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食五味有讲究?

作者&投稿:阚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巧食五味健康养生?~

在中医理论中,五味和五脏是相生的。《内经》认为:五味入胃,各归所喜,巧妙地运用五味来滋润五脏,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五味归五脏的妙说


一道美食要讲究色香味俱全,色指食物的外观,香指食物的香气,而味就是指食物在品尝时候不同的味道了。在生活中有许多我们十分熟悉的食物与味道,像梅子味酸、苦瓜味苦、蜂蜜味甜、生姜味辛、食盐味成,其实这五种味道就是中医所说的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实际上,食物和药物的味道不只有这五种,还有淡和涩,中医把淡归为甘、涩归为酸。


《紊问》说:“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成先入肾。”在中医理论中,五味与五脏是相生的,五味作为药物和食物的一种偏性,具有独特的功效。酸生肝,说的是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苦生心,说的是苦味对于补心有好处,自古就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生心”,“苦味入心”。苦味有通泄、降泄、清泄和燥湿的功效,能够除湿和利尿。甘入脾,说的是食甜可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和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中医认为“咸入肾”,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在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宜喝适量淡盐水,以保持正常代谢。成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辛入肺,辛有发散、行气、行血的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辣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


了解了五味和五脏的关系,对脏调味以滋养身体,即能使食补成为事半功倍又充满乐趣的事情。


妙食五味巧养生


巧妙地利用五味,不但能使你做出美味可口的食物,而且能起到很好的调养身体、增进健康的作用。所以能正确巧妙地利用五味可以称得上是生活的智慧。下面介绍了巧用五味烹调和进补的方法。


在生活中,你可能发现有些味道可以减轻其他的味道,其实这就是五味五行相克的道理。在烹调中,如果某种味道过重了,可以用五味五行相克来解决。五味相克的顺序是:酸、甘、成、苦、辛。如果菜成了,就放一点糖进去,此为甘克成;苦瓜太苦了,不妨用盐水浸泡腌制一会儿,此为成克苦;酸菜太酸了,放辣椒进去味道会好一点,此为辛克酸。至于苦克辛,一般很少这样做,宁吃辛辣,不食苦味嘛,不过你可以吃一些清口的苦瓜。


而更重要的是,在养生食疗中利用五味的功效特点来调理身体。例如,如果吃了太多辛辣上火的东西,这个时候就要降炎泻火,可以吃一些味苦的食物,如苦瓜、苦丁茶;吃得太咸太辣了,引起了腹痛和口腔疼痛,光喝水不顶用,这个时候嚼两勺白糖或口服两勺蜂蜜,效果立竿见影。还有口腔溃疡,其实在溃疡面滴上一滴蜂蜜,刚开始可能有点灼痛,但是一分钟左右疼痛就会减轻甚至消失。这就是甘味的缓急止痛之效。如果身体水肿,可以服用淡味的冬瓜皮、西瓜皮等来利水消肿。如果受寒感冒,头痛无汗,则可服用生姜、葱白等辛味食物来发汗解表。如果冻疮发作,用放有红辣椒的酒精提取液外搽,就是利用辛能行血的作用。如果腹泻或慢性肠炎,可以服用马齿苋、山楂、乌梅等酸涩之品以涩肠止泻。这些都是五味在养生食补方面的妙用。


五味禁忌需注意


《保生要录·论饮食门》中指出“所好之物不可偏嗜,偏嗜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脏气不均”。可见,什么事情都不能过,过犹不及,五味也是一样的道理,不可偏嗜,否则就会引起脏腑功能的失调而有害健康,反而收不到进补的功效了。


如果偏嗜酸味可能会使肝气太旺、脾胃虚弱,出现食欲不振,胃脘胀满、两肋隐痛的症状,偏嗜酸味还会损伤记忆,容易产生疲劳,长期食用还会影响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引起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如果偏嗜苦味则会使皮肤干燥、毛发脱落,并可损伤脾胃之气,引起消化不良,中医也有“苦寒伤胃”之说;偏嗜甘味也会伤害身体,饱餐以后吃甜食最易使体重增加,过多的糖会刺激胰岛素分泌,易诱发糖尿病,睡前、饭前贪食甜食,可导致牙病、食欲下降和发胖,从中医角度讲,嗜甜食的人容易生痰,痰阻心脉而致病,因此又称为“嗜甜伤心”;如果偏嗜辛味则会引 起上火,辛辣食物具有很强的发散作用,嗜食辛辣使人耗气伤津,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最终酿为痔疮,有些人常常在吃了麻辣火锅之后出现口腔溃疡,也是这个原因;偏嗜成味则可能引起血液的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血管沉积物增加,导致血管壁增厚,降低了血管壁的弹性,容易引起高血压。因此营养学家已经建议,在现代人的饮食中,特别是中年女性的膳食安排中,要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利用五味来进补是生活的智慧,但是用错了五味也是要危害健康的,因此正如文中所讲的那样,恰到好处地利用五味才是明智之举。

在今天我们很和平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讲究养生,所以养生的人都很注重对肝脏等器官的护养,所以很多人在选择口味时,都会比较注重,那么问题来了,都说养生无味养五脏,具体指哪五味?针对这个问题而言,五味养五脏,这五位主要是指酸,甜,辣,辛。

尤其是在中国,中国从古代开始就很注重养生问题,所以中国中医上面,就有很多关于养生的医学知识,比如说,酸养肝,苦养心,甘养脾,辛养肺,咸养肾等,所以人们在饮食时,对于食物各种口味的选择性,都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对自身肝脏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知道,过于辛辣的食物,对胃部有刺激性,不能多吃,所以针对于辛养肺等养生知识,我们也要结合事实而言,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是不一样的,能够接受的五种味道的程度也是不一样,而且还要考虑到各个器官对每一种味道的接受程度,总之,无味养五脏,这五味主要是指酸,甜,苦,辛,咸。

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对各种味道的选择,除了是从健康方面来选择之外,也考虑到自身身处的环境,比如说在南方,我们也知道南方的环境是比较湿润,所以要经常吃辣椒,来达到祛湿气的目的,但是在北方,北方不能够吃太多的辣椒,因为北方的天气过于干燥,吃太多辣椒容易上火,但是人们可以适当选择酸,甜,苦,辛,咸这五味。

虽然说饮食习惯可能会因为环境的原因在改变,但是也不排除有一部分人因为身体情况,对于各种饮食的习惯也会不一样,比如说山西人,我们都知道山西人比较喜欢喝醋,所以个人对味道的喜好,要看情况而言,总之,想要达到健康养生,就要适当选择酸,甜,苦,辛,咸这五味。

人们的口味千差万别,酸、甜、苦、辣、咸,各不相同。中医养生认为,为了健康,各种味道的食物都应该均衡进食。
甜:中医认为,甜入脾。食甜可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但糖尿病、肥胖病、心血管等患者宜少食。
酸:中医讲“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苦: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生心”,“苦味入心”。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如苦瓜,常吃能治疗水肿病。
辣:中医认为,辣入肺。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辣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
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入肾”,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宜喝适量淡盐水,以保持正常代谢。

人们的口味千差万别,酸、甜、苦、辣、咸,各不相同。中医养生认为,为了健康,各种味道的食物都应该均衡进食。

甜:中医认为,甜入脾。食甜可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但糖尿病、肥胖病、心血管等患者宜少食。

酸:中医讲“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苦: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生心”,“苦味入心”。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如苦瓜,常吃能治疗水肿病。

辣:中医认为,辣入肺。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辣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

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入肾”,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宜喝适量淡盐水,以保持正常代谢。

中医五行饮食养生方法
答:水类食品于利养肾:冬季藏的坚果或根类、种子类食品如核桃、松子、栗子;黑色食品黑豆;血肉有情之品如各种肉、奶、蛋类。咸味入肾,但饮食过咸则伤肾。五色五味五行与饮食养生 据说扁鹊有透视眼能看到五脏六腑那他是怎么做到的了?这与五色五味五行与饮食养生很大关系,这五色五味五行与饮食养生你不会...

谁告诉我“养生食治学说”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啊
答: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饮食五味的调和,以合乎时序为美食的一项原则。中国烹饪科学依据调顺四时的原则,调和与配菜都讲究时令得当,应时而制作肴馔。追求肴馔适口,应以适口者为珍。②养生食治的营养观 《黄帝内经》说:“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

健康饮食应该五味俱全
答:人们的口味千差万别,酸、甜、苦、辣、咸,各不相同。这五种类型的味道,不仅是人类饮食的重要调味品,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中医养生认为,为了健康,各种味道的食物都应该均衡进食。所谓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中医认为,味道不同,作用也不同。比如:酸生...

如何巧食五味健康养生?
答:妙食五味巧养生 巧妙地利用五味,不但能使你做出美味可口的食物,而且能起到很好的调养身体、增进健康的作用。所以能正确巧妙地利用五味可以称得上是生活的智慧。下面介绍了巧用五味烹调和进补的方法。在生活中,你可能发现有些味道可以减轻其他的味道,其实这就是五味五行相克的道理。在烹调中,如果某种...

识食物性味 吃健康膳食,酸、苦、甘、辛、咸五味补五脏
答:药食均有性味,利用药物性味之偏用于治疗叫药疗,利用食物性味之偏用于治疗叫食疗。 《神农本草经》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四气五味理论既能指导中药使用,也同样适用于认识食物,指导食物选用,是饮食 养生 的重要依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载:“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五味到底是指哪五味呢?
答:五味是指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在中医养生中,五味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每一味都有不同的作用,可以起到调节身体内部环境、改善身体机能的作用。酸味具有收敛、镇静、涩肝止渴的功效;甜味具有补充能量、补益脾胃的作用;苦味能够清热解毒、利尿通便;辣味具有发汗散寒、祛风散瘀的效果;咸味能够软化硬块、...

食物的四性五味
答:咸:对应内脏是肾,其功效是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最具代表食物有栗、猪肉、大豆。但是过量食用咸味会使流经血脉中的血瘀滞,甚至改变颜色。另外,五味食物与四季养生还有一定的关系。春季要少吃酸,多吃甘;夏季要少吃苦,多吃辛;秋季要少吃辛,多吃酸;冬季要少吃咸,多吃苦。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做菜讲究色香味形,“五味调和”中五味具体指什 ...
答:正是通过五味与五脏之间的不同 "亲和力",调和了人体的五脏和阴阳平衡,使人体的精气神饱满,气血充足,精神旺盛,健康长寿。五味的调和是和谐的关键。无论食物的具体形式是什么,它都有其特定的味道和功能。要靠自己的感官和理智来辨别和选择哪些食物适合五脏六腑的需要,用感官来辨别食物,看、摸、闻...

用好五味助养生
答:因为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平衡是最健康的,五味吃多了,反而会造成五脏呈现偏性,影响人体的健康。酸味易伤肝 吃了酸味的食物,其药性最先入肝经,肝主疏泄,肝气最宜发散,最忌郁阻不畅通,而酸味有收敛的特性,酸味吃多了,收敛太过,会让肝气难以发散,中医上称之为肝气郁结,容易导致多种疾病。春季与...

调和食物“五味”才能有利健康
答:辨明食物五味 在中国古代医学中,食物除“四性”之外,还有“五味”之说,即酸、辛、甘、苦、咸,它是食物性能的又一表达。酸味食物有敛汗、止汗、止泻、涩精、收缩小便等作用,比如乌梅、山楂、石榴等。但凡事讲究“过犹不及”,“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即食酸性食物过多,就会引起皮肉...