦岭、大别山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中国南方山地,降水丰沛,暴雨或台风雨来势猛烈,特别是江西、广东、福建、台湾和海南岛一带山地,历史上均曾发生过灾害性泥石流。近年来,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加剧,泥石流灾害有加重之势。
原因:沟谷地形陡峻、松散固体物质丰富和水源动力充沛三者之间的组合,是中国泥石流广泛发育的根本原因。人类生产活动向山区的迅速扩展,破坏了山地地表结构,加剧了水土流失,促使滑坡崩塌频起,是中国泥石流活动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
中国泥石流的分布和发育受控于地质构造和地貌组合;泥石流的暴发频率和活动强度,受控于水源补给类型和动力激发因素;泥石流的性质和规模,受控于松散物质的储量多寡、组构特征和补给方式。 中国泥石流的分布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断裂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剧烈、岩层风化破碎、山体失稳、不良地质现象密集、正负地形高差悬殊、山高谷深、坡陡流急,气候干湿季分明、降雨集中,并多局地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及现代冰川(尤其是海洋性冰川)盘踞的高山地区;时间上,泥石流大都发生在较长的干旱年头之后(物质积累阶段),出现多雨或暴雨强度大的年份及冰雪强烈消融的年份;就季节变化而论,泥石流多发生在降雨集中期和冰川积雪强消融期的6~9月;就日际变化而论,泥石流多发生在午后至夜晚。 中国泥石流广布于各种气候带和各种高度带的山区,从青藏高原西端的帕米尔向东延伸,经喜马拉雅山带,穿越波密一察隅山地向东南呈弧形扩展,经滇西、川西的横断山区,折向东北,沿乌蒙山北转大凉山、邛崃山,过秦岭东折,经黄土高原南缘及太行山,直达长白山山地。根据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泥石流类型与活动特点的差异,可将中国泥石流划为6个分布区。

西南地区是滑坡分布最集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
我国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地区和西北的陕西、甘肃、山西地区,以及中南、东南的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区.在上述省区内滑坡多成群、成片、成带状分布,而其余地区则较少滑坡发生,即使有滑坡也多属零星散布.
我国滑坡分布的基本特点是:西部地区多于东部地区,南部地区多于北部地区.
成因:
首先,持续大气降水或暴雨是最典型的一个因素;
第二,春天的冻融也是一个方面;
第三是地震,可以造成崩塌、滑坡、河坝溃决;还有,火山堆积物的溃决.
  此外,人为的因素也有很多,修路、盖房,把本来稳定的斜坡变为不稳定;开发、采矿会造成地表开裂,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滑坡,留下的矿渣遇上雨,又会变成泥石流.在水库的蓄水过程中,由于水位升降变化在斜坡主体中产生动、静水压力或浮托力,也会引发滑坡灾害.因此,搞水电站、工程建设、建设公路铁路、开采石油和天然气,都会导致地表变形,并产生滑坡泥石流.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大体上以辽西山地、冀北山地、华北太行山、陕西华山、四川龙门山和云南乌蒙山一线为界。该线以西的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泥石流呈带状或片状分布;此线以东的辽东、华东、中南山地以及台湾和海南岛等山地,泥石流呈零星分布。根据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物质组成和活动特点,可把我国泥石流概括为四个分布区:
(1)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泥石流分布区——以冰川泥石流为特色,规模巨大,暴发频繁而猛烈。
(2)川滇山地泥石流分布区——以降雨泥石流占优势,泥石流暴发较频繁,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3)黄土高原泥石流分布区——以暴雨激发而成的黄土泥流为特色,但其暴发频率、规模和破坏强度均不及上述山区泥石流。
(4)华北和东北山地泥石流分布区——以暴雨或台风雨所引起的泥石流为特色,其暴发频率虽较低,但规模较大而来势迅猛。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特别是在地形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1)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是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另一个是上述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2)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3)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4)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水雪融化的显着特征密切相关。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大、水雪融化快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泥石流前兆有哪些现象 泥石流的发生规律
答:2、在降雨达到最大时,泥沙灾害显著,溪沟出现异常洪水。3、山地发生山崩或沟岸侵蚀时,山上树木发出沙沙的扰乱声,山体出现异常的山鸣。4、当暴雨、洪水两者的活动周期叠加在一起时,往往会形成泥石流。泥石流的发生规律 泥石流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

泥石流是什么?
答:(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编辑本段]泥石流发生时间规律 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具有如下三个规律:(1)季节性: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

泥石流发生需具备的条件一般不包括()
答:我国是泥石流多发国家,其分布受到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影响,在地形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是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另一个是上述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我国泥石流的发生具有季节性规律和周期性规律,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

地质灾害状况
答:从泥石流的成因类型来看,冰川泥石流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山地,并大部分集中于西藏东南部地区;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其次西北、华北和东北也有呈带状或零星分布。从泥石流物质组成看,泥石流分布遍及西南、西北和东北的基岩山区;水石流分布于华北地区,而泥流则分布于松散易蚀的黄土分布区。 2.3.2.1 泥石流分布规律 1...

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发育规律
答:二、地质灾害发育规律 尽管研究区涉及的地域比较广、不同地段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发育规律有所差异,但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依然具有比较明显的时空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分布与水系和沟谷地貌具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在高山-极高山区的深切河谷两岸,风化、卸荷作用显著,成为崩塌...

全国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等级划分与基本灾情
答:我国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情况如图2.3所示。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具有区域性分布规律。就全国来说,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市),中南地区的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区),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等省,以及华东地区的江西、湖北、福建、江西等省,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频度最高,危害...

分布规律与演变趋势
答:3.泥石流 泥石流的发生时间具有如下规律: (1)季节性: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等集中降雨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的,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于多雨季节。本市境内主要发生在6~9月份。 (2)周期性:泥石流的发生受雨、洪的影响,而雨、洪总是周期性...

河南省泥石流发育特征、成因与防治对策
答:2 河南省泥石流发育特征 河南省泥石流的发育、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2.1 空间分布规律 受地形和地质条件制约,河南省泥石流多发生在中低山区及黄土丘陵地区,集中分布在伏牛山、小秦岭、太行山、豫西黄土区(表1),这些地区的泥石流沟占河南省泥石流沟总数的90%以上,崤山、外方山、王屋山、桐柏山、大别山等低山丘陵...

朋友遇到泥石流怎么安抚她
答: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具有个规律。 季节性 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因集中降雨的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因此、西南地区的泥...

泥石流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答:此外,气温的频繁变化和降水侵蚀也能加速岩石的风化破碎,增加松散物质的供应,有利于泥石流的产生。综上所述,泥石流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在时间上,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夏季,即降雨集中的时期或高山冰雪强烈融化的季节。在空间上,泥石流多分布于地质构造强烈的陡峭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